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盤點中國AI飛躍式發展 百度飛槳等核心...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人工智慧已成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廣受海內外矚目。

  近日,全球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題為 「2030年,中國能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領導者?」的報導。報導指出,中國人工智慧研究質量越來越高,但在高影響力論文、人才和治理方面仍在追趕美國。如百度飛槳(PaddlePaddle)等核心技術工具及基礎研究是實現人工智慧長期研發目標的關鍵所在。

  

  「過去我們津津樂道說中國的人工智慧的論文發表數量、專利申請數量是全球第一,但是今天我們更多的是要看人工智慧整體這個開發框架上我們有多少話語權。」 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計劃於2030年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該計劃的第一步,就是至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全球領先企業匹敵。《Nature》文章指出,隨著2020年時間節點的臨近,研究人員注意到中國人工智慧研究的質量出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飛躍。比如中國的學術影響力正在穩步攀升,學術搜尋引擎-微軟學術(Microsoft Academic)數據顯示,被引用最多的前10%的論文中,中國作者比例逐步上升,其份額在2018年達到了26.5%的峰值,僅次於美國的29%。而美國的份額則在不斷下降。照此趨勢,中國將在明年超過美國。

  在飛速成長背後,中國人工智慧發展也暗藏隱憂。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所長鄭南寧教授表示,在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工具領域,中國仍落後於美國。比如深度學習領域,美國的開源平臺TensorFlow和Caffe在世界範圍內被工業和學術界被廣泛應用。但他同時指出,百度開發的開源深度學習平臺飛槳(PaddlebPaddle)也被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產品的快速開發。

  據鄭南寧預測,中國達到美國和英國在基礎理論和算法方面的創新水平是可以實現的,但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柏林智庫機構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的政治學家Kristin Shi-Kupfer則表示,基礎理論和技術方面的貢獻,將是中國實現人工智慧長期研發目標的關鍵所在。其中,深度學習研究方面的突破至關重要。

  人工智慧領域,深度學習平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博士將深度學習平臺比作「所有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基礎的底座」。百度早在2012年就開始著手研究和應用深度學習技術,2016年,百度飛槳正式開源,成為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國內唯一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深度學習平臺。目前國內唯一由國家發改委批覆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也是由百度牽頭籌建。

  

  目前,深度學習技術也逐漸走出實驗室,應用到各行各業中。IDC《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份額調研》顯示,深度學習平臺已經成為企業和開發者應用AI技術必備的助攻武器,在中國,百度飛槳與谷歌、Facebook名列前三,領銜深度學習平臺市場。7月初,百度飛槳還與華為麒麟晶片達成深度合作,打通深度學習框架與晶片。飛槳正以完備的框架、工具和服務,持續降低深度學習應用門檻,加速推動產業智能化變革。

  

  回到最初的問題,2030年,中國能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領導者?我們需要將飛槳這樣的核心技術發展得更強大,也需要更多像百度這樣的AI公司合力推動中國AI的發展加速度。

