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俄羅斯》最終集:毛子、車臣與三角洲

2021-01-21 晶姐札記

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聯邦國家,共有46個州,22個共和國,9個邊疆區,4個民族自治區,3個聯邦直轄市和一個自治州。其中不乏多民族混雜的區域,比如車臣、達吉斯坦共和國等,歷史中的紛爭和戰亂也連綿不斷。

本集是《鳥瞰俄羅斯》系列紀錄片的第五集,也是最終集。

這集不同於以往四集,展現俄羅斯主流地區的大氣磅礴和自然奇境,而是帶你領略俄羅斯邊疆偏遠的風俗環境和生態景觀。

對於俄羅斯這樣一個跨越了11個時區的國家來說,奇觀異景的出現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

倘若你看過了本片之前四集的內容,或許就會明白這個地方為何既廣闊壯麗又神秘莫測:

《鳥瞰俄羅斯》:這部紀錄片用獨特的視角,帶你領略異國風情

《鳥瞰俄羅斯》:穿越廣袤神秘的西伯利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鳥瞰俄羅斯》第三集:走進遠東秘境堪察加,見證原始的野性之美

《鳥瞰俄羅斯》第四集:神秘莫測的北極海岸,機遇與挑戰並存

「俄羅斯的廣闊無以言表。從堪察加半島上的火山和棕熊到莫斯科的洋蔥形頂;從薩貝塔的北極港和極地海域的破冰船到阿穆爾河口;從太平洋海岸的虎鯨和鯨魚,到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的冰川和黑海邊的索契棕櫚樹......俄羅斯充滿著神秘,從達吉斯坦的山區到裏海的石油島,還有美麗的伏爾加河三角洲上的天鵝。」

本集主要俯視伏爾加河三角洲,帶觀眾領略沿岸的生態環境和城市資源。

位於俄羅斯巴倫支海的島嶼是最受雁類歡迎的繁殖地之一,這裡位於北極圈邊的河流和沼澤,三個月以來都沒有結冰。

對於候鳥來說,俄羅斯的廣袤無垠是一種恩賜,畢竟歐洲沒有別的地方有如此巨大的空間。

然而有些地區普遍焚燒蘆葦,擠壓了所有鳥類的生存空間。

為了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大雁、大天鵝和鵜鶘等鳥類紛紛選擇不同的遷徙路線。

許多科學家認為,伏爾加河口是大陸上最寶貴的自然區域。即使在僅兩公裡的飛行高度來看,奇異的蘆葦景觀也能一直延伸向地平線。

伏爾加河口三角洲絕對是鳥類和魚類的天堂,這裡有著成千上萬的鳥兒和200種魚類。

夏季在西伯利亞北部高處育雛的一對兒天鵝伴侶,到了秋天則帶著幼鳥來到此處。

鵜鶘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三角洲度過的,夏天的時候它們成群結隊盤旋在蘆葦叢中,從高空鳥瞰的場面別提有多壯美了。

蘆葦林和甘蔗林提供了許多棲息地和產卵的機會,因此伏爾加三角洲可能是歐洲魚最多的地區,有著極其豐富的魚類資源。

四分之一的俄羅斯人生活在伏爾加河上遊,在伏爾加河的千條河汊中,大概有80條河臂可以通航。

由於裏海水位的上升正在破壞生態平衡,人類的捕魚活動已經受到了限制,只能在配額內捕撈鱘魚製作美味的魚子醬。

不只是上升的海平面,有害物質的運輸也對伏爾加河生態造成了威脅。

在這片不易進入的三角洲地區,國家公園的鳥類學家經常乘坐直升飛機出行,人類只能通過鳥瞰視角來計算鳥類的數量。

大多數鳥類尤其是大型候鳥,堅強地抵抗著重金屬和農藥超標所導致的水汙染。

生物學家對於卷羽鵜鶘等一些種群數量的減少表示擔憂,畢竟食魚鳥類可是考核環境的重要指標,數量減少意味著是對生態環境的一種警告。

伏爾加河三角洲距離黑海只有700千米,途徑高加索山脈直至四季如春的索契。

尚在夏末就下了第一場雪,高加索山上的闊葉樹林在雪花的點綴下顯得格外漂亮。

黑海海岸高加索山脈為俄羅斯版本的地中海,1000米高的山脈形成了巨大屏障,足以阻擋寒風的侵襲。

直到11月份,人們在索契依然可以遊泳,棕櫚樹和柏樹也得以在這裡生長。

2014年在索契和高加索山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使得娛樂產業得以進入這片土地,由此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距離城市索契最近的一條山脈,已經達到滑雪區的高度標準。其後的高加索山高聳入雲,海拔遠超3000米。

