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吸入數十億顆黴菌孢子,我們為何還沒死?

2021-01-19 新浪探索

2006年2月14日,卡特裡娜颶風登陸6個月後,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一處被洪水淹過的住宅牆壁上長滿了危險的黴菌


人類平均每天吸入體內的黴菌孢子數量在1000到100億顆之間。特別是在暴雨和洪水災害過後的幾天,真菌大量滋生,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發黴的氣味。每一顆微小的黴菌孢子都有可能附著在我們溫暖、潮溼的肺部,在那裡伸展卷鬚,像藤蔓植物一樣生長,入侵我們的內臟器官,慢慢地消耗掉我們的生命。

  

幸運的是,人類的免疫系統使大部分人免於遭受如此痛苦的死亡方式。不過,我們的免疫系統並非每天都在進行激烈的真菌清剿行動。一項新研究稱,在面對黴菌孢子侵襲時,免疫系統的防禦手段其實要巧妙得多。

  

在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的論文中,研究者指出,肺部的免疫細胞一開始會給真菌孢子提供舒適的環境,然後誘導它們開啟自我毀滅的程序。當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抑制了孢子的自毀系統之後,小鼠體內的免疫細胞就無力阻止黴菌的滲透了。

  

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傳染病學專家託拜厄斯·霍爾(Tobias Hohl)表示,這一發現表明我們的免疫系統使用了一種非常聰明的方法,能夠「維持肺部的滅菌和免疫」。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有些人的免疫系統由於藥物作用、其他感染或自體免疫失調等原因,在對抗真菌感染時大打折扣。研究者希望,通過對防禦真菌的進一步研究,或許能為「易受侵襲的患者群體提供新的治療和介入策略」。

  

為了擊敗黴菌感染,研究人員對哺乳動物的免疫細胞與煙麴黴(學名:Aspergillus fumigatus)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仔細觀察。煙麴黴是世界各地最常見的黴菌性肺炎病因。研究人員注意到,煙麴黴孢子和中性粒細胞之間似乎發生了重要的相互作用。中性粒細胞是血液白細胞的一種,也是一種具有很高移動性的免疫細胞,當有病原體入侵或損傷發生時,它們會迅速趕到現場,在吞噬病原體的同時,釋放能促進炎症應答的化學信號。

  

當煙麴黴孢子侵入哺乳動物體內時,會被中性粒細胞吞噬——這一過程在學術上被稱為吞噬作用——但本身不會被殺死。相反,這些孢子似乎是死於程序性的細胞死亡,即所謂的「細胞凋亡」(apoptosis)。

  

細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動物、植物和真菌細胞中常見的機制,在此過程中,細胞會按照預定的程序自殺,以使生物體獲得更大的好處。在某些情況下,比如無法抵抗的壓力條件,或者脫氧核糖核酸(DNA)發生了不可修復的損傷時,細胞就會啟動自毀程序。如果一個細胞失去了執行程序性死亡的能力,那它就能被視為「永生不死」。程序性死亡能力的缺失是癌症細胞和腫瘤發育的重要標誌。

  

為了證實中性粒細胞觸發了孢子細胞的程序性死亡機制,研究人員轉向了基因工程方法。他們在孢子的DNA中選取了一個基因。在人類身上,類似的基因具有編碼Survivin蛋白(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成員)的功能。而在人體細胞中,Survivin蛋白能夠阻斷程序性死亡過程。因此,研究人員對煙麴黴孢子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過量產生類似Survivin蛋白的蛋白質,從而更加難以自我毀滅。

  

「自殺」的黴菌

  

在小鼠體內,具有大量Survivin蛋白的煙麴黴孢子不會像正常孢子一樣死亡,而且它們變得更加致命——在一次實驗中殺死了將近三倍於正常數量的動物。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Survivin蛋白產生能力增強的孢子導致了「嚴重的組織損傷」。但是,當研究人員加入一種阻斷Survivin蛋白產生的藥物後,這些孢子在中性粒細胞中開始死亡,沒有引起像之前那麼嚴重的疾病。

  

那麼,中性粒細胞是如何促使孢子自殺的呢?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注意到,那些具有大量Survivin蛋白的孢子比正常孢子更能在氧化壓力下存活。研究者由此想到,免疫細胞可能是利用NADPH氧化酶欺騙了煙麴黴孢子,使其誤認為自己陷入了危險的環境。這一推斷與一些NADPH氧化酶基因存在缺陷的人身上發生的情況相符,這些人在一生中面臨著比常人更高的真菌感染風險。

  

