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英法國王的後代們近況(組圖)
千龍網1月10日訊 你是否曾想過查理二世、克倫威爾、拿破崙、克萊芙等歷史名人的後代們現在在哪裡?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如果你見到他們的時候,會不會和當初他們的祖先聯繫起來。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 就公布了上述歷史名人的後代現在的生活。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些人的後代近況吧!
英國查理二世
當查理1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查理斯一世就在內戰中被處死。在查理一世被處死後,年輕的查理被蘇格蘭議會立為蘇格蘭國王,以對抗清教徒的共和國。此後的1650年查理抵達愛丁堡;1651年元旦加冕,稱查理二世。同年8月,查理二世入侵英格蘭,但是被擊敗;10月查理二世抵達法國,法國和荷蘭拒絕接納他,被迫輾轉歐洲。1660年,查理二世在多佛登陸,回到倫敦。1661年4月,查理二世被加冕為不列顛國王;在首席大臣海德的斡旋下,只處死了9名籤署其父王查理一世死刑命令的圓顱黨人。
查理家族後代:查理·菲茲萊
作為查理二世的第九代曾孫,查理·菲茲萊現在50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目前菲茲萊在英國倫敦一家藝術館擔任旅遊中介。
菲茲萊說:「人們對查理二世印象很深,總是稱他是『統治者』,但是事實上他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奸詐。」
菲茲萊最近寫了一本書,名叫《查理二世國王的歸來》,書中主要是對其祖先查理二世的簡介,「他(查理二世)是英國給人留下印象最深、並且最有智謀的國王之一。」
從提供的照片看,菲茲萊穿著盔甲,手持長劍站立在窗簾前面;和其祖輩查理二世那張照片不同的是,菲茲萊戴著一副捲毛的假髮,他的鬍子也是化妝師的傑作。
「我的皇室背景並沒有改變現在的我,但是卻讓我周圍身邊的人們對於我的看法有所改變;事實上,在今天這個時代,這樣的情況讓我倍感窘境。」
奧利弗·克倫威爾
奧利弗·克倫威爾領導國議軍在英國內戰中大獲全勝,他是才幹傑出、叱吒風雲的軍事將領,是使國會民主政體成為英國政體的關鍵性的人物。
1599年克倫威爾出生在英國亨廷頓。在他的青年時期,英國被各教派之間的糾紛弄得動蕩不安,在任的國王信仰並且想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克倫威爾自己是一個農場主和鄉紳,一個虔誠的清教徒,1628年他被選進議會,但是為期不長,因為翌年國王查理一世就決定解散議會,獨自一人統治國家,直到1640年在對蘇格蘭人作戰需要資金的情況下,才召集了一個新議會。克倫威爾又當選為議員。新議會強烈要求國王不再實行專制統治。但是查理一世不甘屈從議會,於是1642年在忠實於國王和忠實於議會的軍隊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
後代:查理·布希
作為奧利弗·克倫威爾第九代曾孫的查理·布希,現年64歲的他在非洲的肯亞一個農場長大,生有3個孩子。目前居住在索美塞,是澳大利亞一名一家農場的技術管理人員。
查理·布希說:「在肯亞我們沒有認識到英國當時爆發的內戰。現在我總是感到和著名的皇室成員有血緣關係,讓我感到非常難以理解。我現在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我也欽佩克倫威爾在那個時代的所作所為。」
查理·布希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的傳家寶——其中包括祖輩的畫像和劍,目前這些物品都在位於克倫威爾出生地亨廷頓的克倫威爾博物館展出。「自己祖宗在歷史上非常出名,這無關緊要,我為自己祖先是皇室成員感到驕傲。」
