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月亮在全球火了,來源於這樣一段視頻:
「月圓中秋,情滿中秋」自古以來在中國文化中,月亮到底代表著什麼呢?
一千五百年前,開元盛世。
中秋夜,月輝遍灑長安。
玄宗賞月,伴君側的道士羅公遠將拐杖拋向夜空,化為銀色大橋。二人同行數十裡,只見精光奪目中一座宮闕,數百白衣仙女隨曼妙的音樂長舒廣袖、翩翩起舞。
「此何曲也?」答曰:「霓裳羽衣。」李隆基暗自記住曲調,回到人間,命有司依其聲調作霓裳羽衣曲。
興慶宮內,歌舞昇平。
唐明皇夢裡的月光,不止入夢——靜懸於神州沃土之上的那輪明月,在綿延數千年的時光長河中,照進了每個中國人的心間。
1
五千年的月光
那一輪遙遠的明月,為何讓中國人魂牽夢縈了數千年?
你可知?月亮,是中華民族的母親。
天地之初,大地之母女媧依照自己的形象用黃泥造人,華夏民族由此誕生;天塌地陷、洪水滔滔,她又煉五彩石以補蒼天,拯救萬民。在古先民崇拜的圖騰中,她手中常捧著月亮——在中華文明的記憶起點,月亮就成了母親與孕育生命的象徵。
它如母親一樣溫柔、聖潔,在天上守護著地上的你,叫人如何不親近?
月亮,是東方式的愛情。
這樣美好的形象從遠古走來,「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這樣描繪三千年前的愛情:
今晚月色真美!
輝映美人的臉龐,
連月下你的身影,
都牽動著我的柔腸。
東方的愛情表達婉轉含蓄,在一起的時候,說「月色真好」;天各一方時,託明月千裡寄相思。連掌管姻緣的神仙都被稱為「月下老人」——只盼他用一根紅線系在你我腕上,從此執手、不相離。
月亮,是中國人的故土。
中國人是安土重遷的,因求學、科考、行商等原因不得不背井離鄉,繁華過後、夜靜時分,舉頭望月,那鄉愁與對愛人、血親的思念糾纏,在遊子心底釀成一壇老酒,芬芳醉人的、濃到化不開。在不得歸的歲月,離家那麼遠,觸不到的溫情與團圓,只得寄情於頭上那一輪明月。
在外漂泊了大半生的李白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似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少小離家時天真爛漫,月亮還只是月亮;獨在異鄉日久、看遍世態炎涼,「月亮」便不止是月亮了,是酒入愁腸後化作的那一抹相思淚,是飄葉終生渴望回歸的「根」。
月亮是俠義、是守土衛國的決心。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一邊,有人轟轟烈烈打勝仗、名垂千古:
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歸,駐留長安的西域商人向李淵獻餅祝捷。高祖手持圓餅,笑指空中明月道,「應將胡餅邀蟾蜍」。
那一邊,有人守在苦寒之地、默默無聞:
團圓夜,胡天已飛雪,明月出關山。邊關的中秋寒風凜凜,年復一年,佇立風霜中的將士們望著頭上分外清冷的月亮,時刻銘記肩上的使命,思歸,不能歸。
月亮,還是中國人的勇氣與風骨,「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肝膽皆冰雪」,傳承數千載而不絕。
一眼五千年。
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裡,月亮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家國天下故事;在華夏兒女有限的一生中,它象徵著母親、故土、溫情與使命,叫人如何不深情?
