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673現代漢語

2021-01-08 騰訊網

一、院校內部信息介紹

1.1院校實力分析

上海師範大學創建於1954年,時名上海師範專科學校,1956年擴建為上海第一師範學院和上海第二師範學院,1958年兩所學院合併成立上海師範學院。1972年至1978年與華東師範大學等五校合併成立上海師範大學。1978年恢復上海師範學院。1984年改名為上海師範大學。1994年10月,與上海技術師範學院合併成立新的上海師範大學。1997年9月至2003年8月,上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南林師範學校黃陵衛生保健師範部、上海行知藝術師範學校、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等先後併入或劃歸我校管理。學校下設17個二級學院、134個研究機構。另設上海師範大學青年學院是我校與共青團上海市委共建的、旨在培養高層次青少年教育與研究人才的二級學院。上海師資培訓中心、上海市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編輯部等機構也設在我校。學校還建有廣泛社會影響的老年大學。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21444人,研究生5258人,夜大學學生11960人。建校60年來,學校培養了20餘萬各級各類人才。學校被列入來華留學生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以及上海市外國留學生預科基地。截止2014年9月,我校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波札那、以色列、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智利、墨西哥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等38個國家和地區的296個高校和組織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目前與美國、英國、德國、荷蘭、俄羅斯、法國等六個國家的9所高校合作舉辦1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1個本科層次,1個專科層次)。目前一年期以上在校留學生882人。學校先後在日本廣島福山大學、非洲波札那大學和美國密蘇裡大學建有三所孔子學院。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86個,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漢語言文學專業擁有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古典文獻學專業為全國重點培養古典文獻人才的四個基地之一。共獲得4期18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項目,其中第一期5個,分別為:旅遊會展經濟與管理、教師教育、漢語言文學、影視傳播、英語,第二期2個,分別為:應用化學和生物技術(實驗室建設),第三期5個,分別為: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旅遊管理、小學教育、音樂學,第四期6個,分別為:歷史學、對外漢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心理學應用人才培養模式、數學與應用數學、金融保險、廣播影視新傳媒等。

學校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6個、博士後流動站9個、共有一級學科碩士點2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61個,另外還有1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學校已經建立起一批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國家重點學科;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資源化學實驗室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都市文化、計算科學、比較語言學和國際與比較教育是4個設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此外,學校還擁有6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1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6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5個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和2個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高校智庫。2013年全年,學校科研經費達20519.6萬元,其中文科科研經費為:4984萬元,理工科科研經費為:15535.6萬元。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術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為旗幟、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科帶頭人為中堅、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體的高水平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員工2827人,其中專任教師174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265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58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1448人,佔專任教師的83.17%,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70人。此外,還組建了一支595人的兼職教師隊伍,其中包括6位院士級的特聘教授、100多位外籍教師。

學校現有徐匯和奉賢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54萬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76萬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積9.3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7.2萬平方米、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場所7.1萬平方米;兩個中心圖書館藏書近351萬冊、有100多個電子圖書資料庫和具有館藏特色的自建資料庫6個;建在我校的上海高校瓷器藝術博物館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館;館藏古籍13萬多冊,善本古籍520多種,2009年經國務院專家組審批通過被授予「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全校固定資產總值22.80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6.61億元。

1.2專業信息介紹

1、專業實力分析

學院下設1個三級學院:女子文化學院;8個系:中文系、歷史系、文化典籍系、廣告學系、影視傳媒系、社會學系、信息管理系和出版傳媒系;建有7個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長江文化研究所、兒童文學研究所、敦煌吐魯番學研究所、中國創意產業研究所;建有20個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邏輯學研究中心、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中心、女性研究中心、中國新廣告研究中心、社區學院發展研究中心、域外漢文古文獻研究中心、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研究中心、中國美學研究中心、現代出版研究中心、都市社會工作研究中心、世界電影研究中心、中國劉易斯·芒福德研究中心、公眾史學研究中心、當代上海文學研究中心、兒童藝術創意與研究中心、中國禮制史研究中心;建有1個工作室:梅子涵工作室。

學院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1個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家與區域重點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才培養基地:中國語言文學;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史系列課程;1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西方文明史課程;2個上海高校E-研究院:都市文化E-研究院、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1個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7個上海市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近現代史、都市文化學(優勢學科)、中國近現代社會史、域外漢文古文獻學、中國語言文學;2個上海市一流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世界史;4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古籍整理研究、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應用語言學;3個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歷史學。

