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2020-12-03 新民晚報

圖說:中科院院士許智宏致辭  馬亞寧 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今天下午,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四所農科院共建的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揭牌。中科院院士許智宏、陳曉亞、林鴻宣、曹曉風、種康等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相關代表參加揭牌儀式。

一直以來,上海師範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學校在農學和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優勢,聚焦長三角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資源。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表示,上海師範大學成立該研究院,旨在充分發揮高校智庫的社會服務功能,依託上海植物種質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植物分子科學重點實驗室、上海植物種質資源開發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學科平臺,以及上海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多名國家傑青領銜的雄厚師資與科研力量,聯合三省一市農科院,努力建成以多學科交叉為特色的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機構。

據介紹,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成立後,將以國家糧食安全以及都市農業發展需求為目標,綜合利用分子遺傳學、整合組學、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技術等最新技術手段,聚焦「菜籃子」「米袋子」,圍繞主要糧食作物、蔬菜作物、園藝作物等開展種質創新應用基礎研究,培育高附加值農作物、蔬菜、花卉新品種。同時,開發都市綠化植物配置、城市環境監測與修復新方法,開展植物活性代謝產物綜合利用、功能食品加工與營養評價研究等,為美麗城市,健康生活提供技術支撐。

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說,上海師範大學與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以及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四所農科院以共建的方式,對三省一市農業研究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人才聯合培養、資源優化共享、鄉村振興示範等領域都將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並建成長三角農業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協同創新基地與優秀農業人才培養基地。

