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東港現古生物三眼恐龍蝦(圖)

2020-11-27 東北新聞網

  最早出現在距今2億年前

  比恐龍生活年代還早

  卵可存活25年以上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劉洋)近日,東港市北井子鎮林家屯村劉屯組鄒先生在自家的水田裡發現一種奇怪的生物:長得像蝌蚪,但腹部卻長滿了小腿,還有三隻眼睛。

  回家上網一查竟是2億年前遠古生物三眼恐龍蝦,比恐龍還早。

  「怪蝌蚪」實為三眼恐龍蝦

  昨日,記者跟隨70多歲的鄒先生來到他家的水田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怪蝌蚪」在水中遊來遊去,並且十分的靈活。整個水田池子大約為10畝。

  鄒先生表示:「怪蝌蚪在這池子中很密集,大約每平方米內就有5隻左右。」鄒先生隨手用事先準備好的網具撈起一隻,向記者展示,「你看看這大小,這外形,不仔細看跟蝌蚪沒什麼區別吧。」

  記者發現這種生物長約6釐米,背上有個硬殼,呈橢圓形,腹部細長,非常柔軟,有許多小腿兒,還有個長尾巴,成叉狀。

  據鄒先生講述,首先發現這「怪蝌蚪」的是他的兒子,6月5日那天,他兒子給水田放水,當時發現他家的水田裡突然多了很多「蝌蚪」,出於好奇抓了一個發現不是蝌蚪。鄒先生的兒子隨手抓了兩隻回家問鄒先生,目的是看看對水田有沒有害。

  鄒先生看到這「怪蝌蚪」後也犯起迷糊,鄒先生說:「我今年76歲了,從來沒見過這種東西。我還有個哥哥今年90多歲了,拿去問他他也說沒見過。」

  出於對水田的保護鄒先生託人上網查詢後得知這種生物叫三眼恐龍蝦,對水田中的秧苗沒有危害,並且是2億年前的遠古時期的物種。

  鄒先生農田已放棄施肥

  鄒先生表示,他們家有兩塊池子的水田,但是,只有其中一個池子裡有三眼恐龍蝦,而附近別人家的水田中卻沒有發現這三眼恐龍蝦,為這事鄒先生還挨家挨戶打聽過。

  「為啥只有我家水田裡有呢?」鄒大爺總也想不明白。但是得知它對秧苗無害後,鄒先生也總算放心了。為了能讓這三眼恐龍蝦獨特地挑選到鄒先生家的這塊水池生活,鄒先生表示,再也不往水田施肥。

  「能在我家水田中生活,這就說明它們喜歡我家水田的這種生活環境,要是施肥後,我怕破壞了這種環境,那麼,這些小東西就都會死掉。」據鄒先生介紹,附近的村民在得知鄒先生家的水田中出現三眼恐龍蝦後,有不少人前來撈幾條回家養著玩,但是有的人養了不到一天就死掉了,有的人給它餵點碎飼料最多也就活一周。為此鄒先生認為,三眼恐龍蝦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很高。

  三眼恐龍蝦學名鱟(hòu)蟲

  鄒大爺家水田裡的生物真是三眼恐龍蝦嗎?

  記者將拍攝的照片傳給了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教授段冶進行鑑別。他證實,這種生物為佳朋鱟蟲,別名為三眼恐龍蝦。

  據段冶介紹,佳朋鱟蟲最早出現在距今約2億年前,通常是生活在海洋裡,生活在淡水中在遼寧地區還是第一次聽說。

  此外據段冶介紹,佳朋鱟蟲的存活周期為90天左右,但是它的滯育期可至少達25年,也就是說,三眼恐龍蝦的卵25年後遇上適宜的環境仍然可以孵化。「正因如此,它才逃過了恐龍滅絕的年代吧!」段冶分析說。正是由於這原因,在池塘在乾旱時期會無水,成蟲因為缺乏水分死亡,但是它們的幼蟲卵卻進入「滯育期」。直到環境適宜後,育出下一代。

