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他媽的!」:藏在髒話裡的文化

2020-12-07 中華網文化頻道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說話方式和用語習慣,但髒話是為同一種語言的人們所共享的。其實,不登大雅之堂的髒話能夠很好地反映一個社會的語言與文化特徵,因此很多文人學者寫過關於髒話的文章。比如魯迅有著名的《論「他媽的!」》,澳洲的Ruth Wajnryb 更是專門寫了一本《髒話文化史》。有時只有飈一句髒話才能表達內心澎湃的感情,這不是因為語言能力匱乏,而是因為髒話凝聚著一種文化中所有個體的特定情緒。

▍下文轉載自單向街的好姐妹微在(ID:wezeit-daily)

話說,我們從小到大受的教育,就是要講文明懂禮貌,不許說髒話。但這種警告就像暗示一樣,代表說髒話是一件禁忌刺激的事情,反而讓小孩子更想學。很多人學外語的時候,除了生活用語之外,大概就算髒話學得最溜了。美國和俄羅斯還制定過法規來禁止髒話,不過很明顯,沒啥作用。

不過,雖然髒話登不了大雅之堂,很少在小說之外的嚴肅讀物裡看到,但自古以來口耳相傳,是各種文化裡絕對少不了的、髒了吧唧的一小塊兒。

《髒話文化史》的作者 Ruth Wajnryb 說,如果有新字典上市,她會第一時間先查「操」這個字。這個字可以當作字典的誠意度測試,如果定義沒有完整地寫出這個詞的用法,就基本可以斷定這本字典不靠譜。

沒有標註「操」同「肏」,差評。

一、那什麼話算髒話?

1. 必須有特定的冒犯性,「你這個樹」不能用來罵人,因為沒有冒犯感,「你這個豬」就有。

2. 必須實際存在,自創的「香蕉芭拉你個哈密瓜」不行。

3. 必須觸犯禁忌,把被視為私密的活動(比如性交)放到公共場合談論。

4. 必須有意造成聽者的震驚/憤怒/不自在。

5. 必須是大眾廣泛認同的「粘溼噁心」東西。

二、髒話有這麼幾種:

1. 隨口冒出的髒話,比如不小心撞到腳趾頭說句「操」,這其實是一種應激性的表達,發洩一下內心的驚訝或不滿。

2. 當我們對某些事物的預期被推翻,心情 down 到谷底,出現暫時性心理失衡,說幾句髒話,緩解一下突然暴漲的負能量,有助於恢復心情。

3. 一群人隨便聊天的時候,冒出幾句髒話。這種交流不針對具體的某個人,也沒啥攻擊性。

4. 只有純粹用惡言侮辱對方(或對方看重的東西),才算具有侵略性的詞語。

三、髒話到底「髒」在哪兒?

為什麼說髒話「髒」,一個是經常涉及「粘溼噁心」的東西,也就是「屎尿屁膿包」,還有就是涉及生理功能——性交。

畢竟人體的某些下方部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再加上「性」不是個能在公開場合大聲討論的話題,所以我們罵人的時候才把生殖器和性交掛在嘴邊,只有這樣才能攻人要害,揭人傷疤。

比如「哇噻」。是的,「哇噻」是句髒話。「哇噻」來自閩南語,「哇」就是「我」,「噻」原為「塞」,指性動作,翻成北方話就是「我操」。但是因為音調起伏、節奏明快、含義不明在中二少年之間流行。

細思尷尬

但事實上,髒話說得越多,傳得越廣,就越純潔、越乾淨。

比如「混蛋」這個詞本來很髒,蛋指「王八蛋」,「王八」指妓女的老公,就是說媽媽是人盡可夫的婊子,爸爸是依賴妻子賣身過活的廢物,「混蛋」就是這種家庭出身的雜種。但說得多了,攻擊性也淡了,還產生了「魂淡」這種萌萌噠的變種。

