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總統卡德羅夫:鐵腕執政,不懼美國,誓與俄羅斯共存亡

2021-01-09 北宮杜若

提起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領導人的執政風格,日本首相菅義偉講究嚴謹、韓國總統城府深沉,「商人」川普又即將離開白宮……但要說到強硬,卻不得不提到鐵腕普京。

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20餘年,20年間可謂熱度不減。近些年來,普京還以其強硬的處事風格和極具探險精神的興趣愛好屢屢登上微博熱搜榜,一躍成為中國的「網紅」。

他的一句「領土問題沒有談判,只有戰爭。」足以彰顯他強硬的處事態度。普京還極愛運動,遊泳跆拳道冰球等樣樣精通,年近70的他經常在社交網絡展示自己強健的體魄。

這樣的普京很難不在世界範圍收割一眾粉絲,更不要說他在俄羅斯聯邦內部的吸粉程度了。不過在他的眾多迷弟中,最出名且最忠實的當屬車臣總統—卡德羅夫。

卡德羅夫和普京可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其強硬程度如出一撤,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曾放話要美國跪下,誓與俄羅斯共存亡。

深受戰亂苦與難,車臣的前世今生

車臣共和國——作為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共和國。地處於北高加索山區,首府格羅茲尼。

有關它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7世紀以前,原本車臣只是一個小村莊,但隨著人口的壯大逐漸變成了車臣族。

但其發展極其坎坷,13世紀受到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又被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

到了16世紀,車臣人開始從山區遷到平原,逐漸與周邊國家建立聯繫。

但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線」之稱,誰控制了車臣誰就等於掌握了整個高加索山區的控制權,並進一步對整個中東地區進行掌控。

所以好日子沒過太久,到了17世紀車臣又開始被動的陷入戰亂,成為了當時波斯、奧斯曼以及沙俄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淪為了博弈的旗子。

連續的奔波與戰亂讓車臣人苦不堪言,也正是因為這樣,在16世紀後接受伊斯蘭教傳入的時候,車臣人接受了「蘇菲派」,這一派別宗教功修方式指節食、苦行、禁慾等。

再通過精神修煉達到與真主合一的境界。和車臣人受盡苦難與折磨的經歷不謀而合。

最終,經過半個世紀的高加索戰爭後,沙俄贏得了這處「咽喉地帶」,並於1859年將車臣併入帝國版圖。不過車臣的「好日子」並沒有到來。

它首先隸屬於俄國,但在1922年蘇聯成立後又變成自治州與其他自治州合併在了一起。

經歷過那麼多戰亂奔波的車臣人早已經在骨子裡埋下了剛強堅韌的品格,它才不願被合併、被統治。

所以在二戰時期,它鋌而走險去找德國尋求合作以達到獨立的目的,但命運多舛,反被德國利用。

蘇聯在得知這一事情後,當時的領導人史達林在1944年,以車臣「通敵」為理由,將整個民族流放。這些車臣人民幾乎都被發配到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流放過程中,由於天氣惡劣等因素造成近14萬車臣人的死亡。

史達林的這一舉動,讓極注重領土和家族關係的車臣人直接把對蘇聯的仇恨值拉至滿格。

雖然1957年赫魯雪夫上臺後清算了史達林的錯誤,為車臣人進行了平反,讓他們從流放地返回了家鄉,但經過十多年的流放,故土早已物是人非。

以前屬於自己的土地被別人佔有,世事變遷也讓他們很難再重新融入新的生活方式,至此,矛盾與衝突已經不可避免。

蘇聯解體的前兩年,局勢開始動蕩,車臣人「臥薪嘗膽」數十年後,決定放手一搏,爭取獨立,所以蘇聯一經解體,他們就宣布了「獨立」,但俄羅斯拒絕承認,並於1994年以「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為由發動了第一次車臣之戰。

但車臣拒絕「繳械投降」,並開始不擇手段,採用恐怖襲擊的方式作為抗爭的手段。這次車臣之戰最終以兩方達成的哈薩維尤爾特協定」而告終,俄羅斯軍隊也在1997年全部撤出車臣。

