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08日 14: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0)你在用漢語拼音拼寫名字時,是不是經常猶豫,是按照中文的拼寫順序,姓前名後?還是按照英語習慣,名前姓後?
現在,你再也不用煩惱了,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新修訂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簡稱《規則》)從今天開始正式生效。有關人、名地名以及數詞、量詞、連接詞、形容詞的漢語拼寫,都有了國家級的「法定」規範。
新的方便 新的挑戰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馬慶株表示,1996年頒布的漢語拼音標準在有些表述方面不夠清晰,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在拼寫方面的混亂局面。比如,在中國公民的護照上,公民名字的拼音是LI JUN(李軍),但是在現實中,有可能出現公民鑑於混亂的拼音書寫習慣把名字拼成JUN LI,這時會給身在國外的中國人造成麻煩。而新《規則》明確規定,中國人姓名的漢語拼音書寫一律姓前名後。
據了解,本次新《規則》,除了在人名、地名的拼寫方面設定了明確的規則外,在拼寫規則上也做出一些變通,如RENMIN RIBAO(人民日報)、WANGFUJING DAJIE(王府井大街)等專有名詞在拼寫時,可以不標聲調等,這大大增加了新《規則》的可操作性。同時,新《規則》對原《規則》的一些遺漏進行了補充。對於這些變化,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玲評價說,我國的語言規範開始和現實接軌,越來越貼近生活。
然而,新《規則》的實施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我有個同事,給在美國的親人匯款時,按新《規則》所規定的姓前名後的人名拼寫方式把錢匯出,結果被美國方面退回,原因是美國方面使用「名前姓後」的規則。
對於這種問題,馬慶株認為,我們可以引入變通機制,比如我的同事可以依然遵守新《規則》「姓前名後」的規則,但是在姓和名的中間需要加上一個「,」,這樣就可以避免誤會。而王玲則認為,短時間內可以對內堅持新《規則》,對外遵從國際規則,然後再逐步過渡到完全應用新《規則》。
正詞法漸入公眾視野
新《規則》實施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正詞法」這個陌生的名詞帶入公眾的視野。
參加本次新《規則》修訂的全國語言理論研究會會長、湖南師範大學語言學教授彭澤潤介紹,這次新《規則》的發布,是希望能夠引起國人進一步對正詞法的重視。同時,為外國人用拼音學習中文創造更好的環境。
談及正詞法的未來發展,馬慶株表示,教學實踐中遇到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同音詞的區分。有一次,他到牛津大學進行語法研究方法的演講,現場就有英國漢語教師提問,同音詞應該怎麼區分。他認為,正詞法的進一步發展,要使拼寫形式意義明確,以區分同音詞。目前,馬慶株正在研究一個拼寫形式跟一組漢字對應的組合解決方案。而王玲也認為,「在加入漢字之後,區分同音詞就容易了。國內外多年的對外漢語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學習漢語只依靠拼音而剔除漢字是不可取的,也不能很好地掌握漢語。」
新《規則》推廣任重道遠
新《規則》頒布後,遇到最大問題是如何推廣。
對於新《規則》在國內的推廣,彭澤潤表示,應該按照正詞法出版大量漢語拼音讀物,讓中國兒童和外國人共享閱讀資源。國內公共場合的拼音應用要嚴格執行正詞法。目前,道路、招牌、圖書和報刊名稱,很多都已經具備正詞法意識,但是,拼寫不規範的現象仍然嚴重。
王玲建議:「新《規則》不僅要對國內公布,也要對國際友國進行宣傳並表明立場,請世界各國尊重並承認中國的新《規則》。比如,我國可以參照韓國將『漢城』更名為『首爾』的做法,正式向國際友國提交申請。」(張宇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