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植物園科學分級園林植物的滯塵能力

2021-01-14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12月24日消息:前一段時間連日的霧霾天氣,硬是把上海從「魔都」變成了「霧都」。環境的問題又嚴厲的擺在我們面前,如何減低空氣中的塵埃顆粒,方法很多,利用綠色植物生態滯塵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可以說綠色植物是天然的除塵器。

  植物又是如何滯塵和減塵的?

  綠色植物的滯塵原理主要是:吸附、粘連、停留。

植物由於各自葉面粗糙程度、樹冠結構、枝葉密度和葉面傾角等因素的差異,滯留粉塵能力是有差異的。葉片光滑的植物如月季等其吸塵方式多為停留;葉面粗糙、有絨毛的樹木如刺槐,其吸塵方式多為附著;葉或枝幹分泌樹脂、粘液等如側柏、核桃,其吸塵方式為粘著。待到下雨時,葉、莖幹等表面吸附的灰塵再被雨水衝刷下來隨水流走。植物一般是不會吸收、消化灰塵的。

上海植物園科研中心在做專題研究時,曾經測定了84種植物的單位面積滯塵量,其中喬木類39種,灌木類37種,藤本4種,草本4種。單位面積滯塵量大於5.000g/㎡•10天的是枇杷、蠟梅、缺萼楓香和紅花檵木,其中滯塵量最大的是枇杷,高達9.492g/㎡•10天;單位面積滯塵量小於2.000g/㎡•10天的是香樟、楊梅和喜樹,最小的是喜樹,單位面積滯塵量只有1.413g/㎡•10天,僅為枇杷的1/7。

單株年滯塵能力除了與單位面積的滯塵量有關,還與單株數的總葉面積有關。單株年滯塵量最大的是缺萼楓香,達5.80kg;其次是夾竹桃、結香和枇杷,它們的單株年滯塵量分別為5.78kg、5.56kg和5.55kg。單株年滯塵量小於1.00kg的有衛矛、梔子、闊葉十大功勞、灑金東瀛珊瑚、茶梅和十大功勞,其中,十大功勞的單株年滯塵量最小,為0.11kg,僅為缺萼楓香單株年滯塵量的1/57。單位面積滯塵量最小的喜樹,其單株年滯塵量為2.06kg,因為喜樹的單株總葉面積最大,達40.02㎡。

根據研究結果,上海植物園將上海地區常見的園林植物按照滯塵能力進行了分級。植物的滯塵能力分為5個等級,即:強、較強、中等、較弱和弱,滯塵能力強的有枇杷、欏木石楠、無刺枸骨、缺萼楓香、丁香、中山柏、蠟梅、胡頹子、紅花檵木、垂絲海棠、茂樹、枸骨、雲南黃馨、八角金盤等,較強的有紫薇、糙葉樹、女貞、廣玉蘭、榆葉梅、臭椿、龍柏、小檗、結香、木芙蓉、日本女貞、黃楊、雀舌黃楊等,中等的有絲綿木、冬青、黑松、紅豆樹、山玉蘭、刺槐、蚊母樹、大葉冬青、毛白楊、桂花、銀杏、國槐、白榆、溲疏、金鐘花、慈孝竹、杜鵑、亮葉蠟梅、金銀木等,較弱的有翠柏、櫻花、香榧、紅葉李、白皮松、山茶、厚皮香、線柏、欒樹、桃、灑金東瀛珊瑚、木繡球、衛矛、茶梅、十大功勞等,弱的有日本晚櫻、香樟、羅漢松、楊梅、石榴、喜樹、盤槐、懸鈴木等。

此外,植物滯塵量的大小還受到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如降水和大風是影響植物葉片滯塵量的主要外界因素,也與林帶、草皮面積、種植情況等有關。綠化樹木地帶比非綠化的空曠地飄塵量要低得多,並且由於樹木高大,林冠稠密,因而能減小風速,也就可使塵埃沉降下來。生長茂盛的草皮,其根莖與土壤表層緊密結合,形成地被,有風時也不易出現二次揚塵,對減塵有特殊的功能。

推薦閱讀:

