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輝課題組在稀土配合物電致發光研究中再次取得進展

2020-11-22 北大新聞網

2020/11/05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新型顯示和照明技術之一。以綠光Tb(III)配合物和紅光Eu(III)配合物為代表的f-f躍遷發光稀土配合物因為具有光色純度高(半峰寬通常小於10 nm)、理論最大激子利用率高達100%等優點而被廣泛研究。然而,儘管國內外許多課題組分別從材料合成和器件物理的角度不同程度地提高了f-f躍遷發光稀土配合物OLEDs的最高效率和最大亮度,但其綜合性能離實際應用還有較大距離,尤其是與發展非常迅速的磷光、熱致延遲螢光、有機自由基發光OLEDs相比差距明顯。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宇稱禁阻的f-f躍遷激發態壽命長(微秒甚至毫秒量級),容易導致激發態飽和,從而限制了器件性能的提升。為此,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黃春輝課題組開發出一類具有高效率和高穩定性的、以稀土鈰(III)配合物為代表的d-f躍遷發光稀土配合物電致發光材料(「基於d-f躍遷的電致發光材料及器件」,專利號:201910407555.0;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0, 9, 157;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 DOI: 10.1093/nsr/nwaa193)。

除鈰(III)配合物外,具有d-f躍遷發光性質的稀土銪(II)配合物應用於OLEDs時理論上同樣具有顯著優點:i)激發態壽命短:d-f躍遷選律允許,壽命在納秒量級,能顯著減少激發態猝滅,從而達到更高的器件亮度和更低的效率滾降;ii)高激子利用率:Eu2+離子在4f65d1到4f7的躍遷屬於開殼層電子躍遷,可以利用100%的激子能量;iii)發光顏色可調:5d軌道能量受配體場影響,改變配位環境可輕易調節發射波長;iv)低成本:銪的地殼豐度為10-6 wt%,遠高於目前OLED商用發光材料所含的貴金屬銥。然而,銪(II)配合物大都空氣穩定性差、發光弱,文獻中對它們電致發光性質的報導僅有一例。

近期,黃春輝課題組的劉志偉副教授等設計合成了兩個Eu(II)配合物Eu-1和Eu-2,其中Eu-1的固體粉末在空氣中放置2200小時後仍保持高達91%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而Eu-2應用於OLEDs時被證明具有接近100%的激子利用率,表明Eu(II)配合物既可以實現高空氣穩定性,也可以實現高性能電致發光(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0, 59, 19011)。

 四種大環Eu(II)配合物EuX2-Nn(X = Br, I; n = 4, 8)的晶體結構和配位多面體結構

基於Eu(II)配合物的OLED器件結構示意圖和性能曲線

為了在Eu(II)配合物中同時實現高空氣穩定性和高電致發光效率,劉志偉等利用大環配體的空間效應和配位相互作用,合成了四種大環Eu(II)配合物EuX2-Nn(X= Br, I; n = 4, 8)。其中,EuX2-Nn配合物發射最大波長位於~510 nm的綠光,而EuX2-Nn配合物發射最大波長位於~610 nm的橙紅光,這可以解釋為EuX2-Nn配合物中具有較短的Eu-N鍵長,即較強的配位場使得5d軌道分裂能增加,導致5d-4f躍遷能量降低,發射光譜紅移。值得注意的是,EuX2-N8配合物表現出接近100%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和良好的空氣穩定性,有潛力製備高效率OLEDs。經過器件結構優化,包括選擇合適的主體材料、空穴傳輸材料和電子傳輸材料,優化各功能層的厚度和發光層摻雜濃度等,基於EuBr2-N8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為15.5%,最大亮度為10200 cd·m-2,基於EuI2-N8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達到17.7%,最大亮度可達25470 cd·m-2,可與具有主流發光材料(如磷光銥配合物、熱致延遲螢光材料等)的OLED器件性能媲美。這一工作加深了對Eu(II)配合物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性質的理解,並證明了Eu(II)配合物是一類非常有潛力的高性能OLED發光材料。

