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想偷個懶,覺得把孩子交給培訓班,孩子英語就會好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建議你還是別燒那個錢了。」
前兩天諮詢一個從事英語教育工作的朋友,要不要給孩子報培訓班的問題。沒想到聊出來這一話題——學好英語,70%靠家長,名師也好,外教也好,作用僅僅是30%。
理由很簡單又實在:如果沒有每天定量的聽,說,讀,寫,僅靠每周的2小時,卻想英語流利說,等於天方夜譚!
「上萬培訓班不如每天在家20分鐘」,正巧,這一說法竟和一位從事多年的劍橋考官出奇地一致。
一經提醒,發現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確實數不勝數。身邊就有兩個例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位朋友,自知英語不太好,孩子從4歲開始送進一家價格不菲的英語培訓機構,一周一次課,一次2小時。結果,孩子英語還是所有學科裡最差的,孩子父母以為老師教得不好,換了幾家培訓機構,都不管用,最後找到根本原因——一周只靠外教課的2小時學習,如果沒有在家的同步跟進,等於白學。相反,自家孩子的同學妞妞就是個例子,人家上小學二年級前沒報過一個英語班,沒上過一節外教課,英語完全是人家媽媽每天在家「自學」來的,現在的英語成績一點不比報班的孩子差,考試次次100分,上街能和老外對話,前兩天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英語情景劇呢!
英語不好是80%父母「死穴」怎麼破?
其實在中國10個父母,有8個英語比較差,因為在國內缺少語言環境,即便一些英語專業的父母也不敢教孩子,怕自己的口語誤導孩子。
所以父母自己英語不夠好,不要緊,只要方法正確,一樣可以「陪」出英語牛娃。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位普通媽媽,如何陪出國際牛娃的。
Enoch:師從一位英語中教,普通公辦小學背景的小蝌蚪一隻。5周歲英文零基礎啟蒙。 6周歲即聽讀原版章節書 7-8周歲聽說無障礙 二年級英文閱讀水平測試GE8.0(母語孩子八年級水平)。 9周歲讀完哈利波特全套原版書。 四年級GE測試9.7
上海李女士:Enoch媽媽。英文口語很差的普媽一枚。
所用方法:5大陪讀法
寫在前面的話:
所謂「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在一個家庭裡,家長就是主帥,主帥不懂戰略,不懂教育觀念、理論、思路、方法、資源的利用和支配,不光會耗費家庭的精力和金錢,更會耽誤孩子美好的未來和前程。
回顧三年英語學習路,李女士說,我深知英語作為語言的一種,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它,所以我覺得利用碎片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比一周2小時的培訓班重要得多。
下面長話短說,分享這位牛娃媽媽的4點心得:
第一, 鼓勵是副靈丹妙藥,有治好80%以上「學習病」
當然,這裡的鼓勵是指「正確」的鼓勵方法。有些家長動不動就誇孩子: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歷害!其實這種誇獎其實是在害孩子,因為一旦遇到困難後,他想到的是「我很聰明,為什麼不會做呢?」從而自信心嚴重受挫,變得畏手畏腳。
「鼓勵」的正確操作手法是,誇獎或肯定過程:比如你剛才寫作業時特別認真;我發現你剛才觀察他們時很仔細,一點都沒有走神;媽媽覺得你最近練琴時很主動,並且能堅持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和爸爸都覺得你是個有辦法的孩子;……
比如,我家Enoch上英語課聽寫單詞時,只得80分,對此,他對自己英語沒啥信心。回家後我就告訴他:你這次得80分已經比之前有進步多了,如果你想得100分,只要用Ada老師的方法,你看這個單詞是哪些字母是哪些組合,哪些是屬於特殊發音。就這樣不到兩周,孩子每次聽寫單詞多數是100分,從此他對聽寫單詞這塊自信心爆棚,平時複習單詞也很主動。
第二, 藉助老師的力量,比你想像的強大100倍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老師的「神秘力量」,一般來說老師一句話頂家長10句,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多數孩子都是這樣的。
老師的作用絕不僅僅是課常上的45分鐘,課下老師的一句誇獎,有可能讓孩子興奮一天,也可能從此愛上這科的老師,可能這科成績就突然提升了。
之前一位媽媽說:「孩子喜歡哪科老師,成績就會提高,比上輔導班都管用。」
所以父母一定記得把老師對孩子的表揚,告訴孩子。
比如,我家兒子上英語課,我會把Ada老師對他的鼓勵,放給他聽,給他添信心。有段時間,他也是覺得每天聽,每天寫,每天看,有些煩了,我就說:「上節課,Ada老師還在誇獎你有進步呢,上課越來越會聽講了,你想讓老師失望嗎」
