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海軍自己披露了與UFO不明飛行物遭遇的視頻,近期又公布了一些奇怪的專利原始報告後,這些有關反重力技術的專利似乎違反了現有物理學和航空航天推進的規則。事實上,這些專利背後的理論概念並不新鮮。事實上,美國軍方和聯邦政府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反重力推進技術。
就美國空軍早期的反重力研究而言,一個耐人尋味的第一手資料來自路易斯·威頓博士,他曾在1968年至1991年期間擔任辛辛那提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威頓進行了對引力、量子引力和廣義相對論的研究。在2013年威頓講述了他自己在「反重力的發現」方面的工作。他稱馬丁公司(洛馬公司前身)擔任航空和先進推進系統副總裁在1956年曾邀請他參加該公司的反重力研究項目。
當時威頓博士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但這位副總裁稱他有能展示反引力的鉍金屬巖石,並且反問威頓博士「你怎麼知道這是胡說八道?你怎麼知道沒有顯示出反重力的鉍同位素?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最後威頓博士接受了邀請,在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一個實驗室進行反重力研究。儘管還不清楚威頓博士的研究是什麼,但威頓在實驗室期間發表了幾篇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文章。
「紐約先驅論壇報」的老記者塔爾伯特也證實了威頓博士的研究,塔爾伯特稱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有一些人專注於揭開重力秘密的研究機構,包括幾所主要大學和私人實驗室,專門研究電磁學,高速旋轉質量,以及試圖降低飛機質量的各種方法。但就像所有關於反重力或突破性推進研究的報導一樣,塔爾伯特採訪的對象中沒有一個提出任何結論,即決定性的反重力技術曾經來自這些努力。
儘管如此,塔爾伯特指出,航天工程和物理學領域的一些最聰明的頭腦當時都致力於研究反重力,包括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愛德華·泰勒博士,他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所長J.Robert Oppenheimer博士;理論物理學家Freeman J.Dyson博士和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John A.Wheeler博士。塔爾伯特採訪中最大的收穫之一是當時許多參與該項目的人都持樂觀態度。
例如最近因其科學顧問的工作而被美國空軍授予勳章格羅弗·洛寧就在當時表示:「我堅信,人類不久就會有能力建立電磁反重力機制。」馬丁公司的才華橫溢的年輕科學家、先進設計部門的負責人喬治·S·特裡布爾也認為:「如果有足夠的訓練有素的科學人才同時開始思考並努力尋找解決方案,我們就可以在大約製造第一顆原子彈所需的時間內完成反重力研究領域的突破。」
關於賴特帕特森實驗室研究的性質,一些人認為它與實際試圖發展反重力推進器有關,被認為是「相對論的黃金時代」;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它的目標要平凡得多,認為它的建立僅僅是為了調查俄羅斯反重力研究,看看美國的對手是否取得了美國沒有做到的事情。這項反重力研究,在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曼斯菲爾德修正案的通過而結束。這項法案明文規定,限制「缺乏與特定軍事職能直接或明顯關係的研究的資金」。
但是美國軍方對萬有引力的研究並沒有隨著曼斯菲爾德修正案而結束。1972年,由空軍航空航天研究實驗室的高級航空航天工程師富蘭克林·米德擔任組長的小組為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空軍火箭推進實驗室發表了一份題為「高級推進概念項目發展」的技術報告。該文件討論了各種先進的推進概念,從傳統的火箭推進到「反重力推進」。他提到了兩種反重力方法:引力吸收和基於統一場論。該文件指出,這些方法「需要材料方面的一些重大突破」就能實現。
該文件還提到了「靜電效應」反重力技術,描述了使用發電機為埋在地下10公裡的巨型金屬球充電,這些金屬球體以對稱的方式排列。另一個球體將被放置在上方,當其他球體充電完成後,上面的球體將被射入1000公裡的太空。這個實驗聽起來很吸引人,但文件中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空軍確實讓金屬球飛上了天空,文件承認這個概念根本就不可行,處理和分析如此巨大的帶電物體遠遠超出了技術的能力範圍。
但是該報告最後指出,雖然其中許多概念仍不在美國空軍的掌握範圍之內,但材料和工程方面的進步可能會使1972年看起來像是幻想的東西在未來幾十年成為現實。例如高電流密度超導體,金屬氫,甚至室溫超導體。實際上美軍一直沒有停止研究研究在不使用推進劑的情況下對抗重力的方法,一些技術報告認為這將很快成為可能。根據美國物理研究所2006年發表的「2025年和2050年軍用航空航天飛行器的先進技術和突破物理」研究報告,下一代推進技術可能在未來30年內實現。
技術上,這些新技術都圍繞緊湊型聚變反應堆和新型高溫複合材料的開發。美方設想到2050年,飛機的動力系統將不使用油料,而是基於高頻電磁場引起質量波動的原理,即使用高電壓和高頻電磁(Em)場脈衝來誘導介電材料的電子和離子結構內的質量波動,從而引起與附近和遠處物質的良好的「重力」場耦合,從而產生單向力。此外美國空軍並不是唯一公開研究基於電磁場和慣性質量變化概念的下一代假想車輛的軍事分支,美國陸軍也在探索類似概念。
此外美國軍方並不是幾十年來進行研究的唯一部門。1996年,NASA資助了一項被稱為突破推進物理(BPP)計劃,研究重力或慣性力是否可以用電磁學來創造或修改。除了NASA,學術實驗室和獨立實驗室一直在研究反重力。最常用的研究領域之一是假設使用電磁學減少飛機的質量,最好是零,並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幾名研究人員已經參與了相當多關於改變慣性質量的理論研究。這些研究涉及使用先進的超導材料,如氧化釔鋇銅氧化物超導體。
2010年,空軍資助的佛羅裡達大學一項研究測試了一種「無翼電磁飛行器(WEAV)」,據稱它採用「無移動部件,確保接近瞬時的響應時間」。2007年出版的「電磁慣性操縱推力的直接實驗證據」報告了「新的實驗結果,表明在「無推進劑」推進,已經通過使用特定的壓電化合物——鋯鈦酸鉛的電磁慣性操縱實現。特別是一位物理學家,加州州立大學的詹姆斯·伍德沃德博士,在改變鋯鈦酸鉛樣本質量方面取得成功。
這裡出現的,只是對美國空軍、其他軍事部門和各種學術實驗室對「反重力」和各種無推進器推進方法進行的大量研究中的一小部分。任何熟悉軍事研究和開發的人都知道,有大量的項目、相關數據和技術尚未向公眾展示,也可能永遠不會展示。多年來,美國一些最高水平的航空航天研發機構的內部人士一直在暗示這些秘密技術。例如,洛克希德·馬丁臭鼬工場的第二任主管本·裡奇在1994年稱:「我們有一些新的東西。其中一些是20或30年前開始研究的,直到現在仍然是突破性的,其他國家根本沒有,就像科幻小說中的技術。」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實際上實現這些反重力概念將很快投入使用,甚至在將來永遠無法實現。但它確實表明,美國軍方和科學界對「反重力」一奇異領域的興趣,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漫長而詳細的歷史,導致了長達近70年的大量研究。儘管科學家們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意識到這個話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偽科學」,而且將受到更廣泛的科學界的嘲笑,但美軍還是進行了這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