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推薦丨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第四彈

2020-09-23 北京科學中心


一年一度的北京科學嘉年華又來啦!
今年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小夥伴們一定讀了不少書吧?

是不是把家裡的藏書都讀完了呢?
別急!「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

總有一本書會讓你愛上科學!
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當當網

您可以在當當網童書館輪播圖找到
「科普大集市」點擊進入

我們還為小朋友們請到了

四位知名的專家、學者和科普達人

他們分別是:

北京人大附中「網紅」教師李永樂

知名青年古生物學者邢立達

科普達人、植物學博士史軍

知名古生物復原畫師菊石君

四位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他們所著及參與創作的精美科普圖書。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食物王國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這是什麼呀?(食物系列套裝)

推薦年齡:3-6歲


《這是什麼呀?》系列叢書是美國經典繪本大百科,美國國寶級童書,中科院植物所專家聯合推薦科普圖書。作為給孩子們的萬物啟蒙書,《這是什麼呀?》的第二輯·食物系列讓孩子們從每天吃的食物開始,吃出只是興趣,吃出萬物啟蒙。

該系列共含七冊,全概括生活中常見的水果、蔬菜的名稱分辨、植物種類、商品生產、生長習性、人文應用。


這套圖書插圖豐富多彩,作者用孩童般的筆觸,真實還原萬物,講解口語化,便於孩子們聽懂。專業知識深入淺出,比如:玉米莖稈、棒芯、苞葉和玉米粒分別都有什麼用途?從植物的「胚」到孩子們都喜歡的南瓜燈,為孩子們科普「好玩的南瓜」的整個生命周期,家長和孩子一起跟著書裡的方法製作南瓜燈。

食物從哪裡來?

推薦年齡:5-8歲


孩子對世界的探索,是從自己熟悉的事物開始的,而他們對自己所吃的食物,更是抱有極大的興趣。餐桌上的米飯、麵包、水果、點心都是怎麼來的呢?《食物從哪裡來?》這本書就可以滿足孩子對食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食物從哪裡來?》中有一支由小小美食家和一群會說話的鍋碗瓢盆組成的「食物考察團」。跟隨小小美食家的步伐,穿過田野,來到城鎮,深入海底,逛逛市場,參觀工廠,一起來探索食物的奧秘。

這本書從食物的誕生開始,以圖解的方式和活潑的語言,講解了食物從來源到加工製作的過程,一一呈現它們經歷的神奇變化,到後來,變成了我們餐桌上的美食。

孩子從這些食物的製作過程中,會發現它們營養又健康,而且凝聚了許多人的智慧和勞動,從而更加珍惜食物,也會更加熱愛生活。


這本圖書的作者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創作了諸多童書,故事幽默風趣,插畫活潑可愛,往往能將嚴謹的知識講得輕鬆易懂。食物相關的小知識以圖解的形式呈現,情景式對話幽默而風趣,書後還附有視覺大發現遊戲,可以調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促進親子互動。


食物的旅行

推薦年齡:5-8歲


《食物的旅行》手繪科普繪本的角度十分新奇,BOBO先生將用自己的身體展現食物進入口腔以後所經歷的過程,以食物的第一視角帶孩子們踏上一段從嘴巴到消化道,再到馬桶的冒險之旅。


另外,繪本中展示的人類身體裡的器官及相應器官的局部放大圖,幫助孩子更清晰地了解人體的消化運作和人體結構。

為了引導小朋友養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隨書附贈的《食物手帳》用兩個模塊來引導孩子,一個模塊是通過21天一「進」一「出」的記錄,另一個模塊是「便便顏色實驗」,從而引導孩子關注身體的反饋信號,讓孩子真正領會到「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


圖解世界:食物的100件事兒

推薦年齡:5-8歲


《圖解世界:食物的100件事兒》這本書涵蓋關於食物的方方面面,「世界上古老的烹飪書」「人類的鼻子能分辨出1000億種不同氣味」「會讓人產生飢餓感的食物顏色是紅色」「綠色的玻璃杯會讓人覺得水合起來更冰爽」等等,內容豐富,讓傳統印象裡冰冷的科普,變得好玩兒!

