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萬年前滅絕的鳥再現,為何會這樣?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2020-08-28 魔方科學

自從地球出現生命以來,關於生物的「進化」一直受到大家的關注,確實在如今的所有生物之中,都是遵循生物的進化,並且在不斷地往「高等生物」進化。而在科學界之中,有部分生物可能跟大家想得不一樣,不太遵守生物進化的歷程,宣布滅絕之後又出現了,這是什麼情況?

在沒有看到答案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覺得生物進化論是不是「錯誤」的,滅絕了的生物不應該出現才對,但是事實告訴我們,並非是這樣的,因為生物的進化之中,還存在其他的進化模式,只是我們人類了解得比較少而已。

根據外媒BGR指出,一種位於阿爾達布拉環礁區域鳥類,在13.6萬年前宣布滅絕之後,如今再次「復活」出現了。而導致之前滅絕主要是自然變化產生的,那就是隨著海平面的上升,該鳥生活的阿爾達布拉環礁區域被海水所淹沒,這就導致了鳥類的滅絕,因為這些鳥類「不會飛」。

剛好阿爾達布拉環礁又是一個隨自然變化而產生巨變的區域,所以在海水淹沒之後,在若干年之後它又出現了,至於為何阿爾達布拉環礁會再次出現,暫時沒有明確的說法,可能是因為地質變化導致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每天地質結構都在發生改變,只是強度大小不一樣,我們雖然看不到,但是通過實際性的測量,地質是在改變之中。然後回到這個13.6萬年前宣布滅絕的鳥,如今科學家們已經完全看到了該鳥類的生存,但是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冰川融化加速,該鳥類最終可能還會再次滅絕,因為阿爾達布拉環礁還會沉沒。

這個就不用解釋了,每年全球海平面都在上升之中,也是一個事實存在,所以說不奇怪。阿爾達布拉環礁的再次出現,也是在沉沒之後大約3萬年的時間出現了,那麼為何阿爾達布拉環礁會再次出現13.6萬年前宣布滅絕的鳥?科學家們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這種進化方式在生物之中很罕見,被稱為 「重複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重複進化是在一個演化支系的歷史中,在不同時間重複衍生出形態相似的分支,所以才導致13.6萬年前宣布滅絕的鳥類再次出現,雖然說科學家們給出了答案,但是這裡也有個問題。

不是說該鳥類不會飛行嗎?為何會出現「重複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確實疑問很多,畢竟島嶼被淹沒之後,島上的一切都會消失,就算是遺留下來了相關的「孵化」品,也不會出現能夠「孵化」出新的生物,畢竟13.6萬的時間,就算是再強大的生物也經受不起海水的洗禮,所以科學家們解釋為「重複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但是也沒有過多地進行說明這是否符合自然規律。而這個不會飛行的鳥就是——「白喉秧雞」。

當然在全球範圍之中,消失或滅絕的生物重現不僅只有「白喉秧雞」,例如宣布滅絕30年的「夜蛤蟾蜍(Atelopus aryescue)」再次出現,也被科學家們搜尋到了,其次就是銀背鼷鹿消失30年被發現等等。這都說明了自然的奇特,這符合「生物進化」嗎?

還是只能用 「重複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來進行解釋,這個疑問可能還需要更多科學家來進行說明。除非是科學家們以前根本就沒有發現這些生物是否真的滅絕了,而被宣布了滅絕,但是對於13.6萬年前宣布滅絕的「白喉秧雞」來說,這個問題不好解答,科學家們利用化石可以來證明滅絕了。

所以自然界就是這樣,很多我們可能都難以解釋出到底是什麼原因,但是生物的進化確實也在發生,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它們的發展,是科學家沒發現完,還是真的自然界在頻現滅絕或消失的生物出現,我們繼續等待結果吧,你覺得滅絕或消失的生物再次出現屬於正常情況嗎?會不會真實發生呢?