擁有兩座火山峰的厄爾布魯斯山脈,比其他4000到5000米的山峰還要高出很多,海拔已達到5600米。

帳篷露營為登山者們攀登歐洲最高峰提供了可能,不過一切只能在夏季進行,因為冬季這裡會頻繁遭到大雪和風暴的侵襲。

每年大約有15000位登山者嘗試攀向這座死火山頂峰,對於他們而言這裡是朝聖之地。

不過危險係數卻是遠遠超出了想像,每年有15到30位登山者在攀登過程中犧牲。

雖然山峰並不是特別陡峭,但是漫長的路程和稀薄的空氣無疑給攀爬增加了難度。

從厄爾布魯斯山脈遠眺,地貌在高加索山脈南部變得越來越乾旱巖溶,由此便進入了達吉斯坦。

俄羅斯最南部的水資源十分寶貴,位於這裡的奇爾克伊大壩是世界上最高的拱壩之一。

達吉斯坦的山峰海拔超過4000米,有點像高加索山脈的迷你版。

俄羅斯沒有哪個地方像達吉斯坦一樣,能有那麼多被遺棄的村莊。

不過僅僅擁有三百萬居民的達吉斯坦,卻有30種語言以及80種方言。

歐洲最高的村莊庫魯施位於俄羅斯的最南邊,足足有800人生活在這片海拔2460米的地區。

在裏海海岸,達吉斯坦是俄羅斯聯邦中最貧窮的邦國,這裡愈半數的居民生活水平低於貧困線。

若想在達吉斯坦過上更好的生活,海邊對他們而言最有魅力。

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傑爾賓特,就憑藉海洋的魅力吸引了來自陸地的居民和旅行者。

這是一座像露天博物館一樣的城市,納林卡拉城堡屹立於城市之上。

雖然此地已經有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但是卻能始終散發著新的生機和活力,直到今天城市人口依然不斷增長。

高達262米的薩利庫姆沙丘,是歐亞大陸最高最大的沙丘,位於達吉斯坦北部一個龐大的自然保護區內。

在自然保護區的溼地部分,生活著300多種動物,其中包含一些珍稀動物。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全球最偏北的藤本植物森林。

達吉斯坦的北海岸是水禽和魚類的家園,車臣就是一座有著燈塔和漁村的小島。

由於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海裏海,會在冬天冰封三個月,車臣因此以寒冬和魚乾而著名,那裡似乎沒有永久居民。

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對年輕人有吸引力,在達吉斯坦的首都馬哈奇克拉也是一樣。

在過去的50年間,這座城市的居民數量翻了四翻,達到了近60萬人,如今數量還在不停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達吉斯坦擁有全俄羅斯共和國內最多的穆斯林,這裡90%的居民會去清真寺做禮拜。

馬哈奇卡拉其實並不美麗,但不凍港為城市經濟帶來了動力。

早在1896年,這座城市就位於頓河河畔,與從巴庫到羅斯託夫的鐵路相連。

達吉斯坦沿裏海海岸的小腸地段,是通往東方的橋梁,馬哈奇卡拉也因此充滿活力。

在與卡爾梅克接壤的邊界上,房屋和樹木似乎被地形所吞沒,不過倒是能看到一直綿延至天邊的幹鹽湖和卡爾梅克大草原。

馬內奇古季洛湖的長度是博登湖的兩倍,這裡冬季溫度低至零下30度,夏季溫度高達40度,可以阻擋草原的風沙。

在夏季和秋季,湖中的鹽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大白鵜鶘。

然而如今的湖水已經變鹹,鹹度甚至是黑海的兩倍,魚類和鵜鶘因此深受其苦。

不過,馬內奇古季洛湖的其他草原居民受鹽鹼化的影響較小,比如野馬就在湖上最大的島嶼定居,在這裡生活的動物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馬內奇古季洛湖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鳥類遷徙保護區中名列前茅,水裡到處都是鸕鷀、鴨和鵝,就連飛行到這裡的鸛也中途休息了很久。

與此同時,也能看到駱駝在卡爾梅克的草原上吃草。

現在卡爾梅克大草原的部分地區被認為是歐洲最早的沙漠,在乾旱的環境裡駱駝是傳統上最有用的農場動物。

今天俄羅斯境內的卡爾梅克人甚至不到20萬,他們是大約300年前從中亞移民的蒙古人。

這一事實可以從一棵佛教裝飾的聖樹上看出,也可以在卡爾梅克人的小首府——埃利斯塔中部的蒙古統治者成吉思汗的騎馬雕像上看到。

卡爾梅克是歐洲唯一的佛教地區,埃利斯塔中心還有一座佛教寺廟。

正是基爾桑·伊柳姆日諾夫,這位俄羅斯性格多變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建造了埃利斯塔神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卡爾梅克人民被史達林完全驅逐到西伯利亞,在1957年史達林去世後他們才獲準返回。

