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0日 11: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光
字號內容摘要: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我們認為,「網絡髒話」是指通過諧音、音譯、合成等方式對傳統詈語進行改變,實現內涵上的轉移,造成對正統義或權威義消解和挑戰的一類詞彙。它流行於網絡,功能上近似於「口頭禪」,是網絡群體在彰顯個性的同時,用以宣洩某種情緒的一種語言。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網絡髒話時常會受到極大排斥和強烈抵制。多數網絡髒話源於現實生活中髒話的諧音,但如果結合語境,我們就會發現,諸如「尼瑪」之類的網絡語言,實際並非「髒話」。由於在虛擬的網絡語境中,缺乏身勢語、語氣等副語言的直觀表意形式,因此網絡髒話很好地承擔了現實語境中副語言和一般語言在表情達意上的雙重功能,是一種對現有表達方式的補充。
關鍵詞:尼瑪;網絡髒話;諧音;逗比;詞彙;語境;情緒;網絡語言;音譯;現實生活
作者簡介:
關於「髒話」,《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的解釋是:指下流的話。究竟何為「網絡髒話」?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我們認為,「網絡髒話」是指通過諧音、音譯、合成等方式對傳統詈語進行改變,實現內涵上的轉移,造成對正統義或權威義消解和挑戰的一類詞彙。它流行於網絡,功能上近似於「口頭禪」,是網絡群體在彰顯個性的同時,用以宣洩某種情緒的一種語言。例如:尼瑪、屌絲、逗比、磚家、滾粗、勞資、心機婊、麻蛋等,通常都被看作「網絡髒話」。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網絡髒話時常會受到極大排斥和強烈抵制。
人民網輿情研究室曾對「尼瑪」等類似的網絡詞彙在文中標題和在原發微博中的使用頻率作過統計,並進行過排名。數據顯示,「尼瑪」、「屌絲」、「逗比」等詞名列前三。《新京報》 2015年6月3日刊登了《網絡低俗語言黑榜發布 滿是髒話》的文章,對此進行了評論,認為「尼瑪」一類的網絡語言低俗、充滿侮辱謾罵的味道,應視為髒話。那麼,這些常被冠以「網絡髒話」的詞是否真的就是髒話呢?也不盡然。多數網絡髒話源於現實生活中髒話的諧音,但如果結合語境,我們就會發現,諸如 「尼瑪」之類的網絡語言,實際並非「髒話」。
搜狐網2016年7月6日發布了一則新聞《蕪湖92條揚子鱷因大雨部分逃逸,目前只抓到5條》,文中事發地花橋鎮政府為了穩定周邊群眾恐慌情緒,發布通告稱揚子鱷為非大型攻擊性鱷,圈養的揚子鱷不具攻擊性。對此,四川一位網友發文評論道:「尼瑪,搞笑,不具攻擊性。」顯然,該網友用「尼瑪」一詞並非出於罵人目的,「尼瑪」在此並非是髒話。在這一語境中,「尼瑪」並無其原型諧音詞(「你媽」)的不禮貌之意,僅僅只是一種不滿情緒的發洩。
搜狐網2016年7月7日發布一則新聞《高校被淹 男生集體為女同學送飯》,安徽蚌埠的一位網友評論道:「尼瑪隔壁高校不放暑假?」同樣在句中使用了「尼瑪」一詞,從話語中可以推測出該網友很有可能是在被淹高校隔壁學校讀書的大學生,他(她)認為自己的學校已經放假了,而被淹的學校卻還沒放,表示不解。「尼瑪」一詞用在這裡,目的只是想要強化自己「被淹高校為何還沒放假」的疑問,並沒有任何不禮貌之意。
以上例中的「尼瑪」,其諧音原型詞所代表的粗俗義已經基本消失,貶義的感情色彩已然消解。例中「尼瑪」基本出現在句子相對靠前的位置,作用上大致相當於「啊」、「哎」、「唉」等語氣詞,但較普通語氣詞的功能顯然更強大,看作一種口頭禪似乎較為合適。由於在虛擬的網絡語境中,缺乏身勢語、語氣等副語言的直觀表意形式,因此網絡髒話很好地承擔了現實語境中副語言和一般語言在表情達意上的雙重功能,是一種對現有表達方式的補充。
再如「屌絲」一詞,音譯自Diors,最初起源於某明星的粉絲被稱為D絲、帝絲,後被惡搞,通過諧音稱其為「屌絲」。可以說這一名稱的出現和流行是人們通過惡搞來宣洩某種情緒的產物,目前已經從粗口變成普通人群都能使用的詞語。至於「逗比」則直接由「逗」和諧音「比」(逼)組合而成,「逗」有活潑可愛之意,而「比」是「逼」的諧音,暗含些許傻氣之意。「逗比」基本義是指某人很可愛但又有些傻。從產生之初「逗比」就屬於中性詞,既可以用於陌生人,也可以用在好友身上,但在交際活動中出於禮貌、儘量避免衝突等方面的考慮,「逗比」一詞往往用於較熟悉的朋友之間互相調侃。
既如此,我們對一些「網絡髒話」中的成員似乎也不必那麼敵視,如「屌絲逆襲」恰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很多普通年輕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有朝一日也能取得成功。至於那些真正帶有髒話意思的詞,現實中的使用頻率始終保持在非常低的狀態。
網絡髒話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者只是一些思想相對活躍、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使用範圍相對有限。網絡髒話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網絡髒話有其存在的土壤,一是滿足了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的心理需求; 二是體現了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在網絡世界用獨特方式表達自我情感的一種需要;三是順應了語言自身發展變化的需要。網絡髒話的產生、發展及其演變,是語言使用者和語言本體交互作用的結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