有次聽寫單詞,老師看錯一個單詞,把錯的給判對了,回家我發現後說:「你看Ada老師太相信你的,以為你的都對呢,趕快改過來吧,並且要好好記住這個單詞,說不定下次老師還會考。」
還有次數學老師表揚他玩魔尺玩得好,放學後,我特別高興地和孩子分享,感覺孩子比得100分還興奮,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先寫數學作業。
《少年說》一期節目中,一個小男孩子因為最喜歡的英語老師說:「你們這群狼崽子,就算畢業了,我也不會想念你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無心的話,小男孩淚灑勇氣臺,向老師喊話:「如果再給您一次機會,您還會這樣說嗎?」
臺灣作家陳清玄,小時候因為老師說:「你的作文寫得真好,很有寫作天賦。」老師一句改變一生,若干年後,追本朔源自己的寫作源頭,竟是老師的一句鼓勵。
所以,老師一句話小則改變孩子成績,大則影響孩子一生,一點不為過。
第三, 和優秀同學做朋友——榜樣的作用無窮大
我們知道孩子小時候受父母影響最大,隨著孩子長大,父母的作用逐漸減弱,同學之前的影響變得巨大。
我老公說,他自己就是個例子,初中時一和個特別優秀的孩子是朋友,所以兩個人比著學,這次你考100分,下次我要想辦法超過你。你超我趕,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環,但到了高中時就壞了,和幾個愛玩遊戲的同學成為朋友,天天拉著去賭幣,玩遊戲機,所以成績一落千丈。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榜樣的作用無窮大。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交對朋友,比任何作用都強大。
很慶幸,Enoch的好朋友是位非常優秀的孩子。Enoch媽媽有時會和孩子說,再努力一下都快要趕上Eric了。有次Enoch說:「媽媽,你覺得Eric會讓我超過嗎?」我說:「嗯,你說得有道理,Eric一定也正在努力地學習呢,你看他周六還有英語課呢,說不定這會他正在努力地寫單詞,讀課文呢。如果你這時候也趕快學習,至少慢慢會和他一樣優秀。」
既是朋友,又是對手,互為催進,互相影響,共同進步,我想這應該最良性的競爭。
第四, 堅持的力量——間竭性努力,不是真的努力
記得有句話說得特別走心:間竭性的努力,不是真的努力。
今天孩子語文考得很差,放學後你就計劃了家庭作業:寫字、背課文、閱讀,結果堅持不到三天,放棄了;看到孩子英語成績差,二話不說就掏錢報了培訓班,但老師說要堅持每天打卡聽說讀寫,你心想哪有那麼多時間,算了;明明計劃表都定好了,但是因為孩子的軟磨硬泡,算了,順其自然吧,他高興就好,堅持就此打破;
堅持大概是世界上最難的習慣之一。
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其實最先說放棄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尤其對於英語的學習,沒有捷徑!作為一門語言,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英語天才,經過深入了解後,都會發現他們背後堅持了多少東西。
Enoch媽媽說,從3歲開始,每天堅持「聽」。我都會在網上下截App買音頻書籍,讓他去聽,玩玩具時,會讓他邊玩邊聽,這種泛聽方式不強求他聽進去多少,只是磨耳朵,讓他對英語不陌生。再大一點就是精聽,用點讀筆,一邊指讀一邊聽,僅聽一這項堅持了4年多了。
第二個堅持是「讀」。最早是給孩子買原版經典繪本,我先學習,然後讀給他聽,有時也會放音頻資料讓他看著畫面聽,聽完就讓他讀,開始發音不準確都沒有關係,只要能讀出來就行,就像學語文一樣,他聽得多了,再看畫面,就差不多知道意思了,知道意思後就會覺得有好玩有趣了。
第三個堅持「寫」。只會聽讀,不會寫,就像不會寫字的文盲一樣。所以在孩子上一年級開始讓孩子試著寫單詞,一天寫2-3字單詞,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很多詞彙量,對閱讀繪本又有了大大的提升。
第四個堅持「說」。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必須要應用它,所以鼓勵孩子使用英語必不可少。那在國內沒有語言環境怎麼辦?Enoch說,她有兩個辦法,一個是鼓勵孩子在街上遇到老外,主動和他們聊天。另外定期組織英語讀書會,讓一群孩子用英語分享心得,用活動的形式,既互相鼓勵,又練了口語,一舉多得。
最後想說的是,英語學習家長的作用大於任何名師和機構大咖,不是專家水平不行,或者家長比專家還牛。而是,沒有哪一個專家會像媽媽一樣,願意為孩子付出許多的時間,花許多的精力陪伴孩子,更加不會比媽媽更了解她的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孩子面對,幫助孩子解決,最後,跟孩子一起堅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