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車臣傷口再潰瘍
文_左鳳榮
仿佛一夜回到了6年前,莫斯科3·29地鐵連環爆炸案造成了近百人死傷,再次讓莫斯科人直面恐怖主義的急迫威脅。地下悲劇發生剛兩天,31日達吉斯坦共和國境內的基茲裡亞爾市再次發生連環爆炸,造成12人死亡,其中有9人是警察,裡亞爾市內政局局長也在爆炸中喪生。
雖然莫斯科自2004年8月以來沒發生過恐襲事件,但自打蘇聯解體,恐怖氣氛始終困擾著俄羅斯。去年俄羅斯就發生了至少6起重大恐襲事件,包括從莫斯科開往聖彼得堡的火車爆炸,印古什總統葉夫庫羅夫的車隊遇襲等。這些恐襲事件大多由車臣分離分子所為。
車臣恐怖主義的根源
在車臣戰爭已經結束,車臣秩序基本恢復,當地的政權建設基本完成後,恐襲事件卻在增多。恐怖分子發動針對平民而沒有明確政治目標的血淋淋的襲擊,其原因是複雜的。
首先,蘇聯時期留下的後遺症一時難以消除。恐怖活動多源於北高加索,其範圍包括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車臣共和國和達吉斯坦共和國等。史達林實行按民族劃分行政區域的做法,人為地製造民族之間的隔閡,他對少數民族採取高壓和不信任的政策,1944年3月,撤銷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把60萬車臣人和13萬印古什人流放中亞。蘇共二十大後,允許部分少數民族返回故鄉,車臣和印古什兩個民族也被恢復名譽,並恢復了車臣—印古什共和國的建制,但由於缺少周密安排,對他們也沒進行經濟上的補償,導致1957年初大批返回的車臣和印古什人堅持回到原來的住所,與後來遷入的俄羅斯人、達爾金人、阿瓦爾人、奧塞梯人矛盾不斷,甚至發生流血衝突。直到20世紀70年代,北高加索地區都是暴力衝突事件最多的地區,蘇聯政府不得不向這一地區增派軍隊。蘇聯解體前夕,在葉爾欽「共和國想要多少主權,就能得到多少主權」的口號下,1991年9月6日,蘇聯空軍少將、車臣人杜達耶夫用武力推翻了車臣當地政權,並隨後當選「車臣共和國總統」,車臣正式走上了「獨立」之路。「獨立」後的車臣不斷製造事端,俄羅斯政府不得不於1994年、1999年兩次出兵鎮壓。長期造成的歷史積怨,成為恐怖活動的肥沃土壤。
第二,民族仇恨的種子長出了恐怖主義的苗。車臣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許多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在蘇聯時期,車臣—印古什是唯一一個不靠聯邦和全蘇財政撥款的自治共和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工業也屬發達水平,然而兩次車臣戰爭摧毀了500多家工業、能源和其他企業,格羅茲尼市內40萬人的居民區、基礎設施完全被毀。按最保守的數字計算,兩次戰爭給車臣共和國造成的損失在1000億美元以上。車臣地區長期處於戰亂狀態,極端思想盛行,加上車臣人本來就有的報複習慣,導致恐怖主義在當地一點就著,且愈燒愈旺。發動這次3·29恐襲者,已確定是「黑寡婦」,即那些在車臣戰爭中被打死的車臣分離主義者的妻子(也可能是他們的姐妹或母親)。「黑寡婦」成為製造恐怖的合適人選,是因為她們比男性更少被人注意。女人本該是溫柔體貼的,可她們卻變得如此兇殘,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殘害更多無辜者。在此,民族的仇恨、極端的宗教意識都起了很大作用。她們在難以撼動國家專政機關的同時,把魔爪伸向了手無寸鐵的民眾。俄羅斯的恐襲事件中,許多都帶有這種報複色彩,小集團化、復仇性的特點明顯。
第三,車臣分離主義勢力並沒有被清除乾淨。2009年4月16日,總統梅德韋傑夫宣布俄聯邦軍隊在車臣共和國的反恐行動正式結束,也意味著長達10年的第二次車臣戰爭結束,車臣開始走上和平建設的道路。此後,包括車臣在內的北高加索地區卻掀起了新一輪的暴力狂潮。據俄內務部的數據,他們2009年在北高加索地區共摧毀了120個非法武裝基地、打死230名非法武裝人員。北高加索,包括車臣地區的非法武裝,被打散之後逐漸形成一種團夥化的組織形態,使得俄羅斯反恐形勢更加複雜。多庫·烏馬羅夫領導的車臣境內的所謂「高加索酋長國」仍在向莫斯科叫板,他的終極目標是在高加索地區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且計劃將毗鄰的數個州劃入未來國家的地域之內,使整個伊斯蘭國度的領土面積達到俄領土的1/4。烏馬羅夫畢業于格羅茲尼石油學院建築系,曾在莫斯科工作,在兩次車臣戰爭中成為實力派人物,這次他宣稱對莫斯科3·29地鐵爆炸案負責,而且聲言還要在俄境內其他地區發動襲擊。
