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科研人員揭示環狀 RNA 編碼蛋白的重要機制

2020-11-28 醫脈通

上海生科院科研人員揭示環狀 RNA 編碼蛋白的重要機制

2017-03-21 來源:上海生科院

中科院 - 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王澤峰研究員在 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了題為「Extensive translation of circular RNAs driven by N6-methyladenosin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了大量的環形 RNA 可作為信使 RNA 來編碼蛋白,這些環形信使 RNA 通過一種常見的 RNA 甲基化修飾 m6A,來驅動非帽依賴性的翻譯機制來合成蛋白質。該研究進一步拓展了環裝 RNA 的功能,對蛋白質的來源的多樣性有新的認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


環狀 RNA 在某些病毒中普遍存在,然而近年才在真核生物中發現大量這種非主流 RNA。人類的環狀 RNA 主要是由外顯子的反向剪接產生的,但關於其生物功能尚無定論。先前研究顯示,環狀 RNA 是一種非編碼 RNA,可以如同海綿一樣吸附 miRNA 或 RNA 結合蛋白,從而起到調控基因表達的作用。


人的細胞中所有的已知 mRNA 都含有 5』端帽結構,這一帽結構是大部分 mRNA 翻譯所必需的。然而在一些特殊情況如細胞應激條件下,有些 mRNA 可以不依賴於帽結構而靠一個叫 IRSE 的順式調控原件來從 mRNA 的中間啟動翻譯。這種 IRES 驅動的蛋白翻譯在 RNA 病毒中很常見,但只在一小部分的真核細胞 mRNA 中發現。


在王澤峰組的前期工作中,他們發現插有 IRES 的編碼 GFP 的環狀 RNA 可以在細胞中被翻譯。而新的工作中,他們發現環狀 RNA 中富含 m6A 甲基化修飾,而且這些鹼基修飾可以像 IRES 一樣驅動環狀 RNA 翻譯。王澤峰研究員認為,「這兩個發現放在一起,就可推斷出有大量的環狀 RNA 被翻譯成蛋白質這一令人驚訝的結論,說明人的細胞中存在有大量的環狀 RNA 編碼的未知蛋白。」 這是一個有很令人興奮的結論,說明人類蛋白質的多樣性遠比從前想的大。


本文作者們進一步研究了環形 RNA 的翻譯機制,發現了 m6A 識別蛋白 YTHDF3 能夠結合到環狀 RNA 的修飾位點並募集 eIF4G2 和其他翻譯起始因子來驅動環狀 RNA 的翻譯。同時,他們通過多核糖體分析和 RNA 測序發現大量的環狀 RNA 與多核糖體結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利用質譜分析的方法鑑定了一些由環狀 RNA 反向剪接接口編碼的新肽段。


儘管不排除很多環狀 RNA 仍可能是非編碼 RNA,但新結果證明其中一大部分可以像信使 RNA 一樣翻譯成蛋白。「這一發現模糊了編碼和非編碼 RNA 的界定。」 王澤峰研究員認為,「信使 RNA 不見得一定需要是線性的,環狀 RNA 顯然是一類新的信使 RNA。」


新文章尚未解答的重要問題是這些環狀 RNA 編碼的蛋白功能是什麼,但他們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正常情況下, 真核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主要方式是通過 5』端帽依賴性翻譯,但在應激環境下或一些癌症中,5』端帽依賴性翻譯會被抑制而非帽依賴性翻譯將會取代。因為環狀 RNA 沒有 5』端帽結構,所以所有的環狀 RNA 翻譯都是通過非 5』端帽依賴性翻譯進行的。因而環狀 RNA 可能通過產生刺激誘導蛋白在細胞應激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類似推理,環狀 RNA 編碼的蛋白可能在癌症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項研究和之前的研究都表明 m6A 可以像 IRES 一樣啟動翻譯,而在信使 RNA 中存在大量的 m6A 修飾。因此王澤峰研究員相信:「類似於一個基因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產生多個信使 RNA 異構體一樣,一個信使 RNA 可能通過非帽依賴性翻譯產生多種蛋白質。」


