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2020-11-30 人民網

原標題: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8月14日,在安徽省阜陽市新華書店內,工作人員在展示新版《新華字典》。王 彪攝(人民圖片)

  「《新華字典》嘛,就需要『新』一點」「《新華字典》不能只是老詞彙的沿襲,還應該是新詞彙的記錄」「與時俱進,多媒體化的《新華字典》越活越年輕!」近日首發的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包括「點讚」在內等100多個新詞,並採用「紙書+二維碼」的媒體融合形式,引發網友熱議。專家認為,新版字典從內容和形式上緊跟社會發展,貼近網絡生活,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需要。

  「我們用熱詞有依據了」

  跟舊版相比,第12版《新華字典》收錄「初心」「點讚」「粉絲」「刷屏」「截屏」「二維碼」等100多個新詞,還增補了「賣萌」「拼車」「拼購」「被會員」等50個字詞的新義新用法。這些「網感」十足的新詞新用法,不僅代表著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如「點讚」體現出社交空間的線上拓展,「曬」字細緻入微刻畫出時代情緒,「拼購」反映了新型電商消費方式的流行。

  不少人稱「《新華字典》與時俱進,變得更接地氣了」。「我喜歡在作文裡用『點讚』『賣萌』這些比較新的詞,但家長會覺得不嚴謹,往往會要求改成『表揚』『可愛』等,雖然意思差不多,但讀起來不夠生動活潑。現在《新華字典》收錄了,我們用這些熱詞就有依據了。」有不少小學生非常支持。

  教育部日前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中指出,如今網絡語言不再是當初網絡達人的小眾專利,而成為眾多網民共用、共有、共享的語言產品。「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解,網絡語言正全面走進現實語言生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說。網絡語言傳播速度快、範圍廣,承擔著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的重要功能。如防疫期間,「宅家做貢獻」「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等網絡語言在抗疫中發揮積極作用;去年垃圾分類成為熱點話題,產生了指示牌、表情包、兒歌童謠等新的語言產品。

  既要寬容也不能縱容

  「流行的未必都能成為經典,真正擁有生命力的語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人認為,《新華字典》應當保證收錄信息的絕對權威性與嚴肅性,一些網絡詞彙實用性不高,很可能就是一陣風,過不了多久就不再使用了,將曇花一現的網絡新詞收錄意義並不大。收錄哪些網絡詞語、以何種標準收錄,需要仔細甄別、審慎思考。對此,第12版《新華字典》責任編輯宿娟說,這次添加的是「點讚」「刷屏」「截屏」等與當下生活息息相關的詞彙,運用十分廣泛,並且已經穩定,所以才收錄進來。

  不可迴避的是,當下網絡用語也存在泥沙俱下、魚目混珠的問題,粗鄙、低俗、浮誇語言並不鮮見。在田立新看來,由於網絡「虛擬社區」和自媒體「缺少把關人」的特性,一些格調不高、品位低下甚至低俗的語言充斥網絡,網絡低俗語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有專家表示,對於網絡語言,既要寬容也不能縱容,語言規範要因勢利導,分清語言使用的場合,針對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網絡語言採取不同的措施:涉及社會公共和大眾傳播領域的,應嚴格規範;私人領域和人際傳播範圍的可以順其自然;網際網路平臺應履行淨化語言傳播環境的主體責任,對平臺內容進行監管引導等。

  紙質書活起來了

  值得關注的是,第12版《新華字典》順應行動網路發展潮流,首次實現應用程式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正文每頁都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業內人士指出,「紙書+二維碼」的形式實現了媒體融合的二次升級,讓文字有了聲音,讓筆畫有了動態,看聽結合,動靜相伴,減少了閱讀障礙,讓紙書活起來了,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此外,新版字典還首次使用冷雷射打碼技術,通過一書一碼,讓每本字典都有電子「身份證」,為讀者提供防偽查詢、物流追溯、資源連結等增值服務。

  近年來,針對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檢索特點,傳統出版社在媒體融合方面不斷推陳出新。今年3月,商務印書館語言資源知識服務平臺上線。據悉,這是國內首個基於權威工具書開發的語言學習服務平臺,聚合《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24部權威漢語工具書,融合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整合文本、音頻、視頻、動畫等資源,提供一站式詞語查詢、播音員示範朗讀、漢語字詞智能問答機器人等特色功能,讓語言學習更便捷高效。