第四,俄羅斯複雜的政治與經濟形勢,給恐怖主義提供了孳生的土壤。北高加索地區經歷多年戰事和社會秩序混亂,經濟發展緩慢,地方政權的公信度差,且存在嚴重的腐敗。車臣戰爭結束後,俄的北高加索政策集中在如何遏制產生「分離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社會根源上。2010年1月梅德韋傑夫籤署總統令,把北高加索地區的6個共和國和鄰近的南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合併,增設俄羅斯第八個聯邦區——北高加索聯邦區,總統駐北高加索聯邦區的全權代表赫洛波寧同時兼任政府副總理。梅德韋傑夫這種特殊安排,旨在振興當地的經濟,保證聯邦政府對當地石油資源的支配權,兼有遏制車臣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勢力膨脹、防止地方集權導致腐敗蔓延的考慮。但這不是短時間所能完成的任務。
第五,活躍在俄羅斯境外的恐怖組織在煽風點火,支援配合。正如俄外長拉夫羅夫所說,活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的恐怖分子不僅會在阿富汗策劃襲擊,他們有時也會針對高加索地區。此外,俄格交惡也不利於反恐。在車臣戰爭期間,車臣叛軍曾以喬治亞為基地,在那裡進行訓練,偷運軍需物資。2002年2月,美國開始向格提供援助,以協助該國打擊潘傑西峽谷的犯罪分子和聖戰者的活動。俄軍也對潘傑西峽谷的叛軍據點進行過秘密空襲,俄格兩國為此經常發生爭執。2004年3月2日,車臣軍閥魯斯蘭·格拉耶夫在從達吉斯坦返回喬治亞途中被俄邊境警衛隊擊斃。喬治亞發生顏色革命以來,特別是2008年俄格戰爭後,俄不斷指責喬治亞資助恐怖主義活動和幫助蓋達組織向車臣和達吉斯坦地區走私武器,幫助俄分離組織在格境內設立秘密營地,訓練殺手,包括資助人彈培訓等。近日,俄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帕特魯舍夫指出,有證據表明喬治亞安全組織涉嫌莫斯科地鐵爆炸案,一些民族分離組織將喬治亞作為休整基地,而格當局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自流,構成了對俄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
莫斯科地鐵遭襲的影響
恐襲事件對於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的俄羅斯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一事件對俄羅斯社會已經產生了影響,如果反恐形勢不能好轉,俄羅斯再次發生恐怖襲擊的話,對俄羅斯局勢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首先,俄羅斯經濟會受到不利的影響。3月30日,盧布對美元的匯率下跌了11戈比,對歐元的匯率下跌了48戈比。2009年入境俄羅斯的旅遊者比上一年下降了8.5%,其中80%是從事經營活動的。如果恐怖活動繼續發展,肯定會嚇退更多外國投資者和旅遊者。此外,恐怖襲擊也加重了俄羅斯的經濟負擔,俄政府不得不從聯邦預算中撥款對遇害者進行補償,遇難者家屬可獲得100萬盧布(約合23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重傷者將獲得40萬盧布賠償,輕傷者20萬盧布。為了防止再次發生恐怖襲擊,俄羅斯要加強對交通工具和公共場合的安全檢查,要增加安檢設備,安裝攝像頭,加大人員的投入,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第二,影響俄羅斯民眾對政府的信任,長遠可能會影響到兩年後的俄羅斯總統選舉。近期俄羅斯很多地區發生了反政府示威遊行,他們不滿政府的民生政策,導致失業率和生活成本上升、房價過高等。普京政府的聲望已經在下降,要求他辭職的聲音也開始出現,民眾習慣讓總理出來當替罪羊。但也不排除俄羅斯民眾在經受多次恐怖襲擊後,仍寄希望於強權,渴望普京回歸。
第三,俄羅斯政府將加大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梅德韋傑夫和普京均表示要堅決打擊恐怖分子,找出製造3·29爆炸案的組織策劃者,把反恐進行到底。立法部門將加緊出臺新反恐法案,表示要恢復死刑;政府要加強交通系統和公共場所的安全,在全國大中城市加大反恐監測力度。但要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難度很大。
第四,俄羅斯政府將更關注社會問題的解決,特別是整頓警察隊伍和反對腐敗。要徹底解決恐怖主義問題,就必須清除恐怖主義生存的土壤,這是一場持久戰。有人認為,梅德韋傑夫一直希望實現更開放的政府和政治多元化,並主張通過解決產生極端分子的土壤來應對恐怖主義,但莫斯科地鐵遭襲可能會給梅德韋傑夫的這些政策投下陰影。筆者認為,如果俄羅斯的政治家有長遠目光的話,他們應該繼續對車臣和北高加索地區實行懷柔政策,在源頭上解決問題,防止一個民族個別人的極端行為升級為俄民眾對該民族整體的歧視和排斥。政府要重視解決北高加索地區的人權、貧窮和腐敗等問題,通過發展北高加索地區的經濟、文化,解決當地的現實問題,讓恐怖勢力難以紮根。
總的來看,3·29地鐵爆炸案不會對俄政局產生太大的影響,梅普組合這種雙頭政治不會發生動搖。但是,俄羅斯的反恐形勢仍然嚴峻,必將繼續牽制俄政府很大精力,制約著俄羅斯其他方面的工作。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