學院已建立博士後流動站3個,分別是: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和世界史博士後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3個,分別是: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8個,分別是: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外國史學史與史學理論、中國古代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都市文化學、歷史地理;碩士點33個,分別是: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外國史學史與史學理論、中國古代史、歷史文獻學、專門史、史學史與史學理論、法律史、國際關係、廣播電視藝術學、(中文)課程與教學論、(歷史)課程與教學論、傳播學、民俗學、都市文化學、歷史地理學、藝術學理論、人類學、新聞學、社會學、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歷史)、電影學、廣播電視;本科專業13個,分別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包括文科基地、師範教育、高級文員三個方向)、戲劇影視文學、對外漢語、古典文獻、編輯出版學、歷史學教育、檔案學、廣告學、公共關係學、社會工作、攝影、廣播電視新聞學、文化產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201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50人,研究生導師13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9人,在院博士研究生161人、碩士研究生732人、本科生2293人以及夜大學學生750人、留學生16人。

學院建有資料中心、文科綜合實驗中心和廣告學專業創新創業中心。資料中心佔地面積810平方米,擁有圖書18.4萬冊,雜誌2.5萬冊,包括12個特藏室。文科綜合實驗中心總面積1200平方米左右,下設PC機房、非線性編輯機房、自動錄播實驗室、攝影實驗室、暗房、錄音實驗室、語音實驗室、檔案信息化綜合實驗室、虛擬演播室、數字出版實驗室、社會工作實驗室以及多媒體教室,均配備現代化的儀器設備,供有關專業實踐性課程教學和學生課外練習使用。此外,建有「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文貝」(比較文學專業學術網站)、「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東方語言學」、「中國『慰安婦』研究中心」、「上海編輯出版網」7個網站和1個學院網頁。學院建有81個社會實習基地。

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蘇智良,分黨委書記:戴冰

漢語言文字學學科介紹:本學科1986年由張斌教授開點建立博士點,先後培養了博、碩士生二百餘名。2009年本學科被批准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本博士點設有七個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語法、對外漢語語法、漢語史、方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計算語言學、近代漢語,分別由張誼生教授、潘悟雲教授、袁賓教授三位擔任導師。碩士生導師除上述三位博導外,還有劉民鋼教授、陳五雲教授、劉澤民教授、宗守雲教授。該學科點依託語言研究所,設有語言學資料室、語音實驗室和應用語言學實驗室,並建有「東方語言學網站」。本學科在現代漢語虛詞和語法化研究,歷史與方言語料的計算機處理等方面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本學科重視語言研究成果的實際運用,尤其注重以現代語言學與現代科技(特別是電腦技術中的運用)相結合,力求不同學科之間,如醫學、計算機語言處理等的交叉融合。

現博士點帶頭人和碩士點帶頭人均為張誼生教授。

2、本專業細分研究方向介紹

漢語言文字學:

本學科設有現代漢語語法、對外漢語、近代漢語語法、方言學、漢語語音和音系、實驗語音學六個研究方向。而這些在入學後實際分屬的方向是三個:語法學、語音學、方言學。

3、專業培養目標

1、語法學方向研究古今漢語的語法結構,研究古代漢語、近代漢語及現代漢語的歷史變遷和歷史發展規律。

2、方言學方向把方言研究置於語言接觸的視野中,尤其關注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方言接觸、變異、融合現象,從比較語言學、語言類型學、實驗語音學、社會語言學等多角度地研究方言。

3、語音學方向研究普通話以及漢語各方言的音繫結構與變異,並採用現代科技的手段對語音進行實驗分析,研究語音的發音機制、語音的特性和變化規律,同時結合信息技術,在語音應用方面進行探索。

1.3就業情況/發展前景

1、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的對口行業就是教育系統,即教師。

畢業以後可去公立學校教書,也可去私立學校教書。還可以去培訓機構做幾年自己出來創業。

2、在上海各類企業也也要大量的文字工作者,比如出版社,雜誌,新媒體,以及一些外企或者國企的文案策劃等等。

3、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可是可以嘗試的職業。

1.4導師情況

1、張誼生

張誼生,1952年生,浙江紹興人。博士、教授、博導、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帶頭人,上海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負責人,上海高校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上海語文學會理事。出版著作《現代漢語副詞研究》、《現代漢語副詞探索》、《現代漢語副詞分析》以及《現代漢語虛詞》、《助詞與相關格式》等;已在語言學雜誌及學報、論文集上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其中A類6篇,B2類12篇,CSSCI類34篇。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項目《面向應用的現代漢語副詞研究》、《近30年來漢語虛詞的演化趨勢及其發展規律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項目《漢語副詞的性質、功能與發展》、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語法化理論與漢語虛詞的發展演化》;與齊滬揚、陳昌來聯合承擔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課題《現代漢語描寫語法》。先後四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語法,尤其是與漢語虛詞有關的語法化現象,以及當代漢語虛詞的演化規律和新興的詞彙化現象。目前正承擔2名博士後、6名中外博士研究生、15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指導工作。

