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愚:《新華字典》解不了我的鄉愁

2021-01-08 環球網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2月27日文章餘,陝西省人也。但我一直不明白「陝西」是什麼意思,山西在太行之西,山東在太行以東,一目了然。「陝西」二字何意焉?有陝西必有陝東,其分界線何在?看遍陝西地名,無一處有「陝」字。在陝西境內遍尋不著,在臨省河南倒是發現了一個「陝縣」,儘管覺得這縣名怪異,冥冥中似乎與陝西有關,但也不敢把它和陝西的「陝」勾連在一起。

大陸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陝」——指陝西,中國官方欽定的《新華字典》這樣解釋「陝西」——我國的一省。至於「秦」,前者釋義有二:一為姓,一特指陝西;後者則更乾脆:陝西省的別稱。在權威詞典裡轉了一圈,我還是弄不明白,「陝」「秦」二字的真義。

在我漫長的求學階段,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中文系畢業,從未有獲知「陝」「秦」二字原始信息的機緣,鄉愁因無知而愈加濃鬱。

當胡赳赳拿來泛黃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並告知這是胡適先生的啟蒙之書後,我心裡立時有了一個疑問:它能為我釋疑麼?若能,則可出。翻開,在卷一行政區劃與地名部分,一眼便看到了「陝」「秦」二字並置的畫面,編者釋「陝」曰:「周成王時,周公治陝以東,召公治陝以西,蓋以陝為分界處,今省稱陝西,即召公所治地也。其地自古為帝王之宅,周以龍興,秦以虎視,自漢以後,皆稱關中。誠天府之雄也,而新疆隴蜀尤必以此為咽喉。」 據歷史記載,秦於公元前390年置陝縣,公元前225年,魏被秦所滅,陝縣歸秦,隸屬三川郡。西漢時,陝縣歸弘農郡。北魏於公元487年置陝州,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陝縣均屬陝州。清在1724年升其為直隸州,1913年廢州置縣。在胡適、茅盾他們使用該書時,因有「陝州」存焉,所謂「陝」,即指該地,不會讓人再做他解。

即使到了現代,陝州也一直存在。因為有「陝州」的存在,人們總是容易辨認陝西的來源的。

中共建政後,1957年三門峽大壩蓄水,陝州城悉數淹沒,古陝州被水庫城市「三門峽市」所替代,唯一的遺存「陝縣」成為該市管轄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因為這一系列變故,陝西之「陝」變得不可捉摸。

小時候,聽說本人所在扶風縣域北部有一個「召公公社」,居吾家五泉公社區區二十公裡,心裡頗為奇怪:「召公」何許人也?

胡適們習讀的啟蒙書這樣論「秦」:「今陝西省皆秦國地也,宜禾,故字從禾,古稱上腴,歷代都之長安,繁富甲於天下,今省城西安府即長安也。」秦的本義也出來了,我眼前翻滾起八百裡秦川的麥浪。當代學者左民安先生說「秦」是會意字,本義即「糧食」,莫非也由此而來?蘭州大學數學教授張自強先生認為,「秦」的本義是把糧食放進容器裡,即釀酒。後兩說對《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釋義或許正是個好補充。

唯一的遺憾是,「陝」字的本義尚無著落。求助《說文解字》,得解:「陝,隘也。」即險要不易通行之地。至此,心裡的疑問悉數冰釋。「陝西」一名,源於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塬一帶古稱「陝塬」,當時的「陝西」指的是陝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經由宋的陝西路、元的陝西行省,明的陝西布政司,到清代陝甘分治,陝西省的行政區劃大致確定下來。

如今的陝縣保存了一根三米五高的「分陝石柱」,據說是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分陝而治」的界石。據各類專家考證,該青色石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一塊界石。

作為一個陝西人,現在總算明白了,而且找到了自己的省籍之根。

有了心得,我便尋找《新華字典》和《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異同。發現卻令人大吃一驚。

請看對胡適先生老家安徽的解釋。官方通用字典的解釋是:安徽,安徽省的簡稱;皖,安徽省的別稱。《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則曰:「安徽,安慶府與徽州府之合稱也;皖,地名,古皖國在今安徽境,故稱該省曰皖。」

