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MEMS動態結構光視覺模組,「小優智能」將側重消費場景落地

2020-12-05 36氪

文 | 張丞

編輯 | 李念真

機器視覺正在加速向產業端滲透。根據前瞻研究院數據,中國機器視覺行業規模預計從2018年的104億成長到2023年的197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13.63%)。其中,電子和汽車貢獻主要需求,佔比分別為47%和15%。

從技術路線上看,3D機器視覺作為傳統2D視覺的補充,近年來市場需求激增,國內外創業公司也比較踴躍。在核心傳感器研發方面,3D視覺當前分為單雙目、結構光、雷射、TOF這幾種主流路徑。36氪接觸到的蘇州小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優智能」)就是一家3D機器視覺公司,專注於研發、生產及銷售基於動態結構光技術的3D機器視覺模組。

小優智能近日已宣布完成千萬級pre A 輪融資,投資方為赤子基金、同創偉業、石湖基金。公司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高精度3D MEMS動態結構光人臉識別方案技術升級和市場推廣。

不同於目前市場其他機器視覺技術路線,小優智能副總經理代啟強表示,公司研發的視覺模組是基於編碼結構光方案,相較於普遍使用的散斑結構光方案,其精度更高,可達0.2mm,而散斑結構光方案或TOF的普遍精度在2-3mm左右。

小優智能自主開發的3D機器視覺模組包含MEMS微振鏡、動態結構光、三維成像算法等軟硬體技術,其原理是將線光源投射到MEMS微振鏡上,利用MEMS微振鏡每秒幾千次的振動,再控制生成被編碼的正弦性動態結構光圖案。

編碼結構光投影掃描到被測物體表面後,在物體表面產生相應的形變,雙目工業相機會同步採集與物體表面形變一致的動態結構光圖案,藉助自主研發的視覺算法,基於三角測距原理,解析相位變化,該視覺模組會重建出物體表面結構的三維點雲坐標信息,實現對物體三維結構的重建。

目前小優智能的視覺模組產品的主要領域為消費領域中的3D人臉識別場景和醫療美容場景,工業領域及安防領域。副總經理代啟強表示,公司接下來將加大對消費場景的開發。

小優智能在消費領域主要瞄準需要高精度識別、防偽性要求更高的人臉識別場景,例如機場、火車站安檢、醫院、銀行支付等,特別是可以對佩戴口罩及在光照不足情形下的人臉進行識別。未來小優智能還會將產品進一步小型化,以更好地應用於手機人臉識別場景。

消費領域的3D識別和其他領域的需求特點有所不同,在一些人流量較大場景需要更快速地識別出相應結果,因此視覺模組需要在精度和速度之間做出相應的平衡。

編碼結構光較散斑結構光需要投射更多的結構光圖案來形成3D數據,小優智能通過在相機、算法等軟硬體方面的改進,逐步實現在保持編碼結構光高精度的優勢下採樣識別速度可接近散斑結構光方案的速度。

在工業領域,由於小優智能基於MEMS微振鏡晶片的視覺模組產品具有體積小、低功耗、可隨身攜帶的特點,所以質檢人員可使用該產品用於部分間斷性檢測工作方面。對於長時間運行的3D無序抓取、拆垛碼垛、上下料、3D檢測等工業場景,小優智能也開發出相應的視覺模組產品。

小優智能目前與中車、西門子集團在軌道交通檢測系統、智能巡檢機器人、自動加油機等項目展開合作,為其提供3D視覺識別服務;與ABB、庫卡、愛普生等機器人本體廠商合作,為終端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完成鞋、服點膠產線改造等項目。

此外,在安防刑偵領域,小優智能開發的可攜式現場痕跡提取儀可以最大限度的復原物體遺留痕跡的三維信息,通過對三維信息的對比分析可提高公安部門技術人員偵破案件的效率,主要客戶為公安部等司法部門。

小優智能預計今年在消費領域的出貨量可達到10k級以上,2021年整體將達到30k以上的出貨量。

未來發展規劃方面,小優智能將進一步提高MEMS微振鏡晶片的性能、研發改進光源,將視覺模組產品的識別精度由0.2mm提升至0.1mm以內;市場方面,公司將打造市場推廣團隊,擴大產品銷售規模。

