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

  記者 趙涵漠

  這個穿著紅裙子的姑娘,儘管打扮得不算時髦,卻在7月4日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這一天,這個名叫「新華」的女孩同上百萬個同胞姊妹一起,剛剛誕生,便佔據了書店最顯眼的位置。

  她們就是第11版《新華字典》。自1953年起,這個小小的字典家族在當代史上影響著數億中國人。從初版首印至今,《新華字典》的總發行量已逾4.5億冊,這還不包括盜版。

  中國人能在其中找到的,是父母一頁頁翻著這本字典為兒女挑選名字的身影,是小學寫作文時咬著鉛筆頭苦苦查找「大詞」的煩惱,是第11版問世前還始終號召「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鬥志昂揚,是這個國家過去62年的時代胎記。

  時尚的帽子被史無前例地戴在了「新華」姑娘頭上

  就在這個夏天,時尚的帽子被史無前例地戴在了「新華」姑娘頭上。

  人們發現,這個平常總是一臉嚴肅的女孩,居然能講出不少潮詞。她將「學歷門」的「門」解釋為「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 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她喜歡在電視裡看「服裝秀」,偶爾會「曬工資」,也會關注「房奴」和「車奴」。

  事實上,半個多世紀以來,《新華字典》始終以各種方式影響著中國人。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並不僅僅在語言上給人以指導。在《新華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鵝被解釋為「一種家禽,比鴨子大,頸長,腳有蹼,雄的頭部有黃色突起」。後來,一名讀者寫信向編輯抱怨,由於不知道如何分辨鵝的性別,他在殺鵝前特意查了《新華字典》,於是將「頭部有黃色突起」的鵝殺掉。沒想到,這隻倒黴的鵝居然腹中有卵。由此,編輯才發現,無論雌鵝、雄鵝,頭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鵝突起較大。這一錯誤在1979年版中得以修正。

  一個很愛打扮的男配音演員稱:「作為一個語言工作者,你可以忘帶錢包,忘帶手機,忘帶護膚品……唯獨《新華字典》不能忘。」相似的故事也發生在已經過世的羅京身上,在26年的新聞聯播播音員生涯中,他從沒出過錯。他去世後,人們在他的辦公桌下找到一本已經被翻爛了的《新華字典》。

  就連這本字典的價格也被人們詳加考據:1957年版1元錢,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2.4元,今年雙色本定價24.9元,據稱,它的價格一直和同時代一斤豬肉的價錢差不多。

  有媒體人甚至發出這樣的感嘆:「無論從發行量、普及面、影響程度,還是讀者的忠誠度來看,它對中國人的意義都類似於聖經之於基督徒。」

  因此,對於修訂第11版的主持人之一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副主任程榮來說,修訂新版字典是項「充滿敬畏感的工作,始終讓人戰戰兢兢」。甚至從2004年1月第10版出現在書店那一刻開始,對新版字典的修訂就已經開始了。

  儘管這只是一本收錄了11000多字的小字典,可是修訂的工作卻絲毫不能馬虎。在詞典室前主任韓敬體的辦公桌上,第10版字典已經被用得卷了邊兒,由他負責修訂的那一部分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標註。

  這些學者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從「語法比較規範的報章雜誌」上查找新詞,並時刻關注著最新的網絡用語。眼下,已經71歲的韓敬體像年輕人一樣熟悉「神馬」和「有木有」。但是學者們經討論後認為,這兩個詞其實都是年輕人為了「圖新鮮」而使用的錯別字,無助於增加語言的豐富性,所以眼下並不會被收入字典。

  事實上,一個字的新義項想要進入「新華」的世界裡,可需要經過一段相當漫長的考察期。早在第10版出版前,程榮就注意到了「秀」作為「表演、展示」的新含義,但因為擔心這些流行詞不夠穩定,當時她並沒有貿然進行修改。直到8年後,「作秀」才算通過考察,正式進入《新華字典》。

  但人們注意到,「曬」和「奴」等字的新義並沒有出現太久,卻已經登堂入室。人們甚至發現,就連常用的bye bye在7月4日都真正走進了漢語世界,「拜拜」有了二聲讀音。「不管這個音譯詞合理不合理,但是它太常見了。」韓敬體笑著說,隨即又補充道,「畢竟,語言學家只是語言的記錄員和研究者,而不是語言的警察。」

  扎著羊角辮、跳著忠字舞、又紅又專

  學者們當然沒有忘記,在新中國最初的數十年裡,這個名叫「新華」的姑娘曾被戴上過紅袖章,並被賦予「監察員」般的使命。

  1953年10月,幾乎就在新中國4歲生日的同時,「新華」家族的大姐在北京誕生。從這個時間節點向前推8年,「《新華字典》之父」、北京大學中文系原主任魏建功被國民政府的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派赴臺灣,推行國語。1948年他回到北京時,解放大軍包圍了北京城,魏建功找來周祖謨、金克木等語言學家,想要編纂一部字典。