相關焦點

  • 上海師大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該研究院由上海師範大學與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四所農科院共建,共同開展現代農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副院長參加揭牌儀式。 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表示,該研究院的成立將對三省一市農業研究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人才聯合培養、資源優化共享、學科聯合培強、國際開放合作、成果互惠共通、鄉村振興示範等領域都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希望各單位以此為契機,建成長三角農業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協同創新基地與優秀農業人才培養基地。」陸崢嶸說道。
  • 三省一市農科院攜手!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在上師大成立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28日報導:集聚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響應「菜籃子」「米袋子」和「美麗城市」工程,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27日正式成立。中科院院士許智宏、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吳平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助力鄉村振興 滬高校與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
    11月27日電 (記者 許婧)中科院院士許智宏、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吳平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27日在滬共同為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揭牌。  陸崢嶸表示,上海師範大學與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以及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四所農科院以共建的方式,共同開展現代農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將對三省一市農業研究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人才聯合培養、資源優化共享、學科聯合培強、國際開放合作、成果互惠共通、鄉村振興示範等領域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希望各單位以此為契機,建成長三角農業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協同創新基地與優秀農業人才培養基地
  • 長三角鄉村振興科技成果...
    煮好的一鍋鍋米飯,正在翻炒的蟹味菇,爭相散發出誘人的食物香氣;與此同時,不同顏色的花菜、不同口感的玉米、琳琅滿目的深加工產品等,也已擺好等待人們的品嘗……11月11日,在位于楓涇鎮的長三角路演中心,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農科院聯合舉行長三角農業科技一體化發展研討會暨鄉村振興科技成果路演活動,現場除了舉行長三角農業新品種品鑑會,還成立了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理事會
  • 上海研究這一名貴藥材60年,現在全國70%產區都用上了「上海成果」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介紹說,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發起成立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和長三角鄉村振興聯合服務團,充分發揮「三省一市」農業科技優勢,整合長三角地區農業優質創新資源,響應鄉村振興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豐收節裡,主題為「長三角農業科技成果推介」就介紹了上海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 科技興農價值何在?
  • 於曉華:制定共同農業政策推動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歐洲共同農業政策...
    長三角內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長三角地區包括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等三省一市,總體經濟發展水平雖然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但是這三省一市之間的經濟規模、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異。表1給出了三省一市的主要經濟指標,無論從哪個指標來看,安徽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各省市內部城鎮與農村之間的收入差距很大。表1 長三角三省一市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2018年)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19)》面對長三角這樣複雜的經濟結構,如果僅僅依靠市場機能,在一體化過程中,雖然各地區都能有所發展,但是其地區間發展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 上海科技興農成果助力脫貧攻堅
    在上海「科技興農」的成果中,許多項目都實現了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它們既豐富了市民的餐桌,又幫助了農民增收,還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彩色花菜種植技術正是其一。深綠色、淺綠色、翠綠色、紫色、橙色等一系列彩色花菜很受消費者關注,它們是上海市農科院功能花菜創新團隊的研究成果。
  • 長三角教育一體化來了!浙江省與上海交大啟動共建海洋應用技術研究院
    6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全面戰略合作籤約,在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基礎上,充分整合發揮浙江省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助力海洋強國建設。長三角地區擁有我國近五分之一的大陸海岸線,同時匯聚了一大批國內頂尖的涉海科研力量,是海洋強國建設進程中舉足輕重的戰略支點。而上海交通大學則是長三角地區涉海科研力量的代表之一,學校的海洋相關學科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在海洋工程、海洋戰略、物理/生態海洋、化學海洋、氣候變化、海洋技術、海洋生物、海洋運輸等領域都有不俗的研究實力。
  • 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舉辦
    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出席論壇並致辭,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韓軍,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必方,省科技廳廳長羅平,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常印佛、龔知本、郭光燦、郝希山、張裕恆、王紅陽、崔向群、鄭永飛、鄭裕國、袁亮、楊善林、趙政國、謝毅、杜江峰、李建剛、陳學東、田志剛、王運敏、俞書宏、方家熊等24位院士,長三角「三省一市」科協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合肥工業大學校長梁樑,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袁宏永及有關高校
  • 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舉辦 24名院士齊聚合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7日,以「科創長三角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拉開帷幕。與前兩屆安徽省院士創新論壇相比,本屆論壇首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元素,規格更高、參會院士更多,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時代背景下的一次科技與智慧的盛會,旨在匯聚院士專家高端智力資源,增強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助推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 南京:長三角「地理中心」的新作為
    5月22日,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安徽蕪湖召開。「現在,長三角區域包括滬、蘇、浙、皖一市三省,長三角城市群在26個城市基礎上擴充為41個。原本是長三角北翼中心、作為長三角三個支點之一的南京,一躍成為長三角的地理中心。」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句容草莓產業研究院揭牌
    該草莓產業發展研究院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鎮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句容市白兔鎮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江蘇省農科院副院長沈建新與句容市副市長張榮海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句容草莓產業研究院」共同揭牌,鎮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工委書記、白兔鎮黨委書記陳斌主持了籤約揭牌儀式。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④|蘇州市民如何直通滬醫?
    長期以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地緣相親,居民往來密切。但是,跨省醫療手術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並不是很方便,一是怕掛號難、等床位難,二是醫保報銷問題容易「卡殼」。如果這些難題一一解決了會怎樣?以往,從蘇州到上海看病的患者需要自己先墊付醫療費用,之後帶著病例、發票等報銷材料回到蘇州報銷,有時需要等待較長時間。但這一次,許阿姨在上海直接通過刷醫保卡支付費用,便捷快速。長三角跨省醫保結算輕鬆「跨省」,背後是三省一市相繼出臺的一個個「通行證」正在發揮作用。早在2017年,江蘇就率先暢通了跨省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
  • 長三角一體化籤約重要合作!涉南通新機場、大飛機製造、量子通信等...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指出,江蘇緊緊圍繞一體化、高質量、一盤棋要求,堅持服務和支持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浙皖協同,全力推動國家《規劃綱要》落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表示,一市三省精誠合作、協同共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突破。
  • 惠新安到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調研
    >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現代農業研究院8月12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到峽山區對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進行現場調研。他強調,研究院要始終牢記建設初衷,積極構建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廣泛聚攬天下英才,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現代農業研究院。市委常委、秘書長李蘭祥參加調研。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合作共建,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領軍人物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鄧興旺。
  • 科技部公布新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名單
    科技部8月31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09年和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名單,名單如下:
  • 從集成電路到量子通信,今年長三角重大合作事項有啥特點?
    比如,長三角面向物聯網領域「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商飛·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長三角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創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框架協議;共建長三角一體化量子通信幹線網絡、培育和發展量子通信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些項目,正是一市三省一體化重點推進的領域。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①|南通?上海,3-1.5=?
    開啟加速鍵 長三角一體化綜合交通網初步成形區域建設,交通先行。交通運輸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先行領域、關鍵支撐和重要載體。近年來,江蘇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從毗鄰公交、軌道交通、過江大橋到沿海港口,因地制宜,乘勢而上,為長三角交通一體化開啟了加速鍵。
  • 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原標題:中國農科院首個省級智慧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研究項目啟動
  •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蕪湖醫院正式籤約掛牌
    華東師範大學與蕪湖市政府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引領,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校地合作力量,加強醫教融合,共建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為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蕪湖醫院,著力建設高起點、高標準、國際化的臨床醫療、醫學研究與醫學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