相關焦點

  •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消失生物為何頻繁出現?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次科學家們發現的物種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是位於阿爾達布拉環礁區域,之所以這種鳥類在13.6萬年前滅絕物種會出現滅絕,主要是因為自然變化帶來的。那為何這種不飛行的鳥又出現了?
  • 化石證據無法反駁,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進化論不對?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次科學家們發現的物種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是位於阿爾達布拉環礁區域,之所以這種鳥類在13.6萬年前滅絕物種會出現滅絕,主要是因為自然變化帶來的。確實獨特的化石提供了無法反駁的證據,但是科學家們也找到了其中的原因,這並不與「進化論」相互衝突,導致不會飛的鳥出現就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情況,科學家們稱之為 「重複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也就是說是生物的多次進化,重複進化是在一個演化支系的歷史中,在不同時間重複衍生出形態相似的分支,在每個重複分支之間常有上百萬年的間隔(又稱重複演化)》《概念》。
  • 13.6萬年前白喉秧雞再現,滅絕物種為何頻繁出現?
    在這近萬種的鳥類動物中只有大約40多種不具備飛行能力,常聽說的如企鵝、鴕鳥、奇異鳥等,而科學家發現的一種在13.6萬年前滅絕的白喉秧雞也是不會飛行鳥類之一,更加令人稱奇的是它在印度洋的一座小島上再次被發現,它屬於涉禽類的一種,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溼地水鳥,主要靠著從水底及汙泥中尋找食物。
  • 滅絕至少6500萬年,13.6萬年前就沒有的物種都再現地球
    地球自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經歷了很多變化,其中就有很多生物由於無法適應地球的環境變化而最終走向滅絕,如猛獁象,它們的滅絕就與地球的環境變化有關,而且諸如此類的情況還不少。其實在生物滅絕或消失的時候,也會迎來一些比較奇蹟的事件,那就是被認定為滅絕或消失的物種會「驚喜」地再次出現,但是具體是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原因。
  • 確定滅絕100多年的動物再現,為何越來越多滅絕生物出現?
    ,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地球的生物不遵循「進化論」?確定滅絕100多年的動物再現本身來說滅絕的生物再現是個好事情,就像我們上面說的又出現了「質疑點」,到底這些生物是消失滅絕了還是真的就沒有滅絕,一直生活在地球上。
  • 確定滅絕100多年的動物再現,為何越來越多滅絕生物出現
    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所有的生物可以說都是遵循一個規律,那就是「生物進化論」,自從「生物進化論」提出來之後,暫時還沒有看到不符合「進化論」的事件,而有時間自然界的動物就是「奇特」,消失或者滅絕的動物再次出現,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地球的生物不遵循「進化論」?對物種起源和發展的一種科學證明已經失效了?
  • 宣布13.6萬年前就滅絕的生物又活了?科學家都解釋不了
    前言在偉大的自然界中,生物每時每刻都在滅絕,但新的物種也每時每刻都在誕生,我們已經滅絕了太多生物了,已經是數不勝數。並且科學家定義,不可能再出現已經滅絕的生物,可是為什麼他會突然出現了呢,為什麼會復活呢?
  •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白喉秧雞竟原地重新復活!
    地球上目前約有40種不會飛的鳥類,除了企鵝、鴕鳥及鷸鴕(奇異鳥)廣為人知之外,科學家又發現1種同樣不會飛、且在13.6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白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它竟然又在印度洋的一座小島上重新被發現。
  • 滅絕至少6500萬年的物種再現地球,原因未知
    腔棘魚已經滅絕了至少6500萬年,又被發現,被認為滅絕了100多年的巨龜重現,13.6萬年前滅絕的陸地鳥類重現地球等等,這幾種生物是最為典型的生物重現物種,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而對於為何這種被人們認定為已經滅絕的物種又出現了,至今都沒有一個確定性的答案,也就是科學家們沒有明確的說到底是為何,難道是這近90年的時間,沒有人發現?是不是這樣暫時也不明確,如果後續有報導我們再來看看。
  • 13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地球輪迴成定局
    —白喉秧雞,它們的數量經常會爆炸式的增長,迫使這些鳥從東非海岸外的島嶼上大量遷徙。不幸的是,當島被淹沒時,不會飛的它們只能和小島一起被海水淹沒,全部滅絕。但是如今這個鳥再次出現,科學家們也表示很震驚。而除了這個被宣布滅絕13.6萬年前的白喉秧雞出現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消失的物種再次被發現。
  • 最高近30米,雲南現瀕危植物,地球滅絕,消失動物為何也再現?
    為何這麼稀缺其實還是與人類存在一定的關係,本身來說「滇桐」的生存條件就比較苛刻,加上人類大量種植草果,侵佔了滇桐的棲息,林區樹木被砍伐,使滇桐生存條件失衡。這樣就快速導致該植物出現了減少的情況. 所以如今能夠「珍稀瀕危植物」滇桐被發現,並沒有改變整體植物群的數量,只有建立自然保護區,嚴禁砍伐,並進行繁殖實驗,遷地保存,這樣才可能將整個滇桐的數量提升起來。
