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右)和美國生物學家詹妮弗·杜德納(左),分別摘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
10月,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季。
從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那天起,在距離瑞典斯德哥爾摩萬裡之遙的湖南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以下簡稱湖南科技社)編輯吳煒的電話就開始響個不停。原來,她和她的出版社,與今年兩位新晉的諾獎得主結緣已久。
英國數學物理學家、霍金的朋友羅傑·彭羅斯,榮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湖南科技社先後籤約出版過他的《皇帝新腦》《通向實在之路》《宇宙的輪迴》《時空的本性》等4本科普圖書,還有早前新籤的第五本圖書《新物理狂想曲》也將於今年12月與讀者見面,均由吳煒擔任責任編輯。
美國生物學家詹妮弗·杜德納,摘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她的經典科普讀物《破天機:基因編輯的驚人力量》,也將於今年12月由湖南科技社出版。
羅傑·彭羅斯的暢銷傑作《通向實在之路》
今年即將出版的詹妮弗·杜德納的圖書《破天機:基因編輯的驚人力量》
人們不禁好奇,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做編輯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如此之多諾獎作者的重磅圖書,為何總是花落湖南科技社?打造高端科普圖書有哪些「獨門秘籍」?
密碼一:面向未來,追尋科普出版的終極價值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在黑洞形成以及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的有力預測成為獲獎者之一。消息公布後,彭羅斯的四部主要著作《皇帝新腦》《宇宙的輪迴》《時空本性》《通向實在之路》簡體中文版銷售排行在電商平臺都有顯著提升,其中,《通向實在之路》已經售罄。
《皇帝新腦》中充滿了天才般的猜測,重新衡量相對論和量子理論,以及對現代物理及人工智慧的新看法。
《宇宙的輪迴》,羅傑·彭羅斯提出嶄新的宇宙學圖景,為人們常問的「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呈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回答
《時空本性》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六次演講和辯論而成,辯論主要圍繞量子場論和廣義相對論這兩種成功的理論是否可以被統一的問題
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辦公室裡,記者見到了正在忙碌的吳煒。由於長期熬夜加班,吳煒的黑眼圈格外明顯。如果時光倒回30年前,當時還是物理系本科生的吳煒,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日後會成為一名圖書編輯,還會出版諾獎得主的科普讀物。
在許多人眼裡,吳煒似乎是與諾獎結緣的那個「幸運錦鯉」。但鮮為人知的是,彭羅斯著作出版的背後,是吳煒和她的同事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與堅守耕耘。
2005年,吳煒第一次接觸到彭羅斯的著作《通向實在之路》時,內心起先是猶豫的。
「《通向實在之路》是一部集數學物理學大成的『神作』,內容很多都是公式,太小眾了。」
當時,吳煒擔心這本書賣不動。但她的幾個譯者朋友都鼓勵她去接。「科學的價值永遠無法和科普的價值畫上等號,出版的價值也永遠無法和市場的價值畫上等號」。事實證明,《通向實在之路》後來並沒有虧損。
「彭羅斯獲獎是基於他1965年的發現,1970年他又和霍金一道進一步發展了奇點定理。得獎有點晚,照理霍金也可以得,我很遺憾諾貝爾獎沒有早兩年一起發給他們兩個。」儘管吳煒對彭羅斯的學術成就如數家珍,但實際上,吳煒與這位科學家素未謀面,十幾年都是通過網絡郵件溝通聯繫,工作難度之大常人難以想像。
回想起當得知彭羅斯獲得諾獎的當晚,吳煒說,她的第一反應不是激動興奮,而是危機感。她連夜整理版權報告,「我更多的是擔心、焦慮,擔心彭羅斯獲獎後,他的版權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
作為過來人,如何「押中」諾獎,在吳煒看來,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我們合作的都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們獲得諾獎只是時間的問題」。
密碼二:走向世界,打造高級科普「雙一流」
為什麼如此多的諾獎得主的重磅圖書,能夠同時花落一家出版社?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張旭東看來,有一件法寶,堪稱「燈塔」。
這得從1993年誕生的《第一推動叢書》說起。
印在《第一推動叢書·25周年紀念版》套裝上的宣傳語
張旭東介紹,當年,為了打造《第一推動叢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前輩們經過反覆研究和討論,最終確立其圖書選品定位——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家的一流科普著作」,就此奠定「高級科普」類讀物的品質基礎。而這件「雙一流」的法寶,也成為該社出版道路上的「燈塔」,指引著一代代湖南出版人「立足湖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在世界出版舞臺上獨樹一幟、弄潮搏浪。