  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金克木曾撰文回憶:「我們在魏家的大廳中草擬新字典的構想……城外傳來的炮聲仿佛給我們打節拍,我們當時想不到所擬字典的前途,但有一個信念,中國的未來繫於兒童,危險在於文盲和無知。」

  那時,中國還沒有一部白話字典。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時任出版總署副署長的葉聖陶找到魏建功,並由魏主持編纂字典。這部字典最初甚至從名字開始,就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或者,當時最美好的祝願,「新華,新的中華啊」。

  一個將近50歲的中年人,曾經使用過1953年版《新華字典》。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認為蘇聯、朝鮮等社會主義兄弟國家是除中國外最強大的,因為在字典的各國首都、面積、人口一覽表中,社會主義國家高居前列,一長串資本主義國家只能在榜單末尾無精打採地跟著。

  因此,當這個中年人被派到「排名倒數第三位的美帝國主義」考察時,他的腦袋亂了套。本來,根據字典,他應該看到一幅「在剝削階級專政的國家裡,只有剝削階級剝削勞動人民的自由,沒有勞動人民不受剝削的自由」的苦難圖景。

  初版的編纂者大多已經作古,但在魏建功的學生、現年79歲的曹先擢看來,初版《新華字典》內容中的政治色彩,來自新中國成立之初知識分子自覺主動的政治熱情,並非高層授意。

  韓敬體也曾經聽說過魏建功等學者的編纂方法,他們從當時的報章雜誌上勾詞,人工抄寫了30多萬張卡片,並從中選出一部分作為字典的詞條和例句,「那時候,人們就是這樣說話、寫文章,字典就勾勒著一個時代。」

  但是學者並沒能獨立於政治太久。1966年,韓敬體進入詞典編輯室工作兩年後,一場政治運動興起了。直到如今,他還記得那些前一年剛剛經歷修訂、再版的《新華字典》被撕掉封面,以5毛錢一本的價格被「迅速處理掉」。此後的幾年間,人們在書店裡再也找不到一本字典。

  1971年,和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的大多數人一樣,韓敬體下了幹校,在河南息縣整日與稻子和棉花為伍。北京傳來消息,最新版《新華字典》出版了。

  一名軍宣隊代表是該版修訂小組的組長,實際工作由幾位被打成「反革命小集團」的北大教授做。極負盛名的語言學家王力當時被分配在燕園掃樓梯,無緣修訂小組,只能悄悄地貢獻幾條名言警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培成還記得,當時上層領導提出口號,「要把無產階級專政落實到每個詞條」。

  所有詞條都要經過「政審」:「背著太陽」有「背著紅太陽毛主席的嫌疑」,要刪;「巴不得馬上回家」,革命性不強,需改為「巴不得馬上返回戰鬥崗位」;「茹毛飲血」,「茹」有吃的意思,那豈不是成了吃「毛」?這絕對是反動成語。

  蘇培成甚至聽說,當時的詞都要被劃分三六九等,「革命」是積極詞,「頹廢」是消極詞,而這部用紅色大字印著《毛主席語錄》的字典,必須摒棄一切消極詞。近2000條修改意見最後被匯總到周恩來總理的案頭,這位總理兩次接見修訂小組,幾乎逐條批示。看到「背著太陽」被刪,他說了句:「神經過敏!」

  最終,根據周恩來「小改應急需」的指示,只有64處被改動。根據後來的媒體報導,全書引用46條《毛主席語錄》。幾十年後,有人聽到這段故事評論說,歷史就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正如1971年出生的「新華」——扎著羊角辮、跳著忠字舞、又紅又專。

  從這個「臉譜化」的姑娘身上找回人性

  想要從這個「臉譜化」的姑娘身上找回人性,卻沒有那麼簡單。

  蘇培成親歷了「政治對語文的傷害」,在他看來,「文革」後的字典「一直在慢慢往回走」。到了上世紀80年代,參與修訂的學者意識到,去掉各種「主義」、階級分析、個人崇拜與意識形態批判是題中應有之義,「這一點無須討論,我們編的不再是政治字典」。

  上世紀70年代人人都必須背誦的,為了「社會主義」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經典理論,在1992年的字典上消失了。同年,「社」的詞條下出現了「社交」。當時間推移到1998年,人們在這裡不再能看到「仇恨」與「主義」。宗教不會被視為「虛幻的、歪曲的反應」,「利潤」也不是「資本主義剝削的殘酷手段」了。

  到了2004年,這個原來總有點「端著」的姑娘,已經可以大大方方地談論「性教育」和「禁毒」,她也在經歷「代溝」,關注著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

