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早報:不要迷信百度,百度也不靠譜。繼「草泥馬」、「法克魷」等被網友惡搞的詞條之後,昨日,有網友再爆料,網上「百度百科」竟收錄了「肚爛」、植物「塞林木」。記者上網一查果然如此,不過「塞林木」、「肚爛」等詞條已被百度刪除,但在百度快照中仍可看到。仔細一讀馬上發現,這是閩南網友的惡搞,有意把許多不堪入耳的閩南髒話喬裝打扮用來蒙人。專家稱讀者網友不要上當。
百度百科惡搞「肚爛」
「肚爛」是流行在廈漳泉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患病症狀:面色難看,內分泌失調,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會引起狂躁情緒。
發病年齡普遍在中青年,特別是青春期更為多見,男性高於女性。
「肚爛」病的根本原因是在與人接觸時產生的間接感染,如說話口水傳播、肢體碰撞接觸感染等。
「肚爛」病最初是由一種叫做「胯粒黴松」病毒引起的。
治療方法:煎服一味叫「塞林木」的中藥, 塞林木,又稱作堵林木、塞林梁、杆林梁。屬杉科植物,常綠喬木,廣泛分布於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木可做梁,葉可入藥。味苦,伴有惡臭,但對治療「肚爛」病很有幫助。但是藥三分毒,如對沒有此病患者使用會適得其反。
網友:不要誤導下一代
@潘金墩:請不要誤導下一代。
@宗聖龍旗三餘齋:我覺得這倒也未必是故意作弄不懂閩南語的人,其實應該是當今某種網絡「神獸化」跟風潮而已。就如普通話被人造出來「草泥馬」、「菊花蠶」、「達菲雞」等,粵語跟風搞出「金翅僕街鳥」、「雕娜馬」什麼的之類。其面向群體多為該語言社區內部自娛,並非針對外人。
專家說法
用語可通俗,要力避粗俗
昨日,記者聯繫上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泉州方言研究會理事長王建設,請他解讀一下上述現象。
@華大王建設:應該承認編寫這段話的人很有才,但以作弄不懂閩南話的外地人為樂卻不該。我想起小時候曾聽說有本地人教外地人學說泉州話,從「碗坩缸鏡」(可以做飯的陶罐)的發音教起,還說這是本地話最重要的基本詞彙。學話的人只要稍微一走音,發出的音就好像是「我尻川(屁股)疼」,讓人笑個不停。諸如此類的惡作劇理應反對。此次百度百科的詞條應該屬於惡搞的冒牌貨,別當真,以免鬧笑話。
尊老愛幼,使用文明語言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除了專門研究需要使用以及方言詞典可以適當收入方言粗話外,在一般情況下,用語可以通俗,但要力避粗俗,少用或慎用「他媽的」這樣的國罵或「塞林木」這樣的市罵。
髒話被惡搞為「十大神獸」
本文來源:東南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