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惡搞閩南語髒話

2021-01-08 網易新聞

@東南早報:不要迷信百度,百度也不靠譜。繼「草泥馬」、「法克魷」等被網友惡搞的詞條之後,昨日,有網友再爆料,網上「百度百科」竟收錄了「肚爛」、植物「塞林木」。記者上網一查果然如此,不過「塞林木」、「肚爛」等詞條已被百度刪除,但在百度快照中仍可看到。仔細一讀馬上發現,這是閩南網友的惡搞,有意把許多不堪入耳的閩南髒話喬裝打扮用來蒙人。專家稱讀者網友不要上當。

百度百科惡搞「肚爛」

「肚爛」是流行在廈漳泉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患病症狀:面色難看,內分泌失調,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會引起狂躁情緒。

發病年齡普遍在中青年,特別是青春期更為多見,男性高於女性。

「肚爛」病的根本原因是在與人接觸時產生的間接感染,如說話口水傳播、肢體碰撞接觸感染等。

「肚爛」病最初是由一種叫做「胯粒黴松」病毒引起的。

治療方法:煎服一味叫「塞林木」的中藥, 塞林木,又稱作堵林木、塞林梁、杆林梁。屬杉科植物,常綠喬木,廣泛分布於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木可做梁,葉可入藥。味苦,伴有惡臭,但對治療「肚爛」病很有幫助。但是藥三分毒,如對沒有此病患者使用會適得其反。

網友:不要誤導下一代

@潘金墩:請不要誤導下一代。

@宗聖龍旗三餘齋:我覺得這倒也未必是故意作弄不懂閩南語的人,其實應該是當今某種網絡「神獸化」跟風潮而已。就如普通話被人造出來「草泥馬」、「菊花蠶」、「達菲雞」等,粵語跟風搞出「金翅僕街鳥」、「雕娜馬」什麼的之類。其面向群體多為該語言社區內部自娛,並非針對外人。

專家說法

用語可通俗,要力避粗俗

昨日,記者聯繫上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泉州方言研究會理事長王建設,請他解讀一下上述現象。

@華大王建設:應該承認編寫這段話的人很有才,但以作弄不懂閩南話的外地人為樂卻不該。我想起小時候曾聽說有本地人教外地人學說泉州話,從「碗坩缸鏡」(可以做飯的陶罐)的發音教起,還說這是本地話最重要的基本詞彙。學話的人只要稍微一走音,發出的音就好像是「我尻川(屁股)疼」,讓人笑個不停。諸如此類的惡作劇理應反對。此次百度百科的詞條應該屬於惡搞的冒牌貨,別當真,以免鬧笑話。

尊老愛幼,使用文明語言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除了專門研究需要使用以及方言詞典可以適當收入方言粗話外,在一般情況下,用語可以通俗,但要力避粗俗,少用或慎用「他媽的」這樣的國罵或「塞林木」這樣的市罵。