「我操」這個詞最初很黃暴,而現在幾乎變成了一個的語氣詞,任何情緒都能無差別、無限制地自由使用,也產生了「臥槽」這種毫無攻擊性的變體。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拿著望遠鏡,無意中看到了歷史老師小便的全過程,臺詞說了 n 遍「我操」,每一遍語氣、重音、長短都不一樣,僅僅兩個字,比所有語言都精彩。

「屌絲」和「撕逼」呢,自帶生殖器,本來也很髒,但現在已經平淡到可以出現在各種媒體無聊的標題裡。

「逼」本來是侮辱性很強的詞彙,比如「傻逼」「騷逼」「你媽逼」,但是說得越來越多,社會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和「逼」搭配的還有「牛逼」「苦逼」「逗逼」這樣褒義和中性的詞彙,說到後來大家也可以用「傻逼」來自嘲,「逼」這個字的攻擊性其實是減弱了的。

好玩的是,「苦逼」這個詞在許多佛教經典裡都找得到。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樂法故,見諸眾生煩惱苦逼,起大慈悲,教化令住善法因緣,漸得解脫。」——《佛說華手經》

「夫苦逼不生,是謂至樂。林下之唱,豈外適哉。」——《釋迦譜》

「然我父王,見我舍家,聞道出家,大生苦逼。」——《佛本行集經》

苦逼兩字其實是分開解釋的,可以解釋為——被苦難所逼迫。

所以,如果要保持一個髒字的攻擊性,就必須保持這個字的禁忌,避免濫用。以前說一句「我操」發射出的攻擊性,現在需要一百句「我操」才能達到效果。趕快發明點兒新詞兒吧,我的惡毒都表達不出來啦!

四、為什麼髒話大多數和性有關?

知乎用戶 @馬凱 說:與性有關的罵人話直接命中「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到哪裡去」 這三個人生終極問題,且一般都朝著腌臢、摧毀它的方向去的,很容易使受害者精神崩潰,從而達到罵人者的目的。

魯迅也早就說過,「攻擊別人,卻先去瞄準他的血統,在戰略上,真可謂奇譎的了。最先發明這一句「他媽的」的人物,確要算一個天才,——然而是一個卑劣的天才。 」

中國人講究倫理綱常,最痛的痛點就是血統,再加上保守內斂,忌諱談「性」,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問候對方母親。

《戰國策·趙策》裡:「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就是罵別人「你這個婢女養的!」後來演變成「你個小娘養的」「你個婊子養的」「你個丫頭養的」,北京話經常說別人「你丫」「你丫的」就是「你個丫頭養的」的簡稱。

《水滸傳》裡罵過「入你娘」,就是「我想跟你娘發生關係」的意思。後來「入」慢慢音變為「日」,現在常說的「狗日的」「日你娘」其實本來都是「入」這個字。

中國人罵人,一般拿你和你媽為圓心,你們家祖宗十八代為半徑,生殖器為主要武器,意淫為主要技能,和你整個族譜超時空性交。這樣才能徹底撕破臉,帶來惡毒的震懾。

日本人罵人就欠點兒火候,日語裡的髒話不怎麼發達,最髒的差不多就是バカ野郎和肉便器。

英語裡,一般用 fuck 來操遍天下,「親我的屁股(kiss my ass)」或者「回家搞自己(fuck yourself)」。

但在信仰基督教的國家,罵句「你是個魔鬼」就足夠讓對方炸了。

五、想拉近和 TA 的距離,就一起飆髒話吧。

我們提倡人際交往要禮貌,要融洽,仇人才互罵髒話。在一些人眼裡,說髒話代表「粗魯、下流、缺乏自制力」,如果大家都對髒話充耳不聞,那公共道德也太敗壞了。

但其實相反,髒話代表親密,禮貌代表距離。

一般說來,一群人越是放鬆,就越愛說髒話。網際網路上,極其重要交流的方式就是一起罵點兒啥,還真別以為只有噴子或腦殘粉是這樣,很多人都親身參與過某個熱點話題咒罵和吐槽的狂歡,然後給某個妙嘴生花的粗口點上「深得我意」的贊,在這種交流裡,雖然沒啥實質交換的有效內容,但是能建立起良好的互動和歸屬。

