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變牽掛——記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在華南農業大學,有這樣一位離休老校長。他使命在肩,初心不忘,即使病臥在床,也不忘過組織生活;他生命不息,科研不止,一生致力於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他奮鬥終身、無怨無悔,把880多萬元積蓄捐給教育事業……

  他,就是被稱為「布衣院士」的「時代楷模」——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見上圖,資料照片)。

  「我的牽掛是不變的,我的信仰是堅定的」

  「我全程看了黨的十九大開幕直播,聽完總書記的報告,熱血沸騰,備受鼓舞……」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的第三天,在病房黨員學習會上,盧永根笑得皺紋都綻放開來。

  兒時的照片上,盧永根身著雙肩帶、白襯衣。1930年,他出生於香港的一個中產家庭,家裡既有汽車也有電話,條件很優渥。11歲那年,日寇佔領了香港,他親歷了國土的淪喪、目睹了國民黨的腐敗。最終,中國共產黨讓盧永根在迷茫中找到了人生方向。

  「作為一個熱血青年,我決心放棄安逸生活,不惜中途輟學,不怕坐牢、殺頭,做一名革命者。」17歲那年,他瞞著家人,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青年同志會」。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9日,從此取代了他的生日,成為他每年最重要的日子。

  新中國成立前夕,盧永根受黨組織派遣離開香港,去廣州領導地下學聯,迎接廣州解放。大學畢業後,盧永根留校任教,成為「中國稻作科學之父」丁穎教授的助手。這對師生,還有段佳話。「像您這樣先進的老科學家,應該儘早成為共產黨的一員。」盧永根多次對丁老師說。學術上,丁穎是領路人;政治上,盧永根熱情引導著老師——丁穎在68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

  擔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後,盧永根這樣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黨員,再校長,後教授。

  歲月無法磨滅他的初心。「雖然我現在疾病纏身,無法自由地行走,但是,我的意識是清醒的,我的牽掛是不變的,我的信仰是堅定的!」身患癌症的盧永根和老伴一起,向黨組織鄭重申請:「我倆大半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黨。哪怕臥病在床,也不能沒有組織生活。」對此,校黨委決定,由農學院黨委書記等幾名黨員參與,每月在病房開一次黨員學習會。

  「我準備把晚年繼續獻給這個事業」

  科教報國是盧永根一生的志向。

  「這片野生稻太好了,我們沒白爬上來!」2001年10月的一天,廣東佛岡的一個山頂上,盧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樹,開心得像個孩子。路不好走,學生就攙著他,一步一挪,氣喘籲籲。那一年,他71歲。

  「直到生病住院之前,老師都沒有脫離科研一線。」學生劉向東含著眼淚說。年逾古稀,盧永根仍然帶著學生們奔波在廣東高州、佛岡、遂溪、博羅、惠來等地,苦苦找尋攜帶重要基因、可以改良水稻品種的野生稻……

  76歲那年,盧永根在《真正的科學家 真正的愛國者》一文中寫道:「我願意以『活到老、學到老、革命到老』作為人生的取向。我的青春年華已經獻給黨的科教事業,我準備把晚年繼續獻給這個事業。」

  近些年,盧永根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在華南地區累計推廣面積1000多萬畝,新增產值15億多元。

  「當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終身奮鬥的事業」

  「當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終身奮鬥的事業。」儘管從校長的職位上退下來了,但對盧永根而言,教書育人的責任卻有增無減。每年華農的新生入學和老生畢業,他都會主動給學生們演講,直到實在講不動了——身患癌症住進醫院……

  2017年3月14日下午,盧永根被人攙扶著,吃力地邁上銀行臺階。顫顫巍巍地,他打開一個黑色舊挎包,掏出一個摺疊過的牛皮紙信封。又打開信封,慢慢掏出裡面的10多張存摺。他在一張又一張憑證上簽字,一次又一次地輸入密碼。不久後,盧永根又在另一家銀行,捐出了其他剩餘積蓄。

  整整880.9446萬元!老兩口沒有留給唯一的女兒,而是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因為「支援國家搞現代化,不把教育搞起來,是不可能的」。盧永根說。

  這些壯舉,人們說「捐」,可盧永根總說是「還」——「黨培養了我,這是做最後的貢獻」。徐雪賓也說:「我們兩個年輕時就受到黨的教育,國家給了我們許多,我們用不完了,當然還回去。」

  走進老人的家,仿佛回到上世紀。鐵架子床鏽跡斑斑,掛蚊帳用的是竹竿;檯燈是幾十年前的款式,收音機壞了修了再修……

  這不是盧永根第一次捐贈。早在幾年前,他就回到老家廣州,把祖上留下的兩間價值100多萬元的商鋪,捐贈給羅洞小學。他鼓勵小學生們努力讀書,「國家強大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才更有地位!」

  兩位老人還有個約定:辦理遺體捐獻手續,作為共產黨員最後的貢獻。

  今年8月,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趕來送他的華南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大勝,意想不到地收到一個沉甸甸的信封,整整1萬元。「這是老盧最後的『特殊黨費』!」徐雪賓含淚說道。(記者 張爍)