相關焦點

  • 小米MIUI 12 亮相,自研「米柚光錐動效架構」
    IT之家4月27日消息 小米手機將今天下午2點舉行小米10青春版 5G新品 & MIUI 12 發布會。小米10青春版搭載後置4攝,支持50倍變焦。這次小米還將重磅發布MIUI 12系統,MIUI 12官方海報主題是「觸碰想像,感受真實」。
  • 三翼鳥「智慧中國家」飛入尋常百姓家
    移動網際網路的下一幕「AIoT」,一直是技術創新的最大紅利市場。  在最近結束的「2020世界物聯網大會」上預測,目前全球物聯網產值大約15萬億美元左右,其年平均增長率接近23%,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30萬億美元的巨大體量。
  • 如影智能推出如影智能AR單車,不斷探索智能場景新邊界
    相較於傳統社區和現行的「智慧社區」,實地社區大腦SLS2.0系統具備萬物互聯、數據處理、多模態視覺智能、戶外語音識別、跨場景全域智能等五大能力,讓實地OTA社區實現了從靜態到持續升級的動態、從孤立的單品體驗到物物對話的跨場景銜接、從簡單固化初級智能到自主進化的高級智能三個方面的升級。
  • 「自我介紹一下,IM 智己」
    IM 是品牌 Slogan「Intelligence in Motion」的簡寫。同時發布的還有「智能純電轎車」與「智能純電 SUV」概念車,轎車量產版今年底上市,明年交付;SUV 也是 2022 年交付。目前公布硬體信息的是智己智能純電轎車。它標配 93kWh 電池,算是「超大杯」;高配 115kWh「甚大杯」電池,高配 NEDC 續航 1000+km。
  • 萬億級結構監測市場下,「觀雲智能」推出準確率達99%的智能監測系統
    事實上,可以通過實時監測環境因素、橋梁荷載及結構件的應力應變與位移來及時評估橋梁結構安全性。有一家創業公司「觀雲智能」,自研了傳感器、數據採集與無線傳輸模塊、雲端數據分析平臺組成的一體化系統,可實時監測橋梁、隧道、堤壩、油氣管道、風塔等的結構安全。「觀雲智能」2017年成立於美國,團隊由機械、土木、電子、材料工程等背景成員和多名商業顧問組成。
  • 從「有保障」到「多場景」,360 數科將「以用戶為中心」做到極致
    在 12 月 22 日舉行的 360 數科「智能、普惠、連結——360 數科技術開放日」深圳場中,360 數科技術助理總裁宋榮鑫就分享了公司以三大技術平臺實現「多場景」、「高效率」、「可承擔」、「有保障」四大核心用戶體驗的實踐經驗與成果。
  • 2019是AR硬體衝刺年,「光粒科技」即將發布消費級AR光場眼鏡
    AR的價值潛力和豐富應用場景早已為人熟知,但AR產品卻遲遲未能在消費端落地普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硬體終端產品還不成熟,體積笨重、視場角小、易疲勞眩暈等問題使得消費端體驗太差。 光粒科技是一家聚焦消費級AR眼鏡市場的創業公司,採用了和Magic Leap類似的光場原理來解決視覺暈眩的固有問題,同時採用衍射光波導技術(Magic Leap、HoloLens亦採用類似技術),推動實現極致輕薄的目標。預計2019年底推出可量產的消費級AR眼鏡產品。
  • 光電3D傳感合輯重磅上線,4節課帶你搞懂ToF、立體視覺、結構光及DOE
    在實際開發中,開發者需要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不同3D視覺技術特性,來選擇適合的解決方案。不同3D傳感技術由於實現原理的差異,所需要的硬體組成也有很大不同,通常3D 傳感模組由紅外發射端、接收端以及圖像處理晶片組成。結構光與 TOF 方案解碼原理不同,但所需要核心部件基本相同。
  • MEMS微振鏡在3D視覺中的應用
    3D視覺技術的詳細分類 傳統3D掃描常用DLP方案,即為採用德州儀器(TI)的數字微鏡陣列的數字光處理,來實現動態結構光的投射,這與基於MEMS微振鏡的結構光有顯著區別。同時基於MEMS微振鏡可實現無焦的結構光投射,實現大景深探測。而在一些人體建模場景下結合紅外雷射可以實現無感探測,在器件尺寸和成本上也具有顯著優勢。」
  • 新品叫板Quest 2,愛奇藝智能的底牌「追光」與「哥倫布計劃」是什麼?
    隨著「追光」的發布以及「哥倫布計劃」的啟動,愛奇藝奇遇VR面向遊戲領域的硬體、軟體和生態布局已經全面鋪開。首款搭載「追光」視覺交互技術方案的VR一體機——奇遇3,將定位於「發燒級遊戲大作」,在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發布並開售,劍指業界公認標杆Oculus Quest 2,挑戰其霸主地位。
