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澎勇 沈鎮 記者 方亮
8月9日上午,《戴村工分寶》上線動員會同時在蕭山區戴村鎮佛山村和大石蓋村舉行。通過軟體升級、試點擴面,映山紅鄉村數字治理計劃進入了2.0時代。
自2019年7月在大石蓋村開展試點以來,戴村鎮的映山紅鄉村數字治理計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得到了廣泛關注。《戴村工分寶》是映山紅計劃在鄉村治理側的一次重大升級,和2020年6月發布的《映季》電商小程序共同構成了「治理+發展」的工具支撐。與此同時,映山紅計劃首次走出大石蓋村,在佛山村同步推廣《戴村工分寶》,開啟了試點擴面的進程。戴村「工分寶」,源自於農村老底子的「掙工分」,現在又增加了鄉村治理的新內涵。它是微信裡的一個小程序,用工分和信用值為底層數據,記錄村民為村莊建設做出的貢獻。每個註冊「工分寶」的用戶,都可作為參與者直接參與鎮、村發布的各項活動來賺取工分和提高信用值。參與和貢獻越多,工分和信用就越高,工分、信用越高,所得的收益也就越高。
為激勵村民用好《戴村工分寶》,鎮村兩級設置了一系列的的工分規則;實名登錄後,村民在小程序上的每一個動作,都對應了相應的工分獎勵,而這些工分可以折算成現金,直接在村裡的便利店和超市使用。動員會當日,戴村工分寶工分已突破15萬分。
為了方便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村民使用《戴村工分寶》,村裡專門製作了《工分卡》,把村民個人的專屬二維碼列印出來,連同個人信息和親情號碼印在卡片上。通過讓掃描《工分卡》上的二維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村民同樣可以參加活動和兌現工分。
工分背後,《戴村工分寶》設計了一套村民信用分體系。信用分以工分為依託,逐步納入政府管理的工商稅務、權屬登記和戶籍等信息,參考銀行、保險、電商等第三方數據,並建立基於失德失信、治安違法、行政處分等行為和結果的負面清單。信用分通過算法動態管理,並在聯盟鏈上登記確權。信用分將廣泛應用於村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多個場景中,包括推薦就業、社工和小微工程發包、小額貸款和保險優惠、股權分紅等經濟發展場景;包括入黨、入學、入伍、先進評比和後備幹部選拔等社會發展場景,從而真正實現「治理形成信用,信用促進發展」的良性循環。
據了解,「戴村工分寶」設計了初心課堂、平安學堂、鄉賢講堂、平安家庭、志願服務、生產勞動、公共事務、文體活動、榮譽申報等多種賺工分的活動,村民每天都可以通過閱讀文章、看視頻、進行評比等賺取工分,還可以通過「我有話說」的窗口,將自己對村莊發展的意見建議提交給村裡。
編輯 趙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