編譯自:Extensive translation of circular RNAs driven by N6-methyladenosine.Cell Res 2017 Mar 1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circRNADb:首個匯總編碼蛋白環狀RNA的資料庫
    10月11日,Nature出版集團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南京醫科大學Li Yan團隊的一項重要環狀RNA研究成果,介紹開發了首個匯總可編碼蛋白的環狀RNA的資料庫:circRNADb(Chen et al., 2016)。
  • 環狀RNA(circRNA)資料庫大匯總,快來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此外,更新後的資料庫包含了人類和小鼠之間環狀 rna 的保守性分析。首個匯總編碼蛋白環狀 RNA 的資料庫, 共收錄了 32,914 個帶注釋的人類外顯子 circRNA, 是一個完整的人類環狀 RNA 分子資料庫, 每條記錄包含詳細的基因組信息、 RNA 編輯情況、 IRES 序列元件、
  • 使用IRESfinder分析環狀RNA的蛋白編碼潛能
    真核生物mRNA的5』 帽子結構可以介導核糖體的結合,從而開啟翻譯過程,circRNA由於是一個閉合的環狀結構,缺失了5』端帽子結構,所以歸類為非編碼RNA的一種。隨著環狀RNA研究的深入,有科學家發現部分環狀RNA可以編碼蛋白。
  • 非編碼RNA之環狀RNA最新研究進展
    這表明環狀RNA可能通過競爭性結合疾病相關的miRNA在疾病調控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Science:重磅!揭示環狀RNA與大腦功能存在關聯doi:10.1126/science.aam8526環狀RNA能夠影響正常的大腦功能,圖片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環狀RNA生物學培訓網絡。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3】Nat Genet: 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doi:10.1038/s41588-019-0547-z近日,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drives oncogenic genome
  • 關於環狀RNA的科研設計
    在細胞中,有時不同的RNA分子通過剪接反應(反式剪接)結合在一起,但是單個RNA分子兩個末端通過共價結合形成一個環狀RNA是很罕見的。在植物中發現的環狀RNA是編碼亞病毒感染因子的。在單細胞生物體中,環狀RNA往往出自核糖體前體RNA內含子的自我剪接,但也可以在古細菌中通過編碼蛋白的基因產生。
  • Cancer Cell:環狀RNA限制皮膚癌的轉移
    該研究的作者說,環狀RNA (circRNA)不編碼蛋白質,而是複雜調控系統的一部分,但其功能仍不清楚。圖片來源:Cancer Cell由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領導的這項在細胞培養和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首次證明了一種名為CDR1as的環狀RNA可以阻止黑色素瘤的惡性擴散,而它的缺失則會促進這種擴散。
  • Cell:發現長非編碼RNA對細胞核仁功能的重要調控機制
    associated with Pol I transcription,該成果揭示了長非編碼RNA SLERT 在細胞核仁功能和RNA聚合酶I (Pol I) 轉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機制。經典的長非編碼RNA和mRNA結構相似,含有5' 端帽子及3' 端多聚腺苷酸尾巴結構,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此外,近期陳玲玲研究組和國際上其他研究人員相繼發現哺乳動物細胞內還存在一系列具有特殊結構的長非編碼RNA分子家族,例如具有小核仁RNA (snoRNA) 特殊結構的lncRNAs和環形RNA等,並具有重要調控功能。
  • 環狀RNA促進骨修復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教授範先群團隊研究發現了與成骨分化密切相關的環狀為此,範先群團隊利用環狀RNA顯著提高了ADSCs的成骨分化效能。研究表明circRNAs參與決定幹細胞/祖細胞的命運,但其在幹細胞/祖細胞成骨中的作用與機制仍未可知。 該研究發現,起源於vgll3基因座的circRNA-vgll3顯著促進ADSCs成骨分化,沉默circRNA-vgll3則顯著降低ADSCs的成骨能力。
  • 2月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推薦
    本月的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也很紅火,有很多重磅級成果,不僅解析了它們在疾病中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的方法學研究也取得了進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進展:一.因此,巨噬細胞整合代謝信號以響應脂質過剩的能力是疾病易感性的重要決定因素。LXRs是配體依賴性轉錄因子,調節參與巨噬細胞對膽固醇反應的基因的表達。其中,LXRs的激活通過誘導一系列基因(包括編碼質膜轉運蛋白ABCA1的Abca1)促進膽固醇逆向轉運。Abca1對於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產生是至關重要的,其功能的缺失會導致丹吉爾病(Tangier disease)。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端粒酶蛋白亞基與RNA亞基的相互作用
