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1名14個月大的孩子檢測報告顯示血鉛超標四倍,起因源於蓄電池廠偷排廢水廢氣。 (CFP/圖)
2011年6月2日C15版《肅鉛風暴》追蹤
過去兩月中,中國鉛酸蓄電池企業經歷了「刮骨療傷」式的整治——大批企業被關閉,復產者寥寥無幾。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不斷攀升的鉛酸蓄電池產品價格誘導下,一些地方的違規生產的小作坊已有死灰復燃之勢。
誰將活下來?在過去兩個月內,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中國鉛酸蓄電池企業老總們腦海中。
答案現在終於揭曉。
在被譽為中國鉛酸蓄電池之都的浙江湖州長興縣,「61家企業中,11家基本恢復試生產。」浙江蓄電池行業協會秘書長姚令春說。目前,浙江省登記在冊的273家鉛酸蓄電池企業中,僅有16家繼續生產或通過預驗收進行試生產。
對此,浙江省環保廳對外宣布,「鉛酸蓄電池行業專項整治工作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全國的情況和浙江類似。環保部2011年8月2日的通告稱,國內被審查的1930家鉛蓄電池企業中,僅有252家企業繼續生產。
「整頓正進入拐點,大多數企業將被淘汰,只有優質的大型企業才有未來。」蓄電池專家、蘇州大學教授王金良說。
拆除「定時炸彈」
設備拆除了,營業執照也註銷了……幾個月前因血鉛事件而遭整頓的浙江德清「海久電池」公司,如今已人去樓空。
「德清的鉛酸蓄電池產業整頓已全部完成,現有三家該產品企業已全部關停。」2011年8月12日,德清縣副縣長陳佐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這是壯士斷腕的舉動。德清官員說,整治過程中產生的企業債務、應收帳款、合同執行和職工安置等善後問題均非易事。
海久電池解除勞動關係的的員工為1066人,其餘兩家是157人和47人。「停產期間按最低工資標準的100%發放生活費,就是筆不小的數目。」
「海久光安置員工就需要1300多萬元,半成品價值7000萬,由於停產造成後續供應不足可能無法收回的應收款有4000萬。」海久電池所在的新市鎮鎮委書記陳永明指出,受害員工的職業病賠償,則仍等待鑑定結果。
值得慶幸的是,在鉛酸蓄電池產業的產業地圖中,德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10年海久電池產值4.3億元,但稅收貢獻只有2400多萬元,其中僅六百多萬元屬於德清地方財政收入,這在德清一年三十多億元的財政收入中微不足道。
「對這些『定時炸彈式』的產業,即使貢獻再大,德清縣也必須一勞永逸地徹底關停。」陳佐平說。
德清並不是惟一一個全部關停的縣市。浙江省環保廳相關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紹興諸暨市和寧波餘姚市也全部關停了轄區內51家和19家鉛酸蓄電池企業。
那些活下來的企業,則要求經過縣一級自查、地市一級審查等程序。其依據則是一份通知——《浙江省環境保護廳關於印發浙江省鉛蓄電池行業汙染綜合整治驗收規程和浙江省鉛蓄電池行業汙染綜合整治驗收標準的通知》。通知的目標是「關停一批、提升一批、搬遷一批、轉產一批」。
「浙江省以後將不再允許極板生產,而只允許組裝。」姚令春判斷。極板正是鉛酸蓄電池最主要的組成原件。
姚令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項經環保部作為經驗向全國轉發的通知,其主要內容之一,便是提出了企業最終保留與否的重要參考指標——300萬隻極板的年產能。
「300萬隻極板的產能是一個高門檻,將大多數企業攔在了門外。」姚令春說。這一門檻讓企業規模較大的浙江湖州市也難承受。湖州全市75家鉛酸蓄電池企業中,擬關閉的企業就有44家,超過一半。而原地整治提升的只有18家,搬遷入園13家。
「500米」老問題
「這是一次超預期的整頓。未來鉛酸蓄電池的行業整合將大大加快。」王金良判斷道,鉛酸蓄電池產業環保投入頗巨,其治汙裝備和運行成本,均非一般小企業所能承受。一般來說,大企業的環保投入就要佔成本的15%到20%,小企業的比重則更高。在此情況下,「只有規模化企業才能承擔得起巨額的環保投入」。
樂觀同樣瀰漫資本市場。2011年8月2日,環保部的整頓公告甫一發出,中國A股市場的鉛酸蓄電池概念股即全線逆勢飄紅。「只要政府的整治態度堅決,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就有望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券商們分析說。