2、宗守雲

宗守雲,1968年生,河北涿鹿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在《中國語文》《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研究》《漢語學習》《語言科學》《語文研究》等雜誌發表論文近200篇。出版著作4部,《功能修辭學導論》《修辭學的多視角研究》《新詞語的立體透視》《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1項,「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語法修辭。

3、潘悟雲

潘悟雲,1943年生,浙江瑞安人,教授、博導,上海高校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語言研究》編委,《語言科學》編委,《民族語文》編委,《中國語文》編委,《東方語言學》主編。先後應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聖地牙哥分校、威斯康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挪威奧斯陸大學、捷克查理大學、瑞典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法國高級社會科學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等處作過學術合作研究和學術訪問。發表論文近百篇,其成果兩次獲得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三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一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一次獲得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由其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漢語方言計算機處理系統」經國家評審獲優秀等級。「計算機語言田野調查系統」為教育部有聲語言資料庫計劃的專用軟體,正在全國推廣使用。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史與東亞語言歷史比較(潘悟雲教授在這個領域是國際上最領先的幾個學者之一,在許多方面多有建樹,特別是上古漢語輔音的研究,在國際上有公認的突破性成果)、方言學與歷史層次分析法,並一直致力於把新的研究手段運用於歷史語言學和方言學。最近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漢語方言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建設」。

4、劉民鋼

劉民鋼,1958年11月生,上海人。博士、教授、碩導,上海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第五屆曙光學者。先後承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社科課題《上海方言語音學數據》、上海市曙光項目《上海方言語音研究》、上海市社科項目《口腔語音障礙診斷與治療評價標準》、上海市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項目《漢語南方方言的形成研究》等,同時是上海市教委在語言研究所設立的重點學科研究項目和上海市重點學科研究項目的主要成員。2002年完成的國家社科課題《上海方言語音學數據》,使上海方言成為除普通話外、國內第一種取得全面語音學數據的地方方言。發表語音學、方言學和文字學論文多篇,出版《上海方言語音簡史》。主要研究方向為實驗語音學和方言學。

2005年7月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在上海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出站後留校任教,從事語言學專業的教學。講授的課程有:「古代漢語」、「近代漢語概論」、「現代漢語」、「漢語史」、「漢語言學史」、「語言與文化」、「中國文化經典」等。科研方面主要從事近代漢語研究。在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漢語史中表示測度性疑問的副詞「莫」》、《中古漢語系詞「是」後置的特殊判斷句》、《近代漢語特殊判斷句「S(+是)+N(的)+便是」》等論文數篇。

5、劉澤民

劉澤民,1962年生,江西瑞金人。博士、教授、博導。在韓國漢陽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做過客座教授和訪問研究。出版專著有《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瑞金方言研究》、《南方方言研究論稿》。在《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語言研究》、《語言科學》、《中國語言學集刊》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代表作有:《莊子的語言觀》、《意義活動的神經心理學機制》、《瑞金方言的四個體助詞》、《客家方言的舌齒音及其演變》、《客贛方言中的侗臺語詞》、《客贛方言江宕攝的歷史層次》、《閩語和儋州話歷史上的接觸》、《吳語桓韻的主體層次與上古遺留層》、《漢藏語中的小舌音問題》、《朝鮮對音文獻入聲資料的重新解讀》、《〈正字通〉作者問題補證》等,在利用資料庫進行漢語方言語音歷史層次分析方面有拓展性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項目5項,目前在研課題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閩方言語音歷史層次比較及資料庫建設研究」等。主要研究領域為漢語方言學、音韻學、漢語語音史等。

6、王雙成

王雙成,1970年6月生,青海門源人,文學博士,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語學會理事、上海高校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歷史語言學、語言類型學、語言接觸。

已獨立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項、教育部一般項目一項,出版專著一部,並在《中國語文》、《語言科學》、《民族語文》、《語言研究》、《方言》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7、另外現代漢語言文字學方向新引進了劉紅妮跟陳秀蘭兩位女老師,也是語法方向的,也開始招碩士了。