  語言服務的很多線上經驗也體現在中國戰疫實踐中。在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有關專家學者和機構組成「戰疫語言服務團」,研製發布《疫情防控外語通》《疫情防控「簡明漢語」》《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等系列語言服務產品,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及相關群體提供多維度語言服務。其中,《疫情防控外語通》面向在華留學生和外籍人員,通過微信端、網頁版、短視頻等方式提供疫情防控相關查詢服務和數據支持。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哪些詞沒收?看《新華字典》的故事
    1953年12月,第一版《新華字典》面世,五百萬冊在半年便銷售一空,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音序排列的字典,體現出了「規範、科學、實用、便捷」的特色,為新中國的全民掃盲運動立下汗馬功勞。8月11日,北京圖書大廈出售的《新華字典》(第12版)及同步上線的同名手機應用程式。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自1953年起,這個小小的字典家族在當代史上影響著數億中國人。從初版首印至今,《新華字典》的總發行量已逾4.5億冊,這還不包括盜版。  中國人能在其中找到的,是父母一頁頁翻著這本字典為兒女挑選名字的身影,是小學寫作文時咬著鉛筆頭苦苦查找「大詞」的煩惱,是第11版問世前還始終號召「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鬥志昂揚,是這個國家過去62年的時代胎記。
  • 字與詞勾勒中國——《新華字典》12版這樣修訂
    同學們領到《新華字典》時的喜悅場面。圖片由商務印書館提供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開始啟動編寫和出版工作,至今已歷經70年,出版至第12版。   1956年,國家將新華辭書社整體併入中國科學院(也就是現在的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由此,《新華字典》的編纂修訂重任歷史地落到了語言研究所的肩上,同時字典的出版任務也轉由商務印書館承擔,由此開始了語言所和商務印書館在辭書編纂出版方面長達60多年的攜手合作關係,雙方共同努力維護和不斷提升《新華字典》的學術質量和社會影響。
  • 「tuhao」收錄《牛津詞典》 盤點入侵英語的網絡漢語
    在其網站的視頻報導中,《華爾街日報》甚至專門創造了「dama」這個用漢語拼音得來的單詞。  一名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大媽絕對是黃金搶購潮中的主角,她們很久沒有見到金價如此低,對她們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
  • 新華字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餘桂林說。建國之初,為了規範漢語的使用和消除文盲,中國出版了這本字典。「那個時候字典裡面有很多插圖,方便識字不多的人理解其中的內容。」餘桂林說。時代變遷,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中,新華字典也不斷嬗變,而且大約五到七年就要修訂一次。
  • 全民網絡時代,人們還會查字典嗎,辭書編纂應該如何轉變?
    1971年,聖馬利諾領導人訪華,贈送給中國一套百科全書,中國回贈的是小小的新華字典,這被當時的西方媒體譏諷為「大國家、小字典」。「不光有最新版的《新華字典》,還有《辭源》《辭海》《大辭海》《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等等大型辭書。可以很欣慰地說,我們早已擺脫了『大國家,小字典』的尷尬局面。」
  • 《新華字典》修訂:增補新詞新義 引導用字規範
    圖七  【編書者說】  編者按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現代漢語字典。  1956年,國家將新華辭書社整體併入中國科學院(也就是現在的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由此,《新華字典》的編纂修訂重任歷史地落到了語言研究所的肩上,同時字典的出版任務也轉由商務印書館承擔,由此開始了語言所和商務印書館在辭書編纂出版方面長達60多年的攜手合作關係,雙方共同努力維護和不斷提升《新華字典》的學術質量和社會影響。
  • 《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背後 為一字跑遍全國 為一詞修改十餘次
    增添「初心」「粉絲」「截屏」「二維碼」「賣萌」「拼車」等新詞新義,書的每一頁都印有二維碼,用手機一掃就能從《新華字典》APP上查看當頁所有字……《新華字典》第12版一經發布,就衝上了微博熱搜,話題閱讀總量高達7800多萬。
  • 《新華字典》出了個官方版 app,但憑什麼叫價 40 元?
    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612」,了解更多好用的漢語詞典 app。《新華字典》不僅陪伴了你成長,它也見證了中國的改變本次 app 使用的《新華字典》材料,來自於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第 11 版《新華字典》內容。而從《新華字典》第 1 版出版到今天的 app 版誕生,總共走過了 60 年。
