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在二元對立中尋找自我的準確定位

2021-01-08 菲菲老師大語文

評論家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理論》中指出:「與其說文學作品體現作家的實際生活,不如說它體現作家的『夢』;或者說可以算是隱藏著作家真實面目的『面具』和『反自我』」。

在《赤壁賦》中處處體現了蘇軾二元對立矛盾中的種種糾結和反思。透過這種糾結與反思,作者開始找到了自我的準確定位,從而尋求困境中的超脫。

一、英雄與漁樵

蘇軾初入仕途時,是希望自己可以有所作為。但是元豐二年的「烏臺詩案」卻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在坐牢103天,幾次差點被砍頭後,幸虧趙匡胤定下了不殺士大夫之策。經過多方營救,他被貶黃州。所以蘇軾在《赤壁賦》中,想起了曹孟德,當時是何等的威風,勢不可擋,「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但現在也已不見蹤影。還不如漁夫樵夫以山水為伴,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蘇軾在黃州他帶領人民開墾土地種田,幫補生計正是在這裡蘇軾終於蛻變成為蘇東坡,由原本一心想成為英雄的蘇軾變成了鄉村野老。身份的轉變讓蘇軾多了幾分閒適,幾分灑脫。

正是黃州特殊的地域文化,影響了蘇軾文學作品的風格。黃州境內湖泊眾多,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溼潤,民風淳樸。在這裡蘇軾精神放鬆,頭腦冷靜,感情也更加充沛。在黃州時的蘇軾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都是不朽的著作。

另外黃州屬於楚文化區,老莊思想在這裡盛行,劉師培在南北文學不同論中指出:

「荊楚文化,僻處南方,故老子之書,其說杳冥而深遠。及莊列之徒承之,其旨遠,其義隱,其為文。,縱而後反,寓實與虛,肆以荒唐譎怪之詞,淵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測矣。」

蘇軾深受老莊思想影響,曾說:「既而讀《莊子》,得吾心矣」。在通篇文章裡道家的「無為」、「天人合一」思想貫穿始終。也為蘇軾解決人生難題找到了一把鑰匙。

二、有限與無限

在短短幾百字的文章中,作者卻對有限與無限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作者「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明確地指出宇宙是無限的,人生是有限的。也正因如此許多詩人都有所感慨。

陳子昂早在初唐時就感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是何等的悲壯蒼涼;曹植也感慨「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在《詠懷》中說:「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可見宇宙永恆,人生短暫是古人無法逾越的感傷。像曹操、周瑜這樣的大英雄今天都已不在,更何況命如草芥的我。面對人生的短暫,作者只有將生命託於自然,達成「天人合一」,才能短暫緩解人生的失意感懷,得到片刻的解脫。

三、變與不變

如果以上的內容是對世界觀的探討,那麼對於以上的問題如何解決則是方法論解決的範疇。作者用變與不變的哲理去解決人生的困惑。「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那麼如何面對人生的失意,生命的短暫,取決於你看問題的角度。宇宙是無窮無盡,人生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但人類這個群體卻是無窮無盡的。這樣看問題就不會流於感傷。而「清風」「明月」則是造物者之「無盡藏」,吾與子之所「共食」,最終作者在自然中尋求解脫。

四、喜樂與悲傷

整篇文章的情感脈絡是由喜-悲-喜,作者最初與友人同鄉道人楊世昌同遊黃州赤壁磯。景色清幽,飲酒作詩,好不自在。但好景不長,由扣舷而歌,樂極生悲,為下文定下基調。所謂「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裡看似寫「美人」,實則以「美人」喻理想。這種寫法,古人常用。屈原就以「美人」「芳草」比喻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品格。

而用「望」字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由此也可看出作者當時對於仕途已由原來在密州時的壯志滿懷變成了悲觀失望。客人的洞簫聲不禁又使悲從中來,這就完成了由樂向悲的轉換。在這裡,學術界普遍認為主客皆為作者本人,只是代表了作者精神當中兩種相互矛盾的心理:一種希望出世,一種希望入世。客人的觀點是儒家的,認為人生短暫生命渺小,而主人的觀點則是道家的姻緣自適,隨遇而安。最後作者將儒與道結合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儒與道達成了完美的統一。因此又由悲傷轉為喜樂,作者的悲喜不是單層次的,而是喜中有悲悲中有喜,在悲喜的轉化中才完成了對人生的徹悟,轉而皆大歡喜,這是一種釋然。

