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紀錄片學生物:《鳥瞰地球》第二集,猛禽和鳥類遷徙定位羅盤

2020-11-27 騰訊網

《鳥瞰地球》是英國BBC出品的大自然生態紀錄片,共6集,跨越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及澳洲六大洲,以鳥類的視野,觀察大自然的奇妙世界。

第二集講述了非洲的鳥類,火烈鳥優雅,魚鷹兇狠,家燕靈巧,白鸛堅毅,開普敦塘鵝聰明勇敢。

火烈鳥(flamingo):亦稱紅鸛,高貴優雅的舞者

火烈鳥應該是非洲最優雅的鳥了,在繁殖季節,它們喜歡數萬隻地聚集在湖邊,形成了一道最美的湖景。雄性火烈鳥會大群大群地昂起頭起舞,整齊劃一的步伐在水面上如風般掠過,而有些舞者卻抽出機會表演更複雜的舞姿,讓自己卓爾不群,吸引雌性的注意。火烈鳥喜食湖中的藻類,這些藻類中的色素也帶給了它們豔麗的色彩。

魚鷹(fish eagle):又名鶚,「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雎鳩說的就是它

火烈鳥的優雅也讓它們變得脆弱,成為各種捕食者的獵物。這些捕食者中,魚鷹是它們最主要的敵人,魚鷹甚至可以被稱為捕食火烈鳥的專家。魚鷹的個頭雖小,卻也給它帶來行動迅捷的能力,這種能力讓它們能夠較容易地追捕身體虛弱、起飛困難的火烈鳥。

一群草原雕搶走了魚鷹的獵物

魚鷹個頭雖小,但畢竟屬於隼形目這一猛禽大家族中的一員,非常兇狠。在與比它個頭大很多的禿鸛一對一的比拼時,也絲毫未落下風,逼得禿鸛鬱悶地「吃土」。要知道,禿鸛經常輕鬆地趕走體格最大的猛禽禿鷲。但雙拳難敵四手,當一群草原雕來搶奪魚鷹的獵物時,魚鷹可能就連一嘴也吃不到了。

禿鷲(vulture)

魚鷹、禿鷲、草原雕都屬於動物、脊索動物,鳥隼形目,這一目下包含了漢語中常說的鷹、隼、鵟、雕、鷲、鳶等各種白天活動的猛禽,剩下的夜間行動的猛禽,歸屬在鴞形目下猛禽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其它五類是遊禽、涉禽、攀禽、陸禽和鳴禽

家燕(swallow):愛沙尼亞和奧地利的國鳥,幾個月就能吃掉25萬隻昆蟲的大自然的益鳥

每年春、秋兩季,全球各個大洲之間都會上演鳥的遷徙的馬拉松大戲。而這些遷徙馬拉松中的佼佼者,非家燕莫屬。家燕的身體機能非常適合遷徙,它們的飛行技巧幾乎是不可匹敵的。即使在需要喝水的時候,它們甚至都不要停止飛行,像「蜻蜓點水」一般邊飛邊完成了喝水的行動,只是它們是用「嘴」點水,而不是尾部。

白鸛(white stork):德國國鳥,有「送子鳥」之稱,被認為是吉祥鳥

白鸛的遷徙可能就沒有家燕這麼輕鬆了。它們的主要技巧在於藉助熱氣流的幫助滑翔前行。而在沒有熱氣流的地方,比如大海上邊,它們的飛行就充滿了危險。白鸛實在不擅長長時間振翅飛翔,大海、沙漠等對它們而言都可能是死亡之地。因此,白鸛必須熟記遷徙路線才能保證安全。鳥類的遷徙首先要辨別方向,太陽、地球磁場和星星都可以是鳥類的定位羅盤。鳥類還會依靠地標來確認遷徙路線。白鸛利用維多利亞瀑布、尼羅河(海岸線)作為地標指引飛行,而撒哈拉沙漠則是它們的禁地;但是家燕卻可以仰仗綠洲穿過撒哈拉沙漠,飛行更少的路程達到目的地。

開普敦塘鵝(Cape gannet):海豚空中的眼睛

如果評選世界上最聰明的鳥,開普敦塘鵝一定是候選人之一。它們善於觀察,奮力拼搏,集體行動,還能和別的動物協作。捕食沙丁魚的計劃可以說是它們這些優點的點睛之作。它們知曉駝背鯨能幫助它們找到巨大的沙丁魚群,便跟隨駝背鯨並觀察駝背鯨的一舉一動,從空中看到沙丁魚群後毫不猶豫地紛紛潛入水中,並引導此地的海豚從下方攻擊魚群,最終享受到了這次大餐。