髒話被惡搞為「十大神獸」

本文來源: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的客觀事實是什麼
    百度百科只收錄客觀事實。事實  「事實」指百度百科收錄的內容應與實際存在的事物保持一致,所有虛假的、編造的、惡搞的、缺乏根據的內容都不應該寫進百度百科。例如,著名的惡搞文章《高鐵――悄悄開啟群發性地質災害的魔盒》中作者虛構出的「夏爾謝夫力」相關內容,或者「食鹽能抗輻射」的著名謠言等,都不適合百科收錄。
  • 網絡潮語影響孩子 小學生說"草泥馬"老師批"講髒話"
    事情緣起   同學之間較勁互稱「草泥馬」   老師認為學生「說髒話」叫來家長   日前,南京鼓樓區一所小學五年級的男生小力(化名)遇到了一件不開心的事情,原來一向品學兼優的他被班主任老師叫了家長,就他「說髒話」問題進行了嚴肅的批評。
  •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什麼是百度優化推廣?百度優化推廣是使用百度搜尋引擎的規則,對網站進行內部及外部的調整優化,然後改進網站在查找引擎中自然排名的一種技能,也叫SEO優化。
  • 百度陸復斌: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生命力
    中新網4月28日電4月28日,百度百科10周年發布會上,百度副總裁、移動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陸復斌表示:「技術創新是百度百科的發展原力。未來,百科還將通過AR、VR等前沿技術,改變網際網路知識傳播方式,讓知識更好的服務於人。」
  • 如何看待「網絡髒話」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網絡髒話時常會受到極大排斥和強烈抵制。多數網絡髒話源於現實生活中髒話的諧音,但如果結合語境,我們就會發現,諸如「尼瑪」之類的網絡語言,實際並非「髒話」。由於在虛擬的網絡語境中,缺乏身勢語、語氣等副語言的直觀表意形式,因此網絡髒話很好地承擔了現實語境中副語言和一般語言在表情達意上的雙重功能,是一種對現有表達方式的補充。
  • 從高校百科看百度百科知識體系的成長
    點入高校百科,我發現,百度高校百科的推出,並不是一次簡單的加法累計,而是有其背後的信息邏輯,這意味著,百度百科的知識體系正在悄然進化。進化之一:知識圖譜與知識地圖縮短知識獲取路徑在此次百度高校百科的變化中,最顯著的一條就是推出全國高校集合頁,收錄了全國所有本科和專科院校,並支持按地區、辦學性質、學校分類等查找自己感興趣的高校。
  • 百度百科科學百科以網際網路促科普升級
    在全國倡導「網際網路+」轉型的今天,中國科協敏銳洞察到這一時代風口,以「科普中國」攜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以百度百科「科學百科」的上線為契機,開啟了智慧科普戰略計劃,將中國科普事業帶入到新的高度。而通過與中國科協合作、14個學會專家集聚智慧,百度百科「科學百科」讓這兩個問題得以完美解決。為了讓網友能夠更好的理解百科詞條中的科學知識,科學百科中不僅有文字釋義,更有豐富的圖片內容增強可看性、科普視頻讓知識更立體呈現。
  • 百度百科藝術百科打造網際網路「文藝伊甸園」
    但是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一鍵觸達世界,藝術卻仍在舊軌道上蹣跚前行,當今更多人變身庸眾,並非藝術曲高和寡,也非人性貪婪虛偽,只不過是亞當還未找到夏娃——好在,百度百科藝術百科的上線,如同在荒蠻的網際網路世界中建起伊甸園,在創世之初豎起巴別塔。
  • 國家文物局聯手百度百科共建權威文物百科平臺
    前排左一為百度公司副總裁王海峰,左二為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   中新網12月5日電 12月4日,在烏鎮舉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百度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國家文物局系統資源將與百度百科及其產品實現互通,雙方通過合作搭建文物百科網絡平臺、建立數位化博物館等形式,共同推進國家倡導的「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
  • 特種鋼釘百度百科
    4、釘高標號(200#以上)混凝土時,如有條件,選鑽一孔,其深度為鋼釘釘入深度的1/5-1/3  5、敲擊時防止鋼釘飛跳        相關推舉:       鋼釘線卡百度百科        鋼釘百度百科        水泥鋼釘百度百科
  • 百度百科十周年:將用AR+VR打造更炫酷的百科
    中新網4月28日電4月28日,百度百科上線10周年發布會在京舉行。會上百度百科全面展示了其作為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知識平臺的十年成就:累計創建詞條1300多萬,參與詞條編輯的網友超過580萬,每32秒誕生一個新詞條。同時,百度百科發布了全新產品功能「秒懂百科」。