上述工作以「Highly efficient and air-stable Eu(II)-containing azacryptates ready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本科畢業生李家毅、博士研究生王李玎和博士後趙子豐,通訊作者為劉志偉。上述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和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校級公共平臺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利用稀土鈰(III)配合物在藍光OLED研究取得突破
    因此,目前產業中使用的藍色發光材料仍是激子利用率較低但激發態壽命較短(納秒)的螢光材料。傳統的f-f躍遷稀土配合物兼具100%激子利用率和可實現高色純度紅光、綠光的優點,是一類比磷光材料更早應用於OLED研究的發光材料。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器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
  • 近紅外有機發光材料研究進展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先進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近紅外有機光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馬東閣研究員等通過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王植源教授合作,近期在近紅外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結果陸續發表在《材料化學》(Chemistry
  •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重金屬配合物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研究進展由於金屬和配體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使過渡金屬配合物存在具有三線態特徵的金屬-配體電荷轉移(3MLCT)激發態。即金屬配合物中的重金屬原子的自旋偶合,使單線態和三線態混雜,三線態激子的對稱性被破壞,衰減變快,發出效率較高的電磷光。
  • 光電子薄膜之電致發光薄膜:無機電致發光薄膜
    1、交流高壓發光,10V/cm(隧近效應);2、三步驟:電子的注入與產生、高場電子加速與熱電子的生成、熱電子激發電致發光中心而發光;3、發光薄膜:ZnS:Mn為基質材料;4、發冷光;5、結構:ITO/絕緣層/ZnS:Mn/絕緣層/Al電極
  • 新材料研究熱點:稀土高分子材料
    稀土高分子泛指稀土金屬摻雜或鍵合於高分子中的聚合物。這類稀土高分子材料,一方面是利用稀土元素因其電子結構的特殊性而具有諸多其他元素不具備的光、電、磁等特性;另一方面是利用合成有機高分子所具有的原料豐富、合成方便、成型加工容易、抗衝擊能力強、重量輕和成本低等優點,巧妙地將兩者特性結合起來而開拓出來的在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應用的一類新材料。
  • 院士訪談|黃春輝:如何推動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更好地結合
    主要研究領域是稀土配位化學和分子基功能膜材料。前者內容涉及到稀土元素的萃取分離、稀土配合物的分子設計、合成、結構及性質研究,特別是稀土配合物的光致發光及電致發光性質的研究。在分子基功能材料的研究中,將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分子設計的原理引入到光電轉化材料的設計中,發現了兩者在構效關係上的相關性,開發了一類新的光電轉化材料。著有《稀土配位化學》、《光電功能超薄膜》和《有機電致發材料與器件導論》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是一本以發光學、凝聚態物質中的激發態過程為專業方向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涵蓋半導體發光、有機發光、稀土發光、納米發光、生物發光、雷射等諸多領域。相應的,基於鎖匙原則的經典冠醚、穴醚等單核稀土大環化合物被相繼報導,並進一步促進了具有更好框架柔性的杯芳烴、席夫鹼大環、1,4,7,10-四氮環十二烷及其衍生物等的稀土配位化學研究。隨著設計性和可修飾性更強的多頭配體的設計合成,具有良好穩定性、水溶性及發光性能的單中心稀土配合物在生物分析領域的應用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 研製成功首款基於稀土摻雜氧化物 TFT 技術的全彩色量子點電致發光...
    2016 年 12 月,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彭俊彪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廣州新視界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開發了發光量子點墨水研製方法和電致發光顯示屏結構設計,解決了溶液加工型多層電致發光器件結構設計
  •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獲進展
    二極體 日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支持下,浙江大學化學系彭笑剛課題組與材料系金一政課題組合作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上。該文報導了一種以量子點為電致發光材料的新型LED器件。其性能遠遠超過了目前相關文獻報導的其他量子點LED,並且該新型器件可以通過簡單的溶液加工路線製備而得。 LED作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的核心器件已被業界認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的LED器件則是目前市場上的流行產品。
  • 北京大學黃春輝課題組取得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黃春輝課題組在提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和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同時,器件具備非常優異的穩定性,放置在手套箱中4800 h後可保持初始效率的91%,在一個太陽光持續照射330 h下可保持初始效率的82%。
  • 中國科研人員又一力作,稀土之光: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新機遇
    因此,目前產業中使用的藍色發光材料仍是激子利用率較低但激發態壽命較短(納秒)的螢光材料。傳統的f-f躍遷稀土配合物兼具100%激子利用率和可實現高色純度紅光、綠光的有點,是一類比磷光材料更早應用於OLED研究的發光材料。
  • 武漢大學在橙紅光TADF發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導讀】: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材料以其獨特性能獲得廣泛關注,被認為是繼傳統螢光材料和重金屬配合物磷光材料之後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第三代發光材料。在過去幾年中,TADF材料的電致發光性能獲得了長足進步。 武漢大學新研究:橙紅光OLED效率達到29.2%。
  • 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稀土發光材料是由稀土4f電子在不同能級間躍出而產生的發光材料,因激發方式的不同,發光可區分為光致發光、陰極射線發光、電致發光、放射性發光、X射線發光、摩擦發光、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等。其因吸收能力強,轉換效率高,在可見光區發射能力強等優點,而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 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稀土發光材料是由稀土4f電子在不同能級間躍出而產生的發光材料,因激發方式的不同,發光可區分為光致發光、陰極射線發光、電致發光、放射性發光、X射線發光、摩擦發光、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等。那稀土發光材料有哪些應用?
  • 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下簡稱「電子系」)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先後在信息材料和光學領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Communications
  • 物理所憶阻器的可調電致發光取得進展
    由於其在非易失性存儲、人工神經網絡、混沌電路、邏輯運算及信號處理等領域的應用潛力,成為2008年後電子學器件領域內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通常指半導體材料中電流或電場誘導的電子空穴對複合發光現象,在作為光源和顯示等應用領域具有較長的歷史。通常,憶阻器和電致發光器件具有截然不同的結構和原理,在同一器件中同時實現存儲和電致發光功能功能十分罕見。
  •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打開APP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京東方 發表於 2020-11-11 14:56:08 近日,BOE(京東方)推出全球首款55英寸4K主動矩陣量子點發光二極體(AMQLED)顯示屏,這是繼今年年初發布高解析度QLED技術後,BOE(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 首個三相交流電驅動電致發光器件問世—新聞—科學網
    黃維院士(左)孟鴻教授(中)和紀君朋在實驗室交流項目進展 近年來,柔性電子掀起了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研究熱潮,成為科學技術前沿熱點。其中,電致發光器件在柔性電子研究中起步最早,且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