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認為,臺灣教育部要把「臺語」改成「閩南語」只對了一半。(中評社 資料照)
臺灣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接受中評社訪問時痛斥「獨「派胡扯,指出即使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要將「臺語」改為「閩南語」都只對了一半,真正應該改為「河洛話」,若真的要溯本清源,更應該改為「中國話」。
王曉波指出,目前在福建的閩南人基本上都是從洛陽南下而來,若再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當時的「河洛」指的就是「中國」。
成大教師與蔣為文劃清界限
成功大學官網前天刊出一則成大臺文系教師對於「黃春明先生演講事件」的公開聲明,指蔣為文的言論與行為,「與本系大多數師生的想法有著嚴重的捍格(相互牴觸)」,明顯與蔣劃清界線。
大陸網友:可恥的豈只蔣為文一人
大陸網友網上發表評論說,蔣為文在用自己的蔣氏邏輯推斷別人可恥時,用的居然也是中國語,其在推斷出別人可恥的時候,也在不自覺中給自己貼上他本人認為「可恥」的標籤,按照蔣為文的「可恥推斷邏輯」,不光黃春明老師,全臺灣2300萬人口,包括蔣本人,包括叫囂「臺獨」、「反中」「仇中」最賣力的鐵桿「臺獨」分子,都沒有哪個能脫得掉蔣扣上的這頂「可恥」大帽。何也?因為臺灣人都是中國人,都姓中國姓,都說中國話(臺獨人士心目中的所謂「國語」,即臺語,其實就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的方言,是正宗的中國語)。
輿論聚焦
綠營熱炒 聲稱「閩」是門裡面有蟲
事件發生後,《自由時報》以大標題稱《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營民意代表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詳細】
主張「臺語」 者表現如此滑稽
5月30日《聯合報》社論指出,蔣為文事件不是一個學術事件,而是一個政治事件,這正是綠營政治生態的鮮活寫照。在他們的邏輯下,如今的全體臺灣人民非但皆在「『中華民國』外來殖民流亡政府」的統治之下,而且是以「外國語」(中國語)為「國語」。蔣為文是深綠極「獨」的標竿與典型,但一般綠營人物的表現未必如此滑稽;然而,蔣為文們」既反對「九二共識」,蔡英文又豈有可能跳出這個綠營及「獨」派的政治共軛? 【詳細】
「臺語」爭議是「獨」派焦慮表徵
臺灣佛光大學文學系主任謝大寧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這件事不是選舉操作,而是「獨」派人士面對中國大陸崛起,兩岸交流愈來愈密切,擔心局面拉不住所產生的高度焦慮感。【詳細】
「臺語文」和「臺獨」的憂鬱
美國《世界日報》27日發表社論說,兩岸過去的敵意非僅已成過去,政治上的相容大於歧異,代之而起的是經貿上的依賴和互惠,影視和流行文化的互為融入;在氛圍上,更憧憬兩岸未來有一良性發展。時移勢易,島內的激進「臺獨」已不再具有吸引力,而這正是「臺獨」會再次出現民粹化作為的緣由,憂鬱和焦慮也油然而生。 【詳細】
如何讓蔡英文不說「中國語」?
臺灣《聯合報》黑白集5月28日刊文指出,「臺獨」要「去中華民國化」已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若要進一步完全「去中國化」,那就更是「自欺欺人」。即使全部使用羅馬拼音,那仍是將「中國語文」依拼音法翻譯成外來字母而已。媽祖的祖廟在湄州,要不要正名宣布「獨立」?如何丟掉「蔣」這個中國姓?如何換掉身體裡的血液及黃皮膚?如何讓蔡英文不說「中國語」? 【詳細】
事件回放
臺灣知名本土作家黃春明5月24日應邀前往臺南成功大學演講,演講的題目是「臺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他在演講中主張「臺語文應在生活教育中學習,不應硬逼孩子讀寫」,據報導,黃春明從歷史的演變,說明臺灣早年使用漢文,日本佔領後改用日文,國民黨當局來臺後又改用國語,解嚴後「臺獨」意識抬頭,學校又教「臺語文「,但他認為,臺語文在書寫與教育上的確有商榷之處,目前有七八種版本,老師教得勉強,學生也學得痛苦。
在臺下聆聽的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蔣為文,此時突然舉起事先準備好的黃色大字報,上面寫著:「臺灣作家不用臺灣語文,卻用中國語創作,可恥! 」黃見狀起初勸蔣聽完演講後再表達意見,但蔣仍執意高舉抗議大字報,此舉惹火了黃,一度要上前與蔣理論,但被工作人員勸止,黃遂回臺,脫下襯衫,僅穿著白色內衣繼續演講。
在黃春明接下來的演講中,蔣為文又舉起海報,指責黃春明不是「臺語文」的專家,憑什麼否定「臺語文「。此時黃春明再也按捺不住情緒,立即衝下臺,對蔣飆五字經,現場一片鼓譟,雙方不歡而散。
相關連結:
閩南語風波暴露「獨」派偏狹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