  三眼恐龍蝦主要吃水裡的腐蝕物,對人體和農田都沒有害。

  目前三眼恐龍蝦分布的地區有:日本,俄羅斯,中國東北、華北,美國西北方,非洲,澳洲等地區。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劉洋

相關焦點

  • 內蒙古赤峰現古生物三眼恐龍蝦 距今2億年
    三眼恐龍蝦(資料圖)     中新社赤峰6月22日電中新社記者22日獲悉,內蒙古赤峰市一家企業員工近日在該公司院裡發現的一種長得像蝌蚪,腹部長滿了小腿、三隻眼睛的奇怪生物,被專家證實為古生物三眼恐龍蝦,並稱距今已有2億年歷史
  • 張家口壩上驚現古生物三眼恐龍蝦!比恐龍還要久遠!
    今天張北大西灣鄉徐大寶村驚現古生物三眼恐龍蝦(學名:佳朋鱟蟲),距今約2億年前的二疊紀,比恐龍還要久遠。其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之後,至今仍有數種品系存活,並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屬於鰓足綱,鰓足亞綱,背甲目的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
  • 丹東東港冷凍海鮮批發市場下午可以買嗎
    丹東東港冷凍海鮮批發市場下午可以買嗎,公司申請了「食在土」、「食在鮮」品牌,持有獨立商標證,9年來堅持「品質多一點、服務好一點、生活美一點」的理念,公司堅定不移樹立品牌為先導,控制產品質量、價格,為喜愛土特產、海鮮的人士提供價廉物美的土特產。丹東東港冷凍海鮮批發市場下午可以買嗎, 鮮貝洗淨後用手撕成絲。
  • 三眼恐龍蝦
    形態特徵三眼恐龍蝦大背殼呈橢圓形,腹部細長,柔軟靈活。長尾巴成叉狀。體長大約有100毫米,共分成約40節,還有些葉子一樣的附屬肢體。有些肢體多達70多對。因為它有三隻眼睛,兩側黑色的複眼,還有中間一隻白色感光的眼睛。恐龍蝦是因為它經過了恐龍時期沒有絕跡,名稱因此而來。 由於三眼恐龍蝦重要的生物訊息——滯育期,帶著三眼恐龍蝦逃過了白堊紀(恐龍滅絕的年代)。
  • 丹東:東港海域發現斑海豹!(圖)
    4月29日傍晚,丹東市民孫先生和其他幾位好心市民在邊防官兵的幫助下,將一隻野生斑海豹放歸大海。  「4月29日下午兩點多鐘,我的一個朋友說東港一名漁民在捕魚時意外捕獲一隻海豹,並且有人想宰殺這隻小海豹獲利。」孫先生說,平時他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常和朋友一起救助和放生一些小動物。得知情況後,他立即和幾個朋友趕到東港,聯繫到這名漁民,從漁民手中救下這隻小海豹。
  • 成都現恐龍時代「仙女蝦」 蝦卵能抗100度沸水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李慶 實習生 徐洋)四川在線上月曾獨家報導過成都市彭州市民發現了二億五千萬年前恐龍時期生物—三眼恐龍蝦,引起央視關注。而就在3日,成都市民爆料:在成都路邊一水坑發現了一種奇特生物,經專家證實,居然也是一種有兩億多年歷史的季節性水生甲殼動物—「仙女蝦」!   意外:小孩路邊發現奇特「仰泳」生物   距6月初三眼恐龍蝦「現身」成都後,又一種被市民稱奇的生物「突然」出現,而且其現身的地點還是在成都鬧市區。「最早還是我小孩發現的,它們像魚一樣水裡遊來遊去。」
  • 以前隨處可見的三眼恐龍蝦,見證了恐龍的盛世時代
    ——三眼恐龍蝦!    三眼恐龍蝦的學名是佳朋鱟蟲,體長大約有100毫米,共分成約40節,最有特色的是它有三隻眼睛,兩側黑色的複眼,還有中間一隻白色感光的眼睛,也是見證了恐龍的盛世時代的動物,所以叫三眼恐龍蝦!
  • 農村稻田抓獲「三眼恐龍蝦」,長相非常醜陋,讓人望而生畏