在現實裡也是,一群人在一起,偶爾隨口說兩句髒話,能讓僵硬冷淡的氣氛瞬間變得輕鬆活潑。有時候說髒話甚至是為表達親密:比如《金瓶梅》裡,潘金蓮罵西門慶「賊強人」,西門慶罵潘金蓮「賊娼婦兒」,就是一種夫妻情趣。

「我曾在家鄉看見鄉農父子一同午飯,兒子指一碗菜向他父親說:『這不壞,媽的你嘗嘗看!』那父親回答道:『我不要吃。媽的你吃去罷!』簡直已經醇化為現在時行的『我的親愛的』的意思了。 」——魯迅《論「他媽的」》

相反的是,我們會用超級鄭重的態度收回暖意,表示疏遠,這招其實比咒罵更能拉遠社交距離,越彬彬有禮,越表示拒絕和冷漠,禮貌的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拒人千裡的屏障。

日語雖然髒話水平低下,但是依然可以表示敵意,因為日本人擅於把禮貌當做武器,而且精煉成一門拒絕的藝術,對越討厭的人,越愛使用敬語,敬語越複雜,關係越疏遠,比如:

漢語:滾!

日語:對不起,能不能麻煩您離開這個房間。

六、中國古代都怎麼罵髒話?

「這『他媽的』的由來以及始於何代,我也不明白。經史上所見罵人的話,較厲害的,有『老狗,』貉子』;更厲害,涉及先代的,也不外乎『而母婢也』,『贅閹遺醜』罷了!還沒見過什麼『媽的』怎樣,雖然也許是士大夫諱而不錄。」——魯迅《論「他媽的」》

臺灣學者曾經對古人爆粗口的套路做過總結,還發表了研究論文《古代之詛詈語》,將古代文獻裡的惡毒嘴炮歸納為無後、不沒、禽獸、食其肉……等等 17 種。

要說古人惡毒吐槽起來,可完全不輸現在的噴子和段子手,按照殺傷力,分以下幾個檔次(小清新請閉眼):

Lv. 1 :《左傳》裡罵人「役夫」,相當於現在罵別人「你個民工」。

Lv. 2 :《三國》裡經常罵「豎子」「鄙夫」,含有貶義,就是「這小子」啥的,還有著名的「諸葛村夫」「三姓家奴」也是攻擊別人出身低下、毫無節操。

Lv. 3 :漢高祖劉邦因為是街頭小霸王出身,罵得土點兒:「豎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豎子,這小子;乃公,你爹我。「這小子不能派去,還是你爹我親自去!」

Lv. 4 :《水滸傳》裡市井罵街比較多,武松罵王婆:「老豬狗」,王婆罵鄆哥「小猢猻」,還有直娘賊、入你娘、狗廝鳥、賊殺才、老虔婆等等。

Lv. 5 :古代往畜生方向罵的有豬、狗、貉、豺、狼……很少有人罵牛,因為牛耕地,地位高,誇別人才說「牛」「牛逼」。但罵狗的很多,清代《笑林廣記》裡的《劈柴》:

父子同劈一柴,父執柯,誤傷子指。子罵曰:「老烏龜,汝眼瞎耶?」孫在傍見祖被罵,意甚不平,遂曰:「狗屄出的,父親可是罵得的麼?」

Lv. 6 :傻屌。至少從元代就有「傻屌」這個詞了。元曲大家馬致遠(寫「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那個)就對這個詞用得 666 :

傻屌,放手!我趕相公去。

洒家知道,我殺那傻屌去!且慢者,乞個罪名。

兀的不是那傻屌?兀那秀才,你住者,我和你說話。

Lv.7:古代也不乏「沒屁眼」這種惡毒詛咒的。清代的《聊齋俚曲集》:

三姐說每日來到那麼晚,說你做個什麼繭?家裡等你去賣地,既至回家沒也板。雖是人家也賭錢,誰像你乜沒腚眼?

