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的中華歷史文明長河裡面,出現了非常優秀燦爛的詩詞文化。我國是一個詩詞歌賦的國度,數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輝煌的詩篇,這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同時更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一片沃土。無數革命先烈、仁人志士都是在這塊沃土上逐步成長起來的。今天我們學習古詩詞,無論是對少年兒童、青年人還是中老年人都是大有好處的。
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大概是小學的時候吧,接觸到了這樣一句詩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但是記得是小學語文課本上的課外閱讀,整篇詩詞只有這一句,所以當時和大家以為的一樣,看到這裡面有「春風、梨花」二詞,不假思索的認為這句詩是描寫春天的。
知道後來高中語文課上,學習了全篇課文後,通過了語文老師的講解,原來這一句詩描寫的景象是「雪下在樹的枝頭上沉積後,看起來就是是春風吹過後梨花開了一樣」,再加上前後詩詞大意,才知道原來這是描寫冬季下雪時候的情景。
不過後來我又發現了一點,這首詩詞並不是作者在冬季的時候寫的,我們可以來看一下整篇詩詞,這首是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其實,早在詩篇的前兩句就點名了時間,胡天八月即飛雪中的「八月」。說明作者是在古代「八月份」寫的這首詩詞,我們都知道,古人用的是農曆,一般八月份是指的現在公曆的十月初左右,也就是更我們現在的季節差不多。而杜甫也曾提到過「八月秋高風怒號」,說明古代的八月份確實是指的秋季。這裡的地點是在輪臺,應該是現在的西北地區,下雪是比較正常的。
所以這首詩描寫的是秋季的雪,而不是冬季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