侗臺語與漢語的歷史關係

2021-01-20 中國社會科學網

  內容提要:本文的研究說明,早期侗臺語與商周時代漢語的語音和形態相近,有較多的對應詞,早期侗臺語和漢語原本應是相近的語言或方言。戰國、兩漢時期它們已分布在不同區域,關係不是很密切,侗臺語的古漢語借詞並不是很多。

  關 鍵 詞:侗臺語/漢語/語音/形態

  20世紀侗臺語歸於漢藏語系的論證多建立在共時的證據上,受到較多的批評。歐美的一些語言學家更願意相信侗臺語和南島語有發生學關係,或認為構成語言聯盟,而不視南島語為其底層。筆者認為,早期的侗臺語有類似古漢語的語音結構和形態形式,它們應是新石器早期隨著農業的推廣漢藏語系中強勢語言傳播的結果。

  一、早期的漢語和早期的侗臺語

  中原仰韶文化的源頭可追溯至距今八九千年的賈湖文化,當時該文化主要分布在黃淮平原上,農業與狩獵、捕撈、畜養並存,是長江以北最早的水稻栽培區。此後仰韶文化向東發展成為大汶口文化,向西發展成為馬家窯文化。新石器晚期黃河流域對周圍影響最大的是山東龍山文化。龍山文化時期最為重要的事情是城邑的出現。河南淮陽龍山文化時期的平糧臺古城的建城年代距今約4千5百年,此後進入夏商周時代。

  (一)華夏人和古漢語

  1.夏和諸夏

  夏商周三代佔統治地位的氏族或部落如《史記·五帝本紀》:「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詩經·周頌·時邁》:「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周頌·思文》:「無此疆爾界,陳常於時夏。」周人稱自己的國家為「有周」,「夏」為本族自稱或域內人群之名,以「夷」「夏」區分不同的人群。

  

  2.早期的漢語和古漢語

  

  先商時代的漢語經歷了較大變化之後,西傳至陝西一帶成為商代的西部方言。西周時期黃河流域有東部、中部和西部三種方言,春秋時從中部方言中分化出南部方言。商和西周時通常是一字一義,也有以字表示的成音節前綴和後綴。輔音前綴和詞根聲母構成較為複雜的複輔音聲母,大約戰國至兩漢期間陸續簡化。最先簡化的是帶前綴*s-的三合輔音聲母,然後是*Cl-類,東漢時主要的方言中大約只有*Cr-類聲母。

  

  夏商之後漢語傳播到其他地區,使用其他語言的人群轉用漢語,往往形成新的方言。原本屬於其他語言的詞就有可能成為該漢語方言的底層詞,可擴散至其他漢語方言。古漢語和後來漢語有不同時代的底層詞和借詞。

  (二)早期侗臺語的分布

  長江下遊地區河姆渡早期文化距今約7千年,種植水稻,幹欄式木構房屋,炊具中的鼎類似於賈湖文化中的類型。江蘇中部相當於夏代的高郵周邶墩遺址文化具有嶽石文化的特徵。另外,在興化南蕩、高郵周邶墩等地發現了類似於河南龍山文化王油坊型的文化遺存。夏代之時早期侗臺語大約分布於江蘇一帶,商代侗臺語從江蘇一帶傳播至江浙和福建。