相關焦點

  • BBC紀錄片《鳥瞰地球》受捧 攝影師與黑雁齊飛
    BBC出品的6集紀錄片《鳥瞰地球》剛剛在央視一套《魅力紀錄》欄目結束播映,無論是蓑羽鶴藉助氣流飛躍平均海拔6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故事,還是通過老鷹身上的「間諜」攝像機俯瞰大地的鏡頭,都令無數觀眾回味。有電視人發微博推薦該片:跟隨鳥兒一起在天空翱翔看地球美景,比在旅遊景區看人海強。
  • 《鳥瞰俄羅斯》最終集:毛子、車臣與三角洲
    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聯邦國家,共有46個州,22個共和國,9個邊疆區,4個民族自治區,3個聯邦直轄市和一個自治州。其中不乏多民族混雜的區域,比如車臣、達吉斯坦共和國等,歷史中的紛爭和戰亂也連綿不斷。本集是《鳥瞰俄羅斯》系列紀錄片的第五集,也是最終集。
  • 河南丹江溼地發現猛禽遷徙通道,這些猛禽全是「國寶」
    ,確定丹江溼地是河南省一條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從2018年11月開始,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會同中國TNC在河南丹江溼地保護區內開展為期兩年的鳥類調查。在2019年4月的一次春季調查中,從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在老城鎮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普通鵟(音kuáng)、松雀鷹、雀鷹、蒼鷹等猛禽471隻。在隨後的監測中,最多有超過1千隻猛禽過境的記錄。此前,在河南秋季發現過猛禽成群遷徙,而春季還沒有見過,因此,這一次記錄意義重大。
  • 猛禽遷徙過境最佳觀察時間
    進入4月,從東南亞越冬地向北遷徙的猛禽類候鳥將成群飛越川東平行嶺谷地區,觀鳥愛好者也迎來了觀察猛禽遷徙過境的最佳時機。重慶觀鳥會會長、重慶動物園鳥類專家匡高翔介紹,每年4月初到5月中旬,處於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慶南山、縉雲山、歌樂山等地可以觀看到鳳頭蜂鷹、灰臉鵟鷹、赤腹鷹、松雀鷹、雀鷹、黑冠鵑隼、鳳頭鷹、紅隼等十多種猛禽遷徙過境。其中大群鳳頭蜂鷹展翅飛過山頂的場面最為壯觀,最多時一天就可以看到2000多頭鳳頭蜂鷹,如此浩大規模的遷徙國內罕見。
  • 全國首個猛禽等野生鳥類專業救助機構在旅順成立
    央廣網大連11月8日消息(記者田彤 張四清)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天(8)下午,旅順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將一隻受傷後被救助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金雕進行了放飛,科研人員為金雕背部裝設了GPS定位設備,可在兩年內提供金雕飛行、生活軌跡等基礎數據信息。兩年後,GPS設備背帶會自然風化脫落。
  • 向南飛:鳥類遷徙的故事
    鳥類知道根據白天的時數和降溫來遷徙。北極的鳥類開始遷徙的時間要早得多,因為它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日期取決於秋天開始的時間,這是基於地理、海拔和氣候的。在南半球,秋天是3月中下旬到5月下旬到6月初。然而,藍松雞、水鳥、黑鳥、北方白松雞和韁山雀則呆在離家很近的地方。
  • 領略地球之美 不可不看的BBC自然紀錄片
    《生命》分為十集,每集的片長大約為一小時,分為50分鐘的正片和10分鐘的拍攝花絮。據英國媒體報導,《生命》耗時四年拍攝耗資千萬英鎊。看點:  從微小的昆蟲到身形巨大的虎頭鯨,從炎炎的赤道到白雪皚皚的地球兩極,《生命》共記錄了大自然中130多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 談談羅盤測量與地球經緯度、衛星定位形成磁偏角問題
    由於之前曾被一些老師灌輸過羅盤測量與地球經緯度或衛星地圖定位所形成的磁偏角等一些知識,他們來拜鈞洲為師學習風水時,自然就提出了有關這方面的一些問題。更有一些弟子在學完風水回去開公司、辦工廠建廠房的時候請過一些專業的人員用衛星定位打樁放線,結果,再用羅盤來測量定門向,比較起來則相差大約五度。為此,也打來電話詢問磁偏角問題,究竟是以衛星定位為準?還是以羅盤測量定位為準?
  • 有時,一個晚上最多可以發現5億隻鳥類在天空中遷徙
    那時地球上的溫度比現在可能要低十幾度,整個歐洲和亞洲的北部大部分被冰川覆蓋了,鳥類適應不了那麼寒冷氣候、就到了南方。、繁殖地和停歇地,每一個地方的環境改變都能對它有影響,所以遷徙鳥在地球上受危險或者滅絕的風險是留鳥的3倍。
  • 中美合拍紀錄片《鳥瞰中國》將登陸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中國和美國合作的航拍高清紀錄片《鳥瞰中國》將於24日晚登陸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這是繼中美友好形象宣傳片22日起在紐約時報廣場滾動播出後,又一展現中國形象的影視作品在中國領導人訪美期間與美國民眾見面。
