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善惡
一、世上有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光明和黑暗是無法共存的,一個會摧毀另一個。
二、假如光明就是光明,那麼黑暗、罪惡便將不復存在。不必展開努力,於是努力也會不存在。但是我們處在一種不斷努力的狀態,因為對於我們來說,光明並非是光明——它只是智性的光明與善。
三、我們活在衝突之中,這種衝突並不是善與惡、自我與非我之間的鬥爭。鬥爭存在於我們自身自造的二元性之中,存在於我們各種各樣自我保護的欲望之間。
關鍵詞:衝突
四、光明與黑暗之間是不會有衝突的,哪裡有光明,哪裡就不會有黑暗。只要心懷恐懼,就必然會繼續活在衝突之中,雖然恐懼可以用不同的名字來偽裝自己。
五、恐懼無法通過任何方式來使自己獲得解放,因為它的一切努力來自於自身的根源,所以必須要停止所有理性上防護。當心靈向自己揭示出自身的過程是,自然而然地就不會再有理性上的防護了。
六、理性無法帶領我們離開當下的混亂、無序和痛苦。理性必須放空自己,不是通過消隱,而是通過依靠對於生活的充分覺知與愛。
關鍵詞:內在
七、正確的內心狀態,本身便能夠帶來外在狀態的變化、改善以及根本上的轉變。僅僅從外部著手來創造正確的狀態,這種做法只會流於表面化,對於理解真理意義甚微。
八、一個人必須了解什麼是正確的內在狀態,但不能夠是出於任何外在的強迫或是權威。內在的深刻改變,總是可以睿智地應對外在的狀況。內在的動機和意圖,始終都在改變和控制著外部,單靠控制外在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動機和欲望的。
九、假如一個人內心寧靜平和、情感充沛、沒有一絲的貪婪,那麼他顯然就無需法律來強制他去和平待人,無需他人來管理和規範他的行為,無需制度習俗來讓他保持道德。
關鍵詞:做自己
十、做自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能否始終都做自己呢?除非一個人做著自己真正熱愛、徹底熱愛的事情,他才能夠始終處於正常的、真實的狀態。
十一、當你在做著某件你會情不自禁地把整個身心都投入其中的事情時,你才會是真實的,你才是在做你自己。又或者當你徹底地愛著某個人得時候,在那一狀態下你才是你自己,不懷有一絲恐懼,沒有任何的阻礙。在這兩種狀態下,人才是徹底忠於自己的。
十二、當你帶著整個身心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當你不懷有任何挫敗感和恐懼感、沒有一絲局限的時候,你在這一行動的狀態下就是在做自己,你不會去考慮任何外在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