  • 百度百科發布「秒懂百科」 涉足短視頻、AR、VR業務
    4月28日,百度百科在上線10周年發布會上,發布全新產品「秒懂百科」,將在百度百科原有的文字、圖片基礎上,支持用短視頻呈現詞條內容,迎合網民快速閱讀的習慣。據悉,秒懂百科將在2016年6月前優先覆蓋3萬個高熱度詞條,並完成視頻上傳工具的開發和視頻展示機制的建立,年內短視頻覆蓋超過10萬個詞條,日均播放量達到800萬。
  • 保護珍稀動物 百度百科在行動
    於鳳琴在第一時間想到了百度百科。也是在一次上網查資料的時候,她進入了百科百科的世界,發現這裡的內容真的太豐富了。  為什麼不在百度百科上建立一個珍稀動物的數字博物館呢?想到這裡,於鳳琴興奮異常,她馬上聯繫丁玉華,儘快將積累多年的關於麋鹿的資料加入百度百科的「麋鹿」詞條當中。「網友們如果想了解麋鹿的時候,他們在百度百科上就能夠看到最權威的資料。」
  • 百度沸點召集最真粉絲 為偶像喊出百度百科「頭條」機會
    原標題:百度沸點召集最真粉絲 為偶像喊出百度百科「頭條」機會   作為整個華語娛樂圈的年度盛事,「2015百度沸點明星榜」投票活動已於11月17日全面開啟。本屆「2015百度沸點明星榜」由「百度沸點人氣尖叫榜」和「百度沸點年度人氣榜」兩部分組成,兩個榜單將共同構成「2015百度沸點年度最沸點明星」的決選結果。
  • 從承載到開放,百度百科打造知識生態圈
    與一些知識平臺過於沉溺於某個單項內容來源不同,百度百科一直在努力保持內容來源的多樣化,從而讓平臺始終保持在客觀、平衡的狀態之中。早在2006年網際網路還是以「網站編輯」主導的時候,百度百科就建立起了完善的UGC模式,藉助於民間智慧實現了知識內容的極大豐富。為了保證內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百度百科在嚴格的審核制度之外,還與權威機構加強合作。
  • 百度百科:以中國智慧打造「知識共享3.0」
    模式突破:百度百科打造 「權威性閉環」近年來,百度百科合作大手筆頻出,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如2014年7月8日,百度百科與北京書法家協會合作召開發布會,宣布共同打造權威書畫信息平臺。UPGC的全新模式,實現了百度百科「網友共享+權威編輯」的雙通道發展,保障了海量內容與權威性上的平衡,可以說盤活了社會無形資產,用提升專家、專業機構知名度的信用背書,覆蓋了高昂的專家編纂成本,是以金融思維對網絡百科模式的再造。這種變革也唯有百度敢為天下先,因為不論是百度百科的市場地位,還是百度搜索的用戶,都居中國市場的領頭羊地位,這也是百度百科UPGC模式可行的根本原因。
  • 百度百科啟動「百科醫典」 AI助力健康科普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6月3日消息,百度百科宣布啟動「百科醫典」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並與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共同發布「百科醫典」首個公益計劃——愛眼計劃。據了解,「百科醫典」是百度百科基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起的權威健康知識科普公益項目,聯合海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共建權威醫學健康科普平臺,依託用戶需求大數據
  • 百度百科:以詞條力量照亮2013年的知識之路
    經過一番搜查,小清揚終於在百度百科上詳細了解了只有一個面的物體——莫比烏斯圈。在百度百科近日推出的年度專題(http://baike.baidu.com/hotworld)可以看到,全國各地每天通過百度百科獲取信息、了解知識的人超過了2億,將近300萬用戶,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參與到百科的建設中。
  • 網友惡搞博士上當 誤稱「臥槽泥馬」出自戰國策
    這純粹是網友惡搞發明出來的詞,還寫到了百度百科上面,故意引經據典,寫得挺像回事的,來製造諷刺笑果。這個華理的大博士、磚家,看到有人問臥槽了,趕緊上百度查查,結果被那個「戰國策」忽悠住了,以為是真的,直接ctrlv到報紙上。還顯得自己挺學術的樣子。太喜感了!  網友「HY油菜」還把《戰國策》貼了出來,說怎麼找也找不到這個典故啊。
  • 百度百科攜手TNC開啟百科動物園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系列直播,一起...
    (原標題:百度百科攜手TNC開啟百科動物園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系列直播,一起探尋國寶「滇金絲猴」的隱秘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