  (免責聲明:中國青年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全球AI作業系統暗戰:百度飛槳為中國深度學習撐起天空
    一、產業變革時代,AI作業系統成全球競爭焦點在白皮書中,百度宣布深度學習平臺百度飛槳(Paddle Paddle)已經成為具備標準化、自動化、模塊化特徵,並且集核心框架、工具組建和服務平臺為一體的端到端深度學習平臺。在全球產業技術發展進入到以AI為核心新階段的當下,百度飛槳的高速進化對我國產業升級轉型的未來走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百度吳甜解讀飛槳成長之路:與時代發展脈搏同頻共振
    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吳甜這樣總結道。12月20日,由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與百度聯合主辦的WAVE SUMMIT+2020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在北京舉行。吳甜從開發生態、產業應用、人才培養方面分享飛槳最新的發展成果及洞察,並全新發布了基於飛槳的PaddleHelix螺旋槳生物計算平臺。
  • 知網也能搜Nature期刊了!《Nature》137種期刊全部加入CNKI
    《自然》系列以蜚聲國際的《自然》雜誌(Nature)為核心。該雜誌1869年創刊,從維多利亞時期的科普雜誌,發展為現代科學出版物的國際標杆,見證了19世紀以來科學領域的幾乎所有重大突破。科學史的重大事件——自然選擇論、中子的發現、核裂變、DNA雙螺旋結構、板塊構造理論、脈衝星的發現、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南非「小腳丫」古人類化石、克隆羊、愛滋病研究;星光熠熠的名字——達爾文、赫胥黎、盧瑟福、愛丁頓,以及20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一流的編輯出版團隊;佔比超過85%的科學家讀者群,共同構建了150餘年長青的頂尖學術品牌。
  • 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介紹北大數學
    北京大學百廿年校慶到來之際,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將採取多種方式對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中國科學界的學術氛圍、隊伍建設、發展理念和取得的學術成就進行系列報導。該系列將重點介紹在不同學科領域內,北京大學為全球科研學術界做出的突出貢獻,及其對全球未來的巨大影響力。
  • 百度AI的2020
    依託百度大腦的 AI 安全體系,百度打造了覆蓋雲管端及大數據和算法層面的領先 AI 安全能力體系,並首次提出了「Security、Safety、Privacy」三大 AI 安全維度,讓 AI 技術和產業智能化能夠以可靠、可信的方式良性發展。2. 百度飛槳開源開放支撐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第二個剪影,百度飛槳持續創新,繁榮的開源生態支持產業發展。
  • 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細胞研究》編輯部負責人表示,這表明該期刊作為中國本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頂尖學術期刊,成功躋身國際頂尖學術出版陣營,為提升中國學術期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推動中國科學文化更好更快走向世界,促進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原始創新發揮著重要作用。
  • 再獲頂級諮詢機構認可 沙利文報告評百度AI實力全球第四 中國第一
    人工智慧發展60餘年,全球格局日漸清晰,在各國政策的支持引導和大型AI廠商的主導下,人工智慧正在進一步釋放能量。中國緊隨其後,雖在企業數量、頂尖人才等維度處於追趕狀態,但在AI專利、AI商業化等方面優勢突出,部分領域頂尖技術國產化趨勢明顯,已能與美國對齊。當下,政策推動中國AI應用環境及產業發展持續向好。得益於頭部AI廠商的帶領,中國AI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部分AI核心技術領域已與美國比肩。
  • 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
  • 駱振福:逐夢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要將學術期刊辦成世界一流的頂尖刊物,要讓世界看到中國礦業科技的發展,聽到礦大聲音。」2004年,剛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時,駱振福在心底埋下了夢想的種子。這個夢,一追就是16年。他曾說,「學報是我的孩子,比我的命還重要」,他何嘗不是用生命之光燃起了學報的追夢之路?
  • 飛槳閃耀2019百度雲智峰會,軟硬結合助力產業智能化
    AI加速器性能提升了近30倍,兼容飛槳深度學習框架,針對圖像、語音、NLP等AI能力專門優化,使得中國的AI跑在自主可控的AI晶片上;企業級AI開發平臺——百度機器學習BML4.0,全面涵蓋從數據到模型再到服務的AI全流程,支撐端、邊、雲一體化,內置飛槳深度學習框架,集成超過70個飛槳自研模型,超過60個高性能算子。
  • 飛槳框架高層API,輕鬆玩轉AI
    百度傾心打造飛槳框架高層 API,零基礎也能輕鬆上手深度學習,一起來看看吧?另:文末有福利,一定要看完呦~高層 API,What深度學習作為人工智慧時代的核心技術,近年來無論學術、還是工業領域,均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
  • Nature解析中國AI現狀,2030年能引領全球嗎?
    中國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追求更像是和美國競爭的形式化表現,一些科學家說。人工智慧可以促進醫療、交通和通信領域的發展,在該領域取得根本性突破的國家將引領未來的發展方向並獲得最大的收益。「毫無疑問,中國將人工智慧視為一項核心科技,並希望達到美國的水平。」
  • 自然(Nature)全線期刊加入CNKI
    中國知網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籤署合作協議,《自然》(Nature)全線137種期刊加入CNKI平臺。《自然》系列以蜚聲國際的《自然》雜誌(Nature)為核心。該雜誌1869年創刊,從維多利亞時期的科普雜誌,發展為現代科學出版物的國際標杆,見證了19世紀以來科學領域的幾乎所有重大突破。
  • 百度CTO王海峰:AI推動量子科技發展
    10月27日,百度CTO王海峰表示,「一方面,以深度學習框架和雲計算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有望在量子計算軟、硬體的研發過程中大顯身手,比如百度飛槳深度學習 平臺就包含了量子機器學習工具集『量槳』,可以支持開發者和科研人員更便捷地開發量子人工智慧應用;另一方面,隨著量子科技的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以及量子精密測量等方面的先進成果也將逐步融入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之中
  • 百度AI技術成果頗豐 國際競賽、學術盛會表現不輸歐美
    2020年已過四分之一,在全球抗疫、AI抗疫的同時,多場頂級國際AI大會接連舉辦,來自全球的AI從業者、高校、企業等參與其中,作為中國AI的代表企業,百度亮出科研實力與世界參賽者一較高下,並多次奪得第一。自然語言處理被譽為"人工智慧皇冠上的明珠",百度一直在此領域深耕多年,並在國際上實力斐然。
  • 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前夕,解讀百度大腦的半年「豹變」
    2016年,百度大腦系統亮相,在最近幾年的時間裡,百度大腦從基礎能力搭建和核心技術初步開放的1.0階段,到形成完整技術體系的2.0階段,再到去年百度開發者大會宣布百度大腦進入「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階段,進化速度堪稱驚人。在今年上半年,百度大腦在技術創新上繼續加速,語音、圖像、語言和知識、深度學習等多個核心技術不斷獲得重大突破,持續「豹變」。
  • 【中國新聞網】中國自主創辦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一項客觀的期刊評價指標。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總數。  《細胞研究》主編裴鋼30日受訪時表示,該期刊影響因子的突破,是中國基礎研究發展的一個表現,但不能過度量化,「『分』只是外在表現,期刊還是看口碑,要支持真正科研的發展,支持更多原創的工作。」
  • 中國自主創辦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於新近發布,其中,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正規腫瘤學術期刊投稿網址大盤點!
    為了從根本上杜絕這種事情的發生,小編今日整理最新收錄的腫瘤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投稿網址,部分雜誌收稿的途徑已和編輯部電話確認,基本上不會有問題,如萬一有問題,還請知情者速與我們聯繫更改。1.《腫瘤預防與治療》http://www.zlyfyzl.cn2.
  • 百度大腦論壇如期而至,語音、視覺、語言與知識技術成熱點
    隨後,他又一次談到飛槳的五大核心優勢:全面支持動態圖&靜態圖兩種計算圖,官方支持模型目前已有超過 70 個,支持大規模分布式訓練,提供非常強的端到端部署能力,提供系統化深度學習技術服務。而談到工具的發展,與開發者息息相關的必然是開發者培訓,飛槳目前有三大培養體系,黃埔學院、AI 快車道、PaddleCamp。在最後,他提到 2019 百度之星,這包括百度之星編程賽(基礎算法+AI 對抗賽)與百度之星開發賽(基於飛槳的目標檢測任務),這一賽事的報名會在本月截止,今年十月會進行全國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