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國華:對待網絡語言不妨跳出二元對立思維

2021-01-08 長城網

原標題:凌國華:對待網絡語言不妨跳出二元對立思維

文/凌國華

在當下,網絡語言正鋪天蓋地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威脅到漢語發展了嗎?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16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網絡流行語。64.2%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46.0%的受訪者擔心會汙染漢語。受訪者中,80後佔45.3%,90後佔21.9%,00後佔1.0%。(中國青年報 2月5日)

隨著網絡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間,作為網絡空間交流媒介的網絡語言,也逐漸受到人們重視。與現實生活空間相比,網絡空間的虛擬特性,某種意義上對作為網絡交流媒介的網絡語言形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應網絡空間的環境特色以及網絡交流的某種現實需要,並且隨著網絡應用技術的的發展,網絡語言已逐漸超越「網絡空間」的使用範疇,鋪天蓋地進入現實生活空間。隨著應用環境的拓展,網絡語言不可避免地與現實生活空間的傳統漢語產生某種程度的碰撞。

從網絡空間延伸到現實空間,網絡語言無疑會對傳統漢語產生某種程度的「衝擊」。應該看到,網絡語言與作為現實空間交流媒介的傳統漢語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脫節」。火星文等「網絡字體」對常規漢語字詞的挑戰,「十動然拒」之類網絡語言對漢語常規構詞規則的顛覆,「屌絲」「裝逼」等網絡語言中透出的不乏粗俗色彩,都在某種程度上對傳統漢語造成不小的衝擊。難怪有政協委員批評網絡語言正在「汙染」漢語。而鑑於網絡語言對傳統漢語的衝擊,「保護漢語純潔性」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鑑於產生環境、使用人群和應用環境的隨意寬鬆,網絡語言自然無法如現實漢語一樣「循規蹈矩」。尤其對那些不諳網絡生活的人群,面對網絡語言的衝擊,產生不適感是正常的。網絡空間的特殊環境,網絡交流規則的較少桎梏,使得網絡語言具有了一種超越傳統漢語的「灑脫不羈」。在虛擬空間,網絡語言或許不存在不適感,但在注重「循規蹈矩」的現實漢語語境下,一些網絡語言就容易陷入「水土不服」的尷尬:不僅網絡語言使用者自身尷尬,網絡語言的受眾也容易尷尬。但也只是遭遇尷尬而已,若將網絡語言對現實空間漢語某種程度的「衝擊」,說成是「威脅」「入侵」,似乎又有些過於風聲鶴唳。

網絡語言雖對傳統漢語有一定衝擊,但網絡語言遠非洪水猛獸。網絡語言雖產生於網絡空間並帶有一定的「技術派」色彩,但網絡語言終歸是經濟社會發展活動的文化映射。網絡語言產生的環境,歸根結底是現實經濟社會生活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至於一些網絡語言被指「鄙俗」,則需要辯證看待,正如專家所言,「看具體在什麼語境下運用,不能一概斥之為下流語言。」一些比較「俗」的語言,對刻畫特殊人物形象有著「雅」語無法達到的效果。

語言文字有其自身的產生、發展規律。網絡語言也是作為人類交流媒介的語言文字的一種,它不應是傳統漢語言的天生「死對頭」。語言的發展,是一個吸收與淨化並存的過程,是一個揚棄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導者,應該是語言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不能依靠簡單的行政命令,即使一些網絡語言讓我們感到不適甚至「威脅」。對網絡語言的態度,應該遵守客觀規律,疏導而非圍堵。正如有學者建議,不妨組織人員對網絡流行語進行系統地「收集、釋解和描寫」,以促進漢民族共同語言更順暢地新陳代謝、穩步發展。

「入侵」也好,「汙染」也罷,對網絡語言的「威脅」大可不必過於緊張。其實,網絡語言對傳統漢語發展的「衝擊」,反倒不如語言應用、教育等方面對漢語言自覺不自覺造成的損傷。教育部原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先生曾指出,如今學校語文教育已「支離破碎」,「很難拼接形成學生聽說讀寫一生有用的語文能力」。紀錄片《盜火者》對包括語文教育的關注,或許能給語文教育打開一扇全新的窗。這無疑是漢語言健康發展無法繞過的厚重命題。