    其實把「三眼恐龍蝦 」叫做怪物也不過分,三眼恐龍蝦的滯育期可至少達25年,它的卵25年後遇上適宜的環境仍然可以孵化。這隻三眼恐龍蝦的腹部是閉合的。這隻三眼恐龍蝦的腹部是開放的。三眼恐龍蝦的生命周期並不長,大約90天。她爸認為三眼恐龍蝦在生長過程中跟蛇很像,會蛻皮。水田裡漂著不少三眼恐龍蝦的蛻皮。
  • 成都一建築水坑現恐龍同時代生物「仙女蝦」(圖)
    它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兩億多年……  很近,這次就在成都市區  ■天府早報記者趙雨欣實習生楊陽趙歡攝影李國東  每隔一段時間,新聞裡總會出現幾種神秘的生物,一經鑑定,若被賦予 「恐龍同時代  「起初猜測這是『三眼恐龍蝦』,肯定不是一般的蝦子。」文峰說,「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他跟『三眼恐龍蝦』長得不同,但跟一種叫『仙女蝦』的長得相似。」  他在查閱了很多關於史前生物的資料後說:「我敢肯定它就是『仙女蝦』。」  文峰再次來到水坑邊確認,「它們成群結隊地在水裡遊,起碼上百隻。」
  • 「舌尖上」的古生物:玫瑰奇蝦
    中國是世界上古生物化石資料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不論是侏羅紀的義馬銀杏,還是寒武紀的巨大奇蝦,抑或是中生代的霸主恐龍,都已經成為了令人遐想的過去。不過中國又是一個講究吃的國度,「能好怎」是刻在骨子裡的疑問,那麼,古生物要怎麼「吃」?來看大院er隆重推出的全新系列(腦洞)節目——《舌尖上的古生物》吧。
  • 丹東海域出現海冰現象(圖)
    受連日降溫影響,丹東海域陸續出現大片海冰。由於今冬整體氣溫偏暖,丹東海域冰情較往年偏輕,冰凍並不徹底。  巡航中,記者發現今年海冰雖然範圍不小,但凍得並不「結實」,冰面坑窪不平,表面的冰碴較為鬆軟,越往深處冰面「斷層」越多,一塊塊漂浮著,連不成片。在東港海防路附近,發現大範圍沿岸冰,近岸海域浮冰範圍4海裡,一般冰厚5釐米,最大冰厚10釐米,冰情較往年偏輕。
  • 蘆山驚現2億年前「三眼恐龍蝦」,比恐龍出現還早!
    後來聽家裡老人說,這種生物叫「血簸箕蘆山很多老百姓說它像魚,像蝦,像烏龜上網一查,可不得了這「血簸箕」竟然是在2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歷史比恐龍還要久遠。「血簸箕」是民間叫法它的真實名字是「鱟(念後)蟲」,又叫三眼恐龍蝦現在已知的大約15種鱟蟲都是淡水鱟蟲中國只發現1種
  • 瀕危物種北海獅現身丹東東港海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7月13日,丹東東港的邊防派出所民警在巡查巡視時,在防波堤上發現一隻棕黃色皮毛、體長1米多、體重約300斤的「大傢伙」。它懶洋洋地趴在石頭上,旁若無人、憨態可掬。
  • 仙女蝦和三眼恐龍蝦,比恐龍還古老的兩種「奇葩生物」
    說到史前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滅絕的恐龍。然而,一些比恐龍更早出現的小動物,三眼恐龍蝦、仙女蝦等,從遠古時代存活至今。水中驚現「小怪物」是令四川省彭州市西郊鎮的村民們驚訝的是,早年,當地的稻田裡不時出現一些蝦、魚等「怪獸」。這些東西大約有7釐米長。
  • 像魚又像蝦,猜猜它是啥(圖)
    似蝦又似魚  村民們所說的這些「怪物」呈橢圓形,腹部細長,柔軟靈活,長長的尾巴成叉狀,紅色的肚皮長滿了肢體,看上去又似蝦、又似魚。「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這些『怪物』就突然出現在這片水田裡了。」村民劉李傑說,每當水田乾涸以後,這些生物就會死掉,但一旦田裡灌滿水就「復活」了。  記者6月1日把此事反饋給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他對此也表示吃驚。