果不其然,缺乏NADPH氧化酶的小鼠幾乎無力抵抗煙麴黴孢子的感染,無論這些孢子的Survivin蛋白含量有多高。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能帶來「緊張感」的酶,中性粒細胞就無法「糊弄」真菌孢子實施自殺。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的發現表明,我們的免疫系統具有一種堪稱狡詐的技能,保護我們免受真菌的侵襲。研究者希望,如果我們能找到同樣巧妙的方法,應用在黴菌的自毀系統上,或許有朝一日就能更好地保護那些脆弱的患者。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每天吸入數十億顆黴菌孢子 我們為何仍安然無恙?
    人類平均每天吸入體內的黴菌孢子數量在1000到100億顆之間。特別是在暴雨和洪水災害過後的幾天,真菌大量滋生,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發黴的氣味。每一顆微小的黴菌孢子都有可能附著在我們溫暖、潮溼的肺部,在那裡伸展卷鬚,像藤蔓植物一樣生長,入侵我們的內臟器官,慢慢地消耗掉我們的生命。
  • 每天吸入數十億顆黴菌孢子,我們為何仍安然無恙?
    2006年2月14日,卡特裡娜颶風登陸6個月後,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一處被洪水淹過的住宅牆壁上長滿了危險的黴菌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平均每天吸入體內的黴菌孢子數量在1000
  • 免疫系統大起底:我們每天吸入100億個黴菌孢子,為什麼我們卻還活著?!
    記得當時檢查T細胞在閾值範圍內,就是說我莫名其妙得了肺結核又莫名其妙的好了,而我還毫無察覺......同樣的,我們每天吸入100億個黴菌孢子,但為什麼我們卻還活著?人們每天平均吸入大約 1 千至 100 億個黴菌孢子——更不用說在在經歷過 5 級颶風帶來洪水後,真菌更是以井噴之勢繁殖。任何一個孢子都具有在我們溫暖而潮溼的肺部定植的能力。
  • 每天吸入100億個黴菌孢子 為什麼我們還活著?
    人們每天平均吸入大約1千至100億個黴菌孢子——更不用說在在經歷過5級颶風帶來洪水後,真菌更是以井噴之勢繁殖。任何一個孢子都具有在我們溫暖而潮溼的肺部定植的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真菌孢子將展開自己的卷鬚,像藤蔓一樣生長,隨後侵入並損傷我們的器官,慢慢的填滿我們的呼吸道,使我們慢慢窒息身亡。
  • 14歲少女馬廄中招吸入黴菌孢子 吐血後20分鐘亡
    英國一名14歲少女因吸入黴菌孢子而感染罕見真菌,導致喉嚨裡血管破裂,窒息而死。醫生稱該真菌感染機率僅為百萬分之一,感染途徑恐怕和騎馬愛好有關。20分鐘後,潔德突然停止了呼吸,死在床上。"太可怕了,她被自己的血嗆了,臥室像是謀殺現場,我永遠忘不了她死時的樣子。"媽媽露易絲說。驗屍報告證實,潔德死於因吸入黴菌孢子而感染的毛黴菌病,其發病率平均每100萬人中僅有1.7人,十分罕見,易發病人群為免疫系統弱和一型糖尿病患者。醫生認為,少女的喉嚨組織、氣管和肺部血管都被真菌感染,最後因血崩而喪命。
  • 二氧化氯對黴菌孢子致死機理
    黴菌(mold)廣布於外界環境中,它們在食品或許多製品上可以作為正常菌相的一部分,作為空氣傳播性汙染物,常造成各類的食品、糧食及許多工農業製品由於遭受其侵染,常常發生黴壞變質;有些黴菌的有害代謝產物引起各種急性和慢性中毒,特別是有些黴菌毒素具有強烈的致癌性,實踐證明,一次大量食入或長期少量食人
  • 用黴菌孢子碳存儲能源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電池用黴菌孢子碳存儲能源本報杭州10月17日電 (趙婀娜、柯溢能)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夏新輝研究員團隊研製出首例基於黴菌孢子碳技術的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他們將廢棄果蔬發酵的黴菌孢子碳作為儲能材料引入能源領域
  • 用黴菌孢子碳存儲能源
    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夏新輝研究員團隊研製出首例基於黴菌孢子碳技術的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他們將廢棄果蔬發酵的黴菌孢子碳作為儲能材料引入能源領域,獲得高能量密度電池,其比容量較市場上最好電池高3倍,未來有望解決電動汽車長途行駛的續航能力問題,此外還在成本、使用壽命等方面有諸多優勢。該成果近日被世界頂級材料期刊《先進材料》報導。
  • 製藥廠GMP空氣中黴菌孢子如何徹底殺滅
    黴菌是真菌的一種,是絲狀真菌的俗稱,意即"發黴的真菌",屬於微生物類。它的體積非常輕微,可以到處漂浮。黴菌與植物很類似,可以在短時間內 長出數以百萬計的孢子,相當於植物的種子。它可由空氣、 水份、器械、動植物及人類攜帶。黴菌孢子能以冬眠的方 式抵抗乾燥、寒冷及高溫等不利的環境,一旦條件適合, 它便迅速的生長。