Lv. 8 :《金瓶梅》裡有花式罵 bitch:

這吳月娘心中還氣忿不過,便喝罵道:「怪賊奴才,不與我走,還來甚麼韓大嬸,屄大嬸,賊狗攮的養漢的淫婦!」

Lv. 9 :《紅樓夢》裡,有幾個罵人下賤和短命的,也是夠歹毒:

鳳姐罵道童:野牛肏的,胡朝那裡跑!

茗煙罵金榮:我們肏不肏屁股,管你幾巴相干!

鴛鴦罵嫂子:你快夾那些屄嘴離了這裡,好多著呢!

巧姐的奶娘罵巧姐:真真地小短命鬼,放著屍不挺,三更半夜嚎你娘個喪!

尤三姐罵賈珍、賈璉:我有本事先把你倆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Lv. 10 :最髒的髒話,莫過於血統、性交、畜生和噁心的全方位組合碾壓大殺招,基本上,使出這招,所到之處,寰宇寂滅,所罵之人,換骨脫胎。比如這本明末清初的著名小清新小說《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

那珍哥二目圓睜,雙眉倒豎,恨不得把那一萬句的罵做成一句,把那李成名娘子罵的立刻化成了膿血,還象解不過他恨來的。罵道:

放你家那臭私窠子淫婦歪拉骨接萬人的大開門驢子狗臭屁!

