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地區原本說侗臺語系古越語,為什麼改說漢藏語系的吳語了?

2021-01-08 騰訊網

「且吳與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吳越,是中國江浙地區的借代詞,即是現在的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一帶的地區。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為兩國,雙方對峙、互相攻伐,積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敵,但是自古以來兩地語言相通、習俗相同,正如《呂氏春秋》所言「夫吳之與越也,接土鄰境,習俗同,言語通,我得其地能處之。」千百年之後,終是化了積怨,被後人定為同族。

一、吳越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自是繁衍過無數文化,這吳越文化便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支,哪怕在現在的21世紀,上海被稱魔都,更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而上海正是身處吳越文化所孕育而出的聖地。有關吳越地區,有很多是我們普通人就能夠耳熟能詳的文化歷史。比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志切復仇」,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後消滅吳國,逼得夫差自殺。越王勾踐隨之亦稱霸中原;又如:伍子胥一夜白頭、千金報恩的故事;再如範蠡功成身退的典範;甚至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被全球公認的兵學聖典《孫子兵法》也是屬於吳越文化中的一部分。春秋時期的吳越文化就是華夏一顆璀璨的明星,其後幾千年更是出過無數的帝王將相、文人騷客,比如孫權、範仲淹、陸遊、林和靖、王國維、魯迅等等。

說起吳越文化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提起江南文化大家必定不陌生。其實,經過歷史的演變,這江南文化就是吳越文化。吳越之地在先秦古籍當中不叫江南,叫江東。然而時過境遷,先秦時代的「江南」如今被稱為「江湘」、「江漢」,而先秦的「江東」則被稱為「江南」。這個「江南」不單單是地域上的長江之南,還必須有鮮明的文化特徵。長江與錢塘江(浙江)組成的「江浙」則是小江南、狹義江南,或可直接代表「江南」一詞。當江東改稱江南,文化經濟意義上的「江南」越來越明確地「轉指」傳統的吳、三吳、吳越地區。如果只是簡單探索吳越文化,大可將之視為江南文化,假如有人能從中國古代浩瀚的典籍之中如二十四史去整理出屬於吳越部分的資料來,內容一定非常可觀。

二、有文化就必定有語言,那麼吳越地區人說的什麼話?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有七大方言,分別為:粵語、贛語、北方話、閩語、吳語、客家方言和湘語。而吳越地區的方言自然是吳語。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古代吳越地區並非通用吳語,而是古越語。

越族是吳越的原住民族,後來一部分南遷到今壯、侗、水、傣等民族的居住地區,一部分則與華夏民族融合為今天的吳越民系。當時他們所使用的古越語(屬侗臺語系),不同於今天的吳語(屬漢藏語系)。

吳越兩族居民所講的古越語,大致是現在侗臺語族(Tai–Kadai languages)的祖先。操這種語言的民族現今主要為壯、傣、泰(泰國的主體民族)等民族.而至於為什麼這些少數民族都主要分布在南亞以及雲貴一帶,就涉及到歷史的問題了.這支民族的先祖原本生活在中國的南方,後往南遷徙。直接記述古越語語音的文字記錄少之又少,僅在《越絕書》、《吳越春秋》,以及揚雄的《方言》中有零星記載。

因此,今天要解讀上古時期吳越的一些文獻和記載,甚至還要在泰語、壯語裡尋找線索。可以參考語言學泰鬥鄭張尚芳教授用泰語解讀《越人歌》和《越王維甲令》的相關著作。劉向《說苑·善說》記載了一首春秋時的《越人歌》,故事中人鄂君子晳說:「吾不知越歌,子試為我楚說之。」可見越歌聽不懂,需藉助楚語翻譯,劉向用漢字記音,並以漢文作了翻譯。據考證,這首《越人歌》使用的語言與壯語關係密切,可見古越語很可能是壯侗語族的母語。

時至今日,我國南方還保留了相當多的古吳越地名,譬如諸暨、餘杭、句容(古通「勾」,下同)、無錫、餘姚等類.倘若要說歷史上,那就更多了,諸如於越、於陵、於菟、句餘、句章、姑蘇、姑蔑、夫椒、烏程、烏傷、餘暨,等等此類,不一而足。從這些反覆出現的地名用詞,如勾,姑,於,烏,餘看來,這些詞一般是個中心語詞,這也契合侗臺語族的特徵.而從上古漢語的對音來看,這些地名用詞也說明古越語發音存在較多的低元音及a類元音,這也是許多古代語言存在的普遍特徵.