  • 溼地玉鳳花再現浙江,「滅絕」巨龜為何重現地球?
    這就是大概的情況,也是為何這種植物會再次出現,與環境的可能性最大,當然說道這裡,我們確實也有必要說下,通常被人類人為滅絕的生物重現情況,我們就說一個典型例子就行。這個百年巨龜消失的時間也是100多年,並且是一度被不少科學家認為已經滅絕了,該烏龜就是「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科學家表示,早在一個世紀之前,費爾南迪納島加拉帕戈斯象龜就被認為因為火山噴發而導致滅絕,所以在100多年來。科學家們也尋找過,但是始終都沒有發現,而這次發現也僅此一隻龜,所以非常的稀缺,如果不徹底改變該烏龜種群局面,遲早也會滅絕。
  • 溼地玉鳳花再現浙江,「滅絕」巨龜為何重現地球?
    這就是大概的情況,也是為何這種植物會再次出現,與環境的可能性最大,當然說道這裡,我們確實也有必要說下,通常被人類人為滅絕的生物重現情況,我們就說一個典型例子就行。科學家們也尋找過,但是始終都沒有發現,而這次發現也僅此一隻龜,所以非常的稀缺,如果不徹底改變該烏龜種群局面,遲早也會滅絕。
  • 滅絕物種為何頻繁再現?到底是什麼讓它們能夠「死而復生」
    13.6萬年前,冰川融化,海平面開始上升,位於印度洋的阿爾達布拉島很快就被淹沒在了水底,跟隨著一起沉入海底的還有島上的所有動物,包括一種「不會飛的鳥」。迭代進化經過科學家們調查發現,其實這種「不會飛的鳥」原本是屬於馬達加斯加一種會飛的鳥——白喉秧雞,這種秧雞的數量經常會泛濫成災,以至於生存空間和食物越來越少,沒有辦法,它們只能迫不得已開始往附近的島嶼上大量遷徙
  • 滅絕3萬年的生物再現,不止一例,為何已滅絕的生物會再次出現
    事實上,已滅絕又再次出現的物種不止一例。有科學研究稱,生物學家們在馬達加斯加以北的阿爾達布拉島上發現了一種名為&39;白喉秧雞&39;的鳥,它們不會飛的鳥類,其在13.6萬年以前就已滅絕了。通過研究發現,在13.6萬年以前,這座小島迎來了一場海嘯,整座小島都被海水淹沒了,而白喉秧雞作為不會飛的鳥,自然也就難逃一死。
  • 被認定滅絕7年植物「復活」!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長期以來,對於滅絕動植物的出現無非給我們帶來的都是驚喜,前段時間我們看到「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就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為何這麼多宣布滅絕的動植物再現
  • 原本已經滅絕的生物,為何會突然「復活」了,科學家也感到頭疼
    在大自然中,我們一直都知道,因為「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會有不少的生物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被大自然淘汰,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滅絕。並且,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滅絕的生物是不會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但是最近卻出現了一件顛覆我們傳統觀念的事,科學家發現有已經被確認滅絕的生物「復活」了,並且是在自然狀態下的「復活」。對此,科學家們暫時也沒有合理的解釋。這次科學家發現「復活」的生物是白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這是一種被確認在13.6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生物。它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是印度洋中海洋西部最後存留下來的不能飛的鳥。
  • 科學家:在13.6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生物,如今在地球上重現!
    了解地球歷史的人都知道,地球至少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以及很多次超級大的自然災害,這些自然災害使得地球上有很多生物都滅絕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有很多物種不適用這個星球的環境也逐漸的滅絕了。目前全世界各個國家都保護瀕危物種,因為要是再不保護的話,這些瀕危物種就極有可能會徹底滅絕。
  • 消失近90年、絕跡40年的動植物重現我國,滅絕生物再現是啥原因?
    例如:2020年我國就宣布了幾種消失或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動植物出現,神秘失蹤近90年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出現,1982年被宣布滅絕的「陽彩臂金龜」再現。所以綜合情況來說,這些生物的出現說明了生態環境的一個轉變,消失近90年,1982年宣布滅絕的生物都重現地球,未來可能也會又更多的稀缺動植物出現,確實在9月我們再次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 科學家已發現端倪,滅絕物種再次出現
    就這樣幾十億年過去了,地球生物一路披荊斬棘,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新物種不斷的出現。據科學家統計目前已知地球上有180萬個物種,而科學家推測還有很多新物種沒有被發現,最終的物種數量可能達到870萬個。地球生物包括人類在內具備反覆輪迴的能力嗎?還是在地球上滅絕後就徹底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