同年,馬斯哈多夫當選車臣總統,但仍堅持自己是獨立國家,不履行籤署的任何條約。而且這一時期,車臣的極端民族主義勢力開始聯合周邊地區頻繁活動。

俄羅斯已經忍無可忍,於1999年8月再次出兵車臣,打響了第二次車臣之戰。

1999年12月,普京接替葉爾欽擔任成為了俄羅斯代理總統,就任當晚即駕駛飛機前往車臣,對正在浴血奮戰的戰士表達慰問。

並在21世紀到來的第一天,堅決表示第二次車臣之戰勢必會堅持到底,徹底剿滅分裂勢力,普京也就從這時開始了鐵腕般的政治生涯。

出身世家卻意外喪父,普京助小卡強硬回擊

卡德羅夫的父親也就是在這第二次車臣之戰中,因站到了普京這一邊,並以其雄厚的軍事背景成為了根據新選舉法選舉的第一位車臣總統。

但曾經的那位「非法」總統馬斯哈多夫怎能善罷甘休?他在第二次車臣之戰後開始四處逃竄,成為了非法武裝的頭目,開始發動各種恐怖襲擊。

他們劫持飛機、傷害人質,屢屢以自殺式的恐怖襲擊造成大量無辜群眾的傷亡,卡德羅夫的父親就是意外喪身於這些已經發瘋著魔的恐怖主義分子手中。

他於剛就任總統一年後,參加格羅茲尼勝利日慶祝活動時,在車臣非法武裝製造的恐怖爆炸事件中遇害身亡。

此時的卡德羅夫年僅27歲,出身政治世家,正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滿腔的熱血準備投身政治事業。但父親的遇害打破了一切的平靜,讓他對恐怖主義恨到了極點。

作為一個高加索山民,對伊斯蘭教的虔誠和對部族血緣關係的看重,不允許他看著父親就這樣白白死去,他有為父親復仇的責任和義務。

卡德羅夫當時雖年輕,但普京依舊對他委以重任,這對正血氣方剛又剛經歷喪父之痛的青年男人來說是極大的鼓勵,普京如「雪中送炭」般的伸出了「上帝之手」拉了他一把。

此刻的他太需要普京的支持來幫助他完成內心的抱負,普京對他而言,像朋友,像老師,也像父親。

2007年卡德羅夫年滿30歲,依據車臣憲法,小卡已經達到了成為總統的年齡,並在普京的助力下順利成為了車臣的新總統,且一直持續到今天。

這期間普京給予了卡德羅夫大量的資金支持和政治幫助。雖然普京對外「強硬」,但對車臣,特別是第二次車臣之戰後,他對車臣的態度用「鐵漢柔情」形容最合適不過了。

普京一改「以暴制暴」的態度,採用「以車治車」的懷柔政策,積極開展車臣的戰後重建工作,振興車臣的經濟,解決因戰爭出現的難民問題,犯罪問題。

為此直接讓俄聯邦撥出二百多億盧布(合人民幣17億)給車臣重建學校、醫院銀行等民生基礎設施;恢復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方式,發放兒童、老人弱勢群體補助金,讓大批的車臣難民回到了故土。

聯邦政府還向車臣轉讓了一批原屬於自己的國家聯合企業、國家機構、醫療衛生和文教措施,讓車臣的500多所中學、3所大學和45所醫療機構都恢復了正常,也幫助卡德羅夫贏得了民心。

而後普京還對車臣採取「大赦」政策。即使2002年車臣的極端恐怖分子對莫斯科採取恐怖襲擊,發動人質事件,人員傷亡慘重,且2003年期間也沒有停止作惡,連續發動自殺式爆炸案,造成了7000多人次的傷亡。

但普京還是向俄議會杜馬提交了議案,申請對車臣地區的「叛亂分子」進行「大赦,只要他們在2003年的8月1日前放下武器、停止攻擊。

普京的這一做法旨在給車臣的和平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對車臣的用心良苦車臣人民看得見,卡德羅夫也記在心中。

直至今天,車臣財政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還是來自俄羅斯聯邦政府的支援,並且在天然氣、電力等方面也依靠莫斯科給予的幫助。

正是這一系列的支持,讓卡德羅夫對普京極為崇拜和感激,變成了普京的「鐵桿粉絲」對於普京下達的命令和任務都盡數完成,不僅在車臣教材中讚美普京,在國內的公共場所,還懸掛有普京的畫像,其地位能與旁邊掛的真主安拉和默罕默德等同。

