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田豔軍)近日,2019年中關村顛覆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名單公示,數百項技術轉化項目經過函評、現場答辯、專家評審、院士團隊評審等多個環節,最終評選出8項顛覆性技術轉化項目,其中,經開區企業北京卡替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替醫療」)的「基於超級TIL(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細胞技術的抗癌藥物研發」項目,是公示名單中唯一針對實體瘤的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的顛覆性技術。
卡替醫療將TIL技術、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技術以及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作用的基因改造技術有機融合,研發出針對實體瘤的顛覆性抗癌藥物。臨床實驗數據顯示,超級TIL以普通TIL療法萬分之一的劑量即可達到對晚期多線治療無效的實體瘤疾病控制率近100%、客觀緩解率30%的療效。同時,超級TIL具有不限癌種、不限疾病分期的潛力以及製備成本低、製備周期短的技術優勢。
儘管CAR-T在血液腫瘤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但CAR-T在實體瘤領域仍然沒有突破,因為實體瘤和血液腫瘤有很大的不同。要想藉助免疫細胞治療攻克實體瘤,需要解決如何獲得識別異質性腫瘤的T細胞、腫瘤微環境對T細胞的抑制作用、T細胞數量擴增、細胞來源依賴於手術組織製備成本高昂等五大難題。
卡替醫療擁有一支由海歸學者和本土青年科學家組成的研發團隊,其技術淵源可追溯至美國國立衛生院(NIH)和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等全球免疫細胞治療的泰鬥級科學家。團隊早在2015年於經開區成立之時,就意識到CAR-T、TCR-T等實體瘤治療技術都存在局限性,無法同時突破實體瘤治療的五大難點。歷經五年的艱難探索,卡替醫療科學家團隊將TIL技術、CAR-T技術和克服腫瘤微環境抑制作用的基因改造技術融合,終於研發出治療實體瘤的「超級TIL」細胞產品,一舉攻克前述五大難題。
超級TIL進入人體後,能精準找到腫瘤組織,能突破腫瘤微環境的抑制從而實現更強殺傷力,並且實現TIL細胞數量在體內的超強擴增,保證了「我軍」(TIL細胞)兵力足以戰勝「敵軍」(癌細胞),而且體內擴增替代體外擴增的設計,也順帶著解決了製備周期和成本的難題,使得超級TIL成為未來人人治得起的療法。此外,卡替醫療還開發了只需要藉助外周血細胞、而無需依賴於手術組織來製備超級TIL的技術,使得這一療法人人可及,從而將極大拓展未來市場空間。
目前,卡替醫療基於超級TIL細胞技術抗癌藥物研發項目正與臨床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已經接收了13例癌症患者。據卡替醫療相關負責人趙潔教授介紹,13例患者涉及10個常見癌種,全部為全身多個轉移病灶、疾病處於快速進展期,並經過多線治療無效的晚期腫瘤患者。13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數據顯示,超級TIL細胞藥物治療達到近100%的疾病控制率(即腫瘤疾病停止進展)、30%的客觀緩解率(即腫瘤出現大幅縮小)。初步判定,該療效遠優於當前多數癌症治療藥物。在實驗中還發現,超級TIL細胞藥物具有不限癌種、不限疾病分期的潛力,這將大為拓展超級TIL的臨床適應症。
超級TIL細胞治療藥物預計將於明年底進行新藥臨床試驗申報。「正在開展的研究者發起臨床試驗,也是按照臨床試驗一期的標準進行。」趙潔教授說,該項目有望豁免臨床一期,加快臨床試驗的進程,初步預計,到2022年申報超級TIL細胞抗癌藥物上市。超級TIL將有望顛覆未來實體瘤治療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