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網絡語言」

2020-11-30 光明網

●網絡聊天語言可以視為一種社會方言

●「網話掃盲」的做法有違語言文字法

●使用「網絡語言」尋求的是新奇之感

●「網絡語言」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語言

主持人語:在網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BS」、「弓雖」、「醬紫」這樣的用語,很多人看不明白。「網絡語言」在學生中十分流行,一些中小學生甚至在作文中大量使用。「網絡語言」究竟有害還是無害?該不該施以管制?日前,本刊邀請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蘇培成、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計算語言學研究室研究員馮志偉、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理事錢玉趾、央視國際網站策劃武志偉,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網絡語言」不該走進作文

主持人:前不久有一則報導說,重慶一個小學生的作文中,短短一段50餘字的句子,竟然出現了「GG」、「7飯」、「MM」、「BT」、「粉8稀飯」等10多個新鮮詞語,文中大量的「網絡語言」讓老師十分困惑。不知道各位怎麼看這個問題?

蘇培成:「網絡語言」對青少年有很大危害。有的青少年沉迷其中,習慣了這套所謂「時髦」的表達方式,使語言變得貧乏、單調、粗俗,失去了青少年語言應有的朝氣和親和力。用這樣的語言寫的作文,連教他們的老師都看不懂。如果任其發展,很可怕。

錢玉趾:使用「7飯」、「GG」「MM」、「粉8稀飯」等字符混雜用語,不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規定,是不妥的。

武志偉:我不反對學生們在網絡上以他們喜歡的方式來交流,但並不贊同「網絡語言」進入作文。

蘇培成:青少年還不成熟,缺乏生活歷練,分不清美醜。要引導青少年認識「網絡語言」的危害,自覺加以抵制,集中精力學好母語,提高母語的應用能力,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準備好語言條件。

「網絡語言」實為「網絡符語」

主持人:怎樣看待「網絡語言」?它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產生「網絡語言」這一現象?

錢玉趾:所謂「網絡語言」,是網上流行的一種「符語」,不該稱為「語言」。它是由漢字、阿拉伯數字、字母、物理化學符號和標點符號等雜湊起來的「字符混雜語」,簡稱「符語」。其特點是模糊性、不確定性,帶有私密性、神秘性,並不具備語言的特徵,更不具備合法性、規範性及通行性。我認為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對「網絡語言」詞條的釋義不妥,它使「符語」升格為「語言」。

馮志偉:在網絡世界中使用的語言就是網絡語言。應該說,網際網路上傳輸大量信息的網絡語言基本上是規範的民族語言。除了英語,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多地使用漢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日語、韓語等英語之外的語言。一些專家擔心的所謂「網絡語言」,實際上是青少年們在網絡論壇留言、聊天室中使用的語言,應當叫做「網絡聊天語言」,並不能代表網絡語言的全部,只是網絡語言中的滄海一粟。總體看,網絡語言是健康的、規範的。

錢玉趾:青少年為什麼喜歡它?一是管理層面寬鬆或缺失。利用網絡或手機傳遞信息,想說就說,非常自由;二是技術層面的快捷方便。輸入漢字要學用一種編碼,要擊2至4個鍵才能輸入一個漢字,比較麻煩。輸入字母、數字等字符,快捷方便;三是具有私密性、神秘性的魔力。在小範圍傳遞信息,安全、可靠,沒有洩密的危險或副作用。

武志偉:「網絡語言」有著特定年齡群體的鮮明特徵。藉助兒語(「東東」)、諧音(斑竹)等多種方式,尋求一種新奇乃至無釐頭的感覺,其最大特點是求新求變。「網絡語言」的另一個特點是淺白,很多是拼音簡寫或手誤直接演變,並無更深新意。

馮志偉:「網絡聊天語言」是全民語言在網絡論壇留言或網絡聊天室的特定環境下使用的一種社會變體,一種「社會方言」,這樣的社會方言應該有自己的特點,不必加以強制性的管制。在網絡聊天語言中使用的特殊詞語,應當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進行科學的研究,它們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應簡單否定。

主持人:最近,某報開出專版,定期推出和介紹網絡日常用語,並稱之為「網話掃盲」。這種做法值得提倡嗎?

武志偉:「網絡語言」沒必要「掃盲」。很多新詞還沒有傳播到網絡以外,就已在網絡中湮滅,我們靜觀其自生自滅即可。

錢玉趾:公開出版的報紙,推介「網絡符語」是錯誤的,它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網絡符語」具有極大的模糊性、不確定性。如「MM」是兩字詞的拼音首字母縮寫,可表示「妹妹」、「美眉」、「媽媽」等,有很大的歧義性,在特定時間、特定場合、特定人際間可以傳遞、交流信息,但在社會上應用,會引起混亂。

武志偉:「網絡語言」是自然出現的。新的溝通方式帶來了新的語境,在新的語境下,傳統方式表達不充分,產生「網絡語言」太正常不過了。「網絡語言」在網絡中起到了增進人際交流與溝通的作用。

主持人:「網絡語言」的大量使用,對漢語言的發展有何影響?它會取代傳統語言嗎?