相關焦點

  • 學霸穿「美特斯邦威」尷尬:褲子藏英文髒話(圖)
    因為母親給小李購買的褲子的褲兜內竟印有英文髒話,讓小李受到了寢室同學的嘲笑。「同學都說我低俗、沒文化,實在太尷尬了,覺得特別沒面子。」小李說。  發脾氣 起因竟是一條褲子  上周末,在瀋陽某高校讀書的小李氣哼哼地回到家中,剛一進門就從書包裡掏出了一條褲子,並狠狠地甩在地上。「都怪你買的這條褲子,我讓寢室同學嘲笑夠嗆!」小李委屈地對母親發脾氣。
  • 髒話與xxx與嗶嗶嗶藝術
    幼兒園跟小朋友學了一句髒話,當時還不知道意思,回家跟媽媽炫耀我學的新詞,被打了。髒話成了我自身的禁忌。很長時間裡,我都是別人眼裡「不會罵人」的人,哪怕當時我真的很不滿、很憤怒。很長時間裡,我很羨慕那些能把髒話說出口的同伴們。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可以做到那麼自由的表達。我甚至嘗試過讓他們教我。
  • 罵人,用髒話表達自己憤怒為什麼那麼爽?
    她氣壞了,衝過去踢著車輪胎,把她知道的所有英語裡的髒話都用了一遍。發洩完之後,她非常興奮,心裡有個聲音在跟自己說:我學成了。這是她從來做不到的事:罵人,用髒話表達自己的憤怒。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我跟她的感受太相似了:從小就被教育說髒話是不好的 ,不體面,不優雅。幼兒園跟小朋友學了一句髒話,當時還不知道意思,回家跟媽媽炫耀我學的新詞,被打了。髒話成了我自身的禁忌。很長時間裡,我都是別人眼裡「不會罵人」的人,哪怕當時我真的很不滿、很憤怒。
  • 你有權利對這個世界說:「去他媽的!」
    >、去他媽的婚姻、去他媽的生孩子、去他媽的中年危機、去他媽的生活……  今天,小編要聊的這部劇簡直是太符合這個時代的胃口了  如果你對「喪文化」有所了解,那麼你一定會喜歡這部英劇。因為它喪,陰鬱,神經質,又帶著賤賤的幽默。  這兩年「喪劇」怪圈席捲全球,像《三流之路》、《相對無言》、《我們這一天》、《倫敦生活》和《復生》來說,這些「喪劇」都是一個路子:開頭的時候惡狠狠地呈現出現實。
  • 卡蒂B髒話狂飆新冠肺炎!鬼東西在全球巡演:TM怕爆
    (圖/翻攝自IG/iamcardi)卡蒂B一身透視辣裝站在鏡頭前,激動說道:「我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是三小,也不知道這鬼東西怎麼會從中國武漢擴散出來,它現在他媽就像在全球巡迴演出。」卡蒂B發文狂呼「新冠肺炎超可怕」。(圖/翻攝自IG/iamcardi)她直白表示:「老娘有點害怕,他媽真的怕爆!但一大堆人卻把這個病毒當玩笑。」
  • 有人衝著你說髒話,你那種被冒犯的感覺從何而來?
    魁北克法語中的「Je m』en calisse」就相當於英語中的「我他媽一點都不在乎」(I don’t give a fuck)。這些表達被認為比標準法語中「merde」(狗屁)之類的罵人話語氣更加強烈。
  • 百度百科惡搞閩南語髒話
    仔細一讀馬上發現,這是閩南網友的惡搞,有意把許多不堪入耳的閩南髒話喬裝打扮用來蒙人。專家稱讀者網友不要上當。百度百科惡搞「肚爛」「肚爛」是流行在廈漳泉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患病症狀:面色難看,內分泌失調,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會引起狂躁情緒。發病年齡普遍在中青年,特別是青春期更為多見,男性高於女性。
  • 讀書 | 罵髒話能減輕工作壓力?
    英國學者埃瑪·伯恩在《我們為什麼會說髒話》一書中說,罵人對我們有好處,「髒話不光是攻擊和侮辱的武器,而且可以用於表達一個人的憤懣不平、親友間的同仇敵愾,或是親暱的調笑、逗樂。」伯恩提出,罵人不等於素質低,「經常聽到有人說,真正的大人物和智者不說髒話,說髒話的人不是詞彙貧乏,就是缺乏文化修養。
  • 為什麼日語中髒話很少,日本人又是怎麼看懂美國影視劇的?
    你一定很奇怪,這些話哪叫什麼髒話,咋會引起那麼大的反應呢?這牽扯到一個文化差異的問題。日本是一種恥感文化,集體文化,含蓄文化,敬語文化。比如說中國的國罵裡面最常見的,最讓對方受不了的一般都是和性有關的,和對方父母,祖上有關的,比如CNM之類的,這是因為中國文化是祖先文化,孝道文化,性恥文化。中國人喜歡修家譜,只要出名了,多半要找找老祖宗是不是名人,普通人也愛以祖上有誰誰誰為榮,所以國罵裡最喜歡罵的XX代祖宗啥的。中國人注重家庭和孝順父母,所以國罵裡動不動就問候對方父母,家庭裡的女性等等。
  • 中英翻譯點津:英文中粗話、髒話的翻譯
    世界上大概沒有哪一種語言文字不帶粗語、髒話的成分。特別是文學作品裡,粗語、髒話時有所見(所聞)。我們用母語演講、寫作時完全可以做到少用或者不使用這類不文雅的字眼,但在作翻譯時就身不由己了。對原作中所出現的粗鄙字眼,即所謂「四字母詞(four letter words)」如果避而不譯,或者在翻譯時隨便加以「淨化」,說得輕點就是不「信」,說得重點是對原作的歪曲。
  • 滿嘴「屎尿屁、髒話」的男孩,他腦袋裡的小人,在想什麼?
    孩子說髒話,這件事不只發生在普通家庭裡,明星父母也會遇到類似的困擾。明星媽媽賈靜雯教育孩子的方法一直被奉為父母的楷模,但有一件事卻令人對其育兒方式產生質疑。2019年,剛步入青春期的13歲梧桐妹曾在社交軟體上公開吐槽學校壓力,言辭比較「犀利」,還用到了「holy fuck」一詞,此事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 古代罵人最經典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吐髒字,沒文化根本聽不出來