在與祖先對比的畫像中,布希頭戴假髮,為了讓膚色和克倫威爾差不多,化妝師特意為其進行化妝。他的襯衫上帶著一條黑色的胸革帶並且繞過脖子,這些都是道具,但是他衣服上的大獎章都是當時克倫威爾的遺物。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六年之後的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上病逝,終年52歲。 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徵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倫那島上的託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崙,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後代:雨果·希勒斯
現年36歲的雨果·希勒斯現在在一個倫敦經營一家金融公共關係公司,他是拿破崙第4代曾孫。
雨果表示:「拿破崙在法國歷史上創造了偉大的功績,他曾平定由於改革引起的騷亂,在穩定社會方面,他制定了法國民法典。」 「事實上,拿破崙給自己祖國帶來了自信心,他就像太陽一樣,因此我認為我們兩人之間有共同之處。」
「作為一名歷史名人的後代有時確實挺有意思的。我還記得有一次晚上在法國巴黎,我和朋友們光顧了當地一個『拿破崙酒吧』店,酒店老闆當時對我說,如果你確實能證明你真的是拿破崙的後代的話,當晚的酒水全部免費。」 「隨後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給立即給我遠在英國的父親打電話,要求他馬上給我發一份族譜圖。」
為了能和拿破崙的照片相比,攝影師確實花費了一番心思,由於拿破崙原來學習的杜樂麗後來在巴黎公社時期被毀壞,攝影師不得不重新置景。
在照片的背景中,桌椅都是特意製作的,為了和原來拿破崙時代畫像較為接近,設計師刻意使用電腦進行三維製圖以達到逼真的效果。一個細節便是,原來拿破崙的畫像背景處有一個鐘錶掛在牆上,在雨果的現代版中,設計師也是使用電腦進行合成的。
羅伯特·克萊芙少將
羅伯特·克萊芙少將,生於1725年9月29日,1774年11月22日去世,又稱為印度的「克萊武」,是軍事冒險家和司令官;他建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南部和孟加拉的軍事霸權。通常認為他是建立英屬印度殖民地的關鍵人物。
羅伯特·克萊芙出生在英格蘭西部的什羅浦郡。她的母親是曼徹斯特Nathaniel Gaskell 的女兒。羅伯特·克萊芙是家中的長子,有5個妹妹和1個弟弟。老師對年輕的克萊武感到絕望。他從一個學校轉到另一個學校。18世紀中葉,莫臥兒帝國已經分裂為許多小國。1707年皇帝奧朗則布去世以後,40年間皇權逐漸落到各省總督手中。羅伯特·克萊芙在18歲時被派往馬德拉斯(今金奈)擔任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文職人員。船隻在巴西被扣留了9個月。這使他學習葡萄牙語,後來他經常用到。當時東印度公司在Madraspatnam村附近的的聖喬治堡有一個小型的居留地。
此後,他成為孟加拉的統治者,但是被指控犯有貪汙罪,極力捍衛自己尊嚴的克萊芙在1774年11月22日自殺。
後代:羅伯特·霍頓
作為這位印度「克萊武」的第五代曾孫,現年已經51歲的霍頓是英國倫敦的一名藝術代理。
霍頓說:「我對自己祖先是歷史名人感到非常驕傲,但是我卻從來沒有想過去印度。克萊芙時代的印度處於飽經戰爭之苦的地帶,迫於當時醜聞的壓力,他在49歲的時候吞下鴉片自殺。」
在照片中,霍頓頭戴假髮,化妝師特意將霍頓的臉部弄的潤紅以便和祖先克萊芙更加相似。拍攝照片的背景都是精心裝飾的,但是霍頓身上穿的服飾以及左手拿的三角帽都是祖先克萊芙留下的。
霍頓說:「不論是在體型或者性格上,我從來沒有意識到我和克萊芙有什麼相似之處;儘管克萊芙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是他確實一個有雄心和抱負的人。」
儘管霍頓現在是一名藝術代理商,霍頓已經策劃拍賣一部分克萊芙在印度的「傳家寶」。這些寶貝中包括一個近23釐米的外面鍍金的玉制瓶子以及綠寶石、紅寶石以及鑽石等,霍頓預計這些物品將價值260萬英鎊左右,這也將是印度藝術史上最大的一筆拍賣活動。
霍頓回憶說:「幾年前我在印度德裡生活過一段時間,有一次我打車去紅色城堡的大象門,一路上我對司機講述了我的家庭背景。隨後這名司機立即將腦子伸出車外並且對駐守在紅色城堡大象門的衛兵們大喊,之後這些士兵紛紛將注意力集中到我身上並且都立正向我敬禮,隨後他們沒有檢查我們的通行證,便讓我們通過了。」 「我還曾經以克萊芙後代的名義在印度參加過一個化裝舞會,當時所有的人都以為我是喬治三世。」(石磊)
(責任編輯: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