蘇培成:漢語發展的方向是規範、豐富和具有很強的表達力,而「網絡語言」和這個方向背道而馳。一個新產生的詞只有符合必要性、明確性和普遍性三個原則,才有可能進入全民語言,「網絡語言」裡那些特有的詞並不符合這三個原則。任意使用這樣的詞語會把漢語弄亂,增加理解的困難,使語言交際無法正常進行,消極作用不可忽視。

武志偉:說「網絡語言」破壞漢語純潔是誇大其詞。所謂漢語的純潔是個相對概念。今日的漢語相對於古漢語來說早已「純潔」不再。語言在發展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新陳代謝。漢語有廣博的包容性,「網絡語言」帶來的衝擊不會觸及漢語根本,會注入新的活力。

馮志偉:作為一種社會方言的網絡聊天語言可能會對全民語言產生一些影響,正如地域方言可能會對全民語言產生影響一樣,我們用不著害怕。我們希望研究社會語言學的專家們來關心和研究網絡聊天語言與全民語言的關係,正確地引導網絡聊天語言的發展,這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一個有意義的新課題。

對「網絡語言」應區別對待

主持人:對「網絡語言」的爭論近年來一直沒有停息。一些地區比如廣州就禁止中小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上海市專門立法對使用「網絡語言」進行限制,這些都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馮志偉:應當向青少年說明,當他們在網絡論壇留言或者在網絡聊天室使用「網絡聊天語言」的時候,使用的是一種社會方言,一旦離開了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就應當使用規範的全民語言,遵守全民語言的規範,不要使用特殊環境下的網絡聊天語言。

錢玉趾:「網絡語言」如果符合我國有關的語言文字規範,應該允許使用;「網絡符語」在網絡上可以允許存在,但應引導使用者向規範化的語言靠攏。公開的出版物,廣告、招牌、標誌牌,政府機關、學校、公共服務行業等,都必須使用規範漢語,禁止使用「網絡符語」。中小學或地方政府機關禁止使用「網絡符語」是正確的,不容置疑。

蘇培成:當前我們正在進行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漢語的重要性日益顯著。要努力維護漢語的規範和健康,決不能讓漢語受到傷害。「網絡語言」不是語言裡的積極成分,不能允許它到處泛濫。

