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希那穆提,到底修持的是何法門?

2020-12-05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作者:陳全林

深夜,讀《克裡希那穆提的生與死》。有個問題,是我一直在想的,就是克裡的修持法是什麼?我讀的克裡的三本傳記裡,從未提到他具體的修持法,克裡曾提到兒時在通神學會的閉關房裡觀想、冥想,也就這樣提了一句,觀想那些「指導靈」的畫像。可是,其他的,沒有了。克裡後來反對修觀想法門,說這會導致人發發瘋,但他提倡冥想,冥想也是思想的提升境界、靈魂的淨化。他講的冥想又和一般印度瑜伽講的冥想不同。印度的瑜伽的冥想,更多是「觀想」,心靈還有憑藉一個被觀的對象。克裡講冥想,不藉助被觀的對象而更關注自心。

從克裡的身體的多次轉化,以及傳記裡提到的「拙火的覺醒」看,他修過密宗的法門,通神學會的密法源流本來在西藏,創始人波拉瓦茨基夫人本人是在進入西藏後宣稱得到了傳承,而後創建了「通神學會」。她還說通神學會所講的「指導靈」住在西藏的某個神秘的山谷中。

我沒有看到過講克裡修證法門的書籍。

還有,克裡身體的轉化,很大一部分是「指導靈」幫助完成的,這在《克裡斯那穆提傳》及《克裡希那穆提的生與死》裡都有詳細的描寫,本來,按照通神學會的預言,克裡是「彌勒菩薩」的靈體降臨的肉身容器。可克裡後來的成就證實這並不是現實,克裡還是克裡,克裡是自悟自證自成,彌勒菩薩還是彌勒菩薩,克裡是預言中的聖人,但並不是彌勒降臨的容器。克裡在修證中得到過彌勒以及佛陀等偉大聖真的幫助、引導、玉成,這是毋庸置疑的。克裡自己說他看到了那些偉大的聖真,也得到了他們的教誨。年輕的時候,有時候他也會在感受、思維、演講時,突然會轉換語氣,感覺是一位聖人降臨在他身上而借他的嘴來宣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晚年的克裡,很多時候會迴避這個問題。

克裡色身的轉化,淨化,其實是那些聖真們的引導與玉成下完成的。這個過程很痛苦,克裡也不能自主,有點像神修丹法裡的意境,丹道非常重要的修證、轉化色身、出神入玄,都需要得道聖真們的護佑、玉成、接引。

克裡究竟是如何修證的?他的修證法門是什麼?他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的修持法門是什麼?比如中晚年,他一直在堅持修煉瑜伽。而他一生都堅持誦經,誦古印度傳承的偉大經典如《薄伽梵歌》,一些佛教經典,還持咒。這些都是他的修行。但還要一些屬於特殊功法體系的法門,比如拙火的修證。

至少,目前我還沒有看到詳細寫克裡修證過程、修證境界的書籍。

克裡是如何修行的,我一直在追問這個問題。看到的是冥想。他早起的冥想,與修禪定等有關,中晚期的冥想,泛化到了「生活即冥想,萬事萬物即冥想」的境界。他經常在散步時能感知萬物,且不生起任何一個念頭,心靈澄澈。

他晚年還是認為自己就是彌勒菩薩降臨人間的肉身容器,自己的意識與尊者的意識合一了,無二了。因此,他的很多修行、轉化,其實是法界的尊者根據需要而調整,而安排,而玉成。

對這樣的修行,我們無言。因為,他生來就有這樣的使命,而我們只是凡人。

克裡不記事,任何事情,過去之後,心中瞭然無痕。真應了中國禪宗的話:「事去心空」。他沒有超常記憶,關於過去,他心中不記得任何事情。他認為記憶、思想等,都是大腦淨化的障礙,都屬於過去的、舊的,而不是創新與洞見。

