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解碼」生命奧秘 賀林院士新書在滬發布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發布會現場,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解碼生命》(第二版)主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院士,民盟市委專職副主委楊德妹,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斌教授,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季曉燁共同為新書揭幕。 王斯博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30日電 (郭琪 許婧)雲集了近200位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囊括了17位院士團隊的工作成果的《解碼生命》(第二版)30日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舉行。

該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民盟盟員賀林教授領銜主編。

全書由「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後續相關計劃」「基因組計劃引導生物技術的強勁發展」「當前對人類基因組的認識及其拓展」「基因組學的臨床應用」及「生命的合成、人工智慧及其他」5個篇章共50個章節組成,分為上下兩卷,共計240多萬字,涵蓋了基因組學、新醫學、遺傳諮詢、表型組學、生物晶片、基因編輯、幹細胞、合成生物學、植物學、化學、物理、工程學、法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發展和應用的方方面面。針對今年的疫情,還加入了由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徐建青教授團隊撰寫的「病毒與宿主:對抗還是共生」一章。

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長、民盟市委主委陳群通過視頻向新書發布表示祝賀。他說,中國生命科學正朝著世界前沿水平加速邁進,生命科學的發展關係國家綜合實力和國民健康水平的提升。20年前,賀林院士主編的《解碼生命》(第一版)大幅提升了國民對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認知水平,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20年後,賀林院士領銜再版《解碼生命》,全面系統梳理了20年來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進展。相信它的推出將吸引更多人關注、熱愛生命科學,進一步促進中國生命科學事業的發展。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上海交大黨委書記楊振斌說,《解碼生命》(第二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剖析生命科學主流前沿的讀物,而Bio-X研究院20年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場生動而精彩的「解碼生命」的實戰演繹。「可以說賀林院士和他的夥伴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做成了『解碼生命』這樣一件偉大的事。」楊振斌表示,Bio-X研究院成立以來為上海交大生命科學學科發展作出的貢獻,創造了交大歷史的三項「第一」,包括第一個973首席科學家、第一篇Nature系列論文和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希望Bio-X研究院在未來的徵程上再創佳績,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這個特別的『翻頁跨年』的時刻,我們給世界帶來了一股清風,即及時地出版了《解碼生命》(第二版),為世界增添了一縷對生命的新認識。」賀林對所有合作者、支持者表示感謝,「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大家共同下的一盤好棋。」

賀林回顧了作為中國第一本系統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解碼生命》(第一版)的情況,並分享了對第二版的構思。全書由5篇50章240多萬字組成,第一篇介紹了「所有基因組相關計劃」,第二篇強調了「快速帶起的技術」,第三篇是對「基因組當前的認識及其拓展」,第四篇談到「基因組學的臨床應用」及在第五篇中所關注的「生命的合成及倫理等問題」,試圖刻畫出生命相關的方方面面,但核心是「解碼生命」。「只有解碼了生命中的基因,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解析生命、健康生命和延長生命。」賀林說道。(完)