  • 「小車看百度,大車看深蘭」,自動駕駛公交駛向千億藍海市場
    在相繼獲得廣州、上海、武漢等多地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後,深蘭也拿到了全球首張商用牌照,並在前不久中標中國實力最強的公交集團之一——上海久事,這將極大地加快熊貓智能公交的商業化落地速度。在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企業中,如果說小車看百度,那麼,大車請看深蘭。「 Life is AI 」。
  • 2020-2021「AI中國」機器之心年度獎項揭榜(上)
    本屆「AI 中國」機器之心 2020 年度評選,為順應產業變化,體現產業趨勢,在傳統的六大榜單之外,新增設「新基建領軍企業」、「產業數智化領軍企業」、「最強技術生態」及「智能國民應用」四大分榜,共計形成十大榜單200個獎項。經過市場環境的大浪淘沙,更多優秀的企業和項目成為了成就時代的智能勢力,「智在實業 慧及平常」是機器之心對2020年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總結。
  • 研發空間智能技術,「宸境科技」想要打造城市級別鏡像世界
    隨著5G的全面鋪開和AI技術的日趨成熟,空間智能技術逐漸得到了市場關注。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通過空間計算能力和AI技術將空間、場景、數據和用戶連接起來,結合時間維度拓寬用戶的感知邊界。「宸境科技」是國內一家專注於空間智能技術的創業公司。
  • 2019智能家居總結 2020智能家居預言
    地產或者物業公司全線成立的旗下科技公司,採用或自研或收購或合作的方式,進行全屋智能與智慧社區的設備與系統整合。預計未來兩年全國仍然只有不到百萬套的新房會布局入門版的全屋智能。所以在B端推動下,智能家居的全面普及也依然任重道遠。
  • 融合可見光通信和機器視覺技術,「外號信息」助力未來智慧社區改造...
    外號信息是一家主要將可見光通信技術和機器視覺技術深度融合的初創企業。 主要產品包括:多形態可見光定位傳感器(商業名稱「快喵」)和定位用視覺模組以及配套發布的SDK。主要業務是為智慧型手機、機器人和無人機等智能設備,提供一種高精度、低成本、室內外通用的三維空間定位解決方案。
  • 悅雲100%落地大悅春風裡 智慧mall進化成「完全體」
    通過該技術,消費者能體驗到4K直播、AR/VR場景化購物服務,經營者期待的數據分析、無死角視頻安防都將落地實現。2018年11月,大悅城控股正式推出第二條產品線「大悅春風裡」,定位於一二線城市的區域型商業。更加成熟和系統化的悅雲也即將首先在今年12月25日開業的大興大悅春風裡項目中落地。大悅城控股團隊將其稱之為「數字孿生」——一座實體的「春風裡」背後是一套以悅云為作業系統的「智慧mall」。
  • 「螞蟻特工」與「K米」達成合作,讓 AR 技術進入 KTV 場景「帶貨」
    在5G的商用落地將讓更多場景下的內容分發成為可能後,信息流正在成為新一輪流量競爭的關鍵詞。行業分析認為:內容產業發展之下,多個場景下的AR、VR將快速發展,落地;運營商節點價值開始凸顯,打破現有泛娛樂內容和渠道以網際網路為主的局面,未來內容分發和觸達方式也都隨之變化;大數據和AI的使用也使得內容產業更智能化發展。
  • 創意陳設 光合機構旗下「光盒物倉」上海首展
    展覽選品及主題「光盒物倉」的選品極具特色,分兩類:板塊一:「光盒物倉」下設「名人倉」。陳耀光介紹說:"「光盒物倉」下的「名人倉」,我們將邀請著名藝術家、設計師、名人精英參與設計、選品,甚至來分享自己的私人收藏物品。這些物品,更具有情感、故事和傳遞價值。"
  • 從製造到零售,聯想計算機視覺技術持續推動行業智能廣泛落地
    報告認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將全面影響勞動力市場,崗位結構和技能需求會發生深刻變化。然而,人工智慧對中國勞動力市場,特別是製造業相關領域的影響並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綠皮書》認為,機器人和AI是「自動化」的新階段,更強調人機協作的關係。在經過必要的崗位轉換與技能升級之後,中國製造業全部勞動者的平均工資收益將因AI的更廣泛應用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