  • 沽源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現2億年前古生物鱟蟲
    鱟蟲最早出現在距今約2億年前的二疊紀,比恐龍還要久遠。  據了解,鱟蟲,俗稱王八魚、水鱉子、王八蓋子、馬蹄子、西納根結蟲(蒙古語),別名三眼恐龍蝦。是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屬鰓足綱,背甲目,現在已知的大約15種鱟蟲都是淡水鱟蟲,棲息在湖泊、池塘中,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鱟蟲的大背殼呈橢圓形,腹部細長,柔軟靈活。長尾巴成叉狀。
  • 穿越至寒武紀,對戰奇蝦!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寒武紀蟲蟲秀」正式啟動
    揚子晚報網1月7日訊(記者 於丹丹) 記者從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獲悉,1月8日開始,作為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昇級項目之一的科普互動項目——寒武紀蟲蟲秀也將正式發布並啟用,科學性與趣味性並存,寓教於樂。隨後出現的澄江動物群,顯示了從簡單的海綿動物到複雜的脊索動物,幾乎所有的現生動物門都有了各自的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學家上個世紀80年代在雲南澄江帽天山寒武紀發現了時代距今大約5.18億年特異埋葬的化石群—澄江動物群,展現了寒武紀多樣化的海洋生物面貌,引起了世界極大的轟動,被世界讚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 它熬了2億年,躲過了世紀大滅絕,下雨天才出現的:三眼恐龍蝦
    2億年對人類來說過於漫長,而對有些生物而言只是生命旅行中的一個過程,如同本文的主角——三眼恐龍蝦一樣,從2億年前的三疊紀到現在還存活在地球上。從體型上來看三眼恐龍蝦的背殼和其它鱟蟲一樣呈橢圓形,腹部細長而柔軟靈活。尾巴長且分成叉狀。我個人見過的最大個體約有6、7釐米長,有些葉子一樣的附屬肢體,看起來是不是很像外星生物?除了兩側黑色的複眼,中間還有一隻白色感光的眼睛,加之它經過了恐龍時期沒有絕跡,因此被成為三眼恐龍蝦。
  • 無意臭水溝撿到的「三隻眼的傢伙」,卻是三億年前的古生物「三眼恐龍蝦」
    圖中這個小蟲便是某個小孩抓到的,仔細看的時候,竟然發現它有三個眼睛!這到底是什麼生物呢?三隻眼睛的動物,難道是怪物?!把它放在器皿裡四處打聽,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東西名字叫做三眼恐龍蝦。一看它長三隻眼睛,就知道它一定不普通啦!原來,早在三億年前,它就已經存在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都沒有滅掉它,足見生命力的頑!
  • 荊州這個地方疑似發現兩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古生物!
    荊州這個地方疑似發現兩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古生物!"仙女蝦」這種生物有兩億多年歷史,曾與恐龍共存,因體態優美而得名,是不是聽著就覺得很神奇。最近有荊州市民疑似發現了「仙女蝦」的身影!5月23日,在湖北松滋市南海鎮麻城壋村一處暫未插秧的水田裡,對動物有著三十多年研究的範先生疑似發現了與恐龍同時期的生物——仙女蝦。範先生稱,依據科學資料,仙女蝦與魚和米蝦主要的區別是它頭圓向下鉤,特別是尾巴像燕子一樣是剪刀尾。因此他初步判定水田裡發現的生物為仙女蝦。具體結果還待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