對「京」「都」二字的解釋,就更讓人詫異了。

《新華字典》釋「京」:「京城,國家的首都,特指我國首都。」《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則曰:「首善之區曰京,北京,京都;大也,京為天子所居,故大之,國朝因前代之舊,以順天府為京師,為城三重,宮闕壯麗,居民二百萬,人煙稠密,冠絕各省。」

《新華字典》釋「都」:「首都,全國最高領導機關所在的地方;大城市;姓。」《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釋「都」:「天子所宮曰都,大都,都門;總也,美盛也,故以為天子所宮之名。」

若地名難以說明問題,那就不妨看看對幾個簡單的字的釋義。

天。《新華字典》釋義有六:「地面以上的高空;自然的;日;氣候;季節、時節;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或他們居住的地方。」《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則曰:「至高無上曰天」,然後對十一歲以上學生這樣解釋天空——「天積氣也,氣包乎地,近地者氣濃,離地俞遠則愈薄。氣盡則空,故曰天空。」

物,《新華字典》解釋有二:「東西;『我』以外的人或環境,多指眾人」。《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釋義為,凡生天地之間者皆曰物,分動物、植物、礦物。

最有意思的,是對「黨」的解釋。

《新華字典》的首要義項是:「政黨,在我國特指中國共產黨」,第二義項為——由私人利害關係結成的集團,第三義項為偏袒,最後一個是——舊時指親族,如父黨、母黨、妻黨。《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則曰:「五百家為黨,如鄉黨、黨人」;這是對十歲以下的幼童,對十一歲以上少年的解釋更進一步:「周制五家為比,五比為閭,五閭為族,五族為黨;黨,朋也,助也,朋助而匿非,則為偏黨朋黨之黨。」

隨手舉幾例,均可現出當局欽定的字典與清末人文常識的根本區別。

他們對字的釋義徹底切斷了中華文明文明的源頭,同時也阻斷了世界文明的傳輸,以一黨之是非為是非。在釋義過程中,他們一一剔除宗教信仰,刈除想像力及其對萬物的熱情,強行注入唯我獨尊、不講理的意識形態染料,由此以來,老祖宗創造的漢字幾乎都變成了殭屍——你從中很難獲得多少文化養分,卻極易被其扭曲的闡釋所洗腦:知道得越多,你就離真知和真相越遠。作為國家意識形態工程師的字典編篡者,他們刻意隔斷字詞的歷史文化聯繫,其注釋原則是以今日之義為義,今日之用為用,將知識閹割成為死知識,阻斷與歷史的聯繫,並阻止你去發生聯繫;每一個漢字,都變得那麼枯燥、乏味,成為統治階級的馴服工具。人與歷史文化生動、天然的聯繫,就這樣活生生斷裂了。

出版於1901年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給予人的是一股蕩滌人心的清新、剛健、自然之風,他教人愛自然、萬物以及同類,中西兼容,今古合一,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給予讀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烈意識。道德與知識合拍、情理俱在,可謂引導學生進入文明世界的嚮導。讀了,你就會明白陳丹青先生那句欣喜不已的話:「現在的孩子看到這部書,不知要該多開心了。」

