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是什麼?
人類社會的科學,分為「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大類。其中,社會科學包括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等,思維科學包括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等,這兩個方面可以籠統的稱為人文社會科學,算是一個大類。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學、生物學、天文學、地理學等,自己算是一個大類。
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文科和理科。
研究科學,就是做學問。而所有研究,都要有研究成果。也就是說,做學問,你得有個東西讓人看到。所以,把自己研究的東西寫出來,讓別人看,明白研究的意義、用途、辦法、方向和結論。這個文章,就是論文。
說句最通俗的話,論文,其實就是個說明書。不過,他是個高級說明書,甚至是有自己專門用語習慣的說明書。
用標準術語來講,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論文該怎麼寫?
一
題名
1
概念
題名又稱題目、標題,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常言說看書先看皮(書名),看文先看題(標題),其重要性可概括為一句話「題好一半文」。一般學術論文不需要副題名。
2
基本類型
論文題名一般表現為以下3種基本類型:一是揭示研究範圍的題名。如《論審計質量的概念》,它只反映論文研究的範圍,而不表達出論文的觀點。二是揭示課題主旨或論點的題名。如《審計質量之「用戶」滿意論》,這種標題直接反映作者的主張,即論文的論點。
3
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是題文相符。這是擬制學術論文題名的基本準則。學術論文題名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要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並恰當反映問題研究的範圍和深度,應儘量避免使用讀者不太熟悉的符號、簡稱、縮寫等。一般來說,一篇論文標題的字數最多不要超出20個字。
二是避免煩瑣、冗長。如《關於審計抽樣理論基礎的研究》之類的論文標題,其中像「關於」、「研究」等詞彙如果舍之,並不影響意思的表達,可精練為《審計抽樣的理論基礎》。
三是引人入勝。論文題名居於最先映入讀者眼帘的醒目位置,所用詞語是否正確,所表現的內容是否醒目、吸引人,關係到能否激起讀者閱讀正文的興趣。學術論文題名應該在做「對」(準確恰當,題文相符,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力求做「好」(對仗、朗朗上口、富有文採,給讀者以美感)。
二
署名
署名是撰寫論文並能對內容負責的人員的姓名,按其貢獻大小排列名次。署名涉及著作權問題,一定要真實可靠、給出全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者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繫,四是用於文獻檢索(作者索引)。署名有兩種情形:單個作者論文(獨著)和多作者論文(合著)。
三
摘要
摘要是從論文內容中摘錄出來的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從本質上看,摘要就是論文要點、精華的高度濃縮,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以第三人稱語氣,說明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常見的摘要寫作不規範現象有兩種:一是混同於「編者按」,對論文進行自我評價、說明或解釋,使用「本文」、「作者認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進行了粗淺的探討」等詞語。二是太長或者太簡短。文字篇幅過長,內容不濃縮、不簡練;太短,往往只有一兩句話,沒有反映出論文的主要信息。一般論文的摘要300字左右即可,不需分段。也有人提出,摘要的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
四
關鍵詞
學術論文的關鍵詞也叫索引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報告、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是從論文題目、段落標題和正文中選出來的,能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關鍵詞位於摘要之後,引言之前。關鍵詞與摘要一樣,雖然都是論文主題內容的濃縮,但比摘要更精練,更能揭示論文的主題要點。
關鍵詞的一般選擇方法: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綜觀全文,選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詞彙,這些詞彙儘可能從題名、摘要、層次標題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與主題概念一致的詞和詞組,並儘量使用《漢語主題詞表》中所列的規範性主題詞。
五
引言
引言又稱緒論、緒言、前言、導論、序言。它是一篇論文的開場白,屬於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由它引出論證,所以寫在正文之前。引言寫作的目的是向讀者交代本研究的來龍去脈,其作用在於喚起讀者的注意,引導閱讀,使讀者對論文先有一個總體的了解。
引言簡要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範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結果和意義等。
六
正文
論文的正文是論文的論證部分和論文的主體,佔據論文的最大篇幅。一般文章的主體(即文章的中間部分)俗稱「豬肚」(有人強調說是母豬的肚子),寓意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論文所體現的創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結果,都將在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
論文正文寫作的要求是:論點正確、鮮明、深刻、新穎;論據真實、可靠、準確,典型、充分、適當;論證邏輯嚴密,條理清楚,而且論點與論據相統一。為此,正文應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主題突出。
正文寫作應注意以下3點:
一是圍繞一個中心(一條線)展開論證。論點是論文的靈魂和核心。論點的證明與表達,是論文寫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論點一經確定,全文就必須以它為中心(一條線)安排結構、取捨材料、遣詞造句。只有牢牢把握一個中心,緊緊圍繞一條線,寫出來的論文才能渾然一體,有一氣呵成之感。否則,論文就會雜亂無章,不知所然。
二是圍繞中心,合理構段。構段是正文的基礎。每一邏輯段或者自然段必須單一、完整,集中表達一個意思,把一個意思說完整,不要把與本段段意無關的內容寫進同一段落裡去,同時注意各部分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繫,段與段之間的聯繫與銜接,並用好關聯詞語,寫好過渡句,使文章承上啟下,前後照應。
三是靈活地運用立論的各種具體論證方法(例證、引證、類比、因果法、反證法),力求把論文寫「活」。
七
結論
論文的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複。結論又稱結束語、結語。它以自身的條理性、準確性、客觀性反映了研究成果的價值。同摘要一樣,結論也具有方便讀者閱讀全文和二次文獻工作的作用。結論應包括論文的核心觀點,交代研究工作的局限,提出未來工作的意見或建議。
八
參考文獻
文後參考文獻是為撰寫或編輯論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關文獻信息資源。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作者凡是引用他人和作者自己過去已發表的文獻中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出現的地方予以標明,並在文未列出參考文獻。
來源:本文內容轉載自《學術論文格式規範舉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社科學術圈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