  • 網絡語言、方言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最近關於《現代漢語辭典》收錄有特色的方言以及網絡語言的問題,在網友中引起了一些反響,正在進行的廣東省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也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今天我們特意請來林倫倫教授,走進我們網絡直播室,與網友們就大家關心的話題進行充分的交流。
  • 「網際網路+」《新華字典》須更好發揮知識普及作用
    深圳晚報評論員 溫瓊 還記得小時候人手一本的《新華字典》嗎?它如今又有了另外一種打開姿勢,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新華字典》自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版以來,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啟蒙教育,至今仍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可以說,新華字典已成為中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深嵌入每個人的文化記憶中,堪稱「國典」。 《新華字典》在國內的權威地位無可動搖。當生活中人們為某個字的用法或讀音發生爭執時,往往以《新華字典》的詮釋為最終裁奪。
  • 如何看待「網絡語言」
    武志偉:我不反對學生們在網絡上以他們喜歡的方式來交流,但並不贊同「網絡語言」進入作文。 蘇培成:青少年還不成熟,缺乏生活歷練,分不清美醜。要引導青少年認識「網絡語言」的危害,自覺加以抵制,集中精力學好母語,提高母語的應用能力,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準備好語言條件。
  • 從表情包裡誕生的這些網絡流行詞 已經被正式納入英文詞典
    就像「山寨」、「雷人」、「潛規則」這些現代詞彙曾在幾年前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一樣,英語也在不斷收納新造詞彙來完善自身系統。 據界面新聞10日報導,最近,英語詞典裡的最權威的Merriam-Webster(在中國常被稱作韋氏詞典)宣布,他們在詞典裡新增了1000多個常用詞彙。
  • 傳《新華字典》刪去"自由" 回應:該版本非正版
    北京青年報記者查閱第11版《新華字典》後發現,這則消息並不屬實,「自由」一詞仍保留在字典之中。商務印書館相關工作人員亦表示,網友所展示的圖片並不是《新華字典》的內容,「2013年最新版」的說法也不成立。
  • 莫讓字母詞擾亂漢語語言環境
    孫壽山:字母詞在我國語言中大量出現,粗略分析,應該歸結於以下兩個原因:一是飛速發展的信息和網絡技術,使得表達外來新概念、新事物的大量外來語通過網際網路迅速地滲入漢語,以「先入為主」的優勢影響了國人。二是國人的心態促成的。
  • 2022年北京語言大學828漢語語言學考研真題和答案——才聰考研
    複習筆記一、現代漢語概說(一)什麼是現代漢語1.定義現代漢語是指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包括多種方言和漢民族共同語兩個部分。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
  • 2017年十大網絡用語發布:排名第一的詞你肯定用過
    作為「漢語盤點2017」活動最具網絡特色的組成部分,12月18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7年度十大網絡用語」。本次發布的十大網絡用語依次為:「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皮皮蝦,我們走」「扎心了,老鐵」「還有這種操作?」
  • 他發明了個漢字,被女性罵到不敢出門,如今這個字被新華字典收錄
    至於創造這首詩的詩人劉半農,除了是詩人之外,還是一個專用門研究語言的語言學家。早在1917年的時候,劉半農就提出了用「她」字來代替文學作品之中女性的「之」或者「他」的建議。因為當時的中國漢字中沒有和英文「she」這個單詞對譯的文字,因此在那時候翻譯英文中的「she」時常常翻譯成「他女」或者是「那女的」。
  • 字與詞勾勒中國--文化--人民網
    》是新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現代漢語字典。   1956年,國家將新華辭書社整體併入中國科學院(也就是現在的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由此,《新華字典》的編纂修訂重任歷史地落到了語言研究所的肩上,同時字典的出版任務也轉由商務印書館承擔,由此開始了語言所和商務印書館在辭書編纂出版方面長達60多年的攜手合作關係,雙方共同努力維護和不斷提升《新華字典》的學術質量和社會影響。
  • 讓網絡激發語言熱情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與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使用詩句(61.9%)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亦如以往所有關於漢語命運的討論,總要有一個「替罪羊」被推出來,在許多受訪者口中,這次輪到了網絡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