相關焦點

  • 探究網絡評論中的二元對立框架與形象塑造
    等網絡評論,在宣揚報導中國科學家等業界精英時,才「知識——娛樂」二元對立框架中進行形象塑造,將娛樂圈中藝人的「高知名度」、「高收入」與科學家、將軍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社會角色相互對立,再通過模糊、誇大甚至捏造事實的敘事手法,煽動受眾情緒,以加深社會的階層對立。
  • 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二元對立
    人在嬰兒時期的快樂指數是最高的,處在一個和諧,自然,本真的世界裡,長大之後有了分別心,有了黑白、對錯、好壞的區分,並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進而產生了二元對立思維,從此就把世界人為的區分開來,就有了二元對的世界,就有了美和不美,善和不善,喜歡不喜歡等等的對立出現,人生的痛苦從此就多了起來。
  •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中,二元對立關係的展現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中,二元對立關係的展現通過對克里斯多福·諾蘭當電影中的敘事文化進行剖析不難發現,在他的作品中,傳統的經典的電影敘述方式己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造。此外,再結合諾蘭創作電影的時間段(二十世紀末至今),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電影受到了後現代主義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甚至讓其作品內容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在後現代文化的各種批判之中,如"主體一客體"的傳統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瓦解、傳統的準則與權威的難W為繼、理性至上主義的漸次瓦解和對於傳統的普遍性與統一性的質疑等。
  • 你看曹雪芹如何通過二元對立講故事
    那麼面對如此一本巨作,我們不妨放開思維,大膽猜測,盡己所能測曹公萬分心血之一二。今天我們所討論的是紅樓夢人物設計中的二元性與對立性。是新與舊的對立,覺醒與蒙昧的對立,資產與無產的對立,更是外來與本土的對立,這樣的對立貫穿文章始末,時而通過對比展現人物性格,時而通過交融互通推進故事情節,這樣的筆法展現了曹公文學功力之精妙絕倫,也是紅樓夢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 黑白分明、二元對立
    黑白分明的對比,我們稱之為二元對立。無限對立統一、互不兼容的兩種力,可從各層對面觀察,彼此鎖定、組合。 展亭的建造圍繞著一個空間展開,用新的建築語言逐漸升高,創造出一個新的空間。整體造型從概念上講,是由一系列垂直空間構成的室內和室外中間部分構成的。
  • 《安家》:破除二元對立思想,職場媽媽也想兼顧家庭
    這種處於二元對立的思想,叫做限制性思維。如何跳出二元對立思維後來,孫儷扮演的房中介房似錦,給了宮醫生這樣的建議:不如,把之前的房租出去,用這個租金在新買的小區租一套小居室,讓你公婆搬去住,這樣以租養租,可以和公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 《門徒》:從二元對立的角度,分析黑白世界的社會生存法則
    二元對立是在批判理論上,一對相反的理論,它們通常會以階級形式出現。在結構主義理論中,二元對立論,是解釋人類基層思想,文化與語言的一種相當有力的工具。《門徒》是由爾冬陞執導,陳可辛監製的犯罪劇情片,由劉德華、吳彥祖、張靜初、古天樂、袁詠儀領銜主演,於2007年2月13日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同步上映。門徒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沒有什麼過多的亮點。
  • 《一日談》:生活和工作不是二元對立
    關於生活和工作二元對立的問題,一下子將我打到,提醒了我,我自己就在不斷地割裂自己的生活,每天嚮往的生活,可是我當時所嚮往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能回答我生活的意義的問題嗎?可能並不能。除了生活和工作會二元對立,甚至於學習和生活,遊戲和生活,人際交往和生活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對立。
  • 二元對立視角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偉大而孤獨,華麗而荒誕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二元對立(一) 小說主題的二元對立表面上看,《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在講一對男女之間失敗的愛情故事。實際上,這部小說所涵蓋的主題要比這個問題大得多,也並不那麼浪漫。雖然故事僅僅發生在紐約附近的一個聚居區,時間上主要分布在1922年的幾個月,但它卻是對當時整個美國社會的反思,表現了作者對一個物質空前繁榮、精神相當空虛的美國社會的人文關懷。