相關焦點

  • ...追記水稻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
    這是兩位老人畢生的積蓄,盧院士有一個女兒,但他選擇把錢毫無保留地全部捐給學校……」這個有關水稻遺傳學家、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的小故事,是華南農業大學青年教師黨林夕於今年7月1日在廣東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所講,聽者無不動容。40多天後的8月12日凌晨,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牽掛他的人。
  •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逝世 享年...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逝世 享年90歲 2019-08-12 19:19:55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苑 | 字號:A+ | A-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於8月12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逝世,享年90歲。
  • 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逝世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於8月12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逝世,享年90歲。盧永根, 1930年12月生,廣東花都人。1953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歷任華南農學院助教、講師,華南農學院農學系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8月12日歷史上的今天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盧永根逝世
    2019年8月12日(農曆2019年7月12日),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盧永根逝世。2019年8月12日凌晨4時41分,中國又一位「巨星」隕落,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 學習「時代楷模」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 盧永根先進事跡學習感想
    他有著怎樣的事跡  一起了解  ↓↓↓  「時代楷模」   盧永根  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國著名水稻遺傳學家  盧永根同志是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水稻遺傳學家。
  • 「布衣院士」盧永根病逝
    8月12日凌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盧永根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盧永根, 1930年12月生,廣東花都人。1953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歷任華南農學院助教、講師,華南農學院農學系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
  • 中宣部追授盧永根「時代楷模」稱號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是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2019年8月,因病在廣州逝世。他信念堅定、忠誠如山,入黨70年來,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和國家忠誠不渝、矢志奮鬥,與共和國同成長、共奮進,是一名永葆初心的優秀共產黨員。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盧永根:七十載黨齡的院士情懷永不褪色的堅定...
    ▲7名報告團成員接受獻花盧永根簡介盧永根,男,1930年12月生,中共黨員,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出生在香港,1949年從香港來到嶺南大學農學院,從此紮根廣州。他有著70年黨齡,一生節儉樸素,被譽為「布衣院士」。家中至今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沙發、舊電視、舊鐵架床。他將畢生積蓄880.9萬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教師。
  • 黃大年、盧永根、盧麗安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黃大年、盧永根、盧麗安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2018-03-02 來源:教育部   近日,吉林大學已故教授黃大年、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復旦大學教授盧麗安入選「
  • 傳遞大愛 盧永根的事跡在廣東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
    傳遞大愛 盧永根的事跡在廣東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方瑋、龔慧楓  2019-11-18 日前,中宣部追授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
  • 「時代楷模」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跡
    央廣網首頁 新聞中心首頁 摘 要 盧永根,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 「時代楷模」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跡 盧永根,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
  • 【科學網】盧永根的選擇與傳承
    對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下稱華農)教授盧永根來說,生逢大時代,歷經數十載風雨滄桑,其面臨的選擇之多,更是常人難以想像。  1952年11月,全國院系調整,嶺南大學農學院和中山大學農學院合併為華南農學院,盧永根也隨之成為華南農學院大四的學生。  在華南農學院,盧永根認識了原中山大學農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丁穎。丁穎講授的中國栽培稻種的起源演變和中國稻作區域劃分的課程,深深吸引了盧永根,從此,他走上了稻作研究之路,選擇成為一名科研人員。
  • 「布衣院士」盧永根的大愛人生
    2017年,87歲的盧永根走進銀行,緩緩地從包裡取出十多個存摺,將880多萬元積蓄全部捐贈給華南農大,用以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和忠誠於教學科研事業的老師。▲盧永根夫婦都是大學教授他本人是華南農業大學前校長、中科院院士,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這位業界泰鬥家裡的擺設竟然如此簡陋
  • 布衣院士盧永根:一件毛衣穿幾十年,卻捐獻880萬,死後捐遺體!
    距離布衣院士盧永根離開我們已經快到一周年了,2019年8月12日,盧永根院士告別了他最愛的水稻科研事業,帶著對教育事業的不舍,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深愛的土地,按照他的遺囑沒有追悼會,甚至沒有墓碑。每當他的學生和親人想起他,就會來到校園裡一座多年前樹立的雕像前,默默地注視著雕像,潸然淚下。
  • 「時代楷模」盧永根院士事跡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時代楷模」稱號。新華社11月13日播發通訊《盧永根院士:赤誠抒寫「我和我的祖國」》,深入報導盧永根院士的感人事跡,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 華南農業大學跟嫦五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專家:無價之寶
    大洋網訊 12月17日,歷經22天21時29分的飛行後,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隨嫦娥五號返回器順利著陸,這標誌著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12月28日,華南農業大學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見到了這批經過太空之旅才回到廣州不久的水稻種子,它們中有的已經發芽!
  • 華南農業大學「僑胞之家」揭牌
    (廣東省僑聯網站)中國僑網1月8日電 據廣東省僑聯網站消息,日前,華南農業大學「僑胞之家」正式揭牌。廣東省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謝惠蓉,華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少雄,華南農業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廣東省僑聯兼職副主席鍾仰進等領導和華南農業大學僑界代表40多人共同見證了廣東省高校首個「僑胞之家」的誕生。華南農業大學僑聯主席、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陳樂天主持揭牌儀式。謝惠蓉對華南農業大學「僑胞之家」揭牌表示熱烈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