相關焦點

  •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解碼」生命奧秘,《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
    實習記者 陳楊2020年12月30日,《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Bio-X研究院舉行。《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一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教授領銜主編。本書包括了17位院士團隊的工作成果介紹,雲集了近200位在生命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耕耘多年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
  • 《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解碼」生命...
    人民網上海12月30日電(葛俊俊) 12月30日,《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在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解碼生命》(第二版)主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斌教授,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一級巡視員季曉燁,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楊德妹,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主任朱麗萍,上海市長寧區衛生局局長葛敏出席。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院士,出版方科學出版社生物分社社長王靜通過視頻向新書發布表示祝賀。
  • 賀林院士《解碼生命》新書發布,陳群主委視頻祝賀
    該書由盟員院士賀林主編,雲集了近200位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囊括了17位院士團隊的工作成果。「在此,我向賀林院士和參與新書編纂的各位專家學者,以及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表示熱烈的祝賀。」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長、民盟市委主委陳群通過視頻向新書發布表示祝賀。
  • 《解碼生命》時隔20年再版厚度翻三倍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再解...
    圖說:時隔20年再版的《解碼生命》厚度翻了三倍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再解生命奧秘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20年前,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書籍《解碼生命》(第一版)為國人認識和了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方法和內涵,理解該計劃對於解開人類生命密碼的重要性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會議紀實 | 「解碼生命」的背後,是人類與疾病「較量」的強大武器
    12月30日,在2020年尾聲將近之際,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教授主編的《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舉行。會上,賀林院士簡要分享了《解碼生命》(第二版)的幾個核心要點以及書籍創作背後的故事。
  • 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舉辦
    2020年12月30至31日,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舉辦了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活動內容包括30日上午的《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30日下午的Bio-X二十周年紀念卓越學術論壇與31日全天的高端學術論壇,活動在研究院201會議室舉辦。
  • 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系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12月30日至31日,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舉辦了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系列活動,「解碼生命再出發」系列活動內容包括30日上午的《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30日下午的Bio-X二十周年慶典卓越學術論壇與31日全天的高端學術論壇,活動在研究院201會議室舉辦。
  • 在滬中科院院士增至102人 生命科學和醫學部院士最多
    摘要:人事關係在上海的中科院院士達到102人,佔中科院院士總數的12.24%。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揭曉,64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人事關係在上海的有5位科學家,他們是: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復旦大學馬蘭教授、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5位上海新晉院士中,有2位是女性,她們是馬蘭和朱美芳;年紀最輕的是樊春海,45歲;年紀最大的是馬蘭,60歲。
  • 寫給孩子的科學啟蒙書 「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新書首發
    圖片說明:「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新書發布會現場  東方網記者葉頁8月21日報導:21日下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科普讀物「與中國院士對話」叢書(九卷本)新書發布會召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三位作者鄒世昌、褚君浩、賀林到場與讀者進行交流。院士們在分別介紹了自己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還以自身成長經歷為例,講述「學」的故事,並寄語現場小讀者,希望他們養成「讀書、學習、思考」的習慣。現場還有小讀者和院士積極互動,共同探討科學的秘密。
  • 「左腦」產業「右腦」人才 提供智力支持 17位院士任職科技顧問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已經有多家企業與院士聯合在淄博註冊公司,由院士擔任法人代表。17位院士擔任政府科技顧問,13位院士擔任山東(淄博)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發展戰略指導委員會委員,提供專家諮詢服務。未來,更多高層次人才將走進淄博,而這裡創新創業的土壤恰好適合科技種子生根發芽。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發現了一種嶄新的低溫溶解法,開創了高分子低溫溶解的技術及新機理,並已初步實行工業化試驗;開闢了構建基於天然高分子新材料的途徑及揭示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創建了無汙染、價廉、生產周期短的人造絲和玻璃紙生產新方法;揭示了多糖鏈構象及其構效關係,可推動食品和生命科學的發展。
  • 院士蔣亦元逝世,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近2天3位大師離世
    1950年金陵大學農業工程專業本科畢業;1957年至1959年在蘇聯師從榮譽院士列多希聶夫教授進修兩年;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歷任東北農學院、東北農業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近30年主講本科生專業基礎課《電磁場理論》,提議設立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二級學科,已為相關領域培養了100多位博士碩士研究生。創建了行業電磁兼容專業培訓基地,參訓人員達數千人次。長期從事電磁兼容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先後主持完成了30多項重大裝備電磁兼容工程任務。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授權發明專利38項,學術論文72篇。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我們今年已痛失30位兩院院士
    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發現了一種嶄新的低溫溶解法,開創了高分子低溫溶解的技術及新機理,並已初步實行工業化試驗;開闢了構建基於天然高分子新材料的途徑及揭示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創建了無汙染、價廉、生產周期短的人造絲和玻璃紙生產新方法;揭示了多糖鏈構象及其構效關係,可推動食品和生命科學的發展。
  • 賀林院士新醫學合作示範基地落戶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
    12月27日,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院長劉波與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賀林院士團隊秦勝營教授籤訂合作協議書,賀林院士新醫學合作示範基地落戶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據悉,賀林教授為著名遺傳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青。上海交通大學教授,Bio-X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教授、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研究員,營養所課題負責人。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痛失30位院士
    澎湃新聞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據武漢大學官網介紹,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
  • 上海分院領導登門祝賀在滬6位新當選的中科院院士(圖)
    上海分院領導登門祝賀在滬6位科學家新當選中科院院士    兩年一次中科院院士增選,全國共有58位科學家當選,上海地區有6位科學家名列其中。截止目前為止,上海共有中科院院士87位,佔中科院院士總數688位的12.6%,是除北京之外,院士最多的地區。    日前,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沈文慶院士,副院長姜衛紅分別前往新當選院士所在單位,代表中科院及上海分院,向新當選院士及所在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    院士是科學家隊伍中的傑出代表,為人所尊重;院士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 11位院士赴聯影「鑑寶」,結果……
    陣容強大——11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多位國內頂級三甲醫院專家領銜參與;「鑑品」高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3.0T磁共振;含金量足——鑑定報告顯示:聯影3.0T人體磁共振整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部分核心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Bio-X研究院賀林院士榮獲2019年美洲華人遺傳學會傑出教育獎
    在10月18日舉行的美國人類遺傳學會2019年會(ASHG)上,Bio-X研究院賀林院士榮獲2019年美洲華人遺傳學會傑出教育獎,美洲華人遺傳學會黃濤生主席此前特地前往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為其頒獎。
  • 中國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 18位外籍專家當選院士
    經濟日報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常理報導:中國工程院27日公布了2017年新增院士名單,有67位院士當選。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同步產生,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悉,此次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