二、專業複習規劃指導

2.1指定/推薦參考書目

指定參考書目

1 《現代漢語》    張誼生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推薦參考書目

1 《語法講義》 朱德熙 商務印書館

2 《現代漢語》 張斌 中華書局

2.2拓展適用資料書目

1 學術期刊 中國語文

2 學術期刊 咬文嚼字

3 學術期刊 方言

2.3考試情況分析

1、近三年考試分值分布情況(考試分值穩定)

673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基本知識 基本課本

2、近三年出題題型、題量、特點分析及命題趨勢

漢語言文字學考研題目每年變化不大,側重於基礎知識的考察,重點也在書本上,尤其是書本上比較細的知識點,而且會有重複題型出現,以往試卷呢裡的題目也是很可能再考的。

以現代漢語為例,近幾年出題漸漸形成套路。試卷一般分為六種題型,第一種是改錯題,出題點是現代漢語各章節主要的知識點,基本上不會跳出這個範圍,而且出的題目非常基礎,一定要把書上所提到的知識看透,背下來。這一部分不能失分。第二種為名詞解釋,一般為文字跟詞彙方面的知識考察。第三種是填表題,主要是字音、字形,國際音標等部分,可以細分的。第四種是選擇題。出題點是交叉的,各個章節的知識都有,而且題目多,有點難度,但也不出課本知識範圍之外,大家一定要活學活用,靈活運用書上的知識點去解決問題。主要是字音、字形、詞彙方面的知識點,吃透這些就可以把知識點串聯起來了,解題時也就得心應手了。第五種是分析題,以書上重要概念為主,比如組合的遞歸性,親屬語言,聚合關係等等,因此在複習時一定要把概念記牢,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一般會把一些相似相近、易混的部分放在一起進行考察。第六種是問答題,這一部分主要是針對語用中出現的歧義現象進行語言學的分析,遇見這類題目不用驚慌,你會發現很多題目跟書上練習題類似,有種似成相識的感覺,因此大家一定要將書本上的例題和練習都做完,記住經典的題型和例子,考試題目也不會跑遠了。相比於前面的題目這一部分分值佔比高,題目難,答題量也大。但這部分題目也是在書本上的知識點找出來的,大家在答這部分題的時候一定要分條目來寫,把關鍵點寫出來,再逐條解釋,這樣清晰明了,容易讓老師找到你想說的內容,得分高。