鐵腕執政,不懼美國,誓與俄羅斯共存亡

小卡德羅夫在普京的支持下,執政後強硬手段盡顯,特別是對於恐怖主義,小卡毫不手軟,就任總統前就對其進行了沉重的打擊和制裁。

當年殺害他父親的叛軍頭目於2006年被擊斃,那些還在鬧獨立的激進分子,小卡直接趕盡殺絕,毫不手軟。

對於境外恐怖主義就更不用說了,小卡德羅夫曾表示「要讓敘利亞變成恐怖主義的墳墓」。作為車臣總統,卡德羅夫還表示願意幫助普京打贏敘利亞內戰。

幫助協調敘利亞國內局勢,維護敘利亞領土的完整,並對美國介入敘利亞戰爭的目的與做法「嗤之以鼻」。

顯然,小卡強人政治下的治理效果顯著,如今的車臣已然從昔日世界最危險的地區之一變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恐怖主義被徹底擊敗的地方」,雖然這是小卡自己說的。

不過近年來,特別是2006年「車臣之心」這個俄羅斯十大標誌性建築的清真寺建成以後,車臣已經成為了俄羅斯乃至世界上的旅遊勝地,2019年,車臣的人均GDP已達6200美元以上。

對於美國,與卡德羅夫的恩怨更是淵源已久,最重要的原因當屬俄羅斯和美國從冷戰就開始的明爭暗鬥結下的「梁子」。

雖然蘇聯解體,但俄羅斯完全可以被看作蘇聯的代名詞。美蘇兩方長達40餘年的冷戰可沒那麼容易破冰。而卡德羅夫對於普京又極其崇拜和尊重,面對美國對俄羅斯的種種挑釁,小卡當然要全力維護偶像。

早在2014年俄羅斯被西方國家採取經濟制裁措施後,卡德羅夫就公開擁護普京和俄羅斯,宣稱「我們與克裡米亞同在,決不能允許任何人欺負俄羅斯人」,公開叫板美國。

卡德羅夫本人也極端仇視美國,甚至說過俄羅斯的核武器能隨時讓美國從地球上消失。美國也對卡德羅夫的親俄態度也極為反感,於去年公開宣布制裁卡德羅夫和他全家以及一眾和其相關的人,這就代表著他們無法在美國開展任何實質性的活動和業務,資金也將被凍結。

但強硬的卡德羅夫不以為然,作為回應,他還在社交網站上放出一張自己手握槍枝的照片來諷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達自己對他和他背後所代表的的美國的不屑一顧。

這位70後的車臣山民,執政期間將高加索人的粗狂、勇敢、強硬發揮的淋漓盡致,不以自身條件的不足「妄自菲薄」,擔起了身為車臣總統的責任,帶領車臣人同恐怖主義做鬥爭,積極開展經濟建設,以後,這位比普京還要強硬的小卡德羅夫還將繼續發揮他的鐵腕手段,與俄羅斯共同進退。