往西幾百公裡的草原之外,人們在那裡開採鐵礦和鹽礦,礦鎮舊奧斯科爾離烏克蘭邊境不遠。

舊奧斯科爾的人口在過去50年裡增長了5倍,可見鋼鐵生產和礦石開採的工作吸引了很多人。

不遠處位於伏爾加河畔,坐落著工業城市伏爾加格勒,紀念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祖國母親在召喚》雕塑屹立於此。

百萬級城市羅斯託夫是匯入黑海的鄰海亞速海前的最後一個重要站點,老貿易城阿斯特拉罕位於伏爾加河三角洲的北端,是匯入裏海的最後一站。

在蘇聯時期,阿斯特拉罕原本是個安靜的地方,直到石油和天然氣的到來打破了這份寧靜。

阿斯特拉罕城門外就是一個天然氣田,還有一個煉油廠,該廠生產的硫磺佔世界需求量的10%。

這裡估計有2.5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不過按照俄羅斯的標準,這個氣田的規模還是相對較小的。

可見俄羅斯有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不過自由保護主義者認為石油鑽井平臺,如此接近歐洲幾乎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是有問題的。

然而石油儲備規模對於俄羅斯的經濟而言,顯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想要割捨對資源的開發無異於痴人說夢。

如今三角洲仍然是一個脆弱的棲息地,對自然資源開採的背後卻是隱患重重,很難不引發對於生態環境惡化的擔憂。

人類在享受大自然神奇饋贈的同時,也該好好思考如何保護我們共同的美麗家園。

(本文首發FIX崑崙德語字幕組)