五、入世與出世

其實在這篇文章中,所有的糾結悲喜都來自於入世和出世人生道路的選擇本希望建功立業。被貶湖北黃州已經4年,早已耗盡了蘇軾的豪情。蘇軾即便是想起曹操、周瑜這樣的大英雄也只是徒增感傷。他乾脆將自己置於明月清風之中,享受自然的恩賜來排解人世的無奈。這就由出世轉向了入世。

總結:

在赤壁賦這篇文章中,作者對於入世與出世問題進行了細緻的思考,通過講述變與不變的哲理來化解人生短暫的哀愁。將儒釋道精神完美地融於一爐,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正如蘇軾對自己的評價:「若問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相關焦點

  • 蘇軾《前後赤壁賦》賞析
    首先分析前後赤壁賦的共同點。前後赤壁賦寫的地點相同,都是黃州赤壁磯,在《前赤壁賦》中是「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在《後赤壁賦》中是「復遊於赤壁之下」。寫的景色相同,都是大江月夜;在《前赤壁賦》中寫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在《後赤壁賦》中寫道「江流有聲,斷案千尺」。
  • 崔宏波楷書《前赤壁賦》
    蘇軾《前赤壁賦》正文不計標點共537字,用四尺宣紙書寫成楷書四條屏,當每行24字,折5釐米方格,落款佔一行,共24行,正好每屏6行30釐米寬。也可每行25字,折5釐米方格,題目佔一行,落款佔一行,共24行,也是每屏6行。
  •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中,二元對立關係的展現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中,二元對立關係的展現通過對克里斯多福·諾蘭當電影中的敘事文化進行剖析不難發現,在他的作品中,傳統的經典的電影敘述方式己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造。這種改造既體在諾對於電影中人物身份和道德邏輯的顛覆,也體現在其所創作的各種故事中所暗藏的碎片化、不確定性和非原則性等特點上,而這些特點恰好也是後現代主義文化的主要特徵。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賞析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布局與結構安排中映現了其獨特的藝術構思,情韻深致、理意透闢,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並對之後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第一段,寫夜遊赤壁的情景。
  • 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二元對立
    人在嬰兒時期的快樂指數是最高的,處在一個和諧,自然,本真的世界裡,長大之後有了分別心,有了黑白、對錯、好壞的區分,並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進而產生了二元對立思維,從此就把世界人為的區分開來,就有了二元對的世界,就有了美和不美,善和不善,喜歡不喜歡等等的對立出現,人生的痛苦從此就多了起來。
  • 《一日談》:生活和工作不是二元對立
    關於生活和工作二元對立的問題,一下子將我打到,提醒了我,我自己就在不斷地割裂自己的生活,每天嚮往的生活,可是我當時所嚮往的生活是不是真的能回答我生活的意義的問題嗎?可能並不能。除了生活和工作會二元對立,甚至於學習和生活,遊戲和生活,人際交往和生活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對立。
  • 解讀蘇東坡的赤壁賦情懷
    這句詩是蘇軾《赤壁賦》中的一句,當年,蘇軾被貶來到赤壁,見如今景象又想起幾百年前的那一場大戰,心中不時激動,寫下這篇大作。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探究網絡評論中的二元對立框架與形象塑造
    等網絡評論,在宣揚報導中國科學家等業界精英時,才「知識——娛樂」二元對立框架中進行形象塑造,將娛樂圈中藝人的「高知名度」、「高收入」與科學家、將軍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社會角色相互對立,再通過模糊、誇大甚至捏造事實的敘事手法,煽動受眾情緒,以加深社會的階層對立。
  • 你看曹雪芹如何通過二元對立講故事
    而曹公在《紅樓夢》中所隱深意堪稱教科書式典範。那麼面對如此一本巨作,我們不妨放開思維,大膽猜測,盡己所能測曹公萬分心血之一二。今天我們所討論的是紅樓夢人物設計中的二元性與對立性。想要研究這樣的二元對立呈現,我們需要以寶玉為中心進行人物關係分析,這裡採用的是庚辰本觀點,即神瑛侍者化為賈寶玉入凡世歷劫,頑石化作通靈寶玉隨行,作為觀者見一場紅樓大夢,寫成一本《石頭記》,最終委託茫茫大士抄錄流傳的故事,以此為基礎分析紅樓人物,便更是有了幾分二元對立,陰陽相合的味道。
  • 高考語文早讀21:《阿房宮賦》《赤壁賦》(情境助記)