而我,博聞強記。

其實,博聞強記與事去心空,是一體的兩面,都是好的,都是自性的定慧。

這個問題值得大家追問、探索。

相關焦點

  • 克裡希那穆提與胡椒樹
    似乎有一股巨大的能量,順著他的脊柱快速往頭頂竄升,他感覺後頸和頭頂劇痛,又沒有任何辦法停止這個過程,只好承受起一切。20日晚上,當情況惡化到極點時,沃靈頓突然有種靈感,他建議克裡希那到外面的一棵胡椒樹下靜坐,克裡希那照做了。不久,他的神識突然離開自己的身體,飄浮到胡椒樹上。
  • 答案與反思 蘇格拉底與克裡希那穆提
    克裡希那穆提說過類似的話,你必須做自己的明燈。你不可能依賴任何人,不能借別人的光,無論那個人是誰,上帝還是救世主。它無法被傳遞給別人,你是徹徹底底的自己,只遵從於自己。這不是自私,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恰恰相反,這意味著測底了解自己,以至於那份了解中不存在對真實的自己的任何扭曲。所以我說,蘇格拉底沒有學說,這才是他真正的智慧,一如克裡希那穆提。
  • 胡因夢翻譯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生命之書》
    頁數: 412  定價: 36.8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44717205  作者簡介  克裡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哲學家,20 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在西方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即空即有」的「準提心月輪」觀—準提法修持方法
    如果修法只曉得一味地拚命念咒,而忽略了觀想,那只能有些持咒的功德,是無法進入本法之核心的,也枉費了上師傳承的本心。現就「準提法」的觀想修持部份,作進一步探討。四、法、報、化三身合一而那個意生身的我,頂上放光,先後供養並恭迎本師毘盧遮那佛與金剛上師,毘盧遮那佛與金剛上師先後由我頂上光中渾入我身,毘盧遮那佛是法身,金剛上師是化身,而己身是報身,此時,法、報、化三身,合而為一,了無分別之相。
  • 南懷瑾老師: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幾句話走不可
    後世有人研究,好像覺得達摩祖師要求得很不合理,事實上,從前那一代人的宗教熱忱,求法的情操,不是我們後世人所能了解的,高僧傳中也隨時可以看到。我年輕時,親眼見人修持求法,燃指供佛,刺血寫經等事實。像這種情形太多了,依現在人講,這是愚蠢迷信,不知是我們愚還是他們愚?古今時代不同,不要輕易對古人下斷語。後來達摩祖師問二祖:你要求什麼?他當時又餓又痛又冷,只說:如何是安心法門?
  • 中佛協發言人就「心靈法門」有關問題發表談話
    近日,有佛教信眾致信致電我會,稱自己身邊的親友中有人信仰「心靈法門」,有人還到境外參加「心靈法門」的大型活動。據信眾反映,「心靈法門」的創立者澳大利亞籍華人盧軍宏,自稱觀音菩薩的代言人,經常通過「看圖騰」的方式為人算命消災,傳言大陸一些知名法師也拜盧軍宏為師,學習「心靈法門」。信眾詢問:盧軍宏是否觀音菩薩的代言人,「看圖騰」是否符合佛教的教義?接到信眾的反映後,我會高度重視。
  • 娑婆世界修持藥師法門,以「悲智」為弘願,證得圓滿
    修持藥師法門,可以滿足希求現世福報的眾生的願望,任何人都可以念的藥師佛名號,以如此易行、百無禁忌的方式,得到藥師佛本願的加持。因為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都能對治末法時代薄福惡業眾生的痛苦與煩惱。藥師法門就是要眾生在現實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已經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發大乘心來修菩薩行,像藥師佛那樣,發願利益眾生。
  • 楊康與穆念慈是楊康太薄情,還是穆念慈執念太深?
