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使用越來越規範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漢語拼音使用越來越規範

2012年10月08日 14: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

  你在用漢語拼音拼寫名字時,是不是經常猶豫,是按照中文的拼寫順序,姓前名後?還是按照英語習慣,名前姓後?

  現在,你再也不用煩惱了,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新修訂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簡稱《規則》)從今天開始正式生效。有關人、名地名以及數詞、量詞、連接詞、形容詞的漢語拼寫,都有了國家級的「法定」規範。

  新的方便 新的挑戰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馬慶株表示,1996年頒布的漢語拼音標準在有些表述方面不夠清晰,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在拼寫方面的混亂局面。比如,在中國公民的護照上,公民名字的拼音是LI JUN(李軍),但是在現實中,有可能出現公民鑑於混亂的拼音書寫習慣把名字拼成JUN LI,這時會給身在國外的中國人造成麻煩。而新《規則》明確規定,中國人姓名的漢語拼音書寫一律姓前名後。

  據了解,本次新《規則》,除了在人名、地名的拼寫方面設定了明確的規則外,在拼寫規則上也做出一些變通,如RENMIN RIBAO(人民日報)、WANGFUJING DAJIE(王府井大街)等專有名詞在拼寫時,可以不標聲調等,這大大增加了新《規則》的可操作性。同時,新《規則》對原《規則》的一些遺漏進行了補充。對於這些變化,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玲評價說,我國的語言規範開始和現實接軌,越來越貼近生活。

  然而,新《規則》的實施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我有個同事,給在美國的親人匯款時,按新《規則》所規定的姓前名後的人名拼寫方式把錢匯出,結果被美國方面退回,原因是美國方面使用「名前姓後」的規則。

  對於這種問題,馬慶株認為,我們可以引入變通機制,比如我的同事可以依然遵守新《規則》「姓前名後」的規則,但是在姓和名的中間需要加上一個「,」,這樣就可以避免誤會。而王玲則認為,短時間內可以對內堅持新《規則》,對外遵從國際規則,然後再逐步過渡到完全應用新《規則》。

  正詞法漸入公眾視野

  新《規則》實施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正詞法」這個陌生的名詞帶入公眾的視野。

  參加本次新《規則》修訂的全國語言理論研究會會長、湖南師範大學語言學教授彭澤潤介紹,這次新《規則》的發布,是希望能夠引起國人進一步對正詞法的重視。同時,為外國人用拼音學習中文創造更好的環境。

  談及正詞法的未來發展,馬慶株表示,教學實踐中遇到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同音詞的區分。有一次,他到牛津大學進行語法研究方法的演講,現場就有英國漢語教師提問,同音詞應該怎麼區分。他認為,正詞法的進一步發展,要使拼寫形式意義明確,以區分同音詞。目前,馬慶株正在研究一個拼寫形式跟一組漢字對應的組合解決方案。而王玲也認為,「在加入漢字之後,區分同音詞就容易了。國內外多年的對外漢語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學習漢語只依靠拼音而剔除漢字是不可取的,也不能很好地掌握漢語。」

  新《規則》推廣任重道遠

  新《規則》頒布後,遇到最大問題是如何推廣。

  對於新《規則》在國內的推廣,彭澤潤表示,應該按照正詞法出版大量漢語拼音讀物,讓中國兒童和外國人共享閱讀資源。國內公共場合的拼音應用要嚴格執行正詞法。目前,道路、招牌、圖書和報刊名稱,很多都已經具備正詞法意識,但是,拼寫不規範的現象仍然嚴重。

  王玲建議:「新《規則》不僅要對國內公布,也要對國際友國進行宣傳並表明立場,請世界各國尊重並承認中國的新《規則》。比如,我國可以參照韓國將『漢城』更名為『首爾』的做法,正式向國際友國提交申請。」(張宇釗)