  • 成都家庭「潮」流新發現,直擊肉眼不可見的黴菌孢子
    其中溼纖維素材料,包括紙和紙製品、紙板,木材和木製品等,有利於黴菌的生長。培養基中的黴菌對於地處陰雨潮溼之地的成都「新銀髮族」而言,在追求「微米級」精緻生活的同時,不能忽視黴菌孢子帶來的隱形威脅。四川成都頤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菊指出:「黴菌喜溫喜溼,傳播途徑和成長營養素很多。黴菌可產生直徑在2-10微米的孢子,肉眼並不可見,通過漂浮在空氣中擴散。
  • 黴菌危害大,除黴要及時!用國產除黴啫喱,有效去除黴菌不反覆!
    前段時間出現了「回南天」,家裡面到處都是溼噠噠的,我家裡的牆角縫隙裡還發黴了!你們家裡有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呢?如果有的話,趁著這段時間天氣好,趕緊把黴菌清除乾淨吧~別看黴菌只是長在一處,它釋放的孢子和黴菌毒素,卻能夠快速通過空氣傳播到房間各處。時間久了之後,它還是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身體健康的。
  • 浙大學者變「廢」為寶:黴菌孢子碳也能存儲能源,獲人民日報點讚!
    世上最讓人尷尬的事莫過於作業沒做完,水群最新消息還沒發出去,手機就沒電了;出門在外,原想開著時下最流行的電動汽車兜風,沒想到汽車卻沒電了······這時候,真的是無比想要一款超長待機的電池啊!實驗中,研究團隊利用這種孢子碳特殊的結構,並結合一些特殊的納米造孔技術,製備出了一種全新的黴菌孢子碳/納米磷化鎳複合材料。
  • 變「廢」為寶:浙大學者用黴菌孢子碳存儲能源
    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夏新輝研究員團隊近期實現了一個「奇思妙想」,他們研發出一款基於麴黴菌孢子碳材料的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有望為電動汽車的長續航能力提供新技術。這項成果近日發表於《先進材料》雜誌。
  • 當牆壁發黴,如何去除牆上的黴菌呢?黴菌孢子是怎麼來的呢?
    解決牆面黴斑有不同方法,但是只有真正從根源上杜絕黴菌生長環境才是最正確的解決方法。一般來說,去除牆面上的黴斑並在表面做一層防水層可以解決牆面上的黴變,但前提是牆面上的黴變是由外界水分通過牆體裂縫滲入牆面造成的。
  • 怎樣控制家裡的黴菌呢?哮喘患兒看過來
    但是,這樣的天氣卻給一部分哮喘的孩子帶來困擾,原因就是對黴菌過敏造成了哮喘的復發!黴菌OS:下雨是好事啊,你們不喊熱了,我們也要「豐收」了!黴菌(mould)是真菌的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如黴變的蔬菜水果,陰暗潮溼的牆角屋簷等。
  • 戴森深入成都家庭開展灰塵研究 直擊肉眼不可見的黴菌孢子 | 美通社
    在一戶「新銀髮族」家中,研究人員從地板縫隙、床墊反面、麻將桌底等日常清潔盲區中,採集到了大量黴菌,灰塵所有黴菌濃度高達7.69x105CFU/克灰塵。 實驗室報告指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成都地處西南盆地,空氣潮溼,多雲霧,日照時間短。除衛生間、水池、空調系統外,黴菌也易生長在潮溼牆面以及廚房、陽臺等場所。
  • 原創 | 黴菌孢子長出秘籍
    作者:石決明編輯:兔兔子來源:實驗助手app在實驗助手App中曾經看到下圖的問題:黑麴黴超過了《中國藥典》2015年版通則1101中規定的「20-25℃培養5-7天」,仍然是白色(沒有長出孢子,還是菌絲)或者孢子長出但沒有變黑。在別的網絡平臺上也有人有同樣的問題。黑麴黴的生長活力一直被人所詬病。
  • 黴菌讓這家人得怪病多年,用了這幾樣東西,除黴簡單又實用
    最近在國外某一個紀實性電視節目中看到,有個家庭從兒童到大人長期被一種原因不明的病症困擾,經過環境監測,發現這個家庭空氣中的孢子數量高得驚人,調查人員在檢查這個家庭的黑黴菌源時卻費了一番周折,最後撬開這家人房子的牆隔板,從發黴的牆體中
  • 開水也殺不死,尤其這3個地方,你天天摸
    我們平時天天在家做清潔,看起來屋子收拾得乾乾淨淨,但您可能想不到,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等致癌物的毒素很可能就藏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家裡的牆壁,洗手池,浴室,洗衣機等,經常會出現一些黴斑,而這些無處不見的黴斑很可能給我們健康埋下了定時炸彈。
  • 孕期黴菌感染讓孕婦坐立難安?不僅會影響孕媽健康,還對胎兒安全不利
    孕婦患有黴菌性陰道炎,也就是被念珠菌感染了陰道,而念珠菌是一種真菌,因為會產生孢子和菌絲,所以孕婦能夠感覺到外陰瘙癢,並且還會分泌豆腐渣樣分泌物,還可能會伴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