    古代罵人最經典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吐髒字,沒文化根本聽不出來中國的語言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古人留下的那些文字當中,除了高雅的文字之外,其實也有一些罵人的,而且罵得相當高級,如果沒有文化,甚至是聽不出來的。
  • 日語裡也有髒話,你都知道嗎?
    我的小夥伴和我開玩笑說,每個人學習新的語言的時候,最開始學會的就是髒話。這個在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就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Fuck」「Shit」等,但是有一種語言確實一種例外,那就是日語,你很少會在日語中聽到攜帶某器官或者某行為的一些髒話,也很少會去問候別人的家人。
  • 陳星橋:略論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及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二、漢藏語系佛教之異同 漢藏語系佛教有許多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源自印度,同屬北傳大乘佛教,在顯教及部分密教的教理教規層面上基本一致;其次,它們都曾得到當地統治階級的引進和大力扶持,傳入本土後都與本土固有文化發生過激烈的衝突,而且均發生過若干次「法難」,但經過調適、吸收本土文化因素, 得以民族化和區域化;第三,不同於印度大乘佛教只有中觀、
  • 美劇《去他媽的世界》第一季第一集Part23-中英文對照臺詞劇本
    15歲時,我把鄰居家的貓 放進紙箱裡帶到森林It probably had a name.它或許有個名字吧After that, I killed more animals.在那之後,我殺了更多動物And I remember every single one.
  • 如何看待「網絡髒話」
    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網絡髒話時常會受到極大排斥和強烈抵制。多數網絡髒話源於現實生活中髒話的諧音,但如果結合語境,我們就會發現,諸如「尼瑪」之類的網絡語言,實際並非「髒話」。由於在虛擬的網絡語境中,缺乏身勢語、語氣等副語言的直觀表意形式,因此網絡髒話很好地承擔了現實語境中副語言和一般語言在表情達意上的雙重功能,是一種對現有表達方式的補充。
  • 罵髒話這件事
    我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我認為敢講髒話的男人乃是真男人真性情;明明氣到要死還憋著的就是偽君子。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每次總在想,如果我生在抗日戰爭年代,而且不幸被活捉,嚴刑拷打。我是十分怕痛之人,而且招供之後肯定又會被滅口。但是我是決計不肯做漢奸的。不過要我在受刑的時候不罵髒話那我可做不到,我肯定從天皇的媽媽一直操到大爺。 今天看康熙來了,來賓是我非常喜歡的陳文茜。她說她很少會罵髒話或者生氣。除非有人虐待她的狗。
  • 髒話,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關於髒話,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情是:青少年愛說髒話;男人比女人愛說髒話;缺乏教養的人愛說髒話;還有就是,人在氣憤的時候,容易說髒話……總而言之,說不說髒話,似乎與自我控制力有關。一個人需要較強的自我控制力,才不至於說髒話。
  • 【秦皇島日報】山川人物仰輝光——《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論叢》第5...
    6月底,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社會科學院董劭偉教授將《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論叢》第小島之上能夠誕生一份《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論叢》這樣的高端出版物確實很難得,這與董劭偉教授的首倡之功密不可分。  《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論叢》第5輯的三位主編秦飛、董劭偉、柴冰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歷史與傳統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必將為歷史所銘記。
  • 最經典的五句髒話!古代知識分子在過去是如何罵人的?
    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作品中,除了優雅的作品之外,實際上還有一些相當高級的罵人語句。沒有文化,他們甚至不會聽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最經典的五句髒話,讓我們看看古代知識分子過去是如何罵人的。這句話可能是孔老先生說的唯一的髒話了。因此,宰予那天的行為真的是將老先生氣得夠嗆,把人比作泥土和腐爛的木頭。這句話也是今天所說的五句話中最經典的一句。讀完這五句話後,是不是感覺學習到了呢?你還知道什麼更優雅的髒話嗎?歡迎大家討論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