相關焦點

  •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為什麼被彈丸之地車臣打的找不到北
    車臣問題一直是俄羅斯比較頭痛的一個問題,而車臣也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第一次發生局部戰爭的地方。車臣的面積相對於俄羅斯來說還不到1‰,但卻一直是俄羅斯國軍事政治投入的一個熱點。當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時候,俄羅斯出動了8萬大軍想要徵服車臣,但最終卻於折戟而歸。
  • 車臣兄弟國印古什,車臣鬧獨立,為何印古什親近俄羅斯?
    俄羅斯作為蘇聯繼承者,繼承了大部分遺產。但俄羅斯獨立之初並沒有想像的那樣美好,國家不穩定,經濟險些崩潰,寡頭盛行。更讓俄羅斯頭疼的是車臣居然鬧獨立,想趁著蘇聯解體獨立建國。因為俄羅斯事情太多,葉爾欽沒有過多的精力處理,面對車臣分裂武裝,只想妥協退讓,讓車臣分裂勢力越來越大。最讓俄羅斯不滿的是,葉爾欽居然給予車臣更大的自主權,車臣分裂勢力想獨立的念頭更大。面對這種情況,葉爾欽不得不發動第一次車臣戰爭。但第一次車臣戰爭,說俄羅斯慘勝是面子問題,實際上根本沒有徹底解決車臣問題。 在車臣戰爭時,車臣分裂武裝經常跑到印古什避難。
  • 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為什麼不允許車臣獨立?
    期間超過十四萬人被活活凍死或者餓死,這對車臣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恥辱和仇恨。許多年以後,遭到流放的車臣人被允許回到家鄉,但帶回來的卻是整整一代對俄羅斯恨之入骨的青年,其中就有率先舉起獨立大旗的車臣總統杜達耶夫,一個在流放地度過自己童年的人。 1991年蘇聯解體,杜達耶夫趁機武力推翻當地蘇維埃,但此時的俄羅斯根本騰不出手來阻止車臣獨立,而這種狀況一持續就是三年。
  • 為什麼俄羅斯允許其他加盟共和國獨立,卻不允許車臣獨立呢?
    在當年車臣鬧獨立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蘇聯解體的時候不獨立,蘇聯解體完了你鬧獨立,俄羅斯肯定不幹啊!其實這是大家普遍的誤區,很多人都覺得車臣也是一個共和國,為啥俄羅斯就是不讓他獨立呢?車臣屬於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雖然它和15個加盟共和國有著相同的共和國三個字,但是它卻僅僅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這與加盟共和國有著很大的差距。再說車臣的歷史,車臣在1859年的伊瑪目國滅亡之後,正式劃入了俄帝國版圖,但是車臣地區也曾經多次反抗俄國的統治,可都被殘酷的鎮壓下去了。
  • 車臣總統卡德羅夫:鐵腕執政,不懼美國,誓與俄羅斯共存亡
    這樣的普京很難不在世界範圍收割一眾粉絲,更不要說他在俄羅斯聯邦內部的吸粉程度了。不過在他的眾多迷弟中,最出名且最忠實的當屬車臣總統—卡德羅夫。卡德羅夫和普京可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其強硬程度如出一撤,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曾放話要美國跪下,誓與俄羅斯共存亡。
  • 車臣是個共和國,俄羅斯為何不允許它獨立?
    俄羅斯面積約1709.82萬平方公裡,世界第一,俄羅斯民族194個,其中包括車臣族。圖-車臣在俄羅斯的位置俄羅斯原本有85個一級行政區,包括共和國、直轄市、州、自治州、自治區、邊疆區等。圖-車臣的位置車臣人是高加索東北部的土著與外來人長期混血形成的民族,隨奧斯曼帝國崛起,車臣人逐漸伊斯蘭化。俄國與土耳其的俄土戰爭中,車臣一直是雙方最前線,車臣人因宗教信仰站在土耳其一邊,車臣與俄羅斯的仇恨就是此時開始的。
  • 國土狹小實力弱,也沒有大國支持,車臣為何能讓強大的俄羅斯慘敗
    中亞的小國車臣,就因為一些利害關係,被大國俄羅斯視為必須掌控的對象。 雖然車臣與俄羅斯之間的國力差距十分明顯,可是俄羅斯發動的對車臣的戰爭,最終卻以俄羅斯的失敗撤退告終。其實車臣不但國土狹小,國力更是被俄羅斯甩開了十八條街,背後又沒有大國的支持,為什麼能讓俄羅斯遭遇慘敗呢?下面就來分析一下。
  • 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正處於經濟崩潰邊緣,為何還要堅決開戰?
    俄羅斯經濟低迷時,為何還堅持打第二次車臣戰爭,有何意圖?1999年8月26日,俄羅斯聯邦發起第二次車臣戰爭,重新控制車臣。此次戰爭為期9個月,基本上消滅了車臣分裂武裝。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俄羅斯曾經進行過第一次車臣戰爭,雖然表面勝了,實際上俄羅斯損失慘重,而且還籤了「城下之盟」,給予車臣分裂勢力更多的權力,也助漲了車臣分裂勢力發展。
  • 探析:俄羅斯韃靼共和國曾與車臣站在一起,為何現在不鬧獨立了?
    即使蘇聯解體後,一些俄羅斯聯邦內的加盟國也鬧獨立,其中鬧的最兇的是車臣共和國。還有一個同時期鬧獨立的國家,那就是韃靼共和國。但後來韃靼共和國並沒有像車臣那樣,走上分裂俄羅斯的道路,而是繼續留在俄羅斯體制內。為何韃靼斯坦共和國後來不鬧了?讓我們通過韃靼的歷史和現實因素進行剖析。
  • 莫斯科地鐵又現連環爆炸 俄羅斯車臣傷口再潰瘍
    雖然莫斯科自2004年8月以來沒發生過恐襲事件,但自打蘇聯解體,恐怖氣氛始終困擾著俄羅斯。去年俄羅斯就發生了至少6起重大恐襲事件,包括從莫斯科開往聖彼得堡的火車爆炸,印古什總統葉夫庫羅夫的車隊遇襲等。這些恐襲事件大多由車臣分離分子所為。