《第一推動叢書》是國內最早的引進版科普叢書,是由當代世界一流科學家撰寫的、倡導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的科普佳作。25周年紀念版共49本,涵蓋宇宙學、天文學、物理學、生命科學、人工智慧和複雜系統等領域,包含了「讓科學在全世界流行起來」的霍金著作《時間簡史》等,羅傑·彭羅斯的《皇帝新腦》《宇宙的輪迴》《時空本性》也收入其中,適合廣大科學愛好者閱讀和收藏,適合大中學校圖書館館藏。如今,《第一推動叢書》走過20多年,已然成為國內科普圖書的一面旗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
《第一推動叢書·25周年紀念版》,共49本,涵蓋宇宙學、天文學、物理學、生命科學、人工智慧和複雜系統等領域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得的部分榮譽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發展到今天,是幾代人堅定目標,在傳承中求發展、在堅守中尋變革的結果。面向「十四五」,湖南科技社將在科普、醫學、農業三個板塊形成儲備充分、主線清晰、多元推進的精品出版系列化格局。
密碼三:匠心傳承,三代出版人的「接力跑」
在《第一推動叢書》中,一本本經典科普著作,不但描繪了往日的科學理論,更擘畫了未來科學發展的藍圖。同時,也記錄下了三代出版人的「光陰故事」。
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策劃,1993年首次出版,《第一推動叢書》在當時科學、人文的市場上,沒有同類書籍的情況下,開了硬科普圖書出版的先河。而這一叢書能夠誕生,離不開《第一推動叢書》第一代編輯李永平的努力。
然而,當時在《第一推動叢書》準備下印廠前,因為市場上沒有同類競品,編輯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如調研、思考呈現形式、跑市場等,這些都成了那時第一代編輯們的日常。《第一推動叢書》第一批圖書臨下印廠時,還為首印多少冊專門開會。經過激烈討論,1993年,首印3000冊《第一推動叢書》終於呈現在讀者眼前。20世紀90年代末,《第一推動叢書》一度成為了行業標杆。那時,社會上流傳著一句話:「你如果不知道《時間簡史》,會覺得自己很落伍。」
收錄在《第一推動叢書》中的《時間簡史》(第一版)
1995年,《第一推動叢書》項目吸收進了新的「血液」,物理學專業畢業的吳煒加入到了團隊中。吳煒和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首席編輯孫桂均,她們都是《第一推動叢書》的第二代編輯。
「做科普出版一定不能急功近利。」這些年來,吳煒擔任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很多大型叢書的編輯,第一推動叢書、費曼叢書、愛因斯坦全集……這些工作異常艱辛,以前的效益也不好,直到最近幾年科普熱的興起,她和她的工作才變得引人注目。如今,吳煒已經在《第一推動叢書》的編輯世界裡,走過25個年頭。
2016年,「80後」李蓓加入到了《第一推動叢書》編輯團隊中,成為了這套「高級科普」類讀物的第三代編輯。除了編輯這重身份,李蓓另一個身份是《第一推動叢書》的讀者。「1995年,我還在讀初中時,第一次看到了《第一推動叢書》。這套書可以說是影響了一代人。」李蓓笑著說,「我們想要做流傳很久的書,做能夠引領人、鼓舞人的書。」
密碼四:融合創新,讓「高冷」科普有趣「出圈」
為了讓「世界一流科學家的一流科普作品」更好地走近讀者,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也是「蠻拼」的!
品牌打造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創立了全新的品牌——原力,從版式、封面、用紙、印刷都統一了規範,不僅在內容上體現對「真與美」的追求,也在視覺上實現科學與美的結合。
內容融合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較早實現了紙電同步出版;為了降低科普書閱讀難度,《第一推動·25周年紀念版》邀請了科普達人汪詰和吳京平進行解讀;嘗試了線下全媒體衍生開發,2018年推出了「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全沉浸式宇宙科普互動體驗展,54天時間裡吸引了近5萬人參觀。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全沉浸式宇宙科普互動體驗展,霍金女兒露西·霍金來到中國,開啟科普之旅
長沙首個「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全沉浸式宇宙科普互動體驗展。圖/陳正
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部分精品科普圖書
對於科普讀物而言,每一本看似「高冷」的圖書裡面,都有可能隱藏著無數「有趣的靈魂」。5G時代,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年輕編輯們也在大膽嘗試「線上+線下」營銷推廣。從早期公眾號首發、推廣和團購,到近兩年的短視頻、直播帶貨,以及開設「第一推動」公眾號,開通了「原力·睿讀」快手、抖音等社交媒體帳號,以「硬核大表姐」人設推薦、解讀優質科普圖書,讓「高冷」科普有趣「出圈」。
【來源: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