  侗臺語可簡單區分為南北朝以前的早期侗臺語、南北朝至唐宋的古侗臺語和宋代以後的近現代侗臺語。他們也稱「漢人」為「夏」,如「漢人」侗語北部方言。

  秦漢時早期侗臺語中的一支移至海南,分化為黎語支的語言。另一支至貴州,成為仡央語支,這兩支侗臺語後來都使用南島語數詞。

作者簡介

姓名:吳安其 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韋遠誠:借鑑語音類型學 深化侗臺語研究
    侗臺語研究仍有廣闊空間  侗臺語使用人口接近1億,語言種類繁多,語音特徵豐富,是觀察人類語言共性與多樣性不可或缺的樣本。因此,侗臺語也亟須引入語音類型學的這一範式,以使用其技術方法全面描寫語音系統的結構特點,並藉助歷時音變的跨語言共性來推動語音史的研究。
  • 讀《漢語史稿》|漢語的近親有哪些?
    漢語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分支,這就是漢語的方言。一般將漢語的方言分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然而這七大方言,除了語音有區別,在詞彙和語法方面差別不大。當然也有學者認為,中國不同方言間已經無法正常交流了,因此應該算作不同語言。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最近臺灣又有人炒作「臺語」了,《自由時報》的大標題:「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
  • 侗臺語民族祈雨儀式的口頭敘事隱喻
    通過比較二者的內容,可發現侗臺語族群口頭敘事與儀式之間的內在聯繫與外在張力,其背後是深厚的越巫傳統、稻作文化與蛙崇拜。  關鍵詞:祈雨儀式 口頭敘事 壯族 侗臺語族 越巫傳統 稻作文化 蛙崇拜  作者:李斯穎(1981——),女,壯族,廣西上林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壯族文學與文化研究。
  • 吳越地區原本說侗臺語系古越語,為什麼改說漢藏語系的吳語了?
    越族是吳越的原住民族,後來一部分南遷到今壯、侗、水、傣等民族的居住地區,一部分則與華夏民族融合為今天的吳越民系。當時他們所使用的古越語(屬侗臺語系),不同於今天的吳語(屬漢藏語系)。 吳越兩族居民所講的古越語,大致是現在侗臺語族(Tai–Kadai languages)的祖先。
  • (臺語原來是這樣)撲克牌的臺語怎麼說?
    「刮之枋」(khe-tsi-pang),是臺語諧音字,撲克牌的意思。這個詞若以華語表示,也是用諧音字湊合英文顯示為「K擊邦」,語源自日語的「揭示板」(Keijiban),中文是「佈告欄」的意思。話說回來,「撲克牌」這三個字也是音譯於英文 Poker,而這個詞 Poker 並非紙牌的意思,而是一種紙牌遊戲的稱呼方式,其歷史悠久,久而久之也就延用了 Poker 這說法,音譯為「撲克牌」來指稱這種紙牌了。那麼為什麼臺語要用「刮之枋」(khe-tsi-pang)來稱「撲克排」呢?
  • 「臺語」是如何從語言變成「政治」的?
    70年代末,當針對國民黨的「黨外運動」風起雲湧時,反對運動的政治領導人用「臺語」控訴當局統治,帶領群眾唱一些著名的30年代「臺語」老歌,抒發壓抑情緒。  90年代初,臺灣雖然已經解嚴,開放報禁,但電子媒體仍被國民黨壟斷。1992年,開始有民進黨籍的政治人物設立地下電臺,此後風行了幾年。這些地下電臺也都是以「臺語」議論時政。
  • 上海師範大學673現代漢語
    、都市文化學、歷史地理;碩士點33個,分別是: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外國史學史與史學理論、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專門史、史學史與史學理論、法律史、國際關係、廣播電視藝術學、(中文)課程與教學論、(歷史)課程與教學論、傳播學、民俗學、都市文化學、歷史地理學
  • 破臺語受邀唱臺語歌 李懿驚呼:膽子很大
    記者蕭雅玲/臺北報導有「最美女丑」之稱的李懿,上山下海、主持都難不倒她,對她來說,難度最高的事情就是唱歌和講臺語,日前受邀到臺南工研院代表各行各業代表演唱公益歌曲《伸手》,還直言:「我唱歌很難聽,臺語又很爛,他們(工研院)真的膽子很大。」李懿日前進棚錄音唱臺語歌。
  • 回首臺語片的黃金歲月,天才童星們閃亮登場
    與講求兒童福利的今日臺灣相比,臺語片時期大量出現以童星為宣傳重點的廣告,格外讓人感到時代的眼淚。比較「童星」一詞在《聯合報》臺語片廣告出現的頻率變化,發現與臺語片自身的產量消長有若干呼應。戴佩珊,是知名臺語片製作人戴傳李的女兒,也是一位因家族事業而加入臺語片的童星,才四歲便演出《舊情綿綿》(1962),扮演男主角洪一峰的女兒,也意外參與了臺語片製作的黃金時期。
  • 「洋娃娃」的臺語怎麼說?
    這幾年大家對臺語的興趣似乎有升高的趨勢,實在可以說是一則以喜、一則 以憂,喜的是臺語能見度跟引起興趣討論的熱能未減,憂的是許多日常詞彙似乎 已漸漸將淡出我們的生活圈,該如何尋回、並重新介紹給大家認識呢?
  • 「小富婆」的臺語怎麼講?
    這句話裡面的「小富婆」,臺語該怎麼說呢?如果有算命習慣的朋友,或許可以仔細回想看看,是否曾經聽過算命師說過這句話:「孵金婆。」「孵金婆」(˙ㄅㄨ ㄍㄧㄣ ㄅㄜˊ pū-kim-p),這個「孵金」是很有意思的。
  • 「臺語」和「閩南語」的鬧劇之爭
    王曉波認為,臺灣教育部要把「臺語」改成「閩南語」只對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