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有些地方也叫浮漂。
農村很多人用來就著飼料來餵養牲畜,在池塘田野隨處可見。
它是飄浮植物,葉狀體對稱,表面綠色,背面淺黃色或綠白色或常為紫色,近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全緣,長1.5-5毫米,寬2-3毫米,上面稍凸起或沿中線隆起,背面垂生絲狀根1條,根白色,長3-4釐米,根冠鈍頭,根鞘無翅。
田間、池塘的浮萍繁殖能力非常強,在陽光正好的時候,可以聽到池塘裡噼噼啪啪的細碎聲響,不需幾天就能佔據整個池塘。
它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是良好的豬飼料、鴨飼料,也是草魚魚種的優質青飼料,飼餵浮萍的草魚魚種較少患肝膽綜合症;同時,它能入藥,有宣散風熱,透疹,利尿之功效,也用於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水腫尿少。
這些都是浮萍的常規用法,除此之外,它還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是太空人在空中獲取營養膳食的重要選項。
我們知道太空不同於地面,食物全部來自於地球,但成本太高,如何利用航天員身邊有限的資源種出食物成為航天國家競相研究的課題。
多年來,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們用他們的園藝技能種植了少量綠葉蔬菜。太空人們種過向日葵、生菜、大白菜和羽衣甘藍。

我國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用蛭石作為「土壤」種植過生菜。

2019年,我國科研人員再次在天宮二號啟動了擬南芥和水稻種植。
浮萍實際上還能幫助太空人抵禦太陽和宇宙輻射的影響。這種植物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這樣的強效抗氧化劑,事實證明,這些抗氧化劑能夠減輕炎症並支持眼部健康,這對太空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生存之本,如何在太空中模擬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浮萍需要大量的強光才能產生豐富的抗氧化劑,傳統手段是使用600-1000瓦的燈泡才能在封閉的環境中模擬陽光並刺激植物生長,但是這樣的功耗和設備在寸土寸金、資源少得可憐的太空艙裡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科學家們正嘗試通過改變植物的基因組,以適應太空的獨特條件。

通過不斷地改善,研究人員有希望在低強度的光照環境中,浮萍也要比類似植物在光照最強的日子裡產生的抗氧化劑多。
未來,相信太空人的菜單裡將會多幾種食物,一杯浮萍汁、一袋浮萍糕、一張香浮萍餅!
(感覺寫得可以的話就請點個關注鼓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