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宇宙浩瀚無垠,裡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天體,包括星際塵埃、隕石、行星、恆星、中子星、黑洞、星雲、星系等等。我們的地球在其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是就是這不起眼的地球,卻孕育出了宇宙中獨特的生命,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
關於尋找宇宙生命的話題,相信每個人都能津津樂道。我們不斷的探索尋找,想發現宇宙中的其他生命星球,想在宇宙中尋找其他智慧生物,雖然遭到很多科學家和學者的反對,但是這個工作一直都在進行著。
上世紀發射的旅行者1號、2號,就帶著地球的各種信息、人類的善意以及我們的美好期望,飛出太陽系,衝向宇宙深空。很多人也都看過去年很火的電影《流浪地球》,令人瞠目結舌的特效之下,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深思。如果災難來臨,我們真的能夠實行流浪計劃嗎?
所以,科學家們對宇宙的研究重中之重就是想辦法尋找我們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我們對此做了很多努力。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包含了八大行星,其中類地行星四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類木行星四個: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們尋找第二個人類的家園,首先就從身邊找起。
在1973年時,美國向水星發射了第一個水星探測器「水手十號」。在1967,蘇聯向金星發射的金星4號探測器,成為第一個成功降臨金星的人類探測器。而我們最重視的火星就比較多了,我們熟悉的明星探測器就有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和好奇號等。更多的其他探測器就不勝枚舉了。
除去這些行星,我們還對包括月球在內的太陽系中很多較大的衛星進行了探索。為啥我們對這些事情樂此不疲呢?
因為就目前科學所知而言,能夠適合生物生存的天體只有行星。而類木行星是由氣態和液態的氫元素構成,都是巨大的氣態星球,至少我們人類是無法生活在其中的。而類地行星主要成分都是矽酸鹽組成,通常都是有著固態的表明,和我們的地球相似,能夠有機會在上面活動。
通常我們已知的類地行星體積都比較小,比如水星直徑為4878千米,金星直徑是12103千米,地球直徑是12756千米,而火星直徑是6794千米。這樣看來我們地球在行星裡面還算大個子了。但是木星直徑呢?長達142984千米。是地球的十幾倍。
你以為這只是特例嗎?我們知道像恆星、黑洞、星系啥的,那是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誇張。我們目前所發現的最大類地行星名為:克卜勒-10C。距離地球大約560光年,直徑大約在2.9萬千米,克卜勒-10C的體積是地球的17倍,直徑是地球的2.35倍,質量為地球的17.25。重力加速度達到了地球的3倍。
克卜勒-10C被科學家們稱作「超級地球」,或者「特級地球」。它圍繞著克卜勒10做公轉運動,周期為45天,所以它離它的「太陽」要比我們近很多,表面的溫度也是高達200度。可見我們人類是沒有辦法在上面生存的。
類地行星發現的比較少,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觀測方法受限。它不像恆星那麼龐大且會發光,和氣態行星相比,也無法對恆星產生較大的擺動效應,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們。但是在未來的科學界,天文學家們一定會找出更加適合我們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我們更應該珍惜和保護現在的地球,因為它是如此的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