    如果說關於楊康的身世及後來的賣國求榮最大的責任在誰,那一定是包惜弱和丘處機,他們是最應該告訴揚康實情的知情人,但包惜弱沒有這樣做,丘處機忙著雲遊四方宏楊正氣忘記告訴楊康關於他是一個漢人的事實。他在比武招親時對穆念慈並無愛慕之意,倒是穆念慈對這位樣貌俊秀的小王爺動了心,在後來的相處中,楊康漸漸的也愛上了善良美麗的穆念慈,但在遇到郭靖知道自己身世後,楊康的人生第一次面臨重大的選擇——一頭是視為生父親朝夕相處的王爺養父,一頭是身上流有血脈的生身父親楊鐵心,外加一個大宋子民穆念慈,但對於楊康來說,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後一步才是人生。
  • 佛教:「嬰兒行」法門的三大殊勝,教大家如何保持一顆童心
    不過這裡有兩個常見的誤區,第一,這個法門不代表宗派,比如佛門分為大乘八宗,小乘兩宗,加起來不過十宗而已,有師兄就質疑這個八萬四千法門哪裡來的?其實每個宗派下又有無數小的法門,比如禪宗就「一花開五葉」分為了臨濟,曹洞,溈仰等五個更小的分支,而每一支裡面又都有許多高僧大德,哪怕是一脈相承修行法門也是有所差別的,如果所有弟子都超不過老師的話,那這個門派也就越來越衰落了。
  • 克裡希那穆提12條哲理名言:關於善惡、衝突,關於內在、做自己
    又或者當你徹底地愛著某個人得時候,在那一狀態下你才是你自己,不懷有一絲恐懼,沒有任何的阻礙。在這兩種狀態下,人才是徹底忠於自己的。十二、當你帶著整個身心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當你不懷有任何挫敗感和恐懼感、沒有一絲局限的時候,你在這一行動的狀態下就是在做自己,你不會去考慮任何外在的限定。
  • 萬古神帝:老穆是須彌聖僧嗎?答案在那首詞中
    張若塵坐在床邊,拉著他的手,問道:「老穆啊,若是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你重病痊癒,甚至可以活到一百歲,兩百歲,你願不願意?」大家好,我是阿石。這篇文章帶來飛天魚連載的玄幻小說《萬古神帝》中「張老頭」這一章節的淺評以及分析。
  • 克裡希那穆提:覺察到底是什麼?
    覺察到底是什麼?你看見一棵美麗的樹,它的葉片在雨後閃閃發光。你看見陽光照在水面,也照在鳥兒色澤豔麗的羽毛上。你看見背負著重物進城的鄉下人,也聽見他們的笑聲。你聽見狗叫聲,或是小羊在呼喚母親。這一切都是覺察的一部分,是你對身邊事物的覺察,不是嗎?讓我們再深入一點討論。
  • 思想家克裡希那穆提:我們每天都在二元對立的問題中掙扎、痛苦
  • 佛教:寺廟從山門到大雄寶殿,其實已經蘊含了修行無上殊勝法門
    所以出家也被稱為「皈依三寶」,只不過這三者都比較抽象,釋迦佛早已經離世,佛法也是包含八萬四千法門,而到了最高處其實就是無法可說,僧寶指的是如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大勢至菩薩,綠度母等早已經證果得道的佛弟子,同樣也都是傳說。
  • 83版《射鵰》:楊康對穆念慈是不是真心,看這幾個鏡頭就知道
    熟悉《射鵰英雄傳》的小夥伴一般都會認為穆念慈對楊康一見傾心,但是卻有不少人懷疑楊康對穆念慈的感情,畢竟楊康在穆念慈的比武招親擂臺上說過一些讓人無法原諒的話,而且在他和穆念慈剛開始接觸時候確實是以玩世不恭的心態對待的,所以一些觀眾就對楊康有了幾分成見,其實不然,我想說的是,這對情侶都很痴心,彼此以真心相愛
  • 是何原因?
    但唯獨這個念佛法門,亦是諸多修行法門之中最簡單,標準最低的一個法門。只要你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子洪名,就能念,就能修持的一個法門。這也是為什麼說「不管是何宗何派」皆會修持念佛法門。在佛教之中,念「南無阿彌陀佛」是很常見,很平常的一件事。如信徒見面,第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早晚課結束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禮見出家師父,第一句亦是「南無阿彌陀佛」。
  • 老穆來支招
    ——高爾基老穆對高爾基這句話表示認同!同時也有著自己的淺薄認知。老穆認為,音樂具有一定的場景性,每當音樂響起的那一刻,你就彷佛置身於某個場景中。倘若你此時在寫作業,勢必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和影響你的專注度,做題效率又怎能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