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4日20時55分,沙烏地阿拉伯一架波音777大型客機遭武裝分子劫持,被劫持客機先後被迫飛往敘利亞和黎巴嫩,在降落請求遭兩國政府拒絕後一度在地中海東岸盤旋。北京時間15日4時30分,被劫客機終於安全降落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薩達姆國際機場,4名劫機者被捕,機上包括沙特一名王室成員在內的105名乘客和機組成員安全獲釋,並於不久飛返沙特。引人關注的不只是這起劫機事件的本身,更有伊拉克在處理這起劫機事件中的表現。
-劫機事件持續了7個半小時10月14日下午,沙特航空公司第115次航班從吉達港準點起飛,終點是英國倫敦。
執行本次航班的是沙特航空公司新購進的波音777-200型大型客機,機上有90名乘客和15名機組乘員。
埃及當地時間14日15時55分,埃及民航局官員傳出一條震驚的消息:沙烏地阿拉伯第115次航班遭劫持!該航班的飛行員通過無線電向開羅國際機場空中交通管制人員報告說,航班已經被劫持,劫機者要求立即改飛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就在世界各地的媒體紛紛報導第115次航班已經在大馬士革降落,而敘利亞官員也證實這一消息的時候,敘利亞政府突然作出一個決定:不準第115次航班降落!正準備降落的客機被迫繼續在地中海上空盤旋。這時,劫機者也改變了主意,要求飛行員強行飛越敘利亞領空,到伊拉克境內降落。敘利亞政府剛開始的時候再次拒絕被劫客機飛越其領空的請求,劫機者急紅了眼,揚言準備炸飛機。鑑於情況萬分危急,敘利亞政府被迫同意讓客機經其領空直飛巴格達。此時,沙特航空公司已經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劫機事件處理工作室,負責跟蹤和協調處理劫機事件,以確保乘客的安全。
伊拉克當地時間14日20時30分(北京時間15日4時30分),經歷了一天空中驚嚇的沙烏地阿拉伯115次航班終於平安地降落在巴格達薩達姆國際機場上,成了這一機場的不速之客。薩達姆國際機場此時早已戒備森嚴,安全部隊將蜂擁而至的記者通通拒之門外,記者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救護車、消防車和加油車風馳電掣般駛入機場。雖說沙特和伊拉克自1990年的海灣戰爭後就斷絕了外交關係,但伊拉克文化新聞部很快就發表了一份書面聲明說:「我們一定會像關心伊拉克公民一樣關注被劫沙特飛機上的乘客的安全的。在此,我們向乘客的家屬們保證伊拉克政府會盡最大的可能照料好他們親人的安全的。」
伊拉克官員隨即與劫機者展開了談判。其中一名官員直接跟衣索比亞籍機長和沙特副駕駛通上了話。不過,在談判進行到最緊張的時候,劫機者再次威脅說:「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的話,我們就炸了飛機!」不過,伊拉克官員沒有透露劫機者的具體要求。
15日凌晨4時,談判終於取得了突破。雖說伊拉克方面沒有透露他們是如何與劫機分子進行談判的,但劫機者顯然向伊拉克提出了政治避難的要求。隨後,劫機者被伊拉克安全官員逮捕,乘客被安全接下飛機,立即送往巴格達的一家旅館過夜。然後第二天飛回沙特,以便讓當局了解飛機被劫的詳細情況。
-乘客中有沙特王室成員劫機事件15日結束後,沙特官員這才向媒體證實了飛機上乘員的情況,世界各地媒體也紛紛糾正此前關於115次航班上有乘客機組乘員189人的說法。
根據沙特航空公司官員提供的情況,被劫持的115次航班上共有90名乘客和15名機組乘員,機長是衣索比亞人,乘客中包括40名英國人、15名沙特人、15名巴基斯坦人、4名葉門人、4名南非人、2名肯亞人、法國、印度、黎巴嫩、奈及利亞、阿曼、巴勒斯坦、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美國各1人。沙特國防與航空助理國防部部長法赫德透露說,在15名沙特乘客中有一位是沙特王室成員。不過,出於安全考慮,法赫德王子沒有進一步透露這名王室成員的身份。當這些在空中遭受整整7個半小時驚嚇的乘客終於走下飛機舷梯的時候,一位自稱是巴基斯坦的中年男子衝著卡達衛星電視臺記者大聲地說:「我們非常感謝伊拉克政府!」隨後,身著便衣的伊拉克安全官員把一些孩子和老人扶下了舷梯。
劫機事件的和平結束讓第115次航班乘客的親朋好友總算鬆了一口氣。沙特第115次航班本應該於英國當地時間14日17時40分飛抵英國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但滿心歡喜等著迎接親人的朋友或親屬突然被告知,他們親人所搭乘的沙特航班在埃及上空遭劫持。晴天霹靂的消息頓時讓他們全都驚呆了,大約有60位親屬被扶進了機場專設的撫慰艙,其中包括好幾位手持鮮花的小朋友,但更多的人卻悄然離開機場,他們實在無法忍受機場裡的久久等待,寧願回家與其他親人分擔這份擔心。
-劫機事件成了伊拉克外交的轉機?那麼,導演這場空中驚魂的劫機犯到底是什麼人?他們為什麼要劫機呢?為什麼要把飛機最終劫到巴格達呢?伊拉克在處理這起事件中的表現是否成為其恢復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的加速器呢?
一名身著軍裝的伊拉克官員在接受伊拉克國家電視臺記者採訪時透露說,劫持115次航班的歹徒共有4名。
至於劫機者的身份,兩名看上去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直言不諱地說,他們是沙特人,但拒絕透露他們的姓名,並且表示他們現在還沒有向伊拉克提出政治避難。他們的這一說法顯然跟此前媒體的報導相矛盾。
至於他們劫機的原因,4名劫機者向伊拉克安全官員透露說,他們之所以採取極端的做法完全是因為不滿沙特的人權狀況,而且沙特政府最新公布的人權狀況調查結果等於是一邊倒向政府。其中一名劫機者在接受伊拉克國家電視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只是普通人,我們只想為沙特民眾爭取應得的權利,比如說合理的受教育權利,體面的衛生和其它權利。」他還要求沙特當權者立即下臺。另一位劫機者則表示:「我們之所以採取這樣的行動,因為我們堅信正義和平等。此外,沙特的人民反對美國在沙特境內駐軍。」
至於他們最終決定讓飛機降落在伊拉克境內的原因,4名劫機者表示這是因為他們佩服「伊拉克民眾儘管處於被制裁之下,但卻敢與美國霸權叫板,並且相信伊拉克不會出賣我們」!
這起劫機事件的和平解決是否會成為伊拉克恢復與阿拉伯國家正常關係的加速器呢?實際上,這架被劫持的沙特飛機堪稱薩達姆國際機場的不速之客。薩達姆國際機場是1990年海灣戰爭結束後,由於西方國家對伊拉克實施所謂的禁飛令後被迫關閉的。然而,自今年8月17日宣布重新開放後,法國、俄羅斯和十多個阿拉伯國家的飛機不顧美英的禁令,強行飛抵薩達姆國際機場,向伊拉克派出代表團或者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所以與伊拉克沒有外交關係的沙特被劫民航最後選在這個機場降落多少有點諷刺意味,但更重要的是伊拉克在處理這起劫機事件中得體的表現使其在國際社會中又得了一分,再次動搖了美英兩國對伊拉克強行實施長達10年的禁飛制裁。英國廣播公司駐中東知名記者凱特·米勒分析說,從技術上來講,被劫持飛機降落在薩達姆國際機場也算是違反了禁飛令,但實際上最近幾周來法國、俄羅斯等國根本不向聯合國申請就派飛機直飛伊拉克的做法實際上已經在公然向美英所謂的飛行禁令提出挑戰,使伊拉克政府贏得了第一分;這次順利解決劫機事件,確保包括英國和美國公民在內的人質安全獲釋更使伊拉克獲得了道義上的勝利,這就使得伊拉克再獲重返國際社會的資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沙特飛機被劫反而為伊拉克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
0薦聞榜
(《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