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深圳未知君⽣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未知君」)近⽇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春華資本和⾼榕資本領投,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君聯資本、熠美資本和雅億資本跟投,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此輪融資將主要⽤於2021年未知君臨床試驗的開展,新藥物管線的研發,以及對現有的六⼤平臺的持續研發和深化拓展。
據介紹,未知君團隊已在2020年10⽉向美國FDA遞交了關於a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的IND申請,通過後將成為亞洲第⼀款拿到美國臨床批件的FMT藥物,以及中國第⼀個拿到美國臨床批件的微⽣物藥物。
在臨床上,未知君通過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在中國開展微⽣態藥物相關的臨床研究,採集臨床數據。成⽴三年,未知君與北京⼤學腫瘤醫院、上海新華醫院、南⽅醫科⼤學南⽅醫院等國內多家知名醫療機構開展了腸道微⽣態臨床研究合作,多款微⽣態藥物在臨床研究中表現出顯著的治療效果。
依託於國內豐富的臨床資源,團隊在三年時間內收集的臨床樣本數量超過了歐美國家初創公司在五六年內收集的數量。據悉,豐富的臨床數據更有助於團隊通過⾃有算法來開發藥物。
成⽴之初,未知君就建設了⼈⼯智能(AI)平臺和⽣物技術(BioTech)平臺,這兩類平臺⼜可以細分為多組學計算平臺、關鍵菌發現平臺、微⽣物知識庫平臺,以及培養組學平臺、動物模型驗證平臺、微⽣態藥物⽣產平臺。六⼤平臺解決了團隊對通過臨床或者公有資料庫採集到的數據進⾏深度挖掘分析、以及後續成藥和臨床試驗的問題,幫助團隊實現微⽣態藥物研發的完整閉環。
據未知君創始⼈兼CEO譚驗博⼠預測,今年⼤概率會有⼀到兩款的微⽣態藥物取得美國FDA的藥物上市批件,預期在明年就會有經過美國FDA批准的、真正意義上的微⽣態藥物進⼊市場。「我認為在未來三到五年,會有⼤量的微⽣態藥物湧現並且真正的去觸達病⼈,滿⾜醫療需求。」他說。
⽬前未知君已完成在腫瘤免疫治療、神經系統和免疫性疾病等適應症⽅⾯的布局。在神經系統疾病⽅⾯,未知君聚焦⾃閉症治療,與上海新華醫院開展「菌群移植膠囊應⽤於伴有胃腸道症狀的⼉童孤獨症患者的有效性的臨床研究」。譚驗分享稱,未來或會開拓其他神經退⾏性疾病的治療研究。
除了這些領域外,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物發揮作⽤的地⽅還很多。例如近來《科學》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稱,腸道微⽣物或可防輻射。也有研究表明,腸道微⽣物或會影響機體代謝功能。
對於團隊發展規劃,2021年,未知君將積極推進臨床試驗,夯實各平臺,加速藥物管線的研發。同時,團隊將持續加強與大型藥企、益生菌企業和其他生物製藥企業的研發合作,協同推動中國微生態製藥產業的長足發展。
「未知君擁有超34萬條微⽣物與疾病關聯數據,結合⾃研機器學習算法,可精準預測菌群組成對宿主基因層⾯的調控,指導藥物研發和臨床應⽤。」近⽇,公司被《麻省理⼯科技評論》評為全球「50家最聰明的公司」。⾃2010年開始,《麻省理⼯科技評論》每年都會選出「50家聰明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向標,榜單評估的標準是公司基於新興科技的創造能⼒。「新興科技」,即為3到5年內可規模化商⽤的科學與技術。
Marketwatch相關市場調研報告表明:全球微⽣物組治療和診斷市場在2018年價值11.3億美元,並將在五年內以19.03%的複合年增⻓率增⻓到2023年的27億美元。其中,⼤部分市場將以微⽣物組治療領域佔主導地位。
根據⼴證恆⽣微⽣態藥物專題報告,中國的微⽣態產業主要集中在檢測領域,⽬前已有30多家企業布局微⽣物檢測或診斷領域,吸引眾多資本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