2
月有陰缺,終將晴圓
月亮,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無論你是遠離故土的遊子、守衛邊疆的軍人、為人父母或子女,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血管裡流淌著著同樣的血;仰望夜空,看到的是同樣的月光。
月亮之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追求圓滿,守護著它所代表的一切美好事物。
2020年,中國人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其實,哪有什麼奇蹟,我們有的,是每個普通人的責任感和「咬緊牙關」。
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從大年初一起連續多天奮鬥在防控一線,因多日超負荷工作引發心源性猝死,28歲,他在睡夢中,告別了這個世界。
在火神山施工現場,一個山東濰坊工人拇指被壓斷,工友勸他趕緊去醫院。他說,「能提前1分鐘交工,就能提前1分鐘救活一個病人。」
解放軍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彭渝,瞞著家人馳援武漢。同為軍人的丈夫知道時她已出發。他給她發了一條微信:「你是我妻,也是戰友,使命在肩,盼早日凱旋!」
《我不是藥神》的主人公原型陸勇冒坐牢的風險到印度,這一次他運的不是藥品,而是口罩。
山東日照,一位老人在派出所留下1.2萬元現金和一張紙條,「急轉武漢,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點心意,東港環衛。」
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
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誰還說「中國的月亮不如外國的圓」?
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緊急投入抗洪搶險,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檀磊和一百多位戰友皮膚被曬得又黑又紅,他們駐守在九江市江洲鎮的堤壩上,扛沙袋、壘堤壩,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沙袋滲出來的沙子粘在長時間被汗水打溼的皮膚上,一碰就疼。
武警江西總隊撫州支隊機動中隊班長羅傑,1998年,解放軍從滔天洪水中救出他全家人,如今,他也成為抗洪搶險的一員,守護一方平安。
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
那些在危急時刻奮戰在一線的勇士們,守住了中國人的平安。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或驚天動地,或默默奉獻。古往今來,中華大地上從來不乏這樣的英雄俠士。
傷口在癒合,形勢在好轉,我們從災難中走出,生活重歸安寧,頭頂上的月亮越來越圓。
在2020年月亮最圓滿的這一天,我們把酒,向英雄致敬。
3
與家國共平安
月亮之下,還有這樣一群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工作,書寫著中國平安的歷史。
1988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中國平安,這家擔負著改革使命的民族企業,誕生於特區深圳。
當時中國的壽險市場還是一片「荒地」。創始人馬明哲敢為天下先,在企業「嬰兒期」就提出對標大品牌友邦、保誠、安聯,要做國際領先的壽險公司,以儒家文化中的家國觀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為指導,以高標準、高要求付諸實踐。
平安由此書寫了多個「第一」:
*第一家多次出海、學習壽險經營的內地險企;
*第一家全方位引入「三外」(外資、外體、外腦)的險企;
*第一家公司財務對標國際標準審計的公司;
*第一家聘請國際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規劃公司未來方向的公司。
平安立志成為有良心的金融保險企業,在履行作為民族企業之社會責任中從未缺席:建立希望小學、開展「精英大勵志計劃」、每年上萬員工參加義務獻血、向中國紅十字會捐贈上千萬的獻血車……
隨著深發展改名並與平安銀行合併成平安銀行,平安保險、資產管理和銀行三個大軍團齊備。
按外界的說法,「平安可以躺著掙錢了」。
然而,它並未就此止步,果斷轉型邁向「金融+科技」「金融+生態」道路,成了中國最具科技氣質的金融企業。
這次,馬明哲要對標BAT甚至谷歌。在世界科技巨頭愈演愈烈的競爭中,平安的這個目標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醫院運營效率低等痛點越發突出。醫療健康事關全民福祉,在該領域深耕二十餘年的中國平安再次主動把擔子挑在肩上。
它利用技術和金融優勢,服務於政府管理、醫療機構運營、患者保障,全面推動我國醫療體系高效運轉;同時,打造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已為3.46億患者提供診療,涵括常見疾病超過3000種。不便於行的老人在家就能尋醫問藥,給常年在外打拼的子女吃下定心丸——父母平安,一家才有團圓。
自強不息的中國平安,正在發揮自己的光與熱,在科技、金融、醫療等領域,守護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平安、每一個家庭的圓滿。
明月之下,此刻、你我,與家國共平安。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