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致發光-發射從紅外到紫外的通用器件

2021-03-01 WEST可穿戴電子

由於材料加工的挑戰和能帶對準問題,可用於電致發光器件的發光材料的範圍受到限制。這阻礙了在極端波長下電致發光器件的發展,並阻礙了將電致發光光譜學用作分析技術。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li Javey課題組報導了使用碳納米管陣列作為源觸點的兩端子器件可以激發各種材料的電致發光,而與它們的化學組成無關。通過施加交流電產生柵極電壓產生能帶瞬態彎曲,用於實現跨不同能帶對準的電荷注入。結果表面該器件可以產生長波紅外(0.13 eV)到紫外(3.3 eV)波長的電致發光,具體取決於滴注在納米管陣列頂部的發射材料,並且起始電壓接近發光材料的光帶寬 。最後作者展示了該器件可用於通過電致發光光譜探測液滴中的化學反應,並可用作檢測有機蒸氣的電致發光傳感器。


圖1:電晶體型器件結構和電致發光圖像。

圖2:從長波紅外到紫外波長的電致發光具有不同類型的材料。

圖3:器件帶寬彎曲仿真。

圖4:基於不同發光材料器件的表徵。

圖5:器件的優化:碳納米管密度和柵電介質。

圖6:化學反應的光譜和傳感。

作者通過簡單的器件設計構造出一個從紫外到紅外發光的通用方法。 通過電晶體柵極電壓的作用,可以改變瞬態克服載流子注入障礙並消除對發射極特定要求的彎曲電荷注入層。希望今後作者可以進一步提升發光亮度。


【參考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0-0459-z

【相關閱讀】

新型器件-高解析度垂直堆疊的全色有機發光二極體

生物電子-器件-植入式的微型光測系統

.

