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聯邦國家,共有46個州,22個共和國,9個邊疆區,4個民族自治區,3個聯邦直轄市和一個自治州。其中不乏多民族混雜的區域,比如車臣、達吉斯坦共和國等,歷史中的紛爭和戰亂也連綿不斷。
本集是《鳥瞰俄羅斯》系列紀錄片的第五集,也是最終集。
這集不同於以往四集,展現俄羅斯主流地區的大氣磅礴和自然奇境,而是帶你領略俄羅斯邊疆偏遠的風俗環境和生態景觀。
對於俄羅斯這樣一個跨越了11個時區的國家來說,奇觀異景的出現似乎已經成為了常態。
倘若你看過了本片之前四集的內容,或許就會明白這個地方為何既廣闊壯麗又神秘莫測:
《鳥瞰俄羅斯》:這部紀錄片用獨特的視角,帶你領略異國風情
《鳥瞰俄羅斯》:穿越廣袤神秘的西伯利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鳥瞰俄羅斯》第三集:走進遠東秘境堪察加,見證原始的野性之美
《鳥瞰俄羅斯》第四集:神秘莫測的北極海岸,機遇與挑戰並存
「俄羅斯的廣闊無以言表。從堪察加半島上的火山和棕熊到莫斯科的洋蔥形頂;從薩貝塔的北極港和極地海域的破冰船到阿穆爾河口;從太平洋海岸的虎鯨和鯨魚,到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的冰川和黑海邊的索契棕櫚樹......俄羅斯充滿著神秘,從達吉斯坦的山區到裏海的石油島,還有美麗的伏爾加河三角洲上的天鵝。」
本集主要俯視伏爾加河三角洲,帶觀眾領略沿岸的生態環境和城市資源。
位於俄羅斯巴倫支海的島嶼是最受雁類歡迎的繁殖地之一,這裡位於北極圈邊的河流和沼澤,三個月以來都沒有結冰。
對於候鳥來說,俄羅斯的廣袤無垠是一種恩賜,畢竟歐洲沒有別的地方有如此巨大的空間。
然而有些地區普遍焚燒蘆葦,擠壓了所有鳥類的生存空間。
為了適應季節氣候的變化,大雁、大天鵝和鵜鶘等鳥類紛紛選擇不同的遷徙路線。
許多科學家認為,伏爾加河口是大陸上最寶貴的自然區域。即使在僅兩公裡的飛行高度來看,奇異的蘆葦景觀也能一直延伸向地平線。
伏爾加河口三角洲絕對是鳥類和魚類的天堂,這裡有著成千上萬的鳥兒和200種魚類。
夏季在西伯利亞北部高處育雛的一對兒天鵝伴侶,到了秋天則帶著幼鳥來到此處。
鵜鶘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三角洲度過的,夏天的時候它們成群結隊盤旋在蘆葦叢中,從高空鳥瞰的場面別提有多壯美了。
蘆葦林和甘蔗林提供了許多棲息地和產卵的機會,因此伏爾加三角洲可能是歐洲魚最多的地區,有著極其豐富的魚類資源。
四分之一的俄羅斯人生活在伏爾加河上遊,在伏爾加河的千條河汊中,大概有80條河臂可以通航。
由於裏海水位的上升正在破壞生態平衡,人類的捕魚活動已經受到了限制,只能在配額內捕撈鱘魚製作美味的魚子醬。
不只是上升的海平面,有害物質的運輸也對伏爾加河生態造成了威脅。
在這片不易進入的三角洲地區,國家公園的鳥類學家經常乘坐直升飛機出行,人類只能通過鳥瞰視角來計算鳥類的數量。
大多數鳥類尤其是大型候鳥,堅強地抵抗著重金屬和農藥超標所導致的水汙染。
生物學家對於卷羽鵜鶘等一些種群數量的減少表示擔憂,畢竟食魚鳥類可是考核環境的重要指標,數量減少意味著是對生態環境的一種警告。
伏爾加河三角洲距離黑海只有700千米,途徑高加索山脈直至四季如春的索契。
尚在夏末就下了第一場雪,高加索山上的闊葉樹林在雪花的點綴下顯得格外漂亮。
黑海海岸高加索山脈為俄羅斯版本的地中海,1000米高的山脈形成了巨大屏障,足以阻擋寒風的侵襲。
直到11月份,人們在索契依然可以遊泳,棕櫚樹和柏樹也得以在這裡生長。
2014年在索契和高加索山舉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使得娛樂產業得以進入這片土地,由此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距離城市索契最近的一條山脈,已經達到滑雪區的高度標準。其後的高加索山高聳入雲,海拔遠超3000米。
擁有兩座火山峰的厄爾布魯斯山脈,比其他4000到5000米的山峰還要高出很多,海拔已達到5600米。
帳篷露營為登山者們攀登歐洲最高峰提供了可能,不過一切只能在夏季進行,因為冬季這裡會頻繁遭到大雪和風暴的侵襲。
每年大約有15000位登山者嘗試攀向這座死火山頂峰,對於他們而言這裡是朝聖之地。
不過危險係數卻是遠遠超出了想像,每年有15到30位登山者在攀登過程中犧牲。
雖然山峰並不是特別陡峭,但是漫長的路程和稀薄的空氣無疑給攀爬增加了難度。
從厄爾布魯斯山脈遠眺,地貌在高加索山脈南部變得越來越乾旱巖溶,由此便進入了達吉斯坦。
俄羅斯最南部的水資源十分寶貴,位於這裡的奇爾克伊大壩是世界上最高的拱壩之一。
達吉斯坦的山峰海拔超過4000米,有點像高加索山脈的迷你版。
俄羅斯沒有哪個地方像達吉斯坦一樣,能有那麼多被遺棄的村莊。
不過僅僅擁有三百萬居民的達吉斯坦,卻有30種語言以及80種方言。
歐洲最高的村莊庫魯施位於俄羅斯的最南邊,足足有800人生活在這片海拔2460米的地區。
在裏海海岸,達吉斯坦是俄羅斯聯邦中最貧窮的邦國,這裡愈半數的居民生活水平低於貧困線。
若想在達吉斯坦過上更好的生活,海邊對他們而言最有魅力。
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傑爾賓特,就憑藉海洋的魅力吸引了來自陸地的居民和旅行者。
