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要規範使用

2020-11-29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網絡語言要規範使用

【摘要】 最近,「牛掰」「然並卵」「屌絲」等不雅網絡語言頻頻出現在領導幹部的講話中,更有領導為取悅聽眾,使用粗鄙化表達。遏制非警務報警問題的高發,最主要的還是要站在現代城市管理的高度,理順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能定位,釐清各部門的職責和權力。

最近,「牛掰」「然並卵」「屌絲」等不雅網絡語言頻頻出現在領導幹部的講話中,更有領導為取悅聽眾,使用粗鄙化表達。這不僅違背了公序良俗,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形象,也是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褻瀆。領導幹部講話使用網絡語言一定要講原則、把握分寸、掌握火候。比如,什麼網絡語言可以用、什麼不可以用,什麼時候能用、什麼時候不能用,要字斟句酌,仔細掂量,不能草率,不要隨意,尤其要避免使用不雅網絡語言。因為,不雅網絡語言本身難登大雅之堂,遑論從領導幹部口中說出。故而領導幹部要時刻注意和提醒自己,遠離不雅網絡語言,做到規範用言。之所以要求領導幹部規範使用網絡語言,因為領導幹部本身是文化的傳播者。領導幹部講話、作報告等都是媒體關注的對象乃至重點,領導幹部的講話很快會通過各種媒介直接普羅大眾,被公眾所接受和認可。如果領導幹部使用不雅網絡語言,可能很快流傳開來,無形中,領導幹部成了傳遞負能量的人。(王甄言) ——北京晨報治理非警務報警需要動真格「是110嗎?我家水管漏水,請派人來修一下」「去××商場,怎麼走」「警察叔叔,夜深人靜好無聊,你陪我說說話」……類似的110報警電話,每天都在出現。據了解,公安部已在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減輕基層公安110接處警工作負擔專項治理,從5月初至7月底為期3個月,目標是大幅度減少110報警服務臺受到惡意報警、擾警數量。遏制非警務報警問題的高發,最主要的還是要站在現代城市管理的高度,理順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能定位,釐清各部門的職責和權力。110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白使喚的。廣大公眾應當自覺維護110的權威和暢通,而不應該給110添亂、添堵。因為110報警更應當體現在關鍵時刻、危難時刻,而不是頻繁陷入雞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或者無釐頭的滋擾之中。如果讓110不堪重負,並且陷入「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疲於奔命的尷尬,不僅將嚴重幹擾和影響110的及時、有效報警和出警,而且將浪費大量的公共資源,最終受損失、受傷害的將是生活中的每個人。(舒心萍) ——法制日報跨省為民討薪,公權借輿論「維權」之悲6月19日,陝西嵐皋縣委縣政府與河北青龍縣委縣政府就近日引發廣泛關注的民工欠薪風波達成一致意見,兩縣將成立聯合調查組共同開展工作,就欠薪具體情況、討薪被判刑及兩名證人被抓三大焦點問題展開全面調查。這意味著縣委縣政府跨省為民討薪遭遇「閉門羹」事件,開始步入正常處理軌道。相比而言,事實問題不難查清,真正令人擔心的,是針對公權力本身的調查能否做到客觀公正。外地公權力也要藉助傳媒輿論「維權」,這才是整個事件的稀奇之處,也是法治社會的悲哀之處。既然如此背離常識,人們便有理由懷疑:原本中立的公權機關為何涉身欠薪糾紛如此之深?青龍縣委縣政府有沒有偏袒納稅企業的嫌疑?倘若調查不能以充分的事實信息打消這些疑慮,便很難期待事件得到圓滿解決。青龍縣表示,由於民工討薪引起的後續刑事案件,青龍縣委縣政府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案件審查組,將公平、公開、公正依法在職權範圍內關注此事。但問題在於,作為黨政機關的縣委縣政府,其成立的案件審查組又將如何「依法」審查司法機關的判案呢?(兵 臨) ——京華時報

