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已成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廣受海內外矚目。
近日,全球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題為 「2030年,中國能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領導者?」的報導。報導指出,中國人工智慧研究質量越來越高,但在高影響力論文、人才和治理方面仍在追趕美國。如百度飛槳(PaddlePaddle)等核心技術工具及基礎研究是實現人工智慧長期研發目標的關鍵所在。
「過去我們津津樂道說中國的人工智慧的論文發表數量、專利申請數量是全球第一,但是今天我們更多的是要看人工智慧整體這個開發框架上我們有多少話語權。」 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2017年,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計劃於2030年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該計劃的第一步,就是至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全球領先企業匹敵。《Nature》文章指出,隨著2020年時間節點的臨近,研究人員注意到中國人工智慧研究的質量出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飛躍。比如中國的學術影響力正在穩步攀升,學術搜尋引擎-微軟學術(Microsoft Academic)數據顯示,被引用最多的前10%的論文中,中國作者比例逐步上升,其份額在2018年達到了26.5%的峰值,僅次於美國的29%。而美國的份額則在不斷下降。照此趨勢,中國將在明年超過美國。
在飛速成長背後,中國人工智慧發展也暗藏隱憂。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所長鄭南寧教授表示,在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工具領域,中國仍落後於美國。比如深度學習領域,美國的開源平臺TensorFlow和Caffe在世界範圍內被工業和學術界被廣泛應用。但他同時指出,百度開發的開源深度學習平臺飛槳(PaddlebPaddle)也被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產品的快速開發。
據鄭南寧預測,中國達到美國和英國在基礎理論和算法方面的創新水平是可以實現的,但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柏林智庫機構墨卡託中國研究所的政治學家Kristin Shi-Kupfer則表示,基礎理論和技術方面的貢獻,將是中國實現人工智慧長期研發目標的關鍵所在。其中,深度學習研究方面的突破至關重要。
人工智慧領域,深度學習平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博士將深度學習平臺比作「所有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基礎的底座」。百度早在2012年就開始著手研究和應用深度學習技術,2016年,百度飛槳正式開源,成為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國內唯一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深度學習平臺。目前國內唯一由國家發改委批覆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也是由百度牽頭籌建。
目前,深度學習技術也逐漸走出實驗室,應用到各行各業中。IDC《中國深度學習平臺市場份額調研》顯示,深度學習平臺已經成為企業和開發者應用AI技術必備的助攻武器,在中國,百度飛槳與谷歌、Facebook名列前三,領銜深度學習平臺市場。7月初,百度飛槳還與華為麒麟晶片達成深度合作,打通深度學習框架與晶片。飛槳正以完備的框架、工具和服務,持續降低深度學習應用門檻,加速推動產業智能化變革。
回到最初的問題,2030年,中國能否成為人工智慧的世界領導者?我們需要將飛槳這樣的核心技術發展得更強大,也需要更多像百度這樣的AI公司合力推動中國AI的發展加速度。
(免責聲明:中國青年網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