但是,隨著時間的演變,吳越地區的語言逐漸由侗臺語系古越語,改成了漢藏語系的吳語了。吳語,可以大致理解為現在的上海話。

三、總結

吳語是中國最古老語言之一,其形成歷史追溯到商末,從姬室東遷算起距今3200年歷史。長江下遊江南古越語與上古華夏語融合成上古吳語。由此古吳語來源是上古漢語。漢語是一種發源於北方的語言。整個夏商時期,中國歷史都是圍繞著今天的河南、山西和河北南部、陝西東部和山東西部的中原地區轉。江南地區在那時屬於遙遠的邊鄙,不入中原人的法眼。而當時江南地區的主要居民是斷髮文身的百越人群。既然稱「百」,自然是說明這個族群的多樣性。不同的百越部落,其文化、發展狀態都千差萬別,其中今天浙江的一支百越發展較快,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國家架構,這也就是後來的「越國」。

隨著中原文化的不斷引入,吳越地區的語言逐漸由由侗臺語系古越語,改成了漢藏語系的吳語。時至今日,吳越地區的江南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大部分。

參考文獻:

1.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2.朱曉農 2011 語言語音學和音法學:理論新框架 《語言研究》

相關焦點

  • 餘杭,句容,無錫,江浙地名中有多少是來自「古越語」的?
    除此之外,南方地區的一些地名,也存在的古代越人部族語言的痕跡。 首先在江南一帶,江南江浙一帶的越人屬於「于越人」,春秋時期的吳越兩國便是由此部族建立的,何休《公羊傳》註疏記載,越國當地人自稱于越,但中原華夏諸國稱其為越,在文獻中,吳國國名為句吳、吳。在金文中,寫為「工敔」、「攻吾」、「句敔」等。
  • 吳語之爭
    文中以嘖嘖稱奇的口吻強調寧波話聲調多達七個,但是在江浙地區,七個聲調一點都不特殊。七到八個聲調是主流吳語的標準配置。大部分吳語的聲調格局都是按照聲母清濁分陰調和陽調,再配上平上去入四聲,即得八個聲調。百越人到底對應今天的什麼族群並沒有完全的解答,根據分子生物學和語言學的證據,目前學界傾向於認為現代說壯侗語系(即原文所謂「侗傣語系」)的人口和古百越可能有較近的關係。也就是說,古代百越人說一種較接近今天壯語、傣語、泰語的語言。
  • 從印歐、閃含、漢藏、阿爾泰四大語系的分布,看人類文明史的變遷
    但從人類所說的語系來看,亞歐大陸主要可以分為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閃含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語系的分布之所以比地理板塊少了一個,是因為印度和歐洲同屬於印歐語系,他們均起源於東歐平原、黑海沿岸。1、印歐語系之前在《歐洲三大蠻族中,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分據東西,凱爾特人去了何方?》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印度金剛乘佛教盛行,主要尊奉《大日經》、《金剛頂經》及密法儀軌等經論,並盛行於我國西藏、內蒙古地區和蒙古國,因經論所用語言為藏語,故這一系佛教又被稱為藏語系佛教,又名藏傳佛教。印度三個時期形成的小乘、大乘、金剛乘佛教,後後含攝前前,雖然都名為佛教,但教理教義和修行方式等宗教形態迥異。
  • 新石器時代晚期,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 復旦團隊揭示全球第二大...
    圖說:漢藏語系中109種語言的譜系樹 復旦大學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炯強)近日,復旦大學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了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語言譜系證據支持漢藏語系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起源於中國北方
  • 侗臺語與漢語的歷史關係
    內容提要:本文的研究說明,早期侗臺語與商周時代漢語的語音和形態相近,有較多的對應詞,早期侗臺語和漢語原本應是相近的語言或方言。戰國、兩漢時期它們已分布在不同區域,關係不是很密切,侗臺語的古漢語借詞並不是很多。
  • 中國語言學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 金力團隊揭示漢藏語系起源於...
    本報訊近日,金力院士團隊宣布,綜合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及分化的時間和地點。該研究為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了解中國及周邊鄰國的各漢藏語系語言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認識東亞人群遷移歷史提供了重要啟示。
  • 世界七大語繫到底是怎麼回事?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七大語系,那麼七大語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它們的地理分布是什麼?我們熟知的語言都屬於什麼語系?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一探究竟。首先,七大語系是什麼——印歐語系閃含語系阿爾泰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漢藏語系德拉維達語系然而地球上語言的語系遠不止七種,事實上有這麼多:
  • 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音,吳語的標準音在哪裡?上海話還是蘇州話
    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音,吳語的標準音在哪裡?上海話還是蘇州話?吳語作為一種流傳很久的語言,衍生出了評彈,說書這一類的藝術文化,如果吳語沒有了,這些藝術文化的流傳會受到打擊。而且吳語作為語言,是有其交流功能的,有一些普通話所不能表達的地方特色。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粵語和閩語一樣,也是和普通話相異程度很高的方言,次則為吳語,再次為湘語、贛語、客家話,和普通話相異程度最小的是北方方言內部各次方言,比如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華北方言。東南地區漢語方言分布地圖在華夏諸族崛起於中原的「三代」(夏、商、周)時期,閩粵都是「天荒地老」的「荒服」之地。
  • 語言|最早的語系:沒有人群遷徙,就沒有語言大規模的傳播
    比如,我們並沒有在印度次大陸發現存在結構和詞彙上混合了印歐語、達羅毗荼語、藏緬語和南亞語而無法分類的語言。另一個研究很充分的案例是亞馬遜的沃佩斯(Vaupes)地區,那裡的一些群體甚至實行異語外婚制(即人們必須和來自其他語言族群的人通婚),然而,儘管本地語系存在結構趨同和普遍的多語現象,但類似阿拉瓦語和圖卡諾語這樣的語系在種系上仍然保持內在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