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4月21日宣稱,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日前裁定,澳大利亞可延伸它的大陸架界限,使其經濟水域範圍擴展了250萬平方公裡,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因此獲得了大量的天然資源,甚至搶得南極洲周邊開發的先機。不過,也有國際法專家擔心,這可能會掀起新一輪大陸架界限之爭,使得南極、北極等地區的主權紛爭變得更加慘烈。
澳經濟水域驟增
4月21日,澳大利亞資源部長弗格森高興地宣布:「根據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的最新裁定,身為世界上最大島國的澳大利亞所擁有的經濟水域將大幅增加!」
根據聯合國原有的界定,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域以200海裡為限,但弗格森表示,聯合國的新裁定卻讓屬於澳大利亞的大陸架界限超過200海裡,包括了澳大利亞和南極洲周邊水域,而澳大利亞因此新增的經濟水域「面積非常龐大」,達250萬平方公裡,這相當於法國領土面積的5倍、紐西蘭領土面積的10倍、英國領土面積的20倍!
潛在油氣資源不少
澳大利亞能源部長之所以如此興奮,是因為這一新裁決很可能讓該國獲得大量的資源(蘊藏在新的經濟水域內的大片海床以及海床下)。澳大利亞因此可以合法勘探豪勳爵島以東、大澳大利亞灣及埃克斯茅斯深海高原等水域。由於這些水域從來沒有被勘探過,因此極可能蘊藏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和生物資源。
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鐵礦、鈾礦,但石油資源匱乏,因此,澳能源部長弗格森毫不掩飾地說,這項裁定對澳大利亞來說「特別重要」。
不過,弗格森特別強調說,澳大利亞政府「不會」在南極周邊水域展開勘探活動。外界對此的理解是,澳大利亞擔心因此激化業已炙熱的南極之爭。
當然,要在新水域展開勘探也不容易。據澳大利亞地理學機構屬下的海洋法計劃負責人奧爾科克說,新擴大的大陸架範圍臨近「目前石油與天然氣勘探地區」,但那裡的海水過深。奧爾科克說:「澳大利亞北部海域一般很深,那裡的水深超過1.5公裡,這對於目前的海洋勘探來說有相當的難度。」
「圈海運動」新一輪?
然而,部分國際法專家擔心,新裁決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圈海運動」,並讓那些有大陸架爭端的國家矛盾激化。
去年9月,英國申請確定大西洋數片廣闊海底為本國領土,以獲得潛在礦產、石油、天然氣等豐富能源資源。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的目標領土為大西洋南部的馬爾維納斯群島(即福克蘭群島,被英國實際控制,阿根廷堅稱為該國領土)、阿森松島和北大西洋羅卡爾島周邊數以萬計平方公裡的海底。當然,英國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申請,而最新的這項裁決無疑會鼓勵英國政府。
事實上,不僅是英國,法國去年夏天也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出了申請,稱新喀裡多尼亞周圍的南太平洋廣闊海底為其所有。而北冰洋洋底的絕大部分一旦被證明是沿岸國家——俄羅斯、美國、挪威、加拿大、丹麥的大陸架,那麼沿岸國家就對該地區及資源擁有主權。
參考辭典
大陸架
大陸架概念最初起源於地質學,後來形成地理和法律上的區別。地理學上的大陸架是海岸向海洋延伸到大陸坡為止的一段比較平坦的海底區域,包括大陸棚、大陸坡和大陸邊三部分。
法律上的大陸架與地理上的大陸架有聯繫又有區別,法律上的概念最初於1945年由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大陸架報告》中提出。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從1950年開始研究大陸架法律問題,1958年聯合國第一次海洋法會議通過的《大陸架公約》確立了國際法上的大陸架概念。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確立了新的大陸架概念:法律上的大陸架概念終止在大陸邊外緣的海床和底土。本次會議還在1982年通過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該公約第76條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外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陸邊包括沿海國陸塊沒入水中的延伸部分,由大陸架、大陸坡和陸基的海床和底土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