南京:一植物園現「一枝黃花」 系外來入侵植物

上海:植物園「落葉保留區」呈現與眾不同的美麗秋景

上海植物園成為第三批全國林業智慧財產權試點單位

南京:中山植物園4成藥材苗種遭破壞 園方被迫給植物摘牌

(來源:中國上海)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最新研究成果:針葉樹種葉片具有更強滯塵能力
    資料圖  據《青年報》報導,針葉樹種尤其是松柏類的葉片具有更強的滯塵能力,適合種植在交通道路隔離帶,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帶最窄也應達到20m,才能阻擋汙染物……植樹節到來之際,上海交大農生學院劉春江團隊發布了歷經數年的研究成果,有望幫助緩解城市大氣汙染。
  • 中國園林植物養生保健功能研究進展
    秦俊等對上海居住區植物群落降溫增溼效應的研究結果顯示: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竹林的降溫增溼效應最強,日均降溫效應大於2.3 ℃,日均增溼效應大於12.4%。1.2 吸收有害物質植物可以吸收和降解大氣中的汙染物,從而淨化大氣環境。
  • ​[2019.Vol.118]杭州8種常見園林植物葉片對不同顆粒物質保持能力的研究
    杭州8種常見園林植物葉片對不同顆粒物質保持能力的研究以杭州8種常見的園林植物為研究對象(喬木和灌木葉在1.5m高度採摘,草本葉在0.2米處,採摘點位於離道路
  • 世界園林巡禮——雪梨皇家植物園
    4月19日,一隻朱鷺在澳大利亞雪梨皇家植物園休憩。  雪梨皇家植物園緊鄰最繁華的中心商務區,是喧鬧都市中的寧靜綠洲。皇家植物園所在的這片土地曾是原住民部落卡地哥的領地,現在是澳大利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經過200多年的不斷發展,園區內現種植著數萬棵植物,也是很多鳥類的家園。皇家植物園有著欣賞雪梨港、雪梨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絕佳位置,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旅遊景點。
  • 「報秋花」石蒜上海植物園盛開
    中國園林網8月23日消息:著氣溫下降,大片大片的白、黃、紫色石蒜花,盛開在上海植物園(上圖)。記者昨日從園方獲悉,石蒜堪稱上海地區的「報春花」,近日才開始盛開,為市民帶來初秋的美麗。專家表示,石蒜開花拉開了上海地區秋花競豔的序幕,申城進入物候學意義的初秋季節。   在上海植物園盆景園,一株株石蒜的花葶破土而出,花朵明亮秀麗,朵朵亭亭玉立,贏得遊客喜愛。上海植物園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石蒜堪稱上海地區的「報秋花」,8月份開放,目前花色有白、黃和紫三種。而備受關注的紅色石蒜,被稱為「曼珠沙華」,要到9月才會開花。
  • 廈門園林植物園,老廈門最愛的本地景點,怎麼玩
    1/序 每座漂亮的城市都有植物園,廈門也不例外。植物園是展覽植物的場所,自然是擁有名貴或稀缺的植物,廈門園林植物園可不僅僅如此。位於萬石山、背靠五老峰、圍繞萬石湖精心設計的廈門園林植物園,註定擁有迷人的自然景觀。
  • 版納植物園舉辦熱帶植物繪畫作品展覽
    8月15日至22日,何瑞華—陳文有師生熱帶植物繪畫作品展覽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遊客服務中心舉辦,熱帶植物畫社主辦了此次畫展,協辦方為科普信息中心,旅遊服務部,園林園藝部。版納植物園李宏偉副主任出席了開幕式,科普信息中心、旅遊服務部、園林園藝部的負責人及其部分職工也應邀而來,思茅師範專科學校林業十班,園林一班的學生也參加了開幕式。
  • 上海:綠色科技 「家庭微型生態植物園」亮相科技節
    中國園林網5月22日消息:昨天,一款名為「家庭微型生態植物園」產品在上海科技活動周徐匯區科技節上亮相。與以往家庭綠化設計不同的是,這款「微型生態植物園」有鮮明的主題,從設計到實施有一整套方案,還有專業人員定期養護。
  • -螢火蟲,上海,植物園...
    不過,上海植物園園林專家坦言,螢火蟲很「嬌貴」,它生存依賴的環境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有植物蔭蔽的陰溼之地,蝸牛、鼻涕蟲等軟體動物喜歡這種環境,而它們是螢火蟲的主要食物;其二是不受到人造光源影響的地方,因為螢火蟲以閃爍的發光器來吸引異性,可這些螢火在城市的光汙染中顯得十分微弱,不利於螢火蟲的繁殖。
  • 「喝西北風」就能活下來的這種植物,園林植物園有600+種,快來圍觀~
    它就是空氣鳳梨在廈門市園林植物園 植物引種馴化區 可以一次性認識600多種空氣鳳梨 紫花鳳梨又名球拍鳳梨,是最早引入中國種植的鐵蘭屬植物。言歸正傳來科普一下空氣鳳梨它是鳳梨科鐵蘭屬植物以及小部分鶯歌鳳梨屬的總稱。因此,人們也習慣將鐵蘭屬稱為空氣鳳梨屬。這類植物不生長在土裡,屬於氣生種類,因此又名空氣草。
  • 華南植物園舉辦「察顏觀色」趣味植物科學實驗課