武志偉:中小學是打基礎的時候,應該認真學好漢語。「網絡語言」起到了混淆作用。要完全禁止不可能,但讓「網絡語言」只是活躍於網絡,絕不許進入中小學學校,看似不近人情,卻是負責任的。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網絡髒話」
    如何看待「網絡髒話」 2016年09月20日 11:0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光 字號 內容摘要: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我們認為,「網絡髒話」是指通過諧音
  • 如何看待網絡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
    鳳凰衛視10月27日《世紀大講堂》,以下為文字實錄:如何看待網絡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田桐:近年來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無疑成為當今社會最為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之一,由於網際網路的傳播有著快捷性,以及便捷性,使得它所傳播的內容有著更廣泛的社會影響。
  • 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
    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原標題: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 責任編輯:鄭莉莉
  • 網絡語言,到底該規範什麼
    《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網絡語言實際上會對語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帶來負面影響,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可見,網絡語言規範問題已不僅是語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問題。然而,網絡語言規範相當複雜,討論要不要規範的問題,需要先釐清最基本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
  • 評「網絡新造詞語流行」:語言該規範就要規範
    如何看待網絡語言,是近些年爭論不休的話題,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通知》,再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也引發了諸多不同意見。
  • 青年「語言表達日益匱乏」不能都讓網絡背鍋
    【網言】    近日,中青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說詩句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
  • Gg或Mm你是如何使用網絡語言的
    ,有許多特有的語言已經成為網絡裡的一大特色。這些語言是什麼形成的?只有經常上網的人才會知道它們,而網絡新手,只有靠在一邊聽「外國人」談話的份。這些網絡語言, 有的用數個英語字母代表其含義,如「GG」、 「MM」 分別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諧音指意,如「886」指 「拜拜嘍」, 等;有的用圖片代「:)」表示高興,「:表示憂傷;還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菜鳥」指初出茅廬的人……這真是千百怪,舉不勝數。
  • 由魔獸引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網路遊戲
    由於網路遊戲的瘋狂而帶來的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衝突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網路遊戲作為一個娛樂方式,或許應該獲得跟足球、撞球、麻將同等的社會地位,但是那種衝突並不會徹底停止。魔獸,作為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網路遊戲,取代了其他所有產品,成為這個價值觀重塑的年代的一個焦點。
  • 網絡低俗語言須卸載
    6月2日,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下,由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主辦的淨化網絡語言主題座談會召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2014年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中,「尼瑪」「屌絲」「逗比」位列前三位。
  • 張伯江:如何看待一些人大量使用似是而非的文言文?
    文字和語言並不能回到過去如何看待一些人大量使用似是而非的文言文?針對這一問題,張伯江引用了呂叔湘的話「做人要做現代人,做文要做現代文」作為回答。他認為,文字和語言隨著(時代)發展,並不能回到過去。而這一點在當下現代的語言環境中是難以達到的,語言與文學不可分離。因此,對於語言來說,每個時代都有當時的用法,而文言知識一個籠統的說法,是以現代漢語的出現為基準,將以前的語言稱為文言。但張伯江也強調,年輕人喜愛流傳千年的唐詩宋詞及古文作品無可厚非,完全可以借鑑其中有益的成分,吸收到我們的語言裡做精彩的點綴,但並不能從格式到詞語全部回到過去。
  • 凌國華:對待網絡語言不妨跳出二元對立思維
    因應網絡空間的環境特色以及網絡交流的某種現實需要,並且隨著網絡應用技術的的發展,網絡語言已逐漸超越「網絡空間」的使用範疇,鋪天蓋地進入現實生活空間。隨著應用環境的拓展,網絡語言不可避免地與現實生活空間的傳統漢語產生某種程度的碰撞。從網絡空間延伸到現實空間,網絡語言無疑會對傳統漢語產生某種程度的「衝擊」。
  • 求擴列、暖說說、xswl……這些網絡語言,你知道是啥意思麼
    不過,在體現創造力的同時,也有一些流行語存在生造甚至低俗等問題,需要大家提升話語修養、正確看待和使用網絡語言,共同促進語言的健康發展。最新一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接近六成。中國民眾「觸網」的25年間,從「大蝦」「美眉」到「盤他」「硬核」,新詞彙、新句式、新用法層出不窮。
  • 網絡語言要規範使用
    原標題:網絡語言要規範使用【摘要】 最近,「牛掰」「然並卵」「屌絲」等不雅網絡語言頻頻出現在領導幹部的講話中,更有領導為取悅聽眾,使用粗鄙化表達。遏制非警務報警問題的高發,最主要的還是要站在現代城市管理的高度,理順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能定位,釐清各部門的職責和權力。
  • 讓網絡激發語言熱情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與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使用詩句(61.9%)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亦如以往所有關於漢語命運的討論,總要有一個「替罪羊」被推出來,在許多受訪者口中,這次輪到了網絡語言。
  • 漫談網絡疊音詞——從修辭手法和語義規律看網絡語言的特徵
    隨著網民數量的越來越大,網民為了網上交流而自創的網絡語言成為了一大語言現象。網絡流行語的出現,以及人們樂此不疲的使用網絡流行詞語,是是人們透視公眾態度、意見的切入點。客觀來說,網絡流行語這一客觀存在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學表徵,而是 在更廣闊的社會的大環境中多方博弈的結果。中國的網絡每年都會產生一批極具個性色彩的網絡流行語。
  • 網絡小說中抹黑宗教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我們該如何看待?
    隨著網絡的的普及,我想據大部分人對網絡小說都不陌生,而大部分網絡小說都會涉及到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佛教,以及中國的道教等宗教,但是有些作者不知道是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都會抹黑這些宗教,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這13個問題是:1,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2,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3,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4,如何看待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學內涵和實踐,6,如何看待西方所謂「普世價值」,7,如何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8,如何深刻領會新的發展理念,9,如何科學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
  • 如何可視化BERT?你需要先理解神經網絡的語言、樹和幾何性質
    BERT 是當前最佳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之一,也因此極其複雜。Google AI 的 People + AI Research(PAIR)團隊近日發布的論文《Visualizing and Measuring the Geometry of BERT》提出了一種可視化和度量 BERT 的幾何性質的方法,可幫助我們理解 BERT 等神經網絡語言模型表徵信息的方式。
  • 用飛槳做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絡語言模型應用實例
    發展帶來巨大推動,是多個領域的關鍵部分,但另一方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語言模型其實也限制了 NLP 發展,比如說在創新性生成式任務上,還有如何用語言模型獲得雙向信息。 但這種方法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前面提到的維度災難,而這裡要實現的神經網絡語言模型(Neural Network Language Model),便是用神經網絡構建語言模型,通過學習分布式詞表示(即詞向量)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 網絡語言倫理的基本原則
    網絡語言倫理的道德原則是網絡語言倫理道德體系的總綱和精髓,也是網絡語言倫理的核心,它集中體現了網絡語言倫理的本質特徵。就網絡語言的使用而言,人們應當掌握的基本道德原則主要包括網上言論自由原則、尊重他人人格原則、無傷正當利益原則等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