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會面對二元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理論上的或是哲學上的,而是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我們每天都在二元對立的問題中掙扎、痛苦,面對著言辭、情感、理智上的問題:好的還是壞的,你的還是我的,集體主義還是個人主義,轉變還是維持,世俗還是脫俗等等。在對立的無盡迴廊裡,思想和感情來來回回。這些諸如貪婪還是寡慾,戰爭還是和平的問題要在二元模式中解決嗎?還是思想和感受必須超越出來才能找到永恆的答案呢?在二元對立面衝突之中絕不可能有永恆的答案。亙古不變、獨一無二的答案只存在於這個模式之外。
要儘可能地深入了解二元這個問題,這很重要。我不是將其作為一個抽象、理論的課題來研究,而是把它作為一個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和行為的實際問題來維持。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思想一直在二元模式中掙扎:好的還是壞的,轉變還是維持,你的還是我的。在這個模式中有衝突也有痛苦;在這個模式中所有的關係都只是一個悲傷的過程;在這個模式中沒有希望,只有辛勞。那麼愛與恨這個問題要在其內部矛盾的領地裡解決,還是思想感覺必須超越其已知的模式呢?
想要找到一個永恆的答案來解決二元衝突及選擇所帶來的痛苦,我們必須在安靜的觀察中對衝突的所有暗示含義懷有強烈的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發現有一種這樣的境地,在其中二元衝突可以終止。對立和對立之間是不可能整合的,比如說貪婪和寡慾不可能統一:一個貪婪的人,當他嘗試著去成為不貪婪的人,他依舊處於貪婪之中。難道他不應該將貪婪和不貪婪都丟棄,從而躍出兩者所帶來的影響嗎?任何成為都包含著不成為,而且只要有成為,就必然會存有包含無盡衝突的二元對立。
二元對立的根源是欲望和渴求。通過認知、感覺還有接觸,便會產生欲望、快感、痛苦、期求、不期求,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像「我的」還是「你的」這樣的辨識,二元對立的過程也由此開始運行了。這種衝突難道不是現世存在的嗎?只要思考者將自身和自己的思想分隔開,對立面之間的衝突就會自行延續下去。只要思考者只是考慮怎樣修正這個想法,而不是考慮將自身根本上轉化,衝突和悲傷就會繼續下去。
思考者和思想是不可分離的。只有思考者和他的思想成為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才會超出二元對立的模式,才會有真正的宗教體驗。只有思考者終止,才會出現真實。這種思考者和其思想不可分割的統一性是要去經歷的,而不是要去推測的。這種經歷是一種自由,其中有難以言表的愉悅。
正確的思考本身就可以帶來了悟,並可以超越因果和二元過程。當思考者和他的思想通過正確的調和而整合統一,即可感受到真實所帶來的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