    華南植物園舉辦「察顏觀色」趣味植物科學實驗課 2018-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8月29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舉辦趣味植物科學實驗課,科普老師們準備了關於植物葉子的知識筵席
  • 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奇特植物家族:空氣鳳梨喝"西北風"就能長這麼美
    陳伯毅攝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林曉雲)有沒有聽說,有一種植物,不僅不用長土裡,似乎也不需要水和養分,光靠「喝西北風」就能生存?確實有,它就是空氣鳳梨,在市植物園植物引種馴化區,有600多種這樣的空氣鳳梨,有空時可以去認識認識它們。
  • 上海植物園的這棵植物登上了國際舞臺
    上海植物園的這棵植物登上了國際舞臺 2020-04-10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植協秋海棠專業委員會在辰山植物園成立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李修平副會長、李潤明秘書長,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朱心軍總工程師,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蔡友銘院長,上海辰山植物園胡永紅執行園長,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民族植物學專業委員會龍春林主任,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佳偉副主任,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毛炎秘書長,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生物貿易項目徐玲主任以及上海植物園
  • 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高清劇透 國慶長假安排上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9月24日報導:這個金秋,上海植物園將以「創新」「織夢」為主線,給廣大市民帶來一場別具匠心的秋季園藝主題展。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於9月25日拉開序幕,展期至10月31日,主展區面積15公頃。
  • 世界最大蘭科植物亮相上海植物園
    夏日炎炎,很多植物會選擇此時休養生息,但有一種蘭花卻在這個時候選擇盛開。這是為了博人眼球嗎?不,它不用,因為光憑外貌它就已經足夠有吸引力了。
  • 上海植物園夏季花展開幕,花菖蒲嫋嫋生姿、木槿英英曉露、荷花亭亭...
    本屆上海植物園夏季花展,分為花菖蒲展(5月25日-6月15日)、美槿佳荷展和花燭品種展(6月20日-7月31日)三個篇章,以花菖蒲的新品種推薦和錦葵科、睡蓮科、天南星科等花卉的展示為主要內容,體現上海植物園在夏季新優觀賞植物的收集、選育和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 桂林:植物園桂花害羞難綻放 園林部門噴灌「催開」
    昨天在園林植物園,部分受到噴灌系統滋潤的桂花已經開放。李騰釗 攝中國園林網10月17日消息:「市裡面的桂花好像沒有開啊,這裡怎麼這麼香!」昨天在園林植物園桂花園,不少市民驚奇地發現這裡的桂花香氣襲人,走到一些桂花樹下,抬頭能看到樹枝上掛滿了一簇簇開放的桂花。
  •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植物園園長論壇在深圳舉辦
    7月25日,由中國植物園聯盟主辦的「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植物園園長論壇」在深圳仙湖植物園召開。論壇主題為「人類紀植物園的新使命」,來自國內外著名植物園的負責人、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參會代表以及市民公眾就植物園的發展和相互間的合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會議由上海辰山植物園主任胡永紅主持,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園主任張國宏致開幕詞。
  • 上海植物園的花兒們經過「烤驗」,正在燦爛綻放
    彩葉草葉面有淡黃、桃紅、朱紅、紫等色彩鮮豔的斑紋,是園林和城市綠化美化、植物景觀營造的重要類群,其株型美觀、色彩多樣、繁殖簡便、易於造景。 上海植物園現在選用的無性系「中央大街」彩葉草具有超強的耐熱性,色彩豐富顏色純正、整齊,耐修剪,適合做綠牆、花壇、花帶等組合搭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