這是一座像露天博物館一樣的城市,納林卡拉城堡屹立於城市之上。
雖然此地已經有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但是卻能始終散發著新的生機和活力,直到今天城市人口依然不斷增長。
高達262米的薩利庫姆沙丘,是歐亞大陸最高最大的沙丘,位於達吉斯坦北部一個龐大的自然保護區內。
在自然保護區的溼地部分,生活著300多種動物,其中包含一些珍稀動物。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全球最偏北的藤本植物森林。
達吉斯坦的北海岸是水禽和魚類的家園,車臣就是一座有著燈塔和漁村的小島。
由於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海裏海,會在冬天冰封三個月,車臣因此以寒冬和魚乾而著名,那裡似乎沒有永久居民。
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對年輕人有吸引力,在達吉斯坦的首都馬哈奇克拉也是一樣。
在過去的50年間,這座城市的居民數量翻了四翻,達到了近60萬人,如今數量還在不停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達吉斯坦擁有全俄羅斯共和國內最多的穆斯林,這裡90%的居民會去清真寺做禮拜。
馬哈奇卡拉其實並不美麗,但不凍港為城市經濟帶來了動力。
早在1896年,這座城市就位於頓河河畔,與從巴庫到羅斯託夫的鐵路相連。
達吉斯坦沿裏海海岸的小腸地段,是通往東方的橋梁,馬哈奇卡拉也因此充滿活力。
在與卡爾梅克接壤的邊界上,房屋和樹木似乎被地形所吞沒,不過倒是能看到一直綿延至天邊的幹鹽湖和卡爾梅克大草原。
馬內奇古季洛湖的長度是博登湖的兩倍,這裡冬季溫度低至零下30度,夏季溫度高達40度,可以阻擋草原的風沙。
在夏季和秋季,湖中的鹽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大白鵜鶘。
然而如今的湖水已經變鹹,鹹度甚至是黑海的兩倍,魚類和鵜鶘因此深受其苦。
不過,馬內奇古季洛湖的其他草原居民受鹽鹼化的影響較小,比如野馬就在湖上最大的島嶼定居,在這裡生活的動物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馬內奇古季洛湖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鳥類遷徙保護區中名列前茅,水裡到處都是鸕鷀、鴨和鵝,就連飛行到這裡的鸛也中途休息了很久。
與此同時,也能看到駱駝在卡爾梅克的草原上吃草。
現在卡爾梅克大草原的部分地區被認為是歐洲最早的沙漠,在乾旱的環境裡駱駝是傳統上最有用的農場動物。
今天俄羅斯境內的卡爾梅克人甚至不到20萬,他們是大約300年前從中亞移民的蒙古人。
這一事實可以從一棵佛教裝飾的聖樹上看出,也可以在卡爾梅克人的小首府——埃利斯塔中部的蒙古統治者成吉思汗的騎馬雕像上看到。
卡爾梅克是歐洲唯一的佛教地區,埃利斯塔中心還有一座佛教寺廟。
正是基爾桑·伊柳姆日諾夫,這位俄羅斯性格多變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建造了埃利斯塔神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卡爾梅克人民被史達林完全驅逐到西伯利亞,在1957年史達林去世後他們才獲準返回。
往西幾百公裡的草原之外,人們在那裡開採鐵礦和鹽礦,礦鎮舊奧斯科爾離烏克蘭邊境不遠。
舊奧斯科爾的人口在過去50年裡增長了5倍,可見鋼鐵生產和礦石開採的工作吸引了很多人。
不遠處位於伏爾加河畔,坐落著工業城市伏爾加格勒,紀念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祖國母親在召喚》雕塑屹立於此。
百萬級城市羅斯託夫是匯入黑海的鄰海亞速海前的最後一個重要站點,老貿易城阿斯特拉罕位於伏爾加河三角洲的北端,是匯入裏海的最後一站。
在蘇聯時期,阿斯特拉罕原本是個安靜的地方,直到石油和天然氣的到來打破了這份寧靜。
阿斯特拉罕城門外就是一個天然氣田,還有一個煉油廠,該廠生產的硫磺佔世界需求量的10%。
這裡估計有2.5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不過按照俄羅斯的標準,這個氣田的規模還是相對較小的。
可見俄羅斯有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不過自由保護主義者認為石油鑽井平臺,如此接近歐洲幾乎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是有問題的。
然而石油儲備規模對於俄羅斯的經濟而言,顯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想要割捨對資源的開發無異於痴人說夢。
如今三角洲仍然是一個脆弱的棲息地,對自然資源開採的背後卻是隱患重重,很難不引發對於生態環境惡化的擔憂。
人類在享受大自然神奇饋贈的同時,也該好好思考如何保護我們共同的美麗家園。
(本文首發FIX崑崙德語字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