相關焦點

  • 網絡語言,到底該規範什麼
    《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網絡語言實際上會對語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帶來負面影響,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可見,網絡語言規範問題已不僅是語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問題。然而,網絡語言規範相當複雜,討論要不要規範的問題,需要先釐清最基本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
  • 評「網絡新造詞語流行」:語言該規範就要規範
    如何看待網絡語言,是近些年爭論不休的話題,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通知》,再次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也引發了諸多不同意見。
  • 如何看待「網絡語言」
    其特點是模糊性、不確定性,帶有私密性、神秘性,並不具備語言的特徵,更不具備合法性、規範性及通行性。我認為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對「網絡語言」詞條的釋義不妥,它使「符語」升格為「語言」。 馮志偉:在網絡世界中使用的語言就是網絡語言。應該說,網際網路上傳輸大量信息的網絡語言基本上是規範的民族語言。除了英語,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多地使用漢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日語、韓語等英語之外的語言。
  • 今天如何好好「說話」(解碼·語言規範)
    核心閱讀  如何讓語言使用更規範、更得體?語言的優美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功能,在於能否滿足表達需要、是否適應場合和情境。一味使用網絡流行語會鈍化我們的感受,濫用華麗的書面語同樣會讓表達蒼白空洞。因此,使用語言要力戒盲從,做到「修辭立其誠」,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用差異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 Gg或Mm你是如何使用網絡語言的
    ,有許多特有的語言已經成為網絡裡的一大特色。這些語言是什麼形成的?只有經常上網的人才會知道它們,而網絡新手,只有靠在一邊聽「外國人」談話的份。這些網絡語言, 有的用數個英語字母代表其含義,如「GG」、 「MM」 分別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諧音指意,如「886」指 「拜拜嘍」, 等;有的用圖片代「:)」表示高興,「:表示憂傷;還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菜鳥」指初出茅廬的人……這真是千百怪,舉不勝數。
  • 網絡低俗語言須卸載
    6月2日,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下,由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主辦的淨化網絡語言主題座談會召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2014年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中,「尼瑪」「屌絲」「逗比」位列前三位。
  • 火星文充斥網絡 通用語言文字法能否植入網際網路基因
    網絡並非沒有規則,要引導網友把法律精神實質和語言規範運用於網絡語言生活  □ 本報記者 張昊  咖啡館裡,一名網絡女主播正直播福建廈門剛剛經歷的颱風。電腦上,有網友與她進行文字互動:「好囍鸛伱。」  按照語境理解,這名網友想說的應該是「好喜歡你」。寥寥4個字,就有3個屬於不規範使用。
  • 網絡語言使用頻率排名首次公布 頂字用最多
    首個《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昨天由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公布。在這份報告中,首次公布了網絡語言使用頻率排行榜,「頂」位居第一位,而一些曾被各種媒體反覆引用的「大蝦」、「菜鳥」等卻排名靠後。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中指出,如今網絡語言不再是當初網絡達人的小眾專利,而成為眾多網民共用、共有、共享的語言產品。「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說。網絡語言傳播速度快、範圍廣,承擔著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的重要功能。
  • 網絡語言倫理的基本原則
    網絡語言倫理的道德原則是網絡語言倫理道德體系的總綱和精髓,也是網絡語言倫理的核心,它集中體現了網絡語言倫理的本質特徵。就網絡語言的使用而言,人們應當掌握的基本道德原則主要包括網上言論自由原則、尊重他人人格原則、無傷正當利益原則等三個方面。
  • 網絡語言「熱」背後的「冷」思考
    在傳播過程中,網絡流行語負載的信息被逐級放大,從網絡波及到現實生活,滲透到傳統媒體,其影響力不可小覷。固然,網絡語言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詞法和句法,如「被就業」這一系列的「被××」結構,增強了現代漢語的表現力,對語言生態起了積極的建設作用,但與此同時,網絡語言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也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規範缺失。
  • 求擴列、暖說說、xswl……這些網絡語言,你知道是啥意思麼
    新詞迭出,更得咬文嚼字(解碼·語言規範)核心閱讀如今,網絡生活已是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應運而生的網絡語言也成為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常用語。網絡語言有很強的口語和方言特點,善於利用漢字形音義上的各種可能性,形成有想像力的超常規詞句組合。
  • 網絡語言、方言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為什麼它不收錄網絡語言,剛才說到網絡還是一種流行文化,流行的東西很可能是短命的,要經過經驗,比如說網上流行的這些詞語,如果十年八年還在使用,我相信不收錄才怪呢。比如說我看到網蟲收了,閃客也收了。這個詞語今後十年八年還會繼續使用下去,它會收的,但是像一般的可能過眼煙雲這樣的,今天說了明天沒有的,比如說斑竹這樣的,首先《現代漢語辭典》有它的編寫規範,如果不符合也不會收錄。
  • 讓網絡激發語言熱情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與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使用詩句(61.9%)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亦如以往所有關於漢語命運的討論,總要有一個「替罪羊」被推出來,在許多受訪者口中,這次輪到了網絡語言。
  • 漢語拼音使用越來越規範
    漢語拼音使用越來越規範 2012年10月08日 14: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有關人、名地名以及數詞、量詞、連接詞、形容詞的漢語拼寫,都有了國家級的「法定」規範。  新的方便 新的挑戰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馬慶株表示,1996年頒布的漢語拼音標準在有些表述方面不夠清晰,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在拼寫方面的混亂局面。
  • 不得違背國家宗教政策 《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網絡短視頻...
    兩份文本從機構把關和內容審核兩個層面為規範短視頻傳播秩序提供了依據。《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對平臺應遵守的總體規範、帳戶管理、內容管理和技術管理規範提出了20條建設性要求;《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面向短視頻平臺一線審核人員,針對短視頻領域的突出問題,提供了操作性審核標準100條。《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及《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的發布必將有助於進一步規範短視頻傳播秩序。
  • 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光明日報-光明網
    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以辯證的態度,既充分認識其對豐富語言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規範、不健康的一面。對於其使用,同樣是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應按照網絡語言的發展規律,趨利避害,加以正確引導。
  • 張茅: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要在發展中規範規範中發展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到,要嚴肅查處假冒偽劣虛假廣告等行為,加強消費者的權益保護。請問工商部門在網絡交易監管方面具體會有哪些舉措?謝謝。  張茅:網購的問題是社會關心的問題,我國7億網民,4.7億參加網購,在座的我想可能都有過網購或者說主要靠網購來購買商品。
  • 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鐵琨副司長談2005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上海市人大通過《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它明確規定「國家機關公文、教科書不得使用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彙和語法規範的網絡語彙」,這是國內首次通過地方性法規來限制網絡語彙。您是如何評論這一現象的?
  • 「語言學」要跟得上「學語言」
    信息 「語言學」要跟得上「學語言」 2016-09-09熱議雙方聚焦「小題大做」——一方認為對一個無關痛癢的虛詞的研究不足以寫成學位論文;另一方則認為,網絡語言的變異情況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很多語言從非網絡語體中進入網絡語言社區之後,在語法、語義、語用上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其中構詞能力較強、意義較為豐富的,多會成為風靡一時的網絡流行語,如「被XX」「XX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