藉助圖形、圖表、數字、色塊、人物對話等多種表現形式,多角度呈現知識特點和信息關聯。

這樣把知識內容和邏輯關係直觀地展現出來,方便孩子理解和記憶,也能培養孩子們的邏輯思維。


全新的科普表達方式告訴孩子,學知識的最終目的不是把知識塞滿大腦,而是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探索知識和解決問題。


尤思伯恩看裡面 揭秘食物

推薦年齡:5-10歲


本書以主食、禽蛋類、乳製品、海產品等食物種類為線索,帶領讀者參觀了大棚、農場、加工車間等食物生產和加工場所,介紹了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和地域特色。


翻頁、折頁設計,打破了靜態的圖書呈現模式,展示了一個生動的、立體的科普世界,讓小讀者在閱讀中始終保持新鮮感和不斷探索的興趣。

劍橋大學、伯明罕大學等專家教授與國內相關領域專家、高級教師對內容進行聯合審定,保證知識的準確性與權威性。讀完全書,小讀者會對食物的來源和分布有初步的了解。


中國食物·水果史話

推薦年齡:8歲-成人

想知道「蘋果和蘋果梨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鄭和下西洋為何不帶回榴槤」「楊貴妃的荔枝從何而來」「植物獵人如何竊取了我國的獼猴桃」嗎?那你應該來看看這本《中國食物·水果史話》。
從夜光杯裡的葡萄美酒到超市貨架上的蘋果切片,從伊甸園裡的禁果到「多子多福」的石榴。無論是人類的身體,還是政治、經濟、文化,都與這種食物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這本書從水果的視角重新打量中國歷史,講述了梨、桃、荔枝、柑橘等中國本土水果如何在廣闊的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葡萄、石榴、蘋果等外來水果如何進入中國的一系列故事。
中科院植物學博士史軍帶你穿越時空重走中國水果進化之路,踏入歷史長河感知中國美食文化水果篇!


今天的六套關於食物王國主題的科普圖書

有沒有提起你的興趣呢?
覺得還不過癮?

快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或掃描文末二維碼

更可以在當當網童書館找到
「科普大集市」點擊進入
2000餘本好玩又有趣的科普圖書正等著你哦!