  • ...紀錄片|bbc|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我們誕生在中國|地球脈動|遷徙...
    沿著長江流域,去看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石怪林;去雲南的熱帶雨林,尋找亞洲野象、滇金絲猴;來到青藏高原,奔赴內蒙古草地,攀爬山脈,眺望西部邊陲。這裡,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美麗中國。《美麗中國》是CCTV和BBC第一次聯合攝製的作品,歷時4年拍攝,使用了航拍、紅外、高速、延時和水下等先進攝影技術。一共六集,分別為《富饒華南》《彩雲之南》《青藏高原》《長城以外》《龍之疆域》和《喧鬧海岸》。
  • 鳥類漫話——猛禽(圖)
    猛禽中的許多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有31種猛禽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而我國更是將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種全部列為了國家級保護動物。一般地說猛禽類有兩大類,一類是隼形類,如老鷹、禿鷲等,另一類是鴞形類,如貓頭鷹等。猛禽是食肉類鳥類,一部分食腐。
  • 淅川丹江溼地驚現大量猛禽!全是國寶!
    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悄然開始,除了大雁野鴨這些熟面孔,還有猛禽、鴴鷸這些鳥類同樣踏上了徵途。 連日來,在淅川縣老城鎮,雀鷹、紅隼、松雀鷹等成百上千隻猛禽成群結隊,在空中盤旋飛舞,壯觀的場面令參與監測的資深「鳥友」杜卿驚喜不已。
  • 快看! 猛禽大軍歇腳高郵湖灘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猛禽都是「獨行俠」,尤其是在候鳥遷徙季節。這不,揚州攝影家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分會錢治華、萬長年等人,在高郵發現了集群遷徙的紅腳隼,這也是繼2018年發現成群紅腳隼過境高郵後,再一次在這裡記錄到大批紅腳隼。
  • 比大片更值得觀看的BBC紀錄片《地球脈動2》
    此時看完第二季的第一集的我,願意為它打11分,多一分,怕他們製作組不驕傲。沒有任何特效,沒有劇本,只有鏡頭,還原大自然,展現大自然最美麗的風景,記錄殘酷的弱肉強食以及捕捉動物最出彩的一面。豆瓣網友發自肺腑的評價:沒有特效,沒有常見的劇本,沒有大牌明星,只有生猛的自然與勇敢記錄這生猛自然的人類!這是迄今為止我看過的最精彩的動物紀錄片!
  • 遷徙是否瀕臨絕滅的現象?保護動物王國物種豐富,揭動物遷徙之謎
    Great Migrations看到第五集的時候,我還覺得只是一部四星的片子。至於第六集,我是第一次看到紀錄片的花絮,這才知道原來動物世界是這樣拍出來的。嘿嘿…躲在樹上的女攝影師,與鯊同遊的男孩,懸掛在懸崖的老爺爺……只有真正喜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人,才會有那樣的意志力吧!
  • 優酷獨播《小巨人》等BBC五大紀錄片
    原標題:優酷獨播《小巨人》等BBC五大紀錄片 打造 4K超清視覺盛宴   近日,優酷獨家上線BBC五大紀錄片《不可思議的捕食者》、《鳥瞰地球》、《小巨人》、《野性非洲》、《與恐龍同行》。
  • 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將被救治的鳥類放歸自然
    近日,一隻被救治的東方白鸛從瀋陽長白島公園,運往瀋陽康平縣臥龍湖溼地放歸自然,並做了衛星跟蹤,確保它能在入冬前成功遷徙南下7月20日在臥龍湖救助了這隻東方白鸛,當時是右側翅膀尺骨橈骨骨折,救助中心為它做了接骨手術,經過三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現在已經康復。
  • 《鳥類和大馬哈魚的遷徙導航與地球磁場無關,受量子糾纏有關》
    文章:《鳥類和魚類的遷徙導航與地磁太陽無關,和量子糾纏有關》 現在人們對鳥類的遷徙和魚類的回遊還有人類的心靈感應都是個迷,這種現象我認為可以用量子糾纏來解釋。 大家都知道,兩個量子即使相隔十萬八千裡,它們之間都有相同的動作,也就是互相感應。這就可以解釋鳥類和魚類的遷徙回遊導航之謎了。
  • 身形不大,卻是猛禽,TA們可能就在你家窗邊安家
    >也是城市中較常見的猛禽鳥巢裡已經睜開眼睛的雛鳥寶寶遷徙途經南亞、東南亞,越冬於非洲部分個體亦越冬於南亞及東南亞南部為猛禽中少見的長距離遷徙種類網名雲中山人,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鳥類拍攝愛好者,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致力於當地生態環境、野生鳥類的保護和救助。經過多年跟蹤觀察,對大同市及桑乾河流域鳥情鳥況比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