    /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籌)雷鳴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basis for protein-RNA recognition in telomerase,揭示了端粒酶催化蛋白亞基與RNA亞基識別機制在進化上的保守性。
  • 環狀RNA的前世今生、最新進展,及研究思路
    近年來,circRNA相關研究爆炸式增長,circRNA被發現是正常細胞分化和組織穩態以及疾病發展中的重要參與者,而且circRNA的表達通常不與宿主基因表達相關。這表明circRNA不僅僅是mRNA剪接的穩態副產物,而是新型調控的可變剪接的產物。序列保守性分析也證明circRNA具有重要的非編碼功能。
  • 揭示環狀RNA與大腦功能存在關聯
    環狀RNA能夠影響正常的大腦功能,圖片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環狀RNA生物學培訓網絡。2017年8月13日/生物谷BIOON/---儘管上百種環狀RNA(circular RNA, circRNA)在哺乳動物大腦中大量存在,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仍未解決:它們實際上發揮著什麼作用?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鋅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種由宿主編碼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異能夠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而ZAP識別RNA的序列特徵和作用分子機制一直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我國科學家對不同ZAP蛋白的截短體和不同序列、不同長度的富含胞嘧啶和鳥嘌呤(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進行晶體篩選,最終得到了解析度為2.19?的ZAP蛋白N端結構域(NZAP)與6-nt(CGUCGU)單鏈R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基於該結構,研究人員確證了ZAP特定位點對RNA結合和抗病毒功能的重要性。
  • 生科院研究人員揭示植物體內假尿嘧啶的來源及清除機制
    陳銘佳副教授2018年12月引進來校,在生科院植物激素課題組工作,該論文首次系統闡明了植物細胞中假尿嘧啶(Ψ)的來源和降解途徑,並揭示了植物為防止假尿嘧啶核苷酸(ΨMP)過度積累引發細胞毒力的機制為了得到這一答案,研究人員人為地將細胞質特異性表達得PUKI過表達於PUKI突變株中,這樣一來,就得到了在細胞質中表達PUKI,而在過氧化物酶體中表達PUMY的植物。該植物可以正常生長於1/2 MS培養基中,卻無法存活於外源添加了假尿嘧啶的培養基中。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 (STM) 和CLAVATA3 (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
  • 中科院化學所聯合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和新疆大學科研人員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Janus效應
    對於抗凍蛋白抗凍機制的研究有助於揭開冰晶成核、生長和冰晶形貌調控的分子層面的機理。因而,自上世紀60年代首次發現抗凍蛋白以來,科研人員對這類蛋白的抗凍機制進行了近半個世紀的研究。但是,科研人員對抗凍蛋白調控冰晶成核的確切作用和機制一直有爭議,即有些科研人員認為抗凍蛋白能促進冰核的形成,而另一些科研人員則認為抗凍蛋白可以抑制冰核的生成。
  • 【中國科學報】鋁對人體生物毒性新分子機制獲揭示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科研人員與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黃方等合作,採用量子計算、經典分子動力學模擬與同步輻射能譜等譜學實驗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鋁對蛋白結構的影響,提出了一種鋁對人體生物毒性的新分子機制。相關成果日前作為首頁插圖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雜誌。
  • 鋁對人體生物毒性新分子機制獲揭示—資訊—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科研人員與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黃方等合作,採用量子計算、經典分子動力學模擬與同步輻射能譜等譜學實驗相結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