相關焦點

  • 可能是最全的現代漢語書單
    (增訂五版),黃伯榮、廖序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現代漢語(增訂本),胡裕樹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現代漢語,馬慶株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現代漢語(修訂本),錢乃榮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 現代漢語,北京大學中文系,商務印書館
  • 上海師範大學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圖說:中科院院士許智宏致辭  馬亞寧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今天下午,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四所農科院共建的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揭牌。一直以來,上海師範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學校在農學和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優勢,聚焦長三角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資源。
  • 上海師範大學怎麼樣啊?
    上海師範大學是屬於上海市的重點大學,不是211和985。但是這所大學,在上海來說也是很不錯的,大學錄取分數線也差不多要一本以上30多分。而且這所大學的對外漢語和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可以說是很強勢的學科,這兩個學科要比上海另外一所華東師範大學的還要強。
  • 陝西師範大學
    >904傅剛善:《現代教育技術》(第三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何克抗:《教育技術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334李良榮:《新聞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440劉海貴:《中國新聞採訪寫作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 上海A類大學,上海師範大學,2020招生計劃及2019錄取分數線!
    導讀:上海師範大學簡介:上海師範大學2020年招生計劃及2019錄取分數線!學校簡介:上海師範大學是上海市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見長並具教師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2019年,學校成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學科)建設試點單位。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教學成果豐碩。
  • 瀋陽師範大學2018考研參考書目
    《心理測量》金瑜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5.《諮詢心理學》樂國安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354漢語基礎 1.《現代漢語》(增訂五版),黃伯榮、廖序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
  • 安徽師範大學2019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參考書目
    354 漢語基礎 1、《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增訂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2、《古代漢語》,王力著,中華書局,1997年版或《古代漢語》,黃德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3、《語言學綱要(修訂版)》,葉蜚聲、徐通鏘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 重慶師範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重慶師範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王宏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354漢語基礎參見有關專業學位指導委員會編制的考試大綱357英語翻譯基礎  《英漢翻譯教程》張培基等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漢英翻譯教程》呂瑞昌等編,陝西人民出版社。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
  • 專家:學者舉報《現代漢語詞典》有思想僵化之嫌
    而中國辭書學會會長、《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主持人江藍生則認為,新聞出版總署的相關條例,是不能濫用字母詞,與《現代漢語詞典》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母詞附在後面,方便大家查閱是兩回事。字母詞是一個客觀存在,條例沒有說禁止使用字母詞,中央電視臺的縮寫是CCTV,老百姓上醫院照B超查CT,空氣品質有了PM2.5,日常生活中能離開這些字母詞嗎?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傅振國是「檢舉派」的主力之一。
  • 《現代漢語詞典》出APP了收費98元,你會買單嗎?
    像《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這一類APP應不應該收費?網際網路時代,辭書等傳統工具書的數位化面臨哪些問題?又會帶來怎樣的變化?  《現代漢語詞典》也有了APP  日前,由商務印書館推出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APP正式發布。
  • 現代漢語的缺點有哪些?
    現代標準漢語,或稱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華語,是現代漢語之標準語與通用語。它以北京官話為基礎音、官話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與書面文體。古代的書面語是文言文,它是和口語不同的一種文體。近代以來,鑑於文言文言文向異,近代學者文人倡導了白話文運動,使得白話文逐漸成為書面語,形成了現代漢語。
  • 考研院校分析 — 上海師範大學
    這幾個專業的複試分數線比其他教育學專業複試線高,因為上海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專業大部分都是國家線,但是這四個專業分數要比國家線高。當然也不止這幾個專業,複試線大家在上海師範大學的官網都可以查到,這就不細說了。
  • 《現代漢語詞典》APP 應是免費的公共品
    作者:楊於澤  國內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完成APP研發,日前正式發布上線。和2017年《新華字典》APP一樣,《現代漢語詞典》APP該不該收費成了一個熱門話題。而作為《現代漢語詞典》APP運營方,商務印書館給出的回答是收費,註冊費98元。
  • 首都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和天津師範大學對比,最新排名來了!
    位於直轄市的三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和天津師範大學,都是中國比較知名的師範類高校,在中國師範類大學排行榜中,位居前二十之列。三所師範大學都位於國家中心城市,區域位置都很不錯。(2)在2020年軟科師範類大學排行榜中,首都師範大學排名全國第85位,上海師範大學排全國第98位,天津師範大學排全國第145位,分別排在師範類大學第9,第10和第21位。
  • 河南師範大學2014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參考書目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005357英語翻譯基礎見考試大綱005359日語翻譯基礎見考試大綱005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見考試大綱005545英語語言學《語言學教程》胡壯麟等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戴煒棟等編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005546英美文學《英國文學選讀》王守仁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17]前蘇聯雅洪託夫(Yakhontov)在他的《漢語史論集》中也介紹了王育德在上個世紀所做的關於漢語方言的研究。[22]83由此可見,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別也是非常巨大的。儘管現代漢語方言,差別巨大,但我們依然認為,它們仍然屬於現代漢語,是一種語言。如此巨大差別的各地漢語方言,對於語言類型學的研究,同樣有積極的意義。
  • 廣西師範大學201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及自命題科目參考書目
    2.裴娣娜主編《現代教學論》第一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3.陳玉秋著《思維學與語文教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4.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基礎知識相關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基礎知識相關教材;外國文學史基礎知識相關教材。
  • 上海師範大學實力到底怎麼樣?
    上海師範大學2019年高考在全國很多省份應該說錄取的成績很不錯,很多高分考生都報考了這所學校,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所高校實力到底咋樣?0101 哲學、0703 化學、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1302 音樂與舞蹈學、1303 戲劇與影視學C :0302 政治學、0502 外國語言文學、0702 物理學、0710 生物學C :0202 應用經濟學、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 :0301 法學、0403 體育學、0503 新聞傳播學、0705 地理學、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上海師範大學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
  • 雲南師範大學2020年錄取分數排行榜!對你有幫助
    希望小夥伴們持續關注云南教育資訊,並分享給身邊的人~本期高校 ● 雲南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傳統優良的省屬重點師範大學,是教育部和雲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學校是一所開放的、有著國際化視野的現代大學,先後被教育部和國家漢辦確定為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的10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務院臺辦「國立西南聯大舊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師資培訓基地、中國對東南亞國家進行漢語師資培訓的基地、國家首批赴海外承辦孔子學院的大學、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和孔子學院獎學金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