相關焦點

  • 若普京不在位了,車臣人會脫離俄羅斯獨立嗎?隨時都有可能
    直到1957年赫魯雪夫當政時期,才允許車臣人回歸到家園,所以車臣民族與俄羅斯人的仇恨非常之深。蘇聯解體前夕,車臣民族分裂勢力再次崛起,要脫離俄羅斯聯邦的統治。1991年11月,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杜達耶夫發表獨立宣言,成立獨立的車臣共和國,不過車臣的獨立是不可能得到俄羅斯的承認。然而俄羅斯的國內也十分混亂,反應也極其慢。
  • 俄羅斯總統普京執政邁向2036年,他為什麼能一直當總統?
    2012年,再次當選總統,這次的任期改為6年。2018年,普京又一次當選總統,第四個任期將持續到2024年。如果普京執政到了2036年,整個總統生涯將長達30年之久。這在當今世界各國是極其罕見的,他之所以成為俄羅斯政壇常青樹。除了由於他獨具特色的個人魅力,更重要的是他出色的治理國家的能力,面對西方列強表現出的鐵血,凡此種種無異是俄羅斯人喜歡他的根本原因。
  • 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為什麼不允許車臣獨立?
    然而到了十九世紀,局勢有了新的變化,因為俄羅斯人來了。 俄國依靠先進的火器擊敗了奧斯曼帝國,同時也將高加索山地上的車臣納入自己的版圖。但沙俄貴族們的統治簡單且粗暴,久經壓榨的車臣人顯然不太樂意做沙皇的忠實臣民,所以反抗活動此起彼伏。進入二十世紀,沙俄在日俄戰爭當中戰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西南邊疆的控制力,同時也刺激了車臣激進分子的獨立神經。
  • 車臣兄弟國印古什,車臣鬧獨立,為何印古什親近俄羅斯?
    俄羅斯作為蘇聯繼承者,繼承了大部分遺產。但俄羅斯獨立之初並沒有想像的那樣美好,國家不穩定,經濟險些崩潰,寡頭盛行。更讓俄羅斯頭疼的是車臣居然鬧獨立,想趁著蘇聯解體獨立建國。因為俄羅斯事情太多,葉爾欽沒有過多的精力處理,面對車臣分裂武裝,只想妥協退讓,讓車臣分裂勢力越來越大。最讓俄羅斯不滿的是,葉爾欽居然給予車臣更大的自主權,車臣分裂勢力想獨立的念頭更大。面對這種情況,葉爾欽不得不發動第一次車臣戰爭。但第一次車臣戰爭,說俄羅斯慘勝是面子問題,實際上根本沒有徹底解決車臣問題。 在車臣戰爭時,車臣分裂武裝經常跑到印古什避難。
  • 為什麼俄羅斯允許其他加盟共和國獨立,卻不允許車臣獨立呢?
    在當年車臣鬧獨立的時候,很多人都說,蘇聯解體的時候不獨立,蘇聯解體完了你鬧獨立,俄羅斯肯定不幹啊!其實這是大家普遍的誤區,很多人都覺得車臣也是一個共和國,為啥俄羅斯就是不讓他獨立呢?車臣屬於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雖然它和15個加盟共和國有著相同的共和國三個字,但是它卻僅僅是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下轄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這與加盟共和國有著很大的差距。再說車臣的歷史,車臣在1859年的伊瑪目國滅亡之後,正式劃入了俄帝國版圖,但是車臣地區也曾經多次反抗俄國的統治,可都被殘酷的鎮壓下去了。
  • 別的國家都只有一個總統,為什麼俄羅斯有那麼多總統
    三個總統似乎已經很多了,但在四年前,俄羅斯擁有22個總統。當然,如此之多的數量不可能全部和普京平起平坐。 除去普京外,其他21個總統其實是共和國總統,也就是地方長官,比起普京的地位可低上不少。畢竟如普京一般的政治強人,怎麼可能允許國內有人和自己平起平坐。俄羅斯之所以有這麼多的總統,其實是歷史遺留問題。
  • 車臣恐怖頭目「高加索之狼」巴薩耶夫,是怎麼被普京牽頭擊斃的
    世人皆知,在普京還是一個代總理的時候,便與車臣有了扯不斷的關係。當然,車臣方面也沒少記恨普京。所以,這兩方可稱得上水火不容的關係。但普京作為鐵腕總統,何時忌憚過別人的憎恨?車臣敢反,車臣恐怖組織敢挑事,等待他們的便只有死路一條。巴薩耶夫的「偉大夢想」,不只是讓車臣獨立,更要為車臣的過去報仇提及俄羅斯的車臣問題,那可真是歷史舊帳了。
  • 俄羅斯與喬治亞關係為何緊張?除女總統,「高加索銀狐」也有關
    而此時美國人滲透到喬治亞,並掀起了顏色革命,我們熟悉的喬治亞「玫瑰花」革命的領頭人薩卡什維利,發動革命,把「銀狐」謝瓦爾德納澤趕下臺,成為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這個人,玩政治不是高手,他認為抱住美國大腿就安穩了。還一味刺激俄羅斯,想借美國勢力收復南奧塞梯,最終爆發了俄格戰爭,戰爭結果很顯然,喬治亞必敗,南奧塞梯再想回到喬治亞已經很難了。
  • 莫斯科地鐵又現連環爆炸 俄羅斯車臣傷口再潰瘍
    雖然莫斯科自2004年8月以來沒發生過恐襲事件,但自打蘇聯解體,恐怖氣氛始終困擾著俄羅斯。去年俄羅斯就發生了至少6起重大恐襲事件,包括從莫斯科開往聖彼得堡的火車爆炸,印古什總統葉夫庫羅夫的車隊遇襲等。這些恐襲事件大多由車臣分離分子所為。
  • 2004年-2009年俄羅斯重大恐怖襲擊一覽