  2011年,新版字典中加入「和諧」一詞。一位參與修訂的人員稱,現在修訂小組中仍然有「專門負責折射條的同志」,遇到宗教、民族、政治等問題須報權威部門核准。但由於認為「和諧」只是「普通的語文意義上的詞語」,他們並沒有為此事特別呈報上級。

  如今,修訂這本在中國擁有幾千萬甚至上億讀者的字典,終審權由社科院詞典室的學者們行使。

  「新華」大姐自打出生那年起,就帶著一塊不起眼的「胎記」,那時的她在用「翻」字造句時,總愛說「剷除封建剝削,農民才能翻身」。後來,她膽小的妹妹們為了順應時代需要,則將這句話改為「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

  7月8日,一本第10版《新華字典》安靜地躺在社科院詞典室寬大的會議桌上。在第121頁的「翻」字詞條中,「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這一例句,被用鉛筆淡淡地畫上了一道。

  幾乎就在一個我們來不及注意的瞬間,在剛剛出生的小姑娘「新華」那裡,這個伴隨著她整個家族58年的胎記,永遠地消失了。

相關焦點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工作人員在展示新版《新華字典》。王 彪攝(人民圖片)   「《新華字典》嘛,就需要『新』一點」「《新華字典》不能只是老詞彙的沿襲,還應該是新詞彙的記錄」「與時俱進,多媒體化的《新華字典》越活越年輕!」近日首發的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包括「點讚」在內等100多個新詞,並採用「紙書+二維碼」的媒體融合形式,引發網友熱議。專家認為,新版字典從內容和形式上緊跟社會發展,貼近網絡生活,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需要。
  • 字與詞勾勒中國——《新華字典》12版這樣修訂
    國慶期間,《光明悅讀》特別策劃——《新華字典》修訂與新中國文化發展專版,通過《新華字典》修訂者和使用者的親身講述,以小字典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果和國家的文明進步。   《新華字典》不但是新中國幾代國人最熟悉最鍾情的語文工具書,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最有標誌性的文化教育產品之一。《新華字典》的啟動編纂,標示著我國五千年歷史上一個盛況空前的教育大發展、文化大普及的嶄新時代的到來。
  • 新華字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餘桂林說。建國之初,為了規範漢語的使用和消除文盲,中國出版了這本字典。「那個時候字典裡面有很多插圖,方便識字不多的人理解其中的內容。」餘桂林說。時代變遷,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中,新華字典也不斷嬗變,而且大約五到七年就要修訂一次。
  • 哪些詞沒收?看《新華字典》的故事
    「《新華字典》就是一個無聲的老師」「我爸媽就是拿著《新華字典》給我的起名字」……網絡上一波回憶殺,讓網友懷念起小時候《新華字典》的各種用法。《新華字典》出版70年來,它陪伴了幾代讀者的成長,也見證了時代的流轉飛揚,成為國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餘桂林說,「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
  • 《新華字典》修訂:增補新詞新義 引導用字規範
    《新華字典》的啟動編纂,標示著我國五千年歷史上一個盛況空前的教育大發展、文化大普及的嶄新時代的到來。而12版的出版,則是《新華字典》繼承傳統、與時俱進、服務國人的初心在新時代的充分展示。  新中國標誌性的文化產品  《新華字典》的「新華」二字,真切反映了它跟71年前誕生的新中國——新中華的緊密聯繫。
  • 傳《新華字典》刪去"自由" 回應:該版本非正版
    北京青年報記者查閱第11版《新華字典》後發現,這則消息並不屬實,「自由」一詞仍保留在字典之中。商務印書館相關工作人員亦表示,網友所展示的圖片並不是《新華字典》的內容,「2013年最新版」的說法也不成立。
  • 《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背後 為一字跑遍全國 為一詞修改十餘次
    在程榮看來,作為品牌辭書,《新華字典》的修訂不是新編,不宜另起爐灶去改變原有的主旨風格,否則就難免會失去已有的讀者群。但延續和保持原有的風格特點,不等於不能創新,推出修訂版,就是為了更好地跟進時代,因此也就恰恰需要在修訂中有所創新。
  • 《新華字典》出了個官方版 app,但憑什麼叫價 40 元?
    (該款 app 的上特別標有「正版」字樣)曾陪伴過大多數中國小學生的《新華字典》在 6 月 11 日推出了官方版 app,讓你可以隨時查生字,而且還請來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來為字典配音,誰也不能再羞辱你不懂讀生僻字了。想知道你的中文詞彙量到了什麼等級?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回復「612」參與測試。
  • 比王者榮耀皮膚還便宜的《新華字典》,真的貴嗎?
    如果你認為電子版「摸不著」,所以不應該收費或者應該比紙質版便宜(紙質版第11版《新華字典》售價24.9元),在當今的網際網路行業裡這個道理恐怕是說不通的。事實上,「摸不著」的東西不僅能賣出高價,更有大批的擁躉。
  • 《新華字典》第12版到底新在哪裡?一起去看看吧
    《新華字典》有著每個中國人的共同記憶,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
  • 「網際網路+」《新華字典》須更好發揮知識普及作用