該平臺免費提供相關領域的論文宣傳和招生招聘,有興趣請關注訂閱號給小編留言或者郵件聯繫 E-mail:wonger.west@gmail.com


相關焦點

  • 從紅外線到紫外線波長的寬波長範圍電致發光傳感器
    從紅外線到紫外線波長的寬波長範圍電致發光傳感器研究人員開發的器件的結構和電致發光電致發光的電致發光(EL)對於許多設計為發光的電子設備的操作至關重要。從理論上講,EL可以在具有各種結構且由不同材料製成的設備中實現。但是,要實現電致發光,這些設備需要具有許多核心特徵,以使其能夠支撐特定的發光材料。迄今為止,這些核心特徵限制了可用於構建電致發光器件的材料範圍。最終,這阻止了能夠發射寬波長光的設備的開發。
  • 濱松c9920系列電致發光系統助力最高外量子效率發光器件的誕生
    光學測試方面表明適當的提純次數未破壞該量子點發光性能,而電學性能測試證明經多次混合溶劑提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器件的電荷注入能力。CsPbBr3量子點純化過程示意圖及前三次提純配體變化分析提純過程中CsPbBr3量子點墨水穩定性,發光性能,旋塗的薄膜及相關微結構演變分析提純過程對CsPbBr3量子點螢光性能和器件電荷注入影響分析器件空穴傳輸層變化和量子點混合溶劑處理對發光器件性能影響實驗最後,通過電致發光系統對器件進行光電測試
  • ...黃維院士團隊《ACS Nano》:用刮下來的魚鱗做柔性電致發光器件!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各種電致發光器件,特別是柔性的電致發光器件被廣泛應用於平板顯示、大型裝飾、標誌顯示照明、光學信號等領域。交流電流型電致發光器件(ACEL),與直流發光器件相比,具有功耗低、發光均勻、製作方便等優點。並且其能量轉換效率非常高,產生的熱量也少得多,使得其有望集成到可穿戴電子設備(如電子皮膚)中。
  • 首個三相交流電驅動電致發光器件問世—新聞—科學網
    其中,電致發光器件在柔性電子研究中起步最早,且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然而,目前的電致發光器件大多功能單一,而且封閉的器件結構導致很難集成傳感功能以滿足泛物聯網時代對發光器件智能性的新要求。此外,電致發光器件大多採用直流電或單相交流電驅動,這導致電致發光器件無法直接接入到三相電網中,需要複雜的後端電路,造成新的消耗能源並增加運行成本,這一研究空白亟待科學家來填補。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點材料已實現了「綠色合成路線」,性能逐漸提升,能夠進行工業化產品生產供應,目前已經開發出商業化應用的光致發光器件,該系列器件相繼應用於LED照明和顯示領域。尤其在顯示領域,cdse等量子點的線寬極窄,色彩飽和度高,對於物體的色彩還原能力較強,能達到ntsc色域的120%以上,引起了世界上多數電視廠商和手機屏幕供應商的追捧。
  • 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研究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先進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近紅外有機光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馬東閣研究員等通過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王植源教授合作,近期在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陸續發表在《材料化學》(Chemistry
  • 黃維院士等構築了世界上首個由三相交流電直接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
    其中,電致發光器件在柔性電子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目前,電致發光器件大多採用直流或單相交流驅動,還沒有三相交流電直接驅動的電致發光器件相關的報導。這就導致電致發光器件無法直接接入到三相電網中,需要複雜的後端電路消耗能源且增加成本。因此,這一研究空白亟待填補。
  • 物理所憶阻器的可調電致發光取得進展
    由於其在非易失性存儲、人工神經網絡、混沌電路、邏輯運算及信號處理等領域的應用潛力,成為2008年後電子學器件領域內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通常指半導體材料中電流或電場誘導的電子空穴對複合發光現象,在作為光源和顯示等應用領域具有較長的歷史。通常,憶阻器和電致發光器件具有截然不同的結構和原理,在同一器件中同時實現存儲和電致發光功能功能十分罕見。
  • 變色電致發光器件的新型交通燈設計
    關鍵詞:變色;電致發光器件;LED;交通燈;單片機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1567.htm引言 電致發光是一種使電能直接轉變為光能的過程。與傳統的陰極射線管(CRT)、等離子體顯示(PDP)、液晶顯示(LCD)相比,電致發光顯示具有響應速度快、顯示精度高、視角大(接近180°)等優點。
  • 白皮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本綜述針對量子點應用於高色彩質量的照明和顯示技術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應用進行系統的闡述。量子點的發展從最初的照明到如今的光致發光高色域顯示背光源,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下一階段可以想像出量子點的成本的逐漸降低、大規模的合成,以及QD Vision、三星、 LG 等廠商在量子點電致發光上所付出的努力,會進一步促進量子點的大面積的電致發光器件的商業化。
  • 量子點電致發光處於研究階段 未來五年市場升溫
    利用量子點材料的光致發光特性製造的背光源可將現有白光LED作為背光源,顯示器件色域覆蓋率從72%提高到110%,大幅度提升顯示器件的色彩表現力。量子點材料非常昂貴,雖然量子點材料的光致發光應用已經商業化,但只是定位於高端市場。對於大面積應用還需看量子點材料的降價幅度和速度。
  • 具有圓偏振發光的對映體鈣鈦礦型鐵電材料
    清晰地觀察到VCD信號在1433、1369、1321、1305、1075、945和868 cm−1處的幾對較強的峰,與相應的IR振動吸收峰相對應。S和R晶體的VCD譜幾乎呈鏡像,說明了晶體的對映體特徵。結合計算的紅外光譜和VCD光譜,強的VCD信號來自C*−F鍵振動和耦合的五元環振動。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H/F取代後出現了新的接觸,這表明3-氟吡咯烷與周圍分子的相互作用增強。
  • 蘇州大學廖良生教授團隊《Angew》:以蒽為核的有機材料助力實現峰值超過800 nm的高效高輻射率近紅外電致發光
    近紅外(NIR)發光的元器件具備人眼不可見的特性,這使其在光通訊、夜視儀、生物醫療、生物識別等領域具備潛在的應用前景。因此,有機近紅外發光材料及其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器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新加坡國立大學合成新型近紅外發光量子點,光致發光量子效率可達25...
    四元混合巨殼型量子點合成過程圖示合成過程中,研究人員會定時從反應容器中取出小部分溶液測量其紫外可見吸光度和光致發光特性來跟蹤反應進程在新的螢光光譜技術中,FluoroLog-3 系列螢光光譜儀配置CCD檢測器新技術,實現快速動態螢光光譜檢測,實現實時反應發光測試,分子相互作用的動態檢測。
  • 黃春輝課題組在稀土配合物電致發光研究中再次取得進展
    為此,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黃春輝課題組開發出一類具有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的、以稀土鈰(III)配合物為代表的d-f躍遷發光稀土配合物電致發光材料(「基於d-f躍遷的電致發光材料及器件」,專利號:201910407555.0;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0, 9, 157;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
  • 武漢大學在橙紅光TADF發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導讀】: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以其獨特性能獲得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繼傳統螢光材料和重金屬配合物磷光材料之後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第三代發光材料。在過去幾年中,TADF材料的電致發光性能獲得了長足進步。 武漢大學新研究:橙紅光OLED效率達到29.2%。
  • 深圳研究生院在新型平面型OLED電致發光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電致發光現象自發現以來,就被人們廣泛研究,包括OLED器件。自從1987年OLED器件被鄧青雲博士報導以來,所有研究工作均是基於三明治夾心結構來製備的,即在上下兩層電極間夾著發光層和其它功能層,其中一個電極必須為透明電極。傳統的器件結構一方面限制了電極材料的選擇範圍,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器件的製備方法與工藝。
  • 《太陽電池組件電致發光缺陷檢測儀通用技術條件》獲國家標準立項
    世紀新能源網消息:日前,由福建計量院申報的《太陽電池組件電致發光缺陷檢測儀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制定獲得全國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0)立項,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已於2014年12月下達立項計劃,計劃編號20141856-T-339。
  • 福建農林大學電致發光器件測試系統、螢光光譜儀採購中標公告
    福建省智信招標有限公司受福建農林大學的委託,就福建農林大學電致發光器件測試系統、螢光光譜儀採購項目(項目編號:ZFCG-2016-283)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ZFCG-2016-283   項目名稱:福建農林大學電致發光器件測試系統、螢光光譜儀採購
  • 復旦大學彭慧勝/孫雪梅團隊《AFM》:介電設計助力實時調控器件發光
    柔性電致發光器件在仿生電子器件、智能可穿戴設備以及人機互動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但是,實時調控電致發光器件的顏色目前尚未報導。作者利用了旋塗方法製備了如圖1所示的電致發光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