  • 思想家克裡希那穆提:我們每天都在二元對立的問題中掙扎、痛苦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二元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理論上的或是哲學上的,而是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我們每天都在二元對立的問題中掙扎、痛苦,面對著言辭、情感、理智上的問題:好的還是壞的,你的還是我的,集體主義還是個人主義,轉變還是維持,世俗還是脫俗等等。在對立的無盡迴廊裡,思想和感情來來回回。
  • 尊重自己和他人:超越二元對立
    那個跟我對立的人,沒有捧我場的人,還在那裡批評我的人,就是壞人。」真正很多為他好的人會被他認為是壞人,真正很多幫助他的人會被他瞧不起。那一種虛妄分別心起之後,你的世界、你的內心形成很醜,你把世界也形成很醜,但是當事人不知道。從自我出發去界定,就會這樣。你會把一個真正的淨土、真正美好的世界變成醜陋的世界。
  • 微景觀|同胞同袍:疫病防控的空間區隔、創傷建構與對立認同
    疫病不僅僅在空間區隔上關聯著「二分」,更在情感與象徵的意義上彰顯著二元對立。事實上,疫病本身就能被創傷化,甚至可以說,最終歸咎於外因的不幸事件都能被創傷化地建構。這種創傷的敘事、構建過程,是在文化與象徵層面反覆強調主體所受的傷害,通過理性的二元框架總結所謂的經驗教訓,本質上也就是在鞏固受害/施害、追責/擔責的「二分性」。
  • 哈姆雷特的悲劇:從二元對立的文化心理結構到時代的悲劇文化性格
    兩種相互矛盾的社會思想意識,共同鑄就了「哈姆雷特」的文化心理結構,哈姆雷特的悲劇,則象徵了兩種對立的文化之間深層次的衝突。01 哈姆雷特的中世紀騎士精神與人文主義精神的二元對立《哈姆雷特》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展示了更多關於哈姆雷特悲劇的內容。
  • 《跳出猴子思維》:為什麼我們越想不負此生,卻越焦慮?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珍妮弗·香農,在《跳出猴子思維》一書中提到,人類天生焦慮,這是在原始社會自我保全的大腦預警裝備,哪怕有天你安然的躺在愛人的臂彎之中,看上去歲月靜好,腦子中的焦慮情緒也依然存在。我們無法完全消除焦慮,但應該學會如何不被焦慮情緒綁架。02 哪三種人容易焦慮?
  • 符使二元主客
    符使又像一對夫妻,對立又統一,從家離開之後,即使相隔異地,也情緣不離。這本質上也是一對主客關係,其中符尊使卑,符先使後,使因符存、符為使依。在運用這對主客中和直符→天乙這對主客不同。直符→天乙,這是屬於有因果順應的關係。比如借貸中,直符為債主,天乙為借貸人。這是天乙從直符這裡借貸了錢財,發生了順應的關係。或者說也是一種橫向的關係。
  •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全球貨幣條件向常態回歸的過程,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空間日益狹小。特別是依靠貨幣寬鬆並不能自動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能,反而還會延緩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化。全球結構化改革正在凝聚共識,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如期推進。
  • 語言與思維方式特性
    第三,就是上文提到的,凡事都在兩極之間具體衡量平衡,就產生了「中」,也就意味著削弱「多的」,彌補「少的」,產生一種「彌補」的心態,這也包括特殊對待「少的」。這一思維習慣產生出對少數民族的特殊照顧心態、照顧老弱的傳統思想、一直存在的「均富扶貧」思想等,這些語言產生的思維方式簡直是潛意識式的慣性,就像是心理上的膝跳反應。
  • 網絡新聞文風的二元性
    隨著網絡技術、數位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自媒體開始引領網絡時代進入新階段。網絡生態的活躍因子「大眾」開始創造著一項項網絡奇蹟。正如人們誇讚的那樣,網絡信息的海量、網絡傳播的及時、網際網路的創新精神,以及網絡的互動性,都更天然地貼近了新聞之所需和大眾之所求。
  • 如何利用C語言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今天,小編我來詳細的講解一節C語言的具體運用。我們今天先拿二元一次方程來開刀。大家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三種情況,即無解, 有兩個相同的解,有兩個不同的解。那麼在編程前我們先要制定流程圖,二元一次方程的係數在這裡我們依然使用我們常用的a,b,c,根的判別式,這個我們都知道b^2-4ac(其中『^』這個是指數的意思),求解公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