~END~


掃描二維碼可得滿20減10優惠券

更多科普讀書等你看

相關焦點

  • 圖書推薦丨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第三彈
    「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總有一本書會讓你愛上科學!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當當網您可以在當當網童書館輪播圖找到「科普大集市」點擊進入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人體探秘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圖書推薦!科普大集市,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五彈
    「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當當網您可以在當當網童書館輪播圖找到「科普大集市」點擊進入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學科知識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六彈
    「科普大集市」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科學實驗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薦書丨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二彈
    「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總有一本書會讓你愛上科學!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當當網,您可以在當當網童書館輪播圖找到「科普大集市」點擊進入!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神奇動物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薦書丨科普大集市,一起去探尋神秘有趣的科學快車吧!第一彈
    「科普大集市」滿足你關於科普圖書的一切想像!總有一本書會讓你愛上科學!本次「科普大集市」活動我們聯合了當當網您可以在當當網童書館輪播圖找到「科普大集市」點擊進入!此外還有關於神奇動物、史前巨獸、蔚藍海洋、食物王國、人體探秘、科學實驗、學科知識共7個主題,2000餘本圖書供大家選擇!在嘉年華期間,我們將每天推薦一個主題中的6本圖書。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了?話不多說,那就來一起看看今天的主題神奇動物中都有哪些有趣好玩的科普圖書吧!
  • ...趕海去——跟環境科學博士尋寶潮間帶》入圍「中華優秀科普圖書...
    趕海去跟著環境科學博士尋寶潮間帶2020年第一季度榜單「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是圍繞科學普及讀物展開的一次大型推薦活動,旨在推動出版文化建設,深化科技與文化融合,以當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契機,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宣傳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激發全民科普熱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貢獻。
  • 科普×圖書丨這些名著,給我們打開了科學世界的大門
    今天是第十六個全國科普日,就和#小彩虹#一起暢遊科學的海洋吧~彩虹讀書丨科普經典推薦▼一、虛幻的是故事,真實的是科學,兩者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走進儒勒·凡爾納的科幻世界,體會文字中滲透著的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各種科學元素,踏上海底兩萬裡的旅程。出於科學探索的熱忱,《海底兩萬裡》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週遊海底的故事。
  • 慧眼識「諾」讓優質科普圖書有趣「出圈」
    但她的幾個譯者朋友都鼓勵她去接。「科學的價值永遠無法和科普的價值畫上等號,出版的價值也永遠無法和市場的價值畫上等號」。事實證明,《通向實在之路》後來並沒有虧損。「彭羅斯獲獎是基於他1965年的發現,1970年他又和霍金一道進一步發展了奇點定理。得獎有點晚,照理霍金也可以得,我很遺憾諾貝爾獎沒有早兩年一起發給他們兩個。」
  • 兒童圖書看什麼好?看科普漫畫!興趣是孩子科學啟蒙最好的老師
    這些書籍的形式往往都是一篇文章對應一個問題進行解答,而在這過程中往往會使用長篇大論的文字,哪怕出版方已經盡力的去配圖、去讓文字變得不乾癟,但想要解釋清楚科普知識還是需要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文字,而這些對於孩子來說,會有相當嚴重的「勸退」作用的。而想讓孩子真正的想要去看就一定要讓孩子感興趣,圖片無論如何都要比單純的文字要更加的吸引人,因此也有很多科普圖書是以漫畫的形式發售的。
  • 2017十大科普圖書出爐 《航天育種簡史》上榜
    2017年十大科普圖書出爐《航天育種簡史》榜上有名  培養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對推動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十分重要。國人的科學素養與國家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而科普圖書作為向廣大讀者傳播科學知識、灌輸科學思想的重要渠道,對提升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 中國化學會推薦科普圖書紀念「元素周期表年」—新聞—科學網
    為紀念聯合國「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IYPT 2019)」,中國化學會組織展開「優秀科普圖書」推薦活動。
  • 暑期趣讀書單:趣味科普漲知識,中小學經典科普讀物推薦(20本)
    這套書不僅教給孩子們知識,更傳授給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秘訣,讓他們去看、去聽、去聞、去辨別、去動手。讀完這本書,小朋友們一定會恨不得馬上衝到戶外,擁抱大自然。3、 BBC 科普三部曲簡介:《BBC 科普三部曲》是[英]伊恩·斯圖爾特,[英]約翰·林奇,[英]保爾·羅斯等著圖書。
  • 這些科普類圖書陪你過假期,多多增長有趣的知識
    今天,我們為您推薦20本科普圖書,這份書單請收好!書中還配有大量精美的專業圖片和卡通插圖,直觀易懂,有趣好讀。分冊作者均為學界翹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們以自身的成長經歷為例,為孩子講「學」的故事,體現高屋建瓴的科學哲學觀,引導孩子們培養科學思維。
  • 【科普閱讀聯合行動】100部優秀科普圖書推薦書目來啦!
    2020年9月19日,為期一周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著力打造「雲啟動儀式、省級主場、聯合行動以及網絡平臺」的「3+1」活動架構,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的系列科普活動。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以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全民科普閱讀聯合行動」。
  • 「科學之夜」:玩轉科學嗨翻天
    在 「科學快車」中,觀眾可以一窺著名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墨子號」和「慧眼號」衛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科技「明星」的 「身影」。 在Maxwell創新科普實驗園裡,小朋友們親手製作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走進奇妙的化學世界」活動中,大家跟隨北京化工大學的戴維教授見證了化學世界的神奇。
  • 全國科普日前夕 江城科普快車「火星號」換裝開跑
    火星表面非常乾燥,沒有液態水的存在;火星南北半球的四季差異比地球上更為顯著;在所有的類地行星中,火星上的一年最為漫長;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9月15日,由湖北省科協、武漢市科協主辦,武漢科技報承辦,武漢地鐵集團大力支持的江城科普快車「火星號」盛裝更新,為大眾科普這個神秘的類地行星及中國人的探火之旅。
  • 與科學家一起穿越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探秘》北京、福州發布
    ,主創團隊、出版單位、科學家大咖和媒體記者悉數到場,其中有石探記科學家團隊成員,也是本書的作者——陳睿博士、羅心宇博士,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林穎副社長(本書責任編輯),中關村圖書大廈黨支部書記、總經理關貴。
  • 科普圖書的出版與閱讀力量
    經常有讀者感嘆,國內原創的科普圖書難讀,缺乏思想和趣味,沒有閱讀的意願,更談不上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此同時,也有出版人說,科普圖書難做,做原創科普圖書更難,能夠贏得讀者喜愛的原創科普圖書難上加難。的確,科普圖書需要既要有嚴謹的科學觀點,又要有深入淺出的可讀性;既要有獨特的視角吸引讀者,但也不能偏離正確的科學規律。科普圖書的出版對於作者和編輯都是功力的考驗。
  • 薦書丨比小說還好看的科普作品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歐美社會衡量一個人的科學素養主要看兩方面:是否懂一些量子力學,是否懂一些進化論。西方科學精神的培養,很大部分得益於進化論的傳播。然而,進化論傳入中國後,人們對它的認知產生了很多誤區。
  • 調研國內科普圖書市場「五多五少」癥結在哪裡?
    科技創新不僅要有一批高水平科研工作者和頂尖科學家,還需要全民族科學素養普遍提高,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風氣。優秀的科普讀物,正是提升民眾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這便是我提出此項建議的背景。  那麼,國內科普圖書寫作與出版情況如何呢?為獲得更準確答案,去年,我首先逛書店了解科普類書籍概況,然後查閱資料,調研相關出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