相關焦點

  • 這麼多人都在噴 《新華字典》,但我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少吃豬肉多動腦官方正版的《新華字典》才上架兩天,居然獲得了廣大用戶的瘋狂吐槽。。。各種差評吐槽全在吐槽吃相難看,被罵搶錢。。。App 被網友們吐槽最初要的一個原因是:貴!同樣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實體書售價僅為24.9元,憑什麼你一個 App 賣的比實體書還貴,要我40塊錢?世超真的想說。。。那些人能不能先搞清楚以後再評價?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字典是免費下載!但是有內購,而且說實話,它的內購其實不是只有40塊。。。不過為了做對比,還是先看看沒有購買前能查看什麼?
  • 新華字典:印了5億冊,你肯定看過
    「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餘桂林說。建國之初,為了規範漢語的使用和消除文盲,中國出版了這本字典。「那個時候字典裡面有很多插圖,方便識字不多的人理解其中的內容。」餘桂林說。時代變遷,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中,新華字典也不斷嬗變,而且大約五到七年就要修訂一次。
  • 我花40塊錢買了個新華字典APP,值這個錢嗎?
    事實上,這款看起來免費的APP,如果不買內置服務,幾乎無法頻繁使用:各種的「親!每天免費XX次結束了哦!」有錢嗎?沒錢的話每天只能查兩個字!有錢嗎?沒錢的話我的筆順你只準看一遍!有錢嗎?沒錢的話我的聲音你只準聽兩次!有錢嗎?沒錢的話就明天再來看組詞吧!
  • 《新華字典》出了個官方版 app,但憑什麼叫價 40 元?
    即用光標選定要查的字,然後通過「共享」來調取新華字典 app 查詢。經測試,「跨軟體查字」功能暫不穩定,常有閃退現象。期待以後的版本會有所優化。除了查生字,這個 app 還能幹啥?以上多種查生字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對「查詢」這個動作的優化,而除了檢索並查詢生字以外的功能,則更能體現字典數位化的價值。第一個增值功能,當選 app 的朗讀功能。
  • 看《新華字典》的故事
    新華字典背後的故事  剛剛上市的第12版《新華字典》以其熟悉的面貌帶來一波回憶殺,又以其錄入「點讚」「打卡」等新詞以及同步上市的APP令人耳目一新。被譽為「國民字典」引發全民關注,經典的魅力何在?12版的「新」又體現在哪些方面?8月11日,市民在北京圖書大廈內選購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
  • 傳《新華字典》刪去"自由" 回應:該版本非正版
    北京青年報記者查閱第11版《新華字典》後發現,這則消息並不屬實,「自由」一詞仍保留在字典之中。商務印書館相關工作人員亦表示,網友所展示的圖片並不是《新華字典》的內容,「2013年最新版」的說法也不成立。
  • 比王者榮耀皮膚還便宜的《新華字典》,真的貴嗎?
    免費版《新華字典》APP每天只能查2個字,如果想獲得完整的字典內容,需要再花40元「內購」,還有其他「闖關遊戲」等內容另外計費。對於慕《新華字典》之名而來、想要一本掌上權威字典的消費者而言,40元基本就是他們需要面對的最終價格。
  • 「網際網路+」《新華字典》須更好發揮知識普及作用
    深圳晚報評論員 溫瓊 還記得小時候人手一本的《新華字典》嗎?它如今又有了另外一種打開姿勢,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新華字典》自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版以來,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啟蒙教育,至今仍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可以說,新華字典已成為中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深嵌入每個人的文化記憶中,堪稱「國典」。 《新華字典》在國內的權威地位無可動搖。當生活中人們為某個字的用法或讀音發生爭執時,往往以《新華字典》的詮釋為最終裁奪。
  • 字與詞勾勒中國——《新華字典》12版這樣修訂
    同學們領到《新華字典》時的喜悅場面。圖片由商務印書館提供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開始啟動編寫和出版工作,至今已歷經70年,出版至第12版。國慶期間,《光明悅讀》特別策劃——《新華字典》修訂與新中國文化發展專版,通過《新華字典》修訂者和使用者的親身講述,以小字典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果和國家的文明進步。   《新華字典》不但是新中國幾代國人最熟悉最鍾情的語文工具書,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最有標誌性的文化教育產品之一。《新華字典》的啟動編纂,標示著我國五千年歷史上一個盛況空前的教育大發展、文化大普及的嶄新時代的到來。
  • 《新華字典》修訂:增補新詞新義 引導用字規範