  • 車臣的兄弟國,為何堅決不跟隨車臣鬧獨立?
    這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在古代戰爭中,很多同宗同源的兄弟國家或者志同道合的同盟國家,往往聯合在一起作戰,共同禦敵,最終取得勝利。而且從世界歷史來看,即使鬧獨立,都是一起。但是有時候,也會有例外,最典型的車臣的兄弟國,為何當年就堅決不跟隨車臣鬧獨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三點。
  • 若普京不在位了,車臣人會脫離俄羅斯獨立嗎?隨時都有可能
    車臣獨立問題一直是俄羅斯讓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如果俄羅斯沒有強權人物的壓制車臣共和國,它就會立即就獨立。車臣人要求脫離俄羅斯獨立由來已久,從19世紀60年代沙俄吞併車臣以後,車臣人就一直沒有放棄反抗俄羅斯的統治,當然也被俄羅斯當局進行強烈鎮壓多次。
  • 14個國家獨立出去,俄羅斯都沒說什麼,為何偏偏不準車臣獨立
    不過在1859年,這個政權就滅亡了,車臣開始正式被納入沙俄版圖。其後雖然多次起義暴亂,但均遭到俄國的殘酷鎮壓。 十月革命之後,車臣作為自治州,仍然隸屬於俄羅斯聯邦共和國。 1936年,蘇聯把車臣和印古什兩個州合併為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仍然歸屬於俄羅斯管轄範圍。
  • 車臣獨立後,前後有4位領導人被擊斃,俄羅斯是怎麼精準定位的?
    車臣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它是一個自治共和國,緊挨著俄羅斯。俄羅斯和車臣之間也有很多的歷史聯繫,在車臣獲得獨立後,先後有四位領導人遭到刺殺。但卻讓人產生一個疑問,究竟俄羅斯的內部機構是怎麼去確定這四位領導人的位置呢?先說杜達耶夫,他推動了車臣的獨立,對車臣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 被稱為「高加索之狼」的車臣頭目巴薩耶夫,結局是怎樣的
    最近幾十年間,俄羅斯與車臣問題越發嚴峻。儘管在兩次車臣戰爭之後,俄羅斯軍隊控制了車臣的大部分領土。但由於雙方在歷史上仇怨頗深,因此直到現在,車臣武裝分子仍然不斷地在俄羅斯境內製造恐怖活動。在車臣勢力中,巴薩耶夫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恐怖大師」。在他的策劃與指揮中,車臣武裝分子進行了多次恐怖劫持活動,這也給俄羅斯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 圖說車臣戰爭(之二)
    山地車臣人指大高加索山脈的車臣南部山地和達吉斯坦山地的車臣人,他們最為封閉保守,反抗沙俄初期的殖民滲透也最堅決,對沙俄的敵視也最強烈。而且經常搶奪俄羅斯移民的牲畜,綁架俄羅斯人當人質敲詐贖金,或當作奴隸出售。車臣人這種在沙俄殖民擴張初期形成的「地緣政治」一直延續到現代。無論是高加索戰爭、20世紀20年代的反革命暴動、衛國戰爭期間的大規模親德反蘇叛亂,還是當代兩次車臣戰爭。
  • 被譽為「恐怖大師」的車臣武裝頭目巴薩耶夫,到底是怎麼死的?
    說起俄羅斯和車臣之間的淵源,雙方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仇怨頗深,即便是今天,俄羅斯軍隊已經控制了車臣大部分的領土,但是還是會有一些極端分子,仍然不斷的在俄羅斯境內製造恐怖活動。而說起車臣武裝,就不得不說說被譽為「恐怖大師」的車臣頭目巴薩耶夫。
  • 車臣恐怖頭目「高加索之狼」巴薩耶夫,是怎麼被普京牽頭擊斃的
    世人皆知,在普京還是一個代總理的時候,便與車臣有了扯不斷的關係。當然,車臣方面也沒少記恨普京。所以,這兩方可稱得上水火不容的關係。但普京作為鐵腕總統,何時忌憚過別人的憎恨?車臣敢反,車臣恐怖組織敢挑事,等待他們的便只有死路一條。巴薩耶夫的「偉大夢想」,不只是讓車臣獨立,更要為車臣的過去報仇提及俄羅斯的車臣問題,那可真是歷史舊帳了。
  • 號稱大高加索之狼的車臣,到底有多狠,竟讓戰鬥民族苦不堪言
    越過烏拉爾山脈之後,這裡的人群便不是斯拉夫人了,而是以亞洲的棕色人為主,與俄羅斯既不同文也不同種,俄羅斯的軍隊,雖然能夠輕易地佔領這些地方,但很難同化這些地方地人,無法做到長治久安,經常會遭遇當地人的武裝反抗鬥爭。在中亞地區的大高加索山脈一帶,俄羅斯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而且碰到了一個「硬茬兒」——車臣人。如果說俄羅斯人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那麼車臣人就是有仇必報幹仗到底。
  • 巴薩耶夫之死肯定普京反車臣分子鐵腕政策(圖)
    巴薩耶夫之死對俄羅斯反恐乃至全球反恐而言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它對車臣恐怖分子、反政府武裝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某種程度上說,巴薩耶夫之死的意義超過扎卡維之死,我們僅從普京以及俄羅斯各方對此事的反應就可以看出此事的意義與價值。車臣總理甚至認為它給車臣反恐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車臣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就此翻過。  但我們必須承認,正如普京所言,俄羅斯面臨恐怖襲擊的形勢仍然很嚴峻,車臣總理的話更多的只是向外界傳達一種樂觀的情緒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