    深圳晚報評論員 溫瓊 還記得小時候人手一本的《新華字典》嗎?它如今又有了另外一種打開姿勢,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新華字典》自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版以來,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啟蒙教育,至今仍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可以說,新華字典已成為中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深嵌入每個人的文化記憶中,堪稱「國典」。 《新華字典》在國內的權威地位無可動搖。當生活中人們為某個字的用法或讀音發生爭執時,往往以《新華字典》的詮釋為最終裁奪。
  • 我花40塊錢買了個新華字典APP,值這個錢嗎?
    小學時代人手一本的《新華字典》出官方APP了,由前《新聞聯播》主播李瑞英配音。在App Store裡打開它的頁面,你會發現一堆人在這個免費APP下面講花40塊錢到底值不值的事兒。而且評價兩極化,評分集中在一星和五星。
  • 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是什麼梗啥意思 XHZDHLYP段子內涵意思
    最近有一個梗還挺有意思的,是關於去拿一個包裹的故事,那就是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可能有的親們不是很懂,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是什麼意思?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什麼梗?下面就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介紹哦。  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梗的出處  這個梗的大致出處是以下這樣的,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
  • 字與詞勾勒中國--文化--人民網
    《新華字典》的啟動編纂,標示著我國五千年歷史上一個盛況空前的教育大發展、文化大普及的嶄新時代的到來。而12版的出版,則是《新華字典》繼承傳統、與時俱進、服務國人的初心在新時代的充分展示。 新中國標誌性的文化產品   《新華字典》的「新華」二字,真切反映了它跟71年前誕生的新中國——新中華的緊密聯繫。
  • 老愚:《新華字典》解不了我的鄉愁
    大陸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陝」——指陝西,中國官方欽定的《新華字典》這樣解釋「陝西」——我國的一省。至於「秦」,前者釋義有二:一為姓,一特指陝西;後者則更乾脆:陝西省的別稱。在權威詞典裡轉了一圈,我還是弄不明白,「陝」「秦」二字的真義。在我漫長的求學階段,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中文系畢業,從未有獲知「陝」「秦」二字原始信息的機緣,鄉愁因無知而愈加濃鬱。
  • 這麼多人都在噴 《新華字典》,但我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少吃豬肉多動腦官方正版的《新華字典》才上架兩天,居然獲得了廣大用戶的瘋狂吐槽。。。各種差評吐槽全在吐槽吃相難看,被罵搶錢。。。App 被網友們吐槽最初要的一個原因是:貴!同樣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實體書售價僅為24.9元,憑什麼你一個 App 賣的比實體書還貴,要我40塊錢?世超真的想說。。。那些人能不能先搞清楚以後再評價?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字典是免費下載!但是有內購,而且說實話,它的內購其實不是只有40塊。。。不過為了做對比,還是先看看沒有購買前能查看什麼?
  • 一個外國小孩評價《新華字典》,令國人臉紅
    有一天晚上,小約翰很有興致地說要自學中文,他一會兒翻《成語詞典》學成語,一會兒翻《新華字典》掌握字義,正這麼翻著,突然,他衝著我大聲喊:「陳老師,為什麼『豬』的解釋是這樣的?太不可思議了!」 「豬」的註解有哪兒不對了?
  • 全民網絡時代,人們還會查字典嗎,辭書編纂應該如何轉變?
    1971年,聖馬利諾領導人訪華,贈送給中國一套百科全書,中國回贈的是小小的新華字典,這被當時的西方媒體譏諷為「大國家、小字典」。「不光有最新版的《新華字典》,還有《辭源》《辭海》《大辭海》《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等等大型辭書。可以很欣慰地說,我們早已擺脫了『大國家,小字典』的尷尬局面。」
  • 蔣介石念錯一個字,眾人跟著念錯,後被收入「新華字典」
    現在的新華字典是把埔這個字歸結為多音詞,一者念bu,第四聲,一者念pu,第三聲。僅僅只有一個例外的,那就是念黃埔的時候,它才念另外一個讀音,這就奇怪了,為何黃埔就這麼另類,單單為了這個詞就改變讀音,這種現象完全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啊。其實,造成這一個有趣的結果的要從蔣介石說起。
  • 蘇州胎記預定上海胎記_身_上有青色胎記
    蘇州胎記預定上海胎記_身_上有青色胎記 時間:2020-11-17 16:16 上海虹橋醫院皮膚科(胎記) 蘇州胎記預定上海胎記的醫生表示:太田痣猶如白玉上的瑕疵,影響著患者的外在形象,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隨患者年齡增長,顏色加深,面積擴大,嚴重擾亂了患者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