相關焦點

  • 怎樣輸入漢語拼音聲調
    正在閱讀:怎樣輸入漢語拼音聲調怎樣輸入漢語拼音聲調2008-01-22 08:55出處:其它網站作者:佚名責任編輯:shiyun  在Word中,漢語拼音的音調是被當作特殊符號來看待的。插入特殊符號  具體操作是:首先在Word窗口中用英文輸入法輸入漢語拼音,如」聲調」的拼音是:shengdiao,在輸入聲調的字母時按上面的方法插入特殊符號
  • 廣東陽江路名現3種標註:英文譯法、漢語拼音及大小寫均不同
    廣東陽江路名現3種標註:英文譯法、漢語拼音及大小寫均不同 李柳枝/陽江新聞網 2017-01-03 16:40 來源:澎湃新聞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
  • 漢語拼音之父談漢字聽寫大會:我去一定考0分
    原標題:百歲周有光批「聽寫大會」:我去一定考零分  11月11日,漢語拼音之父、108歲的語言文字學者周有光的一番話,讓央視「漢字聽寫大會」再次陷入爭議。周有光老人說,即便以他的知識儲備,假如去考「漢字聽寫大會」,「一定考零分」。
  • 漢語拼音出現在什麼時候,它未出現前怎樣讀漢字
    那麼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我國的漢語拼音是1958年開始正規實行的。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國務院會議通過《漢語拼音方案(草案)》,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
  • 出生才61年的漢語拼音,為什麼能爬到千年漢字「頭上」?
    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語拼音和漢字相比,年紀差了好幾千年。但現在在漢字學習中,漢語拼音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於我們過於習以為常了,反而感覺不到它的可貴之處。至今仍有一些人認為,漢語拼音方案弊端極大,甚至一無是處。這時候小編就忍不住懟人了:你行你上啊,不行少BB。
  • 臺北市稱將繼續採用漢語拼音以便與國際接軌
    臺北市稱將繼續採用漢語拼音以便與國際接軌 2002年10月2日10:07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2002-10-02)
  • 恐龍的學名裡居然有漢語拼音,生物命名有哪些玄機?
    恐龍的學名裡居然有漢語拼音,生物命名有哪些玄機? 2018年03月16日 09:51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恐龍的學名裡居然有漢語拼音,生物命名有哪些玄機?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也開始對漢字進行了變革,一個是引入「拼音」的概念,一個就是將當時使用的繁體字、異形字進行統一簡化成為簡體字。而負責這一工作的,就是有著「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教授。周有光出生於1906年,早年時學習的就是古文古音,但隨著新思想的出現,白話文越來越受人推崇,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周有光自然對白話文也相當青睞。
  • 「北京南站」怎麼翻譯成規範英語?
    按照鐵道部發出的通知,「為規範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譯法,鐵路車站站名的英文拼寫統一採用漢語拼音,『東南西北』方位詞作為車站站名的固有部分,不按英文音譯。涉及【地名+方向】的站名,方位詞統一採用漢語拼音」。因此,「北京南站」的英文翻譯為Beijingnan Railway Station。同理可證,「北京西站」的英文翻譯是Beijingxi Railway Station。
  • 周有光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他究竟有哪些貢獻?
    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老先生,於2017年的1月14日去世,享年112歲。其實,周老先生生前,對這個稱呼是比較反感的,他常說"漢語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參與方案最終制定的幾個人之一,不能叫'漢語拼音之父'"。那麼,周老先生對《漢語拼音方案》究竟做出過哪些貢獻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 公共場所英譯錯誤迭出 高中生當"啄木鳥"規範城市名片
    在他們拍攝的3000多張英譯標識照片中,諸如拼寫語法錯誤、中式英語、漏譯錯譯、翻譯不規範等錯誤多達400多處。如不少賓館將「請走邊門」按漢語習慣譯成「Please entry through the side door」,其實應譯為「Please use the side door」;還有部分正式場合該用「Gate」表示「出口」,卻用了「Door」等不規範用法。
  •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周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
    2017年1月14日,出生於江蘇常州的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在當天赫然長辭。時至今日,正好兩年整,謹以此文章緬懷周有光先生,以表達小編對於老先生為中國乃至世界作出傑出貢獻的崇高的敬意。
  • 高速指示牌漢語拼音終於取消了?車主:改得好,早就該這樣了!
    根據不少的車主表示,我國目前的高速公路指示牌漢字實在是太小,特別是加上了漢語拼音之後很多的漢字根本就看不清 其實設置這些拼音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方便不同的人群認清標牌上的內容,但是有些指示牌上的漢語拼音的比例實在是太大了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
    小區從居委會幹部到雜貨店老闆、理髮店師傅都知道這位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的老爺子。   但老爺子生前卻一直反對「漢語拼音之父」這一稱呼。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培成是周有光的學生。蘇培成告訴中新社記者,周先生的拒絕有他的道理。上世紀50年代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是國家行為、集體項目,但周先生對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積極推廣漢語拼音體系,作出了獨特貢獻。
  • 逝年如水 百年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2017年1月14日,「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1周歲。周老早年專攻經濟,年近50轉行研究語言,主持編寫了至今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耄耋之年又成為文化研究學者、思想家,百歲後依筆耕不輟。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語言學家周有光迎大壽 主導建立漢語拼音系統周有光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如今的他仍筆耕不輟,百歲過後,周有光又先後出版《百歲新稿》《朝聞道集》等數部新作。
  • 滬蘇浙頒布《通則》規範公共場所英文詞條(圖)
    《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範第1部分:通則》滬蘇浙地方標準聯合發布會,共同宣布通用於滬蘇浙地區的《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範第1部分:通則》正式頒布實施。收錄337個規範詞條  據悉,此次頒布的《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範第1部分:通則》是由二省一市語言文字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共同組織三地專家制定,通則內容依據國家有關語言文字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國家標準,根據三地公共場所英文譯寫的實際使用要求確定,並經上網公示和專家審定。
  • 中國最牛老人:多次和愛因斯坦交流,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112歲
    中國最牛老人:多次和愛因斯坦交流,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112歲「大概是上帝把我忘記了。」這是一位百歲老人常常說的一句話,他叫周有光,也許你不一定知道這個名字,也許你不知道他的樣子,但你一定知道漢語拼音,周有光就是我國「漢語拼音之父」,儘管老人家時常否定這個稱謂,但大家還是會這麼稱呼他。周有光出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孩子後來會活到112歲,做出那麼大的成就。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新中國成立之後,重新制定漢語拼音又被提到議事日程。當時拼音方案委員會一共有15個人,由幾個大學的語言學家組成,而具體工作則由葉籟士、陸志偉和周有光三個人負責。「事實上,我們三個人都共同提出要用26個拉丁字母,沒有新字母。看法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