    【情境默寫】1.在《赤壁賦》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洞簫的客人由此發出人生短暫的感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語「滄海一粟」由蘇軾《赤壁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來。
  • 朱非書法賞析:蘇軾《前赤壁賦句》
    ——蘇軾《前赤壁賦》部分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
  • 二元對立視角下的《了不起的蓋茨比》:偉大而孤獨,華麗而荒誕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二元對立(一) 小說主題的二元對立表面上看,《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在講一對男女之間失敗的愛情故事。實際上,這部小說所涵蓋的主題要比這個問題大得多,也並不那麼浪漫。雖然故事僅僅發生在紐約附近的一個聚居區,時間上主要分布在1922年的幾個月,但它卻是對當時整個美國社會的反思,表現了作者對一個物質空前繁榮、精神相當空虛的美國社會的人文關懷。
  • 思想家克裡希那穆提:我們每天都在二元對立的問題中掙扎、痛苦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二元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理論上的或是哲學上的,而是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我們每天都在二元對立的問題中掙扎、痛苦,面對著言辭、情感、理智上的問題:好的還是壞的,你的還是我的,集體主義還是個人主義,轉變還是維持,世俗還是脫俗等等。在對立的無盡迴廊裡,思想和感情來來回回。
  • 黑白分明、二元對立
    黑白分明的對比,我們稱之為二元對立。無限對立統一、互不兼容的兩種力,可從各層對面觀察,彼此鎖定、組合。
  • 趙孟48歲行書《赤壁賦》超清賞析,帥呆了!
    趙書《前後赤壁賦》是由蘇軾在其人生最黑暗時刻所做,可字裡行間卻飽含他對生命的釋然與豁達態度。趙孟對於前後《赤壁賦》有獨特的理解,委身他朝的苦痛無處傾訴,只能通過書法來體現,此時距離趙孟仕元已經二十多年,趙孟已過不惑之年,無論是人生閱歷還是書法技藝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他的書藝水平迅速達到成熟。
  • 千古名篇《赤壁賦》中的詞類活用,請收藏轉發
    其中《赤壁賦》更是語文教材的標配,給人以積極樂觀曠達的精神感染。文章中駢散結合,句式富於變化。其中文章中的詞類活用就非常富有代表性。詞類活用是古漢語中的一種特殊用法,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裡一些詞的詞性發生了改變,充當了另外一些詞性的功能。下面來看看文章中的詞類活用都有哪些?
  • 蘇軾名篇《赤壁賦》裡的特殊句式,囊括大綱規定的種類,好記適用
    分別是《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 赤壁懷古》。特別是《前赤壁賦》,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裡都會選編。《赤壁賦》中有很多的文言特殊句式,囊括了高考大綱裡規定的各種文言句式類型。現以文章中的句子為例,試做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裝句介詞結構後置句或稱之為狀語後置句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 「期末精選」高一必修上《赤壁賦》理解性默寫易考10句,期末加油
    部編版新教材把《赤壁賦》放在必修(上)的位置,這一篇在高中文言中地位很高,自然會成為期末考試名句名篇默寫的重點複習篇目。小編老師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赤壁賦》理解性默寫最新考題,大家拿來練練手吧。1.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門徒》:從二元對立的角度,分析黑白世界的社會生存法則
    二元對立是在批判理論上,一對相反的理論,它們通常會以階級形式出現。在結構主義理論中,二元對立論,是解釋人類基層思想,文化與語言的一種相當有力的工具。《門徒》是由爾冬陞執導,陳可辛監製的犯罪劇情片,由劉德華、吳彥祖、張靜初、古天樂、袁詠儀領銜主演,於2007年2月13日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同步上映。門徒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沒有什麼過多的亮點。
  • 《安家》:破除二元對立思想,職場媽媽也想兼顧家庭
    這種處於二元對立的思想,叫做限制性思維。如何跳出二元對立思維後來,孫儷扮演的房中介房似錦,給了宮醫生這樣的建議:不如,把之前的房租出去,用這個租金在新買的小區租一套小居室,讓你公婆搬去住,這樣以租養租,可以和公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