    下面我們以時間倒序,來回顧一下近幾年來俄羅斯近年來發生的重大恐怖襲擊事件:  2009年11月27日,俄羅斯一輛客運特快列車當天晚上在特維爾州發生脫軌事故,目前共造成至少25人死亡63人受傷。疑為恐怖襲擊。  2009年11月13日,俄羅斯中部城市烏裡揚諾夫斯克郊外一處軍火庫發生劇烈爆炸,致使至少2人死亡,10人受傷。
  • 14個國家獨立出去,俄羅斯都沒說什麼,為何偏偏不準車臣獨立
    對於俄羅斯而言,車臣不僅是油氣資源的重要產出地,還是對高加索地區周邊鄰國實施戰略影響的橋頭堡,俄羅斯不可能放任它脫離自己的控制。 三、維護多民族俄羅斯統一性。 在俄羅斯總統葉爾欽逼宮下,蘇聯得以肢解。這種解體對俄羅斯聯邦內部而言,也產生了非常不好的示範效應。
  • 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正處於經濟崩潰邊緣,為何還要堅決開戰?
    面對巴薩耶夫的進攻,1999年8月10日,剛被葉爾欽任命總理的普京,與總統葉爾欽及有關部門領導人討論了車臣形勢時,普京認為:「車臣是一個被匪徒和宗教極端分子佔領的地區,是從外部攻擊和內部顛覆(俄羅斯)的前哨陣地」,對車臣分裂勢力「如果今天不動手,明天損失會更大」。
  • 車臣是個共和國,俄羅斯為何不允許它獨立?
    俄羅斯面積約1709.82萬平方公裡,世界第一,俄羅斯民族194個,其中包括車臣族。圖-車臣在俄羅斯的位置俄羅斯原本有85個一級行政區,包括共和國、直轄市、州、自治州、自治區、邊疆區等。圖-車臣的位置車臣人是高加索東北部的土著與外來人長期混血形成的民族,隨奧斯曼帝國崛起,車臣人逐漸伊斯蘭化。俄國與土耳其的俄土戰爭中,車臣一直是雙方最前線,車臣人因宗教信仰站在土耳其一邊,車臣與俄羅斯的仇恨就是此時開始的。
  • 車臣獨立後,前後有4位領導人被擊斃,俄羅斯是怎麼精準定位的?
    車臣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它是一個自治共和國,緊挨著俄羅斯。俄羅斯和車臣之間也有很多的歷史聯繫,在車臣獲得獨立後,先後有四位領導人遭到刺殺。但卻讓人產生一個疑問,究竟俄羅斯的內部機構是怎麼去確定這四位領導人的位置呢?先說杜達耶夫,他推動了車臣的獨立,對車臣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 在吞併克裡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如何?
    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這件事可以說俄國輸了,普京贏了!普京的執政綱領非常的簡單,這位被稱為普京大帝的政治人物,做任何事情都像他身上的肌肉一樣硬邦邦,一硬到底!普京總統上臺支出曾經向俄羅斯民眾承諾給我20年,還俄羅斯一個奇蹟!
  • 普京執政20周年,俄羅斯強大了嗎?看看成績單
    但由於俄羅斯憲法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次,2008年普京沒有參與總統選舉。時任總理梅德韋傑夫當年贏得競選出任總統,並提名普京為總理。在出任總統的第一年,梅德韋傑夫就推動並籤署了憲法修正案,將俄羅斯總統任期每屆由4年延長到6年。也許,這是梅德韋傑夫總統任期內予人印象最深的一項工作。
  • 巴薩耶夫之死肯定普京反車臣分子鐵腕政策(圖)
    巴薩耶夫之死對俄羅斯反恐乃至全球反恐而言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它對車臣恐怖分子、反政府武裝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某種程度上說,巴薩耶夫之死的意義超過扎卡維之死,我們僅從普京以及俄羅斯各方對此事的反應就可以看出此事的意義與價值。車臣總理甚至認為它給車臣反恐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車臣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就此翻過。  但我們必須承認,正如普京所言,俄羅斯面臨恐怖襲擊的形勢仍然很嚴峻,車臣總理的話更多的只是向外界傳達一種樂觀的情緒與態度。
  •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為什麼被彈丸之地車臣打的找不到北
    車臣問題一直是俄羅斯比較頭痛的一個問題,而車臣也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第一次發生局部戰爭的地方。車臣的面積相對於俄羅斯來說還不到1‰,但卻一直是俄羅斯國軍事政治投入的一個熱點。當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時候,俄羅斯出動了8萬大軍想要徵服車臣,但最終卻於折戟而歸。
  • 探析:俄羅斯韃靼共和國曾與車臣站在一起,為何現在不鬧獨立了?
    冷戰時期曾與美國爭霸的蘇聯於28年前「轟然倒塌」,很多人不明白,建立了近百年的超級大國,為何說解體就解體呢?蘇聯解體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也有內部的,但民族矛盾是主要問題。蘇聯建立後雖然進行民族確認,建立了一些以民族為聚居地的自治區,但蘇聯民族確認有時並不科學,有的民族是被蘇聯是「硬捏」在一起,有的則是混淆沒弄清。這也是蘇聯末期不穩定。