    國慶期間,《光明悅讀》特別策劃——《新華字典》修訂與新中國文化發展專版,通過《新華字典》修訂者和使用者的親身講述,以小字典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果和國家的文明進步。  《新華字典》不但是新中國幾代國人最熟悉最鍾情的語文工具書,而且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最有標誌性的文化教育產品之一。
  • 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是什麼梗啥意思 XHZDHLYP段子內涵意思
    最近有一個梗還挺有意思的,是關於去拿一個包裹的故事,那就是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可能有的親們不是很懂,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是什麼意思?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什麼梗?下面就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介紹哦。  新華字典和好麗友派梗的出處  這個梗的大致出處是以下這樣的,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
  •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曾又紅又專今講潮詞
    《新華字典》裡的時代胎記  記者 趙涵漠  這個穿著紅裙子的姑娘,儘管打扮得不算時髦,卻在7月4日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這一天,這個名叫「新華」的女孩同上百萬個同胞姊妹一起,剛剛誕生,便佔據了書店最顯眼的位置。  她們就是第11版《新華字典》。
  • 《新華字典》收錄網絡潮詞 網絡語言為漢語增添活力
    ,工作人員在展示新版《新華字典》。王 彪攝(人民圖片)   「《新華字典》嘛,就需要『新』一點」「《新華字典》不能只是老詞彙的沿襲,還應該是新詞彙的記錄」「與時俱進,多媒體化的《新華字典》越活越年輕!」近日首發的第12版《新華字典》增添了包括「點讚」在內等100多個新詞,並採用「紙書+二維碼」的媒體融合形式,引發網友熱議。專家認為,新版字典從內容和形式上緊跟社會發展,貼近網絡生活,更加適合新時代讀者需要。
  • 一個外國小孩評價《新華字典》,令國人臉紅
    沒幾天,小約翰就和我那同樣是正在讀中學的兒子混熟了,時常一起玩遊戲看書,兩個人還時常一會兒中文一會兒英語,古今南北地聊。 有一天晚上,小約翰很有興致地說要自學中文,他一會兒翻《成語詞典》學成語,一會兒翻《新華字典》掌握字義,正這麼翻著,突然,他衝著我大聲喊:「陳老師,為什麼『豬』的解釋是這樣的?太不可思議了!」
  • 《慶餘年》原著被指抄襲,粉絲:那我寫作文是不是抄新華字典了?
    哦對了,照這麼說的話,新華字典出版社是真的能夠掌握財富密碼,畢竟所有作品中的文字都能夠從《新華字典》上找出來,光是全國15億人口的名字,就夠他們大賺一筆了。這麼說下來的話,以後給孩子取名那可省事了,直接搬符號吧,什麼「%」、「*」、「¥」,這應該就不構成「抄襲」了吧?真不是態度偏激的問題,我能夠理解大家都希望能夠尊重原創,做到百分百抵制抄襲的心情。
  • 《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背後 為一字跑遍全國 為一詞修改十餘次
    別看《新華字典》的「個頭兒」不大,卻包含70餘萬字、成為億萬中國人認字學字「不說話的老師」;別看《新華字典》已「70歲高齡」,卻每隔幾年就會「升級換代」,更新最新的知識。  《新華字典》修訂要經過多少流程?如何確定增加的新詞?誰來參與修訂?
  • 《慶餘年》原著被指抄襲,粉絲麻了:那我寫作文是不是抄新華字典了?
    哦對了,照這麼說的話,新華字典出版社是真的能夠掌握財富密碼,畢竟所有作品中的文字都能夠從《新華字典》上找出來,光是全國15億人口的名字,就夠他們大賺一筆了。這麼說下來的話,以後給孩子取名那可省事了,直接搬符號吧,什麼「%」、「*」、「¥」,這應該就不構成「抄襲」了吧?真不是態度偏激的問題,我能夠理解大家都希望能夠尊重原創,做到百分百抵制抄襲的心情。
  • 《新華字典》第12版到底新在哪裡?一起去看看吧
    《新華字典》有著每個中國人的共同記憶,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
  • 《教授與瘋子》:英語詞典已經搬上大銀幕,新華字典電影去哪兒?
    前幾年IP熱潮正盛的時候,傳聞《新華字典》要被改編成影視劇,可惜之後再沒有聽到後續消息。而現在我們看到了一部也許可以為未來的《新華字典》大電影提供借鑑、揭秘《牛津詞典》編纂傳奇的懸疑傳記電影。不過,《教授與瘋子》並非根據《牛津詞典》改編,而改編自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的同名原著。
  • 小米CC9 Pro拍下整本《新華字典》
    在視頻中,小米的工作人員將商務印書館的第11版《新華字典》一頁一頁撕下來,總共465張正文,一張一張拼貼起來,幾乎貼滿了一面12平方米的牆。緊接著,工作人員拿著一部小米CC9 Pro,把這面「牆」拍下來,然後逐級放大照片,赫然能看清每一個字和拼音,就連小字號的解釋文字也能看清(視頻清晰度有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