但仍在苦苦掙扎中的上市企業們卻很難笑得出來。對於這些急待開工的企業來說,緊箍咒可能不止產能一項。
「500米的防護距離規定依然是困擾企業最大的問題。」姚令春承認。以居中國助動車電池亞軍之位的超威電源為例,其位於長興的老廠區周圍500米內,有著一百多戶人家,搬遷幾無可能。該公司年產4萬隻電瓶,但由於未能解決防護距離,迄今仍處於停產狀態。
超威能源行政部部長陳中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為了解決此難題,公司不得不收購了兩家位於長興工業園區內、符合防護距離要求的小企業,將前端工藝遷徙到園區內,通過他們完成前期的極板組裝。而老廠房內,則只保留了後期充電流程。
南都電源同樣未能倖免。其位於臨安的子公司杭州南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順利解決了防護距離內6家住戶的搬遷問題,開始恢復試生產,但另一下屬子公司杭州南都電池有限公司,依然受困於此難題,遲遲未能解決。
浙江鉛酸蓄電池協會會長單位天能集團同樣不例外。其在長興的企業因所涉搬遷家庭不多,而被允許恢復試生產。但天能集團總裁辦主任吳飛承認,連日來,公司高管東奔西走,依然為江蘇等地分公司的防護距離而發愁,「一些公司的宿舍還在公司內,必須要徹底搬離」。
或許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此難題,浙江省專門在長興規劃了兩個集中的園區——吳山和郎山基地,這兩個鉛酸蓄電池產業園區,被作為浙江的惟一例外而允許存在。
「政府正鼓勵小企業重新組合,七八家企業併為一家再進入園區,早日恢復生產。」姚令春說,但即使如此,「目前大公司的產能只能說恢復到15%到20%左右」。
產能空缺,遊擊隊或將重來?
產能的稀缺已對下遊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價格已經調整了好幾次。」浙江省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建龍承認。
「鉛酸蓄電池產品的價格體系完全是市場化運作,目前確實因為環保整治的因素,導致市場供給缺口很大。」天能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說,從2011年年初開始,天能的產品就一直供不應求,5月份之後,這種狀態還有所加劇。
多位業內人士判斷,鉛酸蓄電池廠商庫存一般以一個月為限。而多數企業從5月底便遭遇停產整頓,鉛酸蓄電池的供應因此在最近進入緊張期。
「現在尚是淡季,進入到9、10月的旺季,一隻極板漲三四十元很正常。」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副秘書長徐紅分析說,更糟糕的是,由於電動自行車的鉛酸蓄電池只有中國生產,在斷貨後根本無法通過進口來調節供應。
此外,由於整治後浙江的企業不允許再從事極板生產,組裝所需極板只能到安徽等其它省份買,其價格因此一漲再漲。一噸極板的加工費價格漲到7500元,增加了50%。
而出於對鉛有毒害的認識,蓄電池企業招工也越來越難,「最普通的工種也要2500元,一般都在3000元到4000元之間」。顯然,環保投入和運行成本將轉嫁到終端市場。
低價鉛酸蓄電池的時代或許將一去不復返。
「我們認為,隨著部分企業環保整治的逐漸完成,開始復工生產,市場上產品的供給會有所改善。」天能集團評估說,「但市場供給缺口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存在,有可能一年,兩年都會有,這是因為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行業自身的快速增長所引起的。」
無法填補這些缺口恐怕將成為難題。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由於地方監管尺度不同,一些地方的違規生產小作坊已有死灰復燃之勢。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鉛酸蓄電池分會副秘書長徐紅透露,在河北保定,超過四十家非法生產的企業正在加班加點地生產。這些遊擊隊式的企業,無牌無照,更別提環保。
這樣的情況並非保定一例,在廣東東莞,8月初即有7家原本仍在關停整頓階段的企業偷偷開工遭到查處。而二十多家無牌無證偷偷摸摸生產的鉛蓄電池企業,則根本無法為環保部門所監測。
而更多小企業選擇了觀望與等待。「現在蓄電池不給做了,